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停
摘要: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全國各地涌現(xiàn)著新思想、新文化,在社會激蕩中許多先進知識分子接觸了馬克思主義并逐步走向了馬克思主義的道路,積極在中國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惲代英在1921年赴川南師范學校任職期間,大力宣傳革命思想,推動了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本文分析了惲代英早期在四川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條件、傳播的主要內容,總結了他對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的重要意義,即培育了一批信仰馬克思主義的革命青年、為川南革命斗爭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為四川早期黨團組織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這有力地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四川早期的廣泛傳播。
關鍵詞:惲代英;馬克思主義;川南師范學校
一、惲代英早期在四川傳播馬克思主義的條件
1.思想條件:四川反帝反封斗爭及五四運動解放了民眾的思想
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后,在深受帝國主義與封建統(tǒng)治的壓迫下,四川各地人民多次展開反帝反封的斗爭。辛亥革命前就爆發(fā)了李永和、藍朝鼎起義,反對外國教會的“打教”斗爭以及遍及數(shù)十州縣的義和拳運動,這些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斗爭極大地激發(fā)了群眾的愛國情懷,解放了民眾的思想,但他們都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最終告以失敗。1911年清政府把路權轉讓給帝國主義,由此爆發(fā)了反對清政府的保路運動,同時,在武昌起義成功后,四川的愛國保路運動也轉為推翻清政府的武裝起義,最終同盟會領導的四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在四川的統(tǒng)治,革命取得了勝利。五四運動期間,四川知識分子引進并創(chuàng)辦各類期刊,宣傳新思想、新文化,比如《星期日》就曾發(fā)表過《俄國革命后的覺悟》《社會主義的勞動問題》《隨感錄》等文,“這些文章反對剝削階級壓迫和剝削勞動人民,主張人人勞動,人人平等,以從根本上解決勞動問題?!?】 四川人民在反帝反封的斗爭中以及五四運動的洗禮中思想得到了解放,這為惲代英在川宣傳馬克思主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條件。
2.社會條件:四川先進知識分子在川進行先進革命理論的宣傳
新文化最早是通過“華陽書報流通處”在四川進行傳播,其先后引進《新青年》《每周評論》、出版《國民公報》《蜀報》等進步期刊,為讀者代訂全國各地的進步期刊,一些青年知識分子閱讀這些宣傳新思想的報刊后把這些先進思想理論傳播到全省各個地方。特別是五四運動爆發(fā)后,《川報》《戊午周報》等連續(xù)刊登巴黎和會消息,指責列強的蠻橫無理和中國政府的軟弱,許多知識分子在全川各地極力宣傳這一消息,使四川各階層的民眾得知巴黎和會的真實情況,極大地激起了人民的愛國熱情。成都、重慶爆發(fā)了聲援北京的愛國運動后,在以成都為中心的進步知識分子加強與全川各地先進青年和組織的聯(lián)系下,成都、重慶各界的反帝愛國運動很快擴散到全川,有八九十個縣和許多鎮(zhèn),相繼成立了國民大會分會、學生聯(lián)合會和救國會等團體?!?】 同時,五四之后,包括一批進步女青年在內的川內許多青年學生遠赴法國勤工儉學,他們在國外學習期間以及學成歸國后,經(jīng)常通過書信等形式、以同學及朋友為紐帶向川內各地傳播先進的思想文化,結成了廣泛的社會關系,促進了革命工作在川內各地的開展。
3.主體條件:惲代英自身革命思想的轉變
惲代英同中國早期先進知識分子一樣,并非一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就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而是其思想都經(jīng)歷了一個從民主主義到馬克思主義的轉變過程。少年時期的惲代英目睹了中國的積貧積弱,從小就具有強烈的愛國憂患意識。1913年,惲代英進入私立武昌中華大學求學,受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的影響而成為一個激進的民主主義者。五四期間空想社會主義中的“無政府主義”對惲代英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其互助理論深入他內心,他認真研究互助理論并付諸實踐。他積極開展新村運動,試圖創(chuàng)造沒有私產(chǎn),沒有剝削的“各盡所能,各取所需”的社會。【3】
但具有改良主義空想性質的新村運動最終卻以失敗告終,這促使惲代英審視自己唯心主義改良救國的方法,在這個過程中他逐步轉向了馬克思主義。1920年下半年,惲代英翻譯考茨基的《階級斗爭》過程中其思想發(fā)生了重要轉變,逐漸從改良主義轉向贊成階級斗爭,他在《怎樣創(chuàng)造少年中國?》中說到“然果遇著顯見政治活動或流血,為簡捷有力的改造手段的時候,甚至于顯見其為改造的獨一無二不可逃避的手段的時候,亦沒有不贊成取用政治活動或流血的手段的道理”【4】 這明確表明了他對流血革命的支持。1921年他在《改造教育與改造社會》中指出改造教育必須要與改造社會相結合,教育要培養(yǎng)改造社會的人,這說明惲代英已經(jīng)有了明確的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1922年6月他在《為少年中國學會同人進一解》中號召學會同志要去認真研究唯物史觀和群眾心理,喚醒經(jīng)濟上被壓迫的群眾聯(lián)合起來同掠奪階級戰(zhàn)斗??梢钥闯觯藭r惲代英已經(jīng)是一個完全的唯物主義者了,其自身思想的轉變是他在川宣傳馬克思主義思想的主體條件。
二、惲代英對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主要內容
惲代英在1921年十月受邀到瀘州川南師范學校任教務主任,于1923年夏離開四川。在這期間他大力傳播馬克思主義、力倡教育改革、積極傳播五四新思想,激發(fā)了群眾的愛國情懷,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早期在四川的廣泛傳播,推動了四川革命斗爭的發(fā)展。
1.宣傳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喚醒民眾
惲代英在川南師范學校任職期間利用課堂、各種演講團等在師生和民眾間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一是宣傳階級斗爭理論。惲代英在翻譯《階級斗爭》后其思想發(fā)生很大變化,他開始由改良主義走向“流血”革命?!爸两褚磺猩鐣臍v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5】 他向廣大師生強調革命是改造舊社會的必要手段,只有人民武裝起來推翻舊的社會制度才能改造中國,社會才會有民主。二是傳播唯物史觀,引導師生及民眾用馬克思主義唯物觀點來分析社會問題。惲代英認為現(xiàn)存的惡社會是阻礙社會進步發(fā)展的根源,要革新社會就必須要推翻惡社會,他引導民眾要從社會生產(chǎn)力以及經(jīng)濟基礎角度看待社會現(xiàn)象與問題的根源,只有從根本上改造了社會制度才能進行其他領域的改造,否則改造將無濟于事。惲代英還成立馬克思主義研究會,將一些進步學生發(fā)展成為馬克思主義研究會會員,他經(jīng)常組織大家學習《共產(chǎn)黨宣言》《共產(chǎn)主義ABC》等一些革命刊物,為他們講解社會主義發(fā)展史,極大地促進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提高了師生及民眾的思想覺悟。
2.倡導教育改革,培育改造社會的人
惲代英來到川南師范學校后對其封建陳舊的教育體制進行大力的改革,提出“經(jīng)濟公開”“擇師運動”的口號,他主張學校公有,財政透明公開,并設立有師生共同組成的委員會管理學校的財務支出;在教員方面,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意愿選擇老師,若有三分之二不贊成某教員,那學校就不得聘請或續(xù)聘,但同時也不得無故隨意撤換教師,這使得師生間建立了民主的新型師生關系;他倡導教育改革與社會改造改革要結合起來,教師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要培養(yǎng)社會活動家,培養(yǎng)改造舊社會的人。惲代英還積極普及教育,擴大教育的受眾面,比如,他創(chuàng)設貧民夜校招收貧困學生,開辦女子師范學校讓青年女學生入學接受教育,打破封建教育制度對女子的不平等對待,這些改革使得當時學校風貌煥然一新,新思想、新氣象盛行。同時惲代英也注重通過社會實踐來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寒假期間,他組織成立師生旅行演講團,歷時一個多月,行千余里在隆昌、內江、富順、宜賓等十多個縣進行演講,向沿途工農(nóng)群眾傳播了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革命思想,使師生們接觸百姓、深入了解社會,提高了他們的思想覺悟和實踐能力。
3.傳播五四新思想,激發(fā)愛國情懷
五四運動爆發(fā)來的幾年間,在以成都為中心地區(qū)影響下,整個四川也相繼出現(xiàn)愛國熱潮,各種新思想、新文化涌入社會之中,民眾的愛國思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僅僅有愛國覺悟還不夠,要對群眾進行持續(xù)的灌輸才能把他們變成自覺的戰(zhàn)士。惲代英在瀘縣期間多次做演講,抨擊封建腐朽落后的專制制度,呼吁民眾起來反抗舊社會、爭取民主,他還宣傳新文化及愛國思想,號召民眾尤其是青年要主動擔起振興民族的重任。惲代英在瀘縣的市中心創(chuàng)辦演講所和通俗教育館用以宣傳新文化、新思想,開展辯論會就相關的社會問題大家展開討論,對封建舊思想、舊文化傳統(tǒng)進行批駁,讓民眾認識到舊社會的“惡”,他分析國家危亡,宣傳愛國思想,提出救國救民的主張,使參與者愛國之心油然而生。他在1921年底寒假期間帶領演講團去各縣進行演講的過程中,更是向沿途百姓宣傳了五四新思想文化,啟迪了民眾,傳播了革命火種。
三、惲代英對四川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的重要意義
1.引導青年價值取向,為黨培育了一批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革命青年
惲代英在川南師范學校期間積極向青年學生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組織他們了解社會現(xiàn)狀并擴大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范圍,在惲代英的演講團的教育下使許多有志青年看到了光明,逐步走向了共產(chǎn)黨領導的革命道路。比如,川南師范的學生曾潤百在惲代英的影響下成為進步學生骨干,在學校積極宣傳革命理論,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之后他擔任瀘縣特支部書記,深入群眾開展黨的工作,在革命中為黨的事業(yè)奉獻了生命。再如合江的李元杰、高縣的陽翰笙專門到瀘縣找惲代英求學,指點思想上的迷津,隨后他們也走向革命道路。惲代英在1923年離開瀘縣前往成都工作時,帶上學校十多名進步學生、團員,他們在惲代英的領導下也相繼走向了革命奮斗的道路。惲代英在川南師范期間引導了一大批青年的思想取向,使許多進步師生選擇了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生的信仰,為共產(chǎn)黨培育了一批理想信念堅定的革命青年。
2.啟迪了民眾,為后來的川南革命斗爭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
川南革命斗爭對中國革命的發(fā)展發(fā)揮著重大的作用,川南人民對中國革命做了巨大的貢獻和犧牲。惲代英在川南期間,他足跡所遍及之處都在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和革命斗爭思想,啟迪了廣大師生和群眾的思想,為之后黨在川南以及四川的革命工作奠定了良好的群眾基礎,積蓄了群眾的革命力量。惲代英演講團所到的宜賓、合江等地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都起到巨大的作用,比如,大革命期間為響應黨“八七”會議確定的武裝反抗國民黨的方針、發(fā)動農(nóng)民起義舉行秋收暴動的中心任務,宜賓縣農(nóng)民積極響應參與,在地方黨組織的領導下于1927年10月爆發(fā)農(nóng)民武裝暴動,但它在反動勢力的鎮(zhèn)壓下很快失敗,隨后,在宜賓、江安、高縣等地黨組織支援下,又爆發(fā)了震驚敵人的南溪農(nóng)民暴動,農(nóng)民在整個起義中展現(xiàn)了頑強的斗爭精神。紅軍長征到達川南之際,中共地方組織也組織合江、納溪等地人民群眾積極配合紅軍的武裝斗爭,在當?shù)厝嗣袢罕姷闹С窒录t軍最終成功四渡赤水,擺脫了敵人的圍堵,保存了黨革命的力量。群眾是社會變革的力量,惲代英在川南的革命宣傳活動啟迪了百姓的思想,使后來的革命斗爭獲得了百姓的支持,為黨革命斗爭的開展積累了群眾力量。
3.重視宣傳工作,為四川早期黨團組織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組織基礎
宣傳工作是共產(chǎn)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惲代英在川南師范活動期間,在川南師范及其周圍地區(qū)宣傳馬克思主義,在思想上啟迪廣大師生,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礎,瀘縣社會主義青年團作為瀘縣成立最早黨的團組織,它的成立對周圍其他縣的黨團組織的建立都產(chǎn)生了影響。在1922年馬克思主義誕辰這天,惲代英成立了馬克思主義研究會,組織進步師生研讀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著作,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還組織研究會中的進步師生外出宣講,極大地提高學生及群眾的思想覺悟。此外,1922年春惲代英在團中央的指示下成立了瀘縣社會主義青年團,組織團員積極開展宣傳工作,1923年1月,團支部壯大發(fā)展為地方執(zhí)行委員會,且在團中央的指導下獨立進行革命活動,在瀘縣團組織影響下內江、宜賓等周圍各地也相繼成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這為黨培養(yǎng)了一批具有高度的紀律性、組織性的革命人員,促進了共產(chǎn)黨的組織的壯大與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崔發(fā)展,劉鑫.馬克思主義在四川的早期傳播論析[J].惠州學院學報,2019,39(04):39-44.
[2]《中國共產(chǎn)黨四川歷史》[M].中共四川省委黨史研究室.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
[3]《惲代英對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貢獻》[M].曾銀慧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17.31
[4]《惲代英文集》[M].人民出版社.1984.126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