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斌
“少年軍?!笔巧倌陜和瘒澜逃闹匾d體,被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教育法》。少先隊員在“少年軍?!敝袑W習軍事知識、磨煉意志品格、增強國防意識、培育紅色基因、傳承革命傳統(tǒng),努力爭做時代新人。
202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將迎來95華誕,“強國必須強軍、強軍才能國安”。為學習貫徹習近平強軍思想、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本專欄通過“軍史鉤沉”“活動策劃”“案例展示”等板塊,介紹“南昌起義”“遵義會議”等重要軍史,并指導開展相關活動,教育引導少先隊員愛黨愛軍,為筑就新時代鋼鐵長城作好全面準備。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边@首中國革命的壯烈史詩——《七律·長征》,高度概括長征路上的艱難險阻,盛贊中國工農(nóng)紅軍不畏艱難、英勇頑強的革命英雄主義和樂觀主義精神。詩中贊頌的“紅軍”是中國共產(chǎn)黨領導的最早的人民軍隊。1924年至1927年,第一次國共合作喚醒了廣大民眾的革命覺悟,但轟轟烈烈的工農(nóng)運動觸動了反動地主軍閥的核心利益,他們勾結(jié)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革命勢力,先后發(fā)動“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31萬多黨員群眾因此壯烈犧牲。慘痛的教訓讓中國共產(chǎn)黨意識到不掌握革命武裝,不建立共產(chǎn)黨領導的軍隊,就不可能取得革命勝利。在隨后召開的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p>
1927年8月1日,震驚中外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以實際行動宣告中國共產(chǎn)黨人不畏強暴、堅持革命的決心,標志中國共產(chǎn)黨獨立領導革命戰(zhàn)爭創(chuàng)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端。1928年4月下旬,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中國工農(nóng)紅軍迅速壯大。1934年10月,中國工農(nóng)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進行戰(zhàn)略轉(zhuǎn)移;1935年10月,在中央紅軍主力即將到達陜北、完成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壯舉時,毛澤東寫下氣勢磅礴的《七律·長征》。
在兩萬五千里的征途中,英勇的紅軍將士和敵人進行了600余次戰(zhàn)役戰(zhàn)斗,跨越近百條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險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20余座),穿越了被稱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頑強意志征服人類生存極限,創(chuàng)造了氣吞山河的人間奇跡。
長征,這一驚天動地的革命壯舉是中國共產(chǎn)黨和紅軍譜寫的壯麗史詩,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的巍峨豐碑。
紅軍精神代代傳
一、感悟“紅軍”
1.我們也來一個“三灣改編”。觀看視頻,了解紅色歷史,并親身體驗紅軍“改編”的過程。各小隊集思廣益,設計本小隊的隊名、隊徽和隊口號,并動手繪制隊旗,最后集體上臺展示匯報。
2.紅色故事分享,初步了解“紅色基因”。曾保華一家三口為保護革命印章英勇獻身;朱德愛妻、雙槍女將伍若蘭為掩護中央領導壯烈犧牲;朱德的扁擔、張子清獻鹽等小故事,讓隊員了解革命生活的艱辛、共產(chǎn)黨人的堅定理想信念。
二、觸摸“紅軍”
1.參觀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八角樓毛澤東舊居、大井朱毛故居、黃洋界哨口、小井紅軍烈士墓等紀念地,回顧革命先輩的豐功偉績,深深懷念革命先烈。
2.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聽黃洋界保衛(wèi)戰(zhàn)的炮聲轟鳴,看曾經(jīng)浴血奮戰(zhàn)的畫面。
3.參觀小井紅軍醫(yī)院,了解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紅軍醫(yī)院如何克服重重困難,幫助一批又一批紅軍傷員重返戰(zhàn)場。
三、爭當“紅軍”
1.行軍荊竹山:少先隊員身穿紅軍服、頭戴紅軍帽,肩扛槍支,一路披荊斬棘,行走在叢林山路中,體驗當年革命的艱難,珍惜今天幸福的生活。
2.云步山練兵:投擲手榴彈、跨越障礙墻、穿越封鎖線,少先隊員體驗軍旅生活,磨煉意志品質(zhì)。
3.收獲“大閱兵”:學編紅軍草鞋、自制紅軍餐,內(nèi)務大比拼、結(jié)業(yè)聯(lián)歡會,展示少先隊員當“紅軍”、學“紅軍”的實踐成果。
小紅軍重走井岡路
為了讓少先隊員更好地銘記歷史,培育傳承紅色基因,長沙市天心區(qū)教育局組織舉辦了“小紅軍重走井岡路”系列實踐體驗活動。
隊員來到“全國青少年井岡山革命傳統(tǒng)教育基地”,開營儀式后,模擬當年“三灣改編”進行情景教學。第二天,隊員穿著紅軍服,扛著槍,重走紅軍路;在教官和輔導老師的帶領下,隊員到當?shù)卮迕窦易灾萍t軍餐,體驗紅軍生活,體會革命的艱辛。第三天,隊員帶著“記住一件文物、記住一個人物、記住一個故事”等任務瞻仰參觀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井岡山革命博物館,實地參觀黃洋界哨口工事、紅軍營房;重走紅軍的挑糧食小道,體驗艱苦的革命斗爭環(huán)境。
通過實踐體驗活動,隊員跨越時空接近80多年前長征路上的紅軍,感受紅軍將士的艱辛,紛紛表示現(xiàn)在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應該倍加珍惜。
(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qū)少工委 吳海蕓)
“半條被子”顯初心
2016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發(fā)表重要講話,在講到“一部紅軍長征史,就是一部反映軍民魚水情深的歷史”時,講述了“半條被子”的感人故事。
1934年11月,長征途中,3位紅軍女戰(zhàn)士來到湖南省彬州汝城縣沙洲瑤族村徐解秀家中借宿。徐解秀家的床架是用楠竹扎成的,床上的破席下面墊著稻草,沒有被子;臨走時,紅軍女戰(zhàn)士決定將唯一的一條被子送給徐解秀夫婦,但他倆說什么也不愿接受。一位紅軍姑娘從背包中摸出一把剪刀,她們3人不約而同地對視,堅定地將一條被子剪成兩半,拉著徐解秀的手說:“大姐,這半條被子您就收下吧。等革命勝利了,我們還會回來看您的?!毙旖庑憬舆^這半條被子,淚流滿面,一句話也說不出。新中國成立后,徐解秀老人在彌留之際告誡兒孫:“一定要跟共產(chǎn)黨走,因為共產(chǎn)黨是只有一條被子也要分你一半的大好人。”
“半條被子”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么是共產(chǎn)黨人?共產(chǎn)黨人就是自己有一條被子,也要剪下半條給老百姓的人。這“半條被子”背后,是紅軍戰(zhàn)士將饑餓、寒冷,甚至犧牲留給自己的赤子情懷,是紅軍與老百姓魚水情深的印證,更是中國共產(chǎn)黨同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的縮影,彰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初心和使命。
我們新時代的少先隊員要像當年紅軍那樣,像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那樣,從小奠定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努力學習、積極鍛煉,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努力成長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江蘇省太倉市青少年活動中心 王曉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