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凌峰
(江西服裝學院 服裝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201)
女西裝作為女裝的重要品類之一,反映了流行趨勢的發(fā)展。其中尤其是X型女西裝,因分片式的合體收腰剪裁方式,凸顯女性優(yōu)雅的身型曲線,符合大眾審美需要,受到廣大女性消費者的喜愛。因此,腰部的結構設計對于X型女西裝整體廓形的呈現(xiàn)顯得尤為重要[1]。目前服裝行業(yè)中存在大量經(jīng)驗式的制版方式,衣身結構設計在細節(jié)上存在模糊概念,相關制版理念有待補充和完善。
有關女西裝的衣身結構方面,學術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松量分布、款式變化和結構優(yōu)化等方面。顧冰菲等[2]探究人體與服裝間的距離松量分布規(guī)律,構建了成衣樣板的生成規(guī)則,驗證了女西裝成衣胸圍與人體凈胸圍間存在標準誤差范圍內(nèi)的誤差;岳文俠等[3]通過對女西裝肩部、腰部和底擺3個部位的結構參數(shù)進行測量和分析,得出女西裝各部位結構設計參數(shù)的變化會影響其款式和風格特征;左洪芬等[4]通過調(diào)整放松量、前領深和袖口等部位,對春夏季合體無里女西裝的不足之處進行了結構和工藝上的優(yōu)化。但是目前針對女西裝具體的款式和部位的結構設計研究稍顯不足。
本文依據(jù)前期研究[5],利用眼動追蹤技術提取了X型女西裝的廓形設計焦點,通過多因素方差分析和均值比較得出X型女西裝的廓形控制區(qū)域集中在腰部和胸部,因此分別以前/后胸腰差量(前/后胸腰差量=前/后胸圍量-前/后腰圍量)作為研究變量,通過對衣身結構數(shù)據(jù)做系統(tǒng)歸納和分析,獲得前后片胸腰差量與各腰省量之間的關系,進而推導出具有通用性的腰省量計算公式,實現(xiàn)X型女西裝在不同胸腰差量的情況下的腰省分配方法,旨在優(yōu)化X型女西裝的結構設計方法。
本次研究大量收集160/84A型號的女西裝紙樣106個,通過剔除開身不同、數(shù)據(jù)標注不清晰或缺失的版型,最后篩選出57個X型女西裝紙樣作為研究對象,運用服裝CAD軟件進行重新繪制并校正。
為使采集的紙樣數(shù)據(jù)具有統(tǒng)一性,建立女西裝基本型,測量結構線的相對位置。根據(jù)160/84A紙樣型號和X型女西裝修身合體的特征,選擇合體度較高的日本新文化原型作為女西裝基本型的基礎[6]。通過提取57個女西裝紙樣的衣長,計算衣長的平均值約為58 cm,故在日本新文化原型腰線以下增加20 cm補齊衣長和腰省,腰省位置從右至左按照腰省D1至腰省D7的順序標出,女西裝基本型見圖1。
圖1 女西裝基本型Fig.1 Basic pattern block of women′s suit
根據(jù)本文的研究思路,胸腰差量、分割線和腰省對X型女西裝制版具有直接影響。其中胸圍量、腰圍量和腰省量等圍度的測量是在服裝CAD中直接量取對應的線段長度;相對位置的測量(分割線位置和腰省位置)要以前后片中線與腰線的交點作為前后片的對位點,將女西裝基本型分別和每款女西裝紙樣進行重疊并提取相應數(shù)據(jù),主要部位的測量方法見表1。以一款紙樣為例,相對位置的測量見圖2,將基本型紙樣與成衣紙樣疊合,依次完成57款紙樣的數(shù)據(jù)采集并建立版型數(shù)據(jù)庫。通過女西裝基本型與紙樣的疊加觀察腰省的整體分配趨勢,得到所研究紙樣的腰省D2、D3、D4、D5、D7。
表1 主要部位的測量方法Tab.1 Measurement of major parts
圖2 相對位置的測量Fig.2 Measurement of relative positions
通過SPSS進行頻數(shù)匯總和分析,獲得X型女西裝腰省和分割線位置的參數(shù)控制區(qū)間,其中平均值是指腰省和分割線位置數(shù)據(jù)分布的集中趨勢,代表了這2項指標在總體樣本中的平均水平,將作為后續(xù)樣衣紙樣設計的重要參考。女西裝紙樣具體部位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見表2。
表2 女西裝紙樣的描述性統(tǒng)計Tab.2 Statistics of descriptive analysis of women′s suit cm
相關性分析是指揭示變量間可能存在的數(shù)據(jù)關系,對多個存在相關性的變量進行分析,衡量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以此來判斷相關性的統(tǒng)計指標,其中顯著性低于0.05說明數(shù)據(jù)之間的相關性比較可靠。而相關系數(shù)是用于衡量2個變量間線性相關的指標,范圍介于-1~1之間,其絕對值大于0.5,一般認為2變量間存在中度以上的相關關系[7]。相關系數(shù)為正數(shù)時,2個變量成正相關,反之成負相關。
表3為女西裝紙樣的相關性分析??梢钥闯?,紙樣中前片胸腰差量與胸腰差總量的相關系數(shù)為0.772、與腰省D2的相關系數(shù)為0.778、與腰省D3的相關系數(shù)為0.751,均存在中度以上的相關關系。同理得到紙樣后片胸腰差量與胸腰差總量、腰省D4、腰省D5、腰省D7存在相關性,故可以進行線性回歸分析,分別得到前后片胸腰差量與胸腰差總量、腰省量的結構關系,為女西裝的樣衣設計提供參考。
表3 女西裝紙樣的相關系數(shù)Tab.3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women′s suit
通過上述相關分析可知,需要對前后片胸腰差量和胸腰差總量、腰省量分別進行一元線性回歸分析,從而建立相應的回歸模型。女西裝后片胸腰差量與胸腰差總量的回歸系數(shù)見表4,以前胸腰差量作為自變量,胸腰差總量作為因變量,顯著性小于0.05,表示該線性回歸方程有意義??傻镁€性回歸模型見下式。
胸腰差總量=3.559×后片胸腰差量-0.32
從模型匯總結果看,顯著性小于0.05,R2=0.776>0.5,說明通過2個變量所建立的回歸方程有意義,具有較高的擬合度[8]。
表4 女西裝后片胸腰差量與胸腰差總量的回歸系數(shù)Tab.4 Regression coefficient between chest-waist difference in back piece and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of women′s suit
同理對女西裝紙樣的其他各組變量進行回歸分析,得到回歸方程匯總如下:胸腰差總量=4.566×前片胸腰差量+0.411;腰省D2=0.651×前片胸腰差量+0.072;腰省D3=0.168×前片胸腰差量+0.622;胸腰差總量=3.559×后片胸腰差量-0.32;腰省D4=0.235×后片胸腰差量+0.235;腰省D5=0.324×后片胸腰差量+1.372;腰省D7=0.273×后片胸腰差量+0.116。
利用樣本的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確定樣衣的胸圍量是96 cm,胸腰差總量最小值為12 cm,得到最大腰圍量是84 cm,并以腰圍量2 cm為檔差依次遞減獲得其他樣衣尺寸。當胸腰差總量增加到24 cm時腰圍松量較小,同時考慮到面料的厚度,故將胸腰差的取值范圍設為12~22 cm。結合描述性統(tǒng)計和回歸方程,確定樣衣的分割線位置和腰省量,設計女西裝實驗樣衣6件,并按照X1~X6進行命名。計算出的樣衣尺寸均保留2位小數(shù),結果如表5所示。
確定主要結構部位的尺寸后,為了保證所有樣衣的相對統(tǒng)一,在繪制紙樣時,除胸腰差總量和腰省量外,其余部位的尺寸和結構線一致。每件樣衣的衣領和袖子采用統(tǒng)一紙樣[9],由此完成6件女西裝的紙樣設計。如圖3是胸腰差總量為12 cm的女西裝紙樣,其余紙樣同理,不再贅述。
表5 女西裝樣衣的尺寸Tab.5 Measurement of sample dress of women′s suit cm
圖3 女西裝紙樣設計Fig.3 Pattern block of women′s suit
圖4 前后身壓力點Fig.4 Pressure points on whole body. (a) Front pressure point; (b) Back pressure point
圖5 女西裝的人臺試穿效果Fig.5 Dummy fitting effect of women′s suit. (a)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12 cm; (b)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14 cm; (c)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16 cm; (d)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18 cm; (e)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20 cm; (f) Total chest-waist difference with 22 cm
采用CLO 3D虛擬試衣軟件對女西裝紙樣進行三維模擬試衣,觀察并評價虛擬試衣的效果。為更加準確地檢驗女西裝版型的合理性,依據(jù)160/84A的標準女體尺寸對軟件中的模特進行調(diào)整,然后在CLO 3D中導入女西裝版片進行對位縫合。如圖4所示,以胸腰差總量為22 cm的樣衣為例,可以看到衣身前后片的壓力點集中在肩背部、胸部和下擺處,且一定區(qū)域內(nèi)相對集中呈深色。左右兩側壓力點分布均勻,說明衣片的受力位置對稱合理[10]。同時通過女西裝的結構線與人體部位的位置關系可以看出肩線、胸圍線和腰圍線的位置較準確,整體結構合理。同理觀察不同視角下的虛擬試穿效果,進一步得到不同胸腰差的X型女西裝通過虛擬模特試裝呈現(xiàn)不同的收腰效果且款式造型準確,在胸圍、腰圍和臀圍處的合體度較高,保證合理松量的同時也無明顯的褶皺或堆積。衣擺與腰線基本平行,符合衣身結構平衡的規(guī)律,從而驗證了女西裝結構設計方法的合理性。
選用一定厚度的西服面料與黏和襯,結合回歸模型獲得的紙樣,制作實物樣衣并在160/84A人臺上進行試穿,從前、側、后3個視角對6件樣衣分別進行試穿效果的采集,實物試穿效果見圖5。通過從不同角度觀察樣衣的試穿效果可以得出,樣衣的合體程度較高,主要結構部位的松量適中,胸圍線、腰圍線和衣擺與人臺圍度線相對平行。從細節(jié)上看,樣衣的肩線基本位于人臺的肩縫處,前后中線與側縫線分別對應人臺部位,樣衣造型較準確且按照胸腰差大小順序呈現(xiàn)出不同程度的X型,其次翻駁領造型美觀且兩片袖的袖型合理,樣衣的衣長適中,整體符合女西裝的結構設計要求。
通過實證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從胸腰差量和腰省量的關系入手,對X型女西裝腰省量的分配方法進行研究。得到:女西裝紙樣胸腰差總量與各腰省量間存在相關關系,以此分別獲得前后片胸腰差量和腰省量之間的回歸模型,并按照分割線和腰省位置的取值范圍設計6件實驗樣衣。通過分析和評價虛擬試穿效果,得出應用該女西裝結構設計方法制作的西裝款式造型美觀且貼體程度適中,符合衣身結構平衡的規(guī)律。通過從3個視角觀察和分析實物樣衣的試穿效果,所獲得的試衣效果與虛擬試衣的評價一致,從而進一步驗證了X型女西裝腰省結構設計方法的合理性和實用性,對服裝實際生產(chǎn)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