趙一宸
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那時你所擁有的,如今再難喚回。(開篇議論,“最美好”“那時”暗扣題目“記憶深處”,奠定無限留戀的基調(diào)。)
小時候,我住在鄉(xiāng)下奶奶家。奶奶家附近的麥田整齊地分布著,一塊塊、金黃金黃的??晌易類鄣牟皇悄悄聋惖慕瘘S,而是農(nóng)作物未熟時的那抹綠。(特定的景物描寫,烘托出作者對兒時美好生活的無限眷戀,為下文“吃青麥穗”的情節(jié)營造氛圍。)
奶奶的手,不怕燙。夏天來臨前,奶奶趁著麥子還綠著,從田里折回幾枝青麥穗,把它們放在火上細細地烤。嘴饞的我總是聞“香”而動,守著火堆,烤得滿頭大汗。奶奶總是先笑笑,再從爐火上拿下一支麥穗,放在手里揉搓。不一會兒,那如針的麥芒便脫落下來,奶奶的手里留下麥粒。不加任何調(diào)料的麥粒的香味,總會讓我口舌生津。我嘗試著自己烤,但總是會被燙著,而奶奶的手似乎從來都不怕燙。麥穗烤好后,麥??偸俏业模溍⒑桶溗氲哪菍踊覄t總是奶奶的。風輕輕地拂過,揚起了暑氣,無論季節(jié)怎樣轉(zhuǎn)變,我的身邊,奶奶一直都在。(巧用神態(tài)、動作描寫,使奶奶慈祥、和藹的形象清晰可感,引出“奶奶的手”這一主題。)
奶奶的手,很巧。那時候,我喜歡扎辮子,奶奶會編很多種花樣。對著鏡子,奶奶那雙巧手快速地編著。頭上的辮子,是我向別的小朋友炫耀的資本,每每這時,我總會收獲一陣陣羨慕的驚呼。(進一步通過奶奶編辮子的具體事例豐富奶奶的形象,用“我”的“炫耀”、大家的“羨慕”側(cè)面襯托出奶奶的手很巧,使主題更突出。)
我家的很多日用品都是奶奶親手編的。那時候,我搬張小板凳坐在奶奶身邊,看著奶奶手里還未成型的籃子,一會兒便歪著頭靠在奶奶身上睡著了。一覺醒來,籃子已經(jīng)做好,輕巧精致,很是漂亮,我喜歡得不得了。(祖孫情在樸實無華的描寫中緩緩釋放,奶奶在“我”心中無所不能的形象躍然紙上。)
奶奶的手,老了。奶奶帶著我在院子里曬太陽的時候,用她的大手輕輕地拍打我的背,總是能把我哄睡。有時睡不著,我便拉過奶奶的手,有一下沒一下地捏著。奶奶的手老了,老繭和皺紋布滿了雙手,摸起來很粗糙;一層皮包裹著骨頭,很瘦。奶奶拉過我的手說:“小孩子的手就是這么細皮嫩肉,不像奶奶的手,老了,難看了。”(再次不吝筆墨對奶奶的手進行生動、細膩地描繪,表達對奶奶的疼惜之情。)
“奶奶,等我長大了,給你買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你戴上手就會好看了?!?/p>
“是嗎?那就等你長大了,給奶奶買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奶奶可就指望著我們家寶兒了。”
轉(zhuǎn)眼間,十年已過。所幸奶奶硬朗,我還有時間去實現(xiàn)我的諾言—— 將一枚很大很大的戒指,戴在她手上。
可那麥香、那辮子,終是回不去了。(以抒情收束全文,寥寥幾筆,凝練有力,既讓情感得以深化,又照應(yīng)了開頭,使文章結(jié)構(gòu)更趨嚴謹。)
總評 本文構(gòu)思精巧,小作者圍繞“記憶深處的手”,用三個充滿溫情與美好的片段,寫出“我”與奶奶相處的過往,體現(xiàn)了祖孫之間的深情。小作者選取特定的時間奠定情感基調(diào),輔以特定的環(huán)境渲染,在美好的氛圍中引出“奶奶的手,不怕燙”;然后水到渠成,以“奶奶的手,很巧”,實現(xiàn)鏡頭切換;再通過“編辮子”“編竹籃”兩個典型的事例具體細寫“奶奶的手”;最后用對話的方式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對人物形象的刻畫完美落幕。結(jié)尾畫龍點睛,真情流露,言似已盡,卻意猶未盡,給讀者無限的思考空間。
(講評教師 ? 路俊丹)
3485500316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