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子劍
中學的時候,老師告訴我們,“離騷”就是“牢騷”,當時覺得這便是標準答案了。后來才曉得,關(guān)于“離騷”一詞的含義,眾說紛紜,各有各的道理。近日再讀《離騷》,忽有所悟,“騷”或許是屈原寵愛的馬的名字。
“離騷”釋義有一種說法解釋為“罹患憂愁”,這一解釋應該是后來的引申義,它的緣起大概是對原文的曲解?!峨x騷》中有“進不入以離尤兮”這樣的句子,這個“尤”字本義是“過錯”,作動詞可以是“指責、怨恨”。若將它看成“憂”的通假字,多少有點勉強。退一步說,假設(shè)“離騷”的意思就是罹患憂愁,或離別時的憂愁,屈原為何不以“離尤”為題名呢?
《說文解字》說:“騷,擾也。一曰:摩馬。從馬,蚤聲?!睆尿}字的小篆體來看,很像一只手在馬背上梳理,具體是摩、撫,還是捉跳蚤,就不好說了。馬確實是很敏感的動物,觸摸或者聲響都會驚擾它,“擾”的釋義應該也是引申義。無論如何,“騷”字的意義和馬有密切關(guān)系。按照“摩馬”這個本義來理解《離騷》篇名,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也可以是“離別撫馬”。
馬的聽覺十分聰敏,耳尖會像“削竹”般直立,耳朵內(nèi)的組織結(jié)構(gòu)也相當精密,能辨別1000次和1025次振動波,可以對髙達22000赫茲的超聲波音頻做出反應。因此,馬除了賽跑、拉車,還能被調(diào)教成軍馬,或者從事馬術(shù)、馬球等運動。馬和人類的關(guān)系由此變得親密,養(yǎng)馬、愛馬的人很多,為自己寵愛的馬取個名字是很自然的事情。
古人對馬的區(qū)分非常細致,毛色存在少許差異的馬就會有不同的叫法。比如《詩經(jīng)》中有一篇關(guān)于養(yǎng)馬的歌,贊頌了魯國當政者養(yǎng)的各種毛色的馬,要想記清那些馬名,還真得費一番功夫。即便到了現(xiàn)代,養(yǎng)馬的人聚在一起,也習慣用各種綽號代指各家的馬。比如節(jié)選自周立波作品《暴風驟雨》的課文《分馬》里就有青騍馬、熱毛子馬、灰不溜的白騸馬、右眼像玻璃似的栗色小兒馬等。
屈原是愛馬之人,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峨x騷》全篇多處提到馬,有的比喻也和馬有關(guān)。例如,“步余馬于蘭皋兮”“駟玉虬以桀鹥兮”。詩人實際是在水邊遛馬,放飛想象寫成自己在空中駕龍乘鳳。
屈原的馬可能就叫“騷”,詩篇名《離騷》,理解為“將要離去(遠行)的騷”也說得通,托物言志正是詩歌的常見手法。此詩開篇就是屈原的自我介紹,但是稍微抒情后,立即就提到了他的馬“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全詩末句是“仆夫悲余馬懷兮,蜷局顧而不行”,正是點題之筆。有人可能會問:“為啥屈原不在文中直接說‘騷’呢?”兩方面原因:一方面,便于讀者理解,若文中直接說“騷”,讀者怎么知道這是他的馬;另一方面,為了照顧詩句節(jié)奏,用雙音節(jié)詞“余馬”好于單音節(jié)的“騷”。
對《離騷》篇名的各種解釋,可以說都是在揣測屈原的本意。不過,即便“騷”不是屈原所寵愛的馬的名字,他用心血寫成的《離騷》和詩中馬的形象,也完全可以說是屈原本人的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