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愛紅
自2021 年1 月起,教育部相繼出臺文件部署中小學“五項管理”,到7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è)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重磅推出。這套教育改革組合拳,決策立意之高,改革力度之大,深刻彰顯了黨中央對治理中小學生學業(yè)負擔過重問題的堅定決心?!半p減”政策,從國家戰(zhàn)略角度來看,是為了服務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促進教育高質量發(fā)展,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從民生角度來看,是著眼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fā)展,扭轉唯分數論的教育評價傾向,緩解家長日益加重的育子焦慮;從學校角度來看,是要守好教育的主陣地,搞好“提質減負”的深度改革,構建良好教育生態(tài)。
從哲學的意義上來看,“減法”即刪繁就簡,化多為少,化粗為精。教育系統(tǒng)落實“雙減”,是為了回歸原點,守住初心。讓教育主陣地回歸學校,讓學校回歸育人初心,讓學習回歸理性和規(guī)律,讓孩子回歸純粹的童年,讓家庭回歸親情的溫馨,讓成長回歸不再“內卷”的良性生態(tài)。
那么,如何應對政策出臺后家長產生的新的更為復雜多元的教育焦慮?如何協(xié)調家、校、社多方的教育目標與教育關系?教育的合力如何作用于孩子的成長?這些都是做好“雙減”答卷,政策要求落地見效的時代新題。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面對新的變革和挑戰(zhàn),中小學校要發(fā)揮好學校教育主體作用,主動作為,做出專業(yè)回應,讓學生學習更好地回歸校園,引導家庭教育回歸育人本位,成為落實政策的主陣地。為建設高質量基礎教育體系、扎實推進“雙減”落實落地落細,濟南市舜耕小學將此項工作定位為“一把手”工程,主動發(fā)揮學校的教育主導作用,積極進行實踐探索,構建了“三域貫通”的系統(tǒng)路徑。
學校以生態(tài)育人為旨歸,通過系統(tǒng)治理的方式,以多維聯動為策略,以“三域貫通”為路徑,走出了一條具有學校特色的“雙減”實踐新路徑。
系統(tǒng)治理,即注重“雙減”治理的系統(tǒng)性、整體性。從生態(tài)學的角度來看,每個人都在不同的系統(tǒng)中成長,都依賴于各種層面的生態(tài)關系,同時,每個人本身也都是一個生態(tài)系統(tǒng)。教育也是一個不同生命共生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學生的成長依托于一個個真實的情境,學習環(huán)境、組織氛圍、人際關系、校內與校外的互動與支持,都是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我們既要關注到系統(tǒng)中的每個要素,更要關注它們之間的關系、互動和相互的作用。教育的系統(tǒng)治理是一種多元主體共同參與、互動交流的過程。因此,落實“雙減”,應當從“系統(tǒng)”出發(fā),從“關系”中去設計思考,對系統(tǒng)整體和系統(tǒng)內的要素進行優(yōu)化改革,調和影響學生成長的多個因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生命成長學習場。
多維聯動,注重“雙減”推進的完整性、協(xié)同性,以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聯系觀、動態(tài)平衡觀為指導,建立不同層面的多個育人維度的有效鏈接,形成有機協(xié)同的聯動,共同推進“雙減”的落實。多維度包括環(huán)境層面的學校、家庭、社會維度,載體層面的課堂、課程、課后服務維度,以及學習方式層面的問題驅動、合作互動、實踐探究等多個維度。通過多維聯動,實現“雙減”在學校、家庭、社會的協(xié)同推進,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整體推進。
“三域貫通”,注重“雙減”落實的平衡性、實踐性。三域,指課堂、校園、家庭,學生學習生活的三個主要場域。唯有系統(tǒng)治理,實現三域的協(xié)同,才能讓“雙減”落到實處?!叭蜇炌ā笔侵敢浴跋到y(tǒng)治理”為基本原則,優(yōu)化學生成長系統(tǒng)和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系統(tǒng)兩個系統(tǒng),通過課堂內外貫通提升教學質量,校園內外貫通融合育人資源、家庭內外貫通提升家庭教育品質,即課內課外、校內校外、家里家外三個貫通,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減輕學生過重作業(yè)負擔是“雙減”重要內容之一,但作業(yè)不是單獨存在的,而是課堂教學的鞏固和延伸。學校圍繞“精準落實學習目標”,基于多年來“自主互學”課堂的研究成果,繼續(xù)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同時貫通課堂內外,為學生提供減負瘦身的“營養(yǎng)套餐”。
1.課前“開胃小菜”,自主預習激發(fā)學習欲望。以“自主預習單”為抓手,主要內容包括課程目標、核心知識和課后題目。通過精心設計課前預習作業(yè),讓學生交流預習的情況,提出質疑,使學生帶著思考走進課堂,提升課上的學習效率。
2.課堂“營養(yǎng)正餐”,自主互學打造高效課堂。有效整合教學資源,科學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將原本35分鐘課堂分為“5+25+5”,各教研組以問題為導向加強集體教研,依據學情針對重難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形成《教學設計要點清單》。課前5 分鐘增加課前分析,精減課堂環(huán)節(jié);課中25 分鐘融合多種資源,精練核心問題;最后5 分鐘實施精準練習,評價目標效果,做到首尾呼應,在深度學習、思維發(fā)展上做加法,在機械練習、課堂環(huán)節(jié)上做減法。
3.課后“多選自助”,分層作業(yè)提升學科素養(yǎng)?;谒仞B(yǎng)本位的作業(yè)觀,設計創(chuàng)新的“分層作業(yè)”,讓作業(yè)成為種類豐富、多樣選擇的“自助餐”,保障學生“吃飽吃好”,學足學好。從“知識點落實、學科興趣培養(yǎng)”等多方面加強了作業(yè)的頂層設計,真正做到提升作業(yè)的質量和作業(yè)育人功能。作業(yè)分類、分層設計為:A 類基礎知識型——夯實目標。內容選擇側重于重難點知識的考查,精選練習,重方法的講解,延伸認知理解能力;B 類提高綜合型——提升素養(yǎng)。內容選擇側重于能力提高,提升素養(yǎng)。如改編類作業(yè)、思維導圖、故事續(xù)寫、海報制作等,提升應用綜合能力;C 類拓展實踐型——激活學習力。內容選擇側重于激活學生學習力和內驅力,如多維度項目式作業(yè),“舜娃走泉城”“數說中國”“打卡濟南”等;愛好型作業(yè),“英語小主播”“舜耕達人秀”等;融合型作業(yè),如“舜娃愛表演”“舜娃校園播報”;家校共育實踐性作業(yè)“我的第一次”等。這些充分為學生提供種類豐富、多樣選擇、自主搭配的“菜單式”自助課程。
貫穿課堂內外的“學習營養(yǎng)套餐”,為課堂提質增效,讓作業(yè)智慧精準,保障學生在課上“吃飽”、課下“吃好”的同時,達到“減負瘦身”的效果。
“減輕校外培訓負擔”是“雙減”的另一項重要指標。原來是“校內減負校外增負”,現如今是“校外減負校內豐富”,讓豐富多彩的興趣和素養(yǎng)課程回歸校園,回歸公益屬性。對學校提出的新要求就是課后服務如何做到讓學生受益、家長滿意。然而,眾所周知,做好課后課程的服務,只依靠校內資源是遠遠不夠的,只有貫通校園內外,讓家校社多方的課程資源流通起來,才能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優(yōu)質的課程,滿足個性化需求。舜耕小學的課后溫暖服務是從2017年開始的,自2021年9月1日借力“雙減”落地,學校立行立辦開啟了課后服務的升級之路。
學校首先召開了七場調研會,精準對接不同年級學生的家長需求。老師們和家長們都聚焦真問題,開誠布公交流探討,最終雙方達成共識——依托“舜友聯合會”“家校社一體”,共同做好服務升級。接下來,在各個班級群里發(fā)布“最舜友志愿者招募令”,一方面廣泛宣傳學校的服務舉措,一方面培育引導家長的志愿者精神。服務因需求而定,一年級一方案,一班級一課表,設計出了12 張新課表。課表有了,誰來上課呢?通過招募令招募而來的志愿者成為“客座教師”,有時間、有專長、有資源的“舜友”們在課后時間走進了校園。經過優(yōu)化的課后服務課程,由原來的“管護+特長”二元結構,升級為“因需定制”多元結構。6 個年級,12 張新課表,每一張課表都精準對接不同年齡段學生和家長的需求。
舜耕小學的課后服務依托“舜友聯合會”廣納家長和社會資源,呈現了鮮明的校本特色“家校社一體”,凸顯了學校的溫暖服務特色。
作業(yè)和校外輔導減少了,孩子們在學業(yè)上“松綁”了,擁有了更多家庭時間和休閑時光。但家長群體又產生了新的焦慮,有的家長說負擔更重了,因為不知道怎么輔導孩子,“空出來的時間怎么安排?親子關系怎么維護?”為了緩解家長的焦慮情緒,變周末和閑暇時光的教育“空白期”為“有為期”,學校積極應對,開展家長教育,對學生的家庭生活進行指導,形成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閉環(huán)。
1.提升育子水平行動。通過“最舜友”家長學?!叭v三橫雙結合”課程提升家長家庭教育素養(yǎng)和育子能力。學校有30 余位教師持證上崗,拿到了“家庭教育指導師”證書。開學以來,通過為家長上好“新生家長入學第一課”、微信公眾號開展“家教好故事”分享課、開展主題交流課等,提升家庭教育的專業(yè)水平。
2.優(yōu)化親子關系行動。學校推出了“幸福家庭日”活動,倡導自由選擇周末的一天作為“幸福家庭日”,讓孩子和家長放下手機,提倡親子閱讀、體育、勞動、游戲、藝術鑒賞等休閑方式,提升體質健康、藝術素質、勞動實踐等素養(yǎng)。以“家內愜意休閑時光”的方式,“五項管理”的要求得到有機落實。
3.創(chuàng)新親子研學行動。主要依托“舜娃走泉城”教育品牌,號召孩子們在爸爸媽媽的陪伴下走進博物館、美術館、劇院等,讓走出輔導班的孩子走進實踐場館,通過“研—走—創(chuàng)—評”四位一體的實踐方式,進行親子的互動式、體驗式、探究式學習。
三大行動構建起了家校社的立體共育網絡,極大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推進了高質量的親子陪伴,實現了協(xié)同育人的實踐新路徑。
“雙減”前后,學校通過問卷的方式對家長和學生進行了調研,看到非常明顯的對比,學生課業(yè)壓力小了,課外學習的負擔輕了,睡覺的時間早了,和爸爸媽媽進行體育鍛煉和親子閱讀的時間多了,親子相伴模式也呈現出“日常”和“創(chuàng)意”兩種有品質的新常態(tài)。平日,家長們不再僅僅關注孩子的課業(yè),每天都安排親子運動、共做家務、談心聊天、睡前閱讀等親子時光;周末,更是通過“幸福家庭日”的專項行動和“舜娃走泉城”活動等多種多樣的舉措,真正實現了把時間還給孩子、把空間還給孩子、把自由還給孩子、把快樂還給孩子。
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需要且行且思。結合當前學校落實“雙減”的工作機制,筆者總結為三點思考。首先,“減負”是為了提升幸福?!半p減”不是簡單的量減,更應該是動能的轉換,為教育消除內卷,為學生去除負擔,讓他們輕裝上陣,享受學習、成長的快樂和幸福。其次,“雙減”帶來了教師發(fā)展的新課題。校外輔導退潮,學校教育再次歷經大浪淘沙,對教師的專業(yè)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群體需得持續(xù)專業(yè)提升,增值賦能。最后也是最關鍵的一點,“雙減”須多維聯動,系統(tǒng)治理。新時代,家校社協(xié)同育人的應有之義是多維聯動,“三域貫通”,不斷向著平衡、和諧、有序狀態(tài)發(fā)展。實踐證明,唯有家校社多維聯動,凝聚教育共識,行動一致,才能切實減輕學生的負擔,助力每一個孩子健康、快樂、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