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曲
關(guān)鍵詞:涼山彝族;傳統(tǒng)社會;禁忌表現(xiàn);禁忌淡化
禁忌是關(guān)于社會行為、信仰活動的某種約束限制觀念和做法的總稱,是人類所有民族在一定歷史發(fā)展階段所共有的普遍信仰形式,其通用名為“Taboo”或“Tabu”,漢語借詞有的寫為“塔布”,其原意是指不能被普通人所接觸的有超自然靈力的物質(zhì),包括物質(zhì)和精神信仰兩個方面。在彝語里,禁忌分為“蘇非”和“阿格蘇”兩個層次。
一般而言,“蘇非”是指重要的禁忌,如有違反,后果是極為嚴重的和災難性的;而“阿格蘇”是指一般性禁忌,如果有所違反,其后果也只是一般性的災禍。彝族認為觸犯了禁忌雖然會出現(xiàn)極嚴重的后果或一般后果,但還可以通過祈禳的儀式來加以避免。這種祈禳的儀式彝語叫做“蘇非圖”。對于“阿格蘇”則可以不理不睬,聽其自然,只要挨過了當年(以彝族年為界)就會平安無事。
一、彝族傳統(tǒng)社會中的禁忌表現(xiàn)
涼山彝族傳統(tǒng)生活中的禁忌作為一種文化現(xiàn)象,其內(nèi)容是非常豐富的,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
(一)日常生活禁忌
日常行為禁忌一般都與生活緊密聯(lián)系,帶有強烈的生活屬性,是生活的一種習俗慣制,一種民俗化的生活準則,一種驅(qū)兇求吉的心態(tài)行為。有的禁忌則可以看成是對生活經(jīng)驗的總結(jié),并以神秘化的方式加以記憶,如婦女懷孕期間的一些禁忌即是。所以,對于有些日常行為禁忌,很難以先進與落后、迷信與科學加以籠統(tǒng)判定。
1.飲食禁忌
(1)忌先嘗。所謂忌先嘗,有兩方面的意思,一是有客人或出外大家相聚吃飯時,如果自己的輩份低或社會地位低,忌先動手進食。另一方面的表現(xiàn)是:處于傳統(tǒng)生活中彝族居民,在喝酒吃肉之前,都必須先敬家中的“吉爾”(即保護神),否則主人或客人會突發(fā)疾病。如果違忌,必須重新敬過。
(2)忌平時炒菜吃。過去的涼山彝區(qū),除過年過節(jié)以外,平時很少炒菜吃。人們以為炒菜會產(chǎn)生香味,而香味會招引危害人畜的野鬼,導致不應有的災難發(fā)生。
(3)忌食有掌類動物。涼山彝族在傳統(tǒng)知識系統(tǒng)中,把生物分為掌類、蹄類、根類、翅類,其中的掌類,彝語叫做“勿哲”類,包括人、象、猴類、熊類(含熊貓)、虎、豹、豺、狼、狐貍、狗、貓(包括九節(jié)貍、野貓)、鼠(包括松鼠、竹鼠)、馬、蛇(含蜥蜴類)、蛙(含蛤?。┑鹊?。所以,彝族神話中說的“勿哲惹扯列”,即掌類十二支,其實是遠超十二種的。
在彝族傳統(tǒng)觀念中,掌類是屬于同類,人是不能吃同類的,其實這是傳統(tǒng)社會中圖騰信仰的反映。
2.行走禁忌
(1)忌行走受驚嚇。過去人們認為外出時若遭受驚嚇會丟魂,彝語叫作“依補好補”。所以過去出外如果受了驚嚇,回家后必須舉行招魂的儀式,免災防禍,以祈平安。
(2)行走時忌遇旋風。人們認為行走時遇到旋風,是有惡鬼企圖把人引入歧途的征兆,因此必須吐口水以示輕篾和不上當。
(3)忌與人擦肩而過和從人縫中穿過。出遠門的人,若在路上遇見對面有人走來,必須避讓一邊,不能擦身而過;如果是幾個人排著走來,更不能從他們中間穿過。如果違反了這項禁忌,容易得傳染病。
(4)出遠門時,早上起來要用煙熏一下眼睛,并吃點東西,否則容易得病。
(5)屬蛇、屬馬的婦女在本命年里忌出遠門。
(6)出門時忌向歲星“塔布”方向。人們以為出門時對著歲星塔布的方向,會有災難發(fā)生,所以要避開歲星,在沒有歲星(即歲星已移位)后的時候出門。
3.服飾禁忌
(1)忌婦女不戴頭巾到別人家去。人們認為婦女不戴頭巾到別人家去,會給別人帶去災難。若出現(xiàn)這類情形,必須請畢摩殺牲念經(jīng)為人消災。那沒戴頭巾去別人家的婦女則要受到家人及社會的強烈譴責。
(2)忌將婦女的禮裙借給別人穿。彝語稱禮裙為“波”,與平時穿的“波覺”不同:一是必須用淺色布縫制,二是不能用毛布或麻布縫制,三是縫好后有一邊開口不縫?;槎Y裙不能給別人穿,但可以傳給女兒;而喪禮裙則不能借給別人穿,也不能傳給子女。涼山彝族認為,人死后,原配夫妻緊接著就要舉行婚禮(冥婚);如若把喪禮裙借給別人穿過,原夫就會認錯新娘而引起誤會。
4.居室禁忌
(1)忌修屋時門朝東開。彝族人認為祖先住在東方,向東開門容易丟魂。
(2)忌修屋時門朝達不洛莫山開,那是惡鬼聚集的地方。[1]
(3)火塘忌。涼山彝族的火塘忌表現(xiàn)在多方面,第一,忌不按規(guī)矩坐。在傳統(tǒng)社會里,彝族的居室以火塘為中心,火塘右邊為客位,左邊為主位,不得混淆。第二,認為火塘是圣潔的,忌向火塘里拋灑臟物或狗血,禁止從火塘上跨過。第三,在過年的三天里,火塘里的火不能熄滅,否則會引起祖先的不滿而導致家庭的衰敗。第四,過火把節(jié)在火塘里引燃火把時,只能一把一把地先后引燃,不能同時把幾束火把一齊伸進火塘里;如果違反了就會得罪火神而出現(xiàn)火災。
5.節(jié)慶禁忌
涼山彝族傳統(tǒng)社會中最具有彝族特色的傳統(tǒng)節(jié)日是彝族年和火把節(jié),其中的彝族年禁忌表現(xiàn)突出:
(1)語言禁忌
彝族人認為過彝族年的日子是吉祥的日子。在這個吉祥日子里,祖先也來到家中與兒孫團聚歡度佳節(jié)。因此在語言方面,忌說對祖先不敬的話,忌對客人出言不遜;過年忌諱說“殺”,就連殺年豬也要稱“逮豬、抓豬”。忌在過年期間打罵子女;忌言出無禮,亂開玩笑,特別禁忌涉及兩性間的玩笑。
(2)年豬(肉)忌
在傳統(tǒng)社會里,彝族在年豬方面有諸多禁忌:忌用雜色豬、山羊、母豬、白豬、獨耳豬、病豬、有缺陷的豬來過年;忌殺年豬時豬頭朝下,忌殺年豬一刀不死,忌兩人同時操刀;忌豬不嚎叫,忌胰不平展或有缺陷,忌膀胱不充盈,忌血不鮮紅,忌膽不飽滿、色彩灰暗,忌豬心軟弱、呈黑色狀;忌未祭祖時,貓狗雞等動物和人先食用豬肉祭品;忌燒肉未祭祖而被狗、貓接觸或跨越。過年豬,如無膽汁或脾為畸形都視為不吉。如遇到這種情況,要另換年豬殺之;有的遇到這種情況要以一只大紅閹雞代之,以取悅祖先避災禍。
(3)其他禁忌
過彝族年的禁忌中,在選擇年節(jié)的時間上,認為屬豬、龍、牛、雞、蛇的日子不宜過年。
釀制過年飲用的泡水酒與醪糟酒時,忌高聲喧嘩,忌生人闖入,忌牲畜跨越。加酒曲時念誦祝辭是必須的程序,未取用期間忌稱“酒”,而是以“啞巴”稱之。
除此之外,還有因為各種原因而沒有過年豬而殺羊過年的相關(guān)禁忌。
(二)動物禁忌
1.家禽家畜的禁忌
在狩獵時代,野獸是彝族先民最重要的食物來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家禽家畜成為彝族人最為重要的副食;由此而產(chǎn)生了不少相關(guān)禁忌。
(1)豬的禁忌
忌母豬吃崽。忌母豬一胎只生一只或二只、四只小豬;同時也忌一胎只生三只,且全是小母豬。忌豬脖頸上套竹圈,彝語叫做“瑪捏抵”。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認為是兇鬼做了記號。忌母豬陰部出血,彝語叫做“木著”。過去彝族民間以為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要發(fā)生倒霉事的征兆。忌母豬在屬蛇的日子生崽。如出現(xiàn)母豬懷崽,已快要生了,但所懷的崽卻突然消失無蹤,也未流產(chǎn),要請畢摩做一定的儀式消災。
以上現(xiàn)象在傳統(tǒng)社會都被視為是“蘇非”,都得把豬殺掉。在過去,殺豬時還得舉行一種儀式:由養(yǎng)豬的主人身披爛蓑衣,頭戴篾帽,手執(zhí)長矛站在房頂上,向請來幫忙站在門口的人大聲問道:“你們來干什么?”門外的人答道:“是來找豬的。”主人說:“找豬可以給,找人不給?!庇谑菑奈蓓斏咸聛?,門外的人也一擁而入,將豬殺死;再砍下豬的四蹄,割下豬鼻子、豬尾巴串成一串,插到大路邊。這種儀式彝族叫做“所呷尼各”。
(2)羊的禁忌
忌羊脖頸套篾圈,或被山藤纏住脖頸。如果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認為是兇鬼做了記號。
忌羊脖頸上夾著開岔的樹枝,彝語稱為“約史節(jié)知”。忌羊吃大便。忌綿羊一胎產(chǎn)二仔,山羊一胎產(chǎn)三仔。忌母山羊陰部出血,彝語亦叫“木著”,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要請畢摩做一定的儀式消災。
以上現(xiàn)象也都被稱為“蘇非”,要把羊殺死進行祈禳,殺羊的儀式與殺豬同。
(3)狗的禁忌
忌狗爬房子。忌狗哭,認為要死主人。忌狗尾纏在樹干上無法解脫,叫做“克木史爾”。這時就要將狗捆住四腳丟入河中,同時將這棵樹砍倒。
(4)馬的禁忌
忌馬在半夜里長嘶,彝語叫做“依色洛”。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將馬換一個地方關(guān)養(yǎng)。忌騎在馬上看見蛇交尾。出現(xiàn)這種情況,要宰殺豬或羊請畢摩念經(jīng)消災。
(5)牛的禁忌
忌牛尾纏樹無法解脫,叫做“尼木史爾”。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時,就必須把牛殺掉,將樹砍倒。忌母牛頂自己生的小牛,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必須把母牛殺掉。
(6)雞的禁忌
忌雄雞在半夜以前啼鳴。忌母雞學雄雞啼。忌母雞在屬猴那天生第一個蛋,叫做“瓦瑪扭捏切”。忌母雞啄蛋吃。凡出現(xiàn)上述現(xiàn)象,都得將雞捉到門檻上一刀把雞頭剁下,或用開水將雞燙死;再將雞頭、腳、翅串在一起插到大路邊上。
母雞隔五六天才生一個蛋的,雖然不叫“蘇非”,但不能養(yǎng),得殺掉。
雞在半夜“哦……哦……”的好似呻吟似的叫,彝語稱為“依爾”。出現(xiàn)這種情況雖然不稱“蘇非”,但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雞也不能養(yǎng),必須殺掉。
母雞屬鼠那天生第一個蛋的,雖然不叫“蘇非”,但要將蛋拿到路邊去打爛扔掉。
小雞掛在母雞身上的叫做“來吉”即吊頸,也被視為“蘇非”,但不殺死小雞或母雞,其原因是:惹一只小雞的鬼沒什么了不起,所以只是先用掃把打一下,再找點青蒿和洗鍋的刷把一起放在門檻上,口里念道:“砍‘蘇非’,趕‘蘇非’趕出門檻去?!蹦钔曛?,將青蒿和刷把砍下一截便算了事。
2.野生動物禁忌
(1)禁老鷹、烏鴉站在屋頂上叫。
(2)忌貓頭鷹在房前屋后叫。
(3)忌雀鳥飛進屋。
傳統(tǒng)社會的人們認為出現(xiàn)這三種現(xiàn)象的含義是:鷹、雀已將這所房屋視為荒野,房子的主人已沒有了人的形象,已不用再懼怕了,所以可以大膽地站到屋頂活動,或飛進屋內(nèi)。因此,出現(xiàn)這三種情況時,人們便認為這是家破人亡、大災大難的預兆,必須宰殺豬和羊,請畢摩念經(jīng)消災。
(4)忌烏鴉屙屎落在人的頭上。
(5)忌知了邊飛邊叫撞在人的身上。
在傳統(tǒng)社會里,以為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表明這個人在它們眼里已不具有生命的活力,僅是一段枯木。所以但凡出現(xiàn)這樣的情形,就是要死人的預兆,必須宰殺豬或羊請畢摩念經(jīng)祈禳。
(6)忌看見蛇吃青蛙,認為這是要死人的預兆。
(7)忌蛇進門,彝語叫做“史倮巴倮”,認為會得麻瘋病。
出現(xiàn)上述情形,要用牲畜或一只雞請畢摩念經(jīng)消災。
另外,蛤蟆進屋雖然不叫“蘇非”,但要給它嘴里塞點灶灰,叫做“俄巴依勿庫它爾”以示懲罰。
(8)忌聽到烏鴉啼叫。涼山彝族認為,烏鴉能預知未來。即使是平時一般的啼叫,也在告訴人們一種信息。若是悲啼不停,特別是圍繞著某一戶人家悲啼,一定是這戶人家要出兇事或要死人的征兆。
(三)自然現(xiàn)象禁忌
1.忌踩雷擊痕跡及使用雷擊過的物。彝族認為若從雷擊穴上跨過,或以被雷擊倒的樹當柴燒,就會得一種叫做“錯即”的皮膚病。由于這種皮膚病會使人眉毛脫落出現(xiàn)類似麻瘋病的癥狀,人們非常懼怕,必須請畢摩念經(jīng)消災。
2.忌踏入禁地。彝語稱禁地為“不登吉”。彝族認為有的水澤里有龍,有的山野處有雷屑(實際上是隕石或被前人丟棄的鐵鏵)。這些地方被視為禁地,人畜都不能到那里去,更不能觸動,否則會招來暴雨或冰雹。若遇上久雨不晴,便會認為是觸犯了禁地,人們就得帶上大白公雞等犧牲到高山上去祈禳求晴;如若遇到久旱不雨,人們便相邀著故意走入禁地大叫大嚷以求雨。
3.忌見竹生雙岔或枯木重生。若偶然碰上竹生雙岔或枯木重生的現(xiàn)象,必須宰殺牲畜進行祈禳。
4.忌晴天旋風。若在晴朗的天氣里,忽然一陣旋風掀去屋頂?shù)耐甙寤虼档粢路?,即認為不祥。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必須用一只公羊或一只母豬請畢摩圍著屋子念經(jīng)消災。
5.忌見馬蹄形的云。對馬蹄形的云,彝語叫做“海勒覺”,認為如果出現(xiàn)這種情況是火災的預示,所以便禁止在野地里用火。不過在現(xiàn)實里,每當天邊出現(xiàn)馬蹄形云時,其缺口所指的方向,會出現(xiàn)時速很高的陣性大風。由此可知這種禁忌描述的是一種生活經(jīng)驗。
6.忌莊稼地里出現(xiàn)“鍋即”現(xiàn)象。在一塊已播種的莊稼地里,四周的莊稼都長得茂盛,唯獨地中某處特別是地的中央不長莊稼,以至在較大面積的范圍內(nèi)形成一圓形或長方形的空白地帶,彝語稱為“鍋即”。這種現(xiàn)象預示著土地的主人家要死人:圓形預示死女人,長方形預示死男人。所以每當出現(xiàn)“鍋即”現(xiàn)象,主人家都要宰殺牲畜,邀約親友、鄰居到這塊不長莊稼的地里進行祈禳,其儀式與喪葬時待客的禮儀大致相同。
(四)鬼怪禁忌
1.“塔八”禁忌。在彝族傳統(tǒng)社會生活里,塔八一家有四口,是一種惡魔。其中,“塔八阿莫”即母塔巴三年在一個方位,“塔八阿補”即公塔八三個月在一個方位,“塔八居”即中塔八三天在一個方位,“塔八惹”即塔八崽一天在一個方位。因此人們出行、修屋、婚娶、喪葬等等,都得仔細測算,避開它們所在的方位,否則會遇上災難。
2.“爾日”禁忌?!盃柸铡笔且环N有味無形的精靈。這種精靈常附著于有狐臭等特殊氣味的人或馬身上來作祟。人或馬身上一旦附著了這種精靈,就叫做“爾畢”,是身上附著了“爾日”的意思。據(jù)說爾日所到之處會給嬰兒、小豬、小雞、小鴨等弱小的生命帶來危害,其表現(xiàn)癥狀為突然鼻塞不適,嚴重的會死亡。因此,人們非常注意回避爾日精靈。如果確信某人染上“爾畢”,就得從這人身上或者馬身上取下一點毛或披氈、布襟,加上青蒿點燃進行煙熏。
二、彝族禁忌的文化解讀
在傳統(tǒng)社會里,彝族人認為“蘇非”即禁忌僅是災害的先兆,還不是災害本身,所以還可以通過兩種方法來加以避免。一種方法是祈禳免災,即一旦觸犯了禁忌,只要請畢摩、蘇尼來祈禳或自己進行祈禳,就可以趨吉避兇。第二種方法是不理不睬,任其自然,認為即便觸犯了任何禁忌,即使不進行祈禳,只要挨過了當年(以彝族年為界),便會平安順當。
以上對待禁忌的兩種方法,實質(zhì)上反映了彝族人對待禁忌的態(tài)度;而后一種方法其實表現(xiàn)了人們隨著社會的發(fā)展,認識水平已有變化、提高:人們在對待家畜犯忌方面,多數(shù)是取不理不睬的態(tài)度,或者采取變通的方法,即不是把牲畜殺死,而是將其出售。之所以會對禁忌存有后一種態(tài)度,大致有三個原因。
首先是因為傳統(tǒng)社會禁忌繁多(上面羅列的現(xiàn)象僅是部分,還不是全部禁忌),它們涉及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使人們整天生活得提心吊膽,無所適從,要經(jīng)常不斷宰殺牲畜祈禳以求得平安,這無疑很破費錢財。如是富裕的人家還可隨時進行,但貧窮的人家往往無從籌措。他們后來發(fā)現(xiàn),只要不理不睬,也并未出現(xiàn)任何災難。這樣的情形一多,自然便會無視禁忌了。
其次是有些禁忌本身就令人生疑。比如,母雞在屬猴天產(chǎn)下第一個蛋被視為兇兆。但屬相是每十二天就又重復,而母雞下蛋的周期卻不止十二天。于是彝族人便問自己:難道能讓母雞在屬猴天都不下蛋嗎?這一疑問雖然由來已久,但過去人們卻仍然把雞殺死。這是因為一只雞所值有限,犯不著去挑戰(zhàn)慣常的習俗;何況雞肉還能吃。但在商品經(jīng)濟已相當發(fā)達的情況下,人們便不再把雞殺死,而是拿去出售。將這種犯忌的雞出售,其意圖是非常明白的,即無非是“嫁禍于別人”,同時自己也進點財。但這樣的結(jié)果,也沒有看到買雞的人遭受什么禍祟。于是對于豬、羊、牛的犯忌,人們也采用同樣的辦法加以處理。這樣的處理,既進財又免災,是人們所樂意去做的。
第三是對有些禁忌,牽涉面太大,制約力也就弱了。比如忌聽到烏鴉悲啼一項,實際無法祈禳;因為烏鴉的叫聲總是傳得很遠,聽到的人很多,不可能所有聽到烏鴉叫的人都去做祈禳。
由于以上的原因,禁忌的心理盡管仍然存在,但在對待禁忌的態(tài)度上,不予理睬的方法已經(jīng)占了主導,從而使得祈禳的內(nèi)容逐步減少。
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自身素質(zhì)的提高,在對待禁食動物方面也有了變化。比如,布拖縣布拖鄉(xiāng)博施家的兩只母綿羊,1983年、1984年連續(xù)兩年都一胎產(chǎn)下兩仔。主人家卻并未按照禁忌把羊殺死;后來不僅沒有出現(xiàn)任何災異,而且人畜兩旺。所以說現(xiàn)在彝族人,過去的相關(guān)禁忌已在淡化中。
從歷史看,人類為了求得自身的平安,移禍家畜以期求得禳解是一種不得已的應對行為。但有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即貓不產(chǎn)生任何禁忌。這并不是由于貓在夜間活動,白天則規(guī)規(guī)矩矩地睡覺,人們無法對它進行仔細觀察的原因,而是由于彝族先民看待問題的方式與現(xiàn)代人看待問題的方式不相同。彝族先民認為,人類和動物中都有高貴者和卑賤者。高貴者的一切行為天然合理,而卑賤者的行為卻多有犯禁;而貓在動物中正是高貴者。所謂動物中的高貴者,其一是指從大的類別上來區(qū)分,其次才是同類別之間區(qū)分。彝族先民將生物劃分為四類,其中偶蹄類屬于卑賤者。家畜多屬于偶蹄類,所以產(chǎn)生的禁忌特別多。而有掌類動物如貓則屬于高貴者,就其整體來說不會產(chǎn)生禁忌或禁忌要少些。
任何民族中的禁忌,說到底都是人們?yōu)樽陨淼墓康亩鴱男睦砩?、言行上采取的自衛(wèi)措施,其過程大致分為原初階段、發(fā)展階段與轉(zhuǎn)化消亡三個階段。但從上述情況來看,彝族的禁忌與彝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和歷史文化相關(guān),是在彝族自身的發(fā)展中逐漸形成的,可以視為一種歷史文化的沉淀,是彝族先民有意識活動的反映,屬于人類文化現(xiàn)象的一個表現(xiàn)。所以從廣義上來說,彝族的禁忌和其他的任何禁忌一樣,是人類對自然、對事物的一種探索、一種認識行為,是特定歷史階段里人們的一種精神勝利及相應的生存智慧的體現(xiàn)。自從有人類以來,人類對自然的探索就從來沒有停止過。人類總是希望通過對自然的認識來努力改善自身的生存條件,禁忌便是這種努力的一部分。
所以,禁忌不完全屬于消極的范疇,而屬于人類認識自然,進而認識自己的積極的范疇。這在彝族的禁忌中表現(xiàn)得非常明白。比如,彝族禁食有掌類動物這一現(xiàn)象,一方面是遠古時代原始圖騰的遺留,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信仰;但另一方面,它是對“人不能吃同類”這樣的認識的擴大化。而這種認識一經(jīng)產(chǎn)生,便使人和獸性絕緣,其影響是深遠的。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它使人類從獸性走向人性,從野蠻走向文明,是對人類文明的啟蒙。前述忌見馬蹄型云,如果見到這種云,則禁止在野地里用火,也具有防火災、保護植被的經(jīng)驗性質(zhì)。
又如,將吃崽的母畜,和一胎產(chǎn)一仔的母豬視為禁忌,是人類依靠從狩獵獲取食物轉(zhuǎn)入到依靠畜牧獲取食物時期,對畜牧生產(chǎn)的一些探索,可以看成是對牲畜品種的選優(yōu)淘劣。但由于這種探索并不完全基于一種科學的思想基礎(chǔ),只覺得有悖于“常理”的事象就加以禁忌,于是將多仔的羊也視為不祥。再如行為禁忌中的回避行為和“爾日”禁忌中的回避行為,則是人類早期對傳染性疾病的朦朧認識,是古代預防疾病傳染的措施。這一認識發(fā)展到后來,就形成了彝族在歷史上對傳染病的認識,實行了對傳染病患者和患有傳染性疾病的家畜進行隔離的行為,而且執(zhí)行得非常自覺,非常徹底。
3849501908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