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雨琪,宋浩田,智新星,王國杰
(1.浙江省義烏市婦幼保健院中醫(yī)科,浙江 金華 322000;2.黑龍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兒科,黑龍江 哈爾濱 150040)
神經(jīng)性尿頻(NUFC)是兒童時期常見病,患兒年齡一般在2~11歲。NUFC以尿頻、尿急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每2~10min1次,且一旦有尿意就難以忍受,年齡較小患兒常因此尿濕褲子,進而誘發(fā)陰部濕疹或尿路感染[1]。若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徹底,會導致NUFC反復發(fā)作,增加患兒心理負擔,不利于其健康成長。本研究用健脾固溲湯合補中益氣丸治療患兒神經(jīng)性尿頻肺脾兩虛型效果較好,報道如下。
共60例,均為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收治患兒,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各30例。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3~10歲,平均(6.45±1.03)歲;病程7天~12個月,平均(6.15±1.12)個月;體質量10~36kg,平均(22.36±4.16)kg。試驗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1歲,平均(6.51±1.01)歲;病程8天~12個月,平均(6.08±1.09)個月;體質量9~37kg,平均(22.40±4.22)k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診斷標準:西醫(yī)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2]診斷標準。伴尿頻、尿急,無尿痛及發(fā)熱史,短者5~6min排尿1次、長者1~2h排尿1次,重者尿滴瀝不斷,尿常規(guī)正常,中段尿培養(yǎng)無細菌生長。中醫(yī)符合《實用中醫(yī)兒科學》[3]中的診斷標準,病程日久,小便頻數(shù),尿液不清,淋漓不盡,食欲不振,神疲乏力,面色萎黃,大便稀薄,畏寒怕冷。
納入標準:年齡2~11歲,符合診斷標準,病程大于等于7天,患兒家屬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膀胱過度活動癥,尿細菌培養(yǎng)陽性,合并泌尿系感染、尿路畸形、泌尿系腫瘤、尿崩癥,對研究所用藥物過敏,重要臟器功能障礙。
兩組均用補中益氣丸(河南省仲景宛西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Z41021825)9g,1日3次,口服。
試驗組加用健脾固溲湯治療。桑螵蛸、黃芪各15g,補骨脂、菟絲子、金櫻子、烏梅、黨參、覆盆子各9g,升麻、五倍子、麻黃各4.5g。食少便溏加麩炒白術9g,炙甘草6g;發(fā)育遲緩加巴戟天、山藥各9g,肉桂、山茱萸各6g。日1劑,水煎,取汁150mL,分早晚2次溫服。
兩組均連續(xù)治療20天。
中醫(yī)證候積分對小便頻數(shù)、尿液不清、淋漓不盡3項主要癥狀進行評估,由無到重分別計0、1、2、3分,癥狀越嚴重評分越高。
治療結束后隨訪3個月,統(tǒng)計復發(fā)例數(shù)。
不良反應如惡心、嘔吐等。
臨床治愈:療效指數(shù)大于等于95%,臨床癥狀、體征基本消失。顯效:療效指數(shù)70%~94%,臨床癥狀、體征明顯改善。有效:療效指數(shù)30%~69%,臨床癥狀、體征好轉;無效:未達“有效”標準。療效指數(shù)=(治療前積分-治療后積分)/治療前積分×100%。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例(%)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 (分,±s)
組別 例 小便頻數(shù) 尿液不清 淋漓不盡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 30 2.16±0.42 1.27±0.30 2.13±0.40 1.19±0.28 2.20±0.38 1.22±0.23試驗組 30 2.14±0.40 0.92±0.26 2.11±0.39 0.88±0.22 2.18±0.36 0.90±0.17 t 0.189 4.829 0.196 4.768 0.209 6.128 P 0.851 0.000 0.845 0.000 0.835 0.000
隨訪3個月,試驗組復發(fā)1例(3.57%),對照組6例(27.27%),兩組復發(fā)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3.948,P=0.047)。兩組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
NUFC屬中醫(yī)“淋證”“小便數(shù)”等范疇。主要原因與腎、膀胱功能失調(diào)有關?!墩撝我E》曰:“小便多,乃下源虛冷,腎不攝水?!蹦I主津液,腎氣不足,則膀胱氣化無源,水液不固而發(fā)為尿頻,正如《素問·脈要精微論》[4-5]記載:“水泉不止,是膀胱不藏也。”除與腎、膀胱相關,還與脾腎有關,脾主運化,肺主通調(diào)水道,肺脾兩虛,中氣不足,水津液輸布無能,水液失制發(fā)為尿頻。
小兒肺為嬌臟,易感受外邪,致肺氣虛弱,且先天脾常不足,加之后天喂養(yǎng)不當,脾虛失運,肺脾虛弱,宣降失調(diào),水液轉輸不利,導致小便頻數(shù)。辨證為脾肺兩虛。治療應以健脾補肺為主,同時兼顧益腎固精。補中益氣丸中黃芪、黨參健脾補氣,當歸補血活血,柴胡、升麻升舉陽氣、解表退熱,白術健脾益氣,陳皮理氣燥濕、健脾和胃,甘草調(diào)和諸藥。諸藥合用,共奏補中益氣之效。健脾固溲湯中金櫻子固精縮尿,烏梅清肺化痰、生津止咳,桑螵蛸、覆盆子、菟絲子、補骨脂固精縮尿、補腎助陽,黨參、黃芪益氣健脾,五倍子固精止遺、斂肺降火,麻黃宣肺平喘、發(fā)汗解表,升麻升舉陽氣、清熱解毒。諸藥共奏固精縮尿、健脾補肺、補腎助陽之效。藥理研究顯示,桑螵蛸能夠促進膀胱括約肌收縮及神經(jīng)系統(tǒng)發(fā)育。麻黃、黃芪、黨參能夠刺激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興奮,使大腦對膀胱括約肌張力的調(diào)控增強。升麻可調(diào)節(jié)括約肌和膀胱逼尿肌,改善膀胱功能[6-7]。
健脾固溲湯合補中益氣丸治療NUFC肺脾兩虛型可緩解臨床癥狀,降低復發(fā)率,且安全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