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特約記者李家山
過春節(jié),對新加坡人而言,-不能少了舞獅。由大年初一開始一直到元宵節(jié),街頭巷尾都能聽到舞獅隊的鑼鼓聲。舞獅隊到公司店鋪,甚至住家拜年,人們討個好意頭,希望來年生意興隆、家人平安。今年春節(jié)疫情尚未結(jié)束,但舞獅活動照舊進行,只是政府組屋、私人公寓及私有地住宅區(qū)、小販中心及商鋪等嚴禁舞獅拜年活動。
舞獅流行百年
融合了武術(shù)和表演的舞獅在新馬流行了100多年。舞獅團隊通常8個人,包括兩頭瑞獅表演者、鼓樂手及領(lǐng)隊。目前新加坡有約300個舞獅隊,其中活躍的超過150個。1920年成立的怡怡堂瑞獅團是新加坡歷史最悠久的舞獅隊。
要學(xué)好舞獅,必須要有武術(shù)的底子,因此舞獅其實也和武術(shù)緊密結(jié)合,在早期甚至形成了不少幫派,之間也難免有摩擦,但隨著社會的進步及妥善的管理,這類問題越來越少。
新加坡文史工作者李國梁所撰寫的《新加坡舞獅的起源與發(fā)展》提到,地鶴山會館資料引述了鶴邑怡怡堂碑文的一段文字,“石明(新加坡舊稱)鶴邑梓里每逢春秋祭祀,例必舞獅登山致祭同邑袍澤,以示義結(jié)同心。”碑文寫于1888年,由此推算鶴山獅在19世紀末已經(jīng)盛行于新加坡。據(jù)《新加玻舞獅的起源與發(fā)展》介紹,20世紀初,一群來自廣東鶴山的中國人,包括舞獅名家馮庚長的門徒,在新加坡河邊當(dāng)搬運工,閑暇時就聚在一起鉆研舞獅與武術(shù)。
獅子的風(fēng)格與寓意
南獅和北獅各有風(fēng)格,南獅以廣東舞獅最具代表性,而新加坡的舞獅主要源自廣東的鶴山和佛山。佛山獅的舞法也更為剛勁有力,獅頭造型更為勇猛威武,所以頭角是尖的,而且還能看見牙齒,而鶴山獅的舞法則模仿貓科動物,溫和也更有萌態(tài),兩種截然不同的舞法在新加坡結(jié)合于一體,一就出現(xiàn)了所謂的佛鶴獅,它的行頭外形是嘴唇直中帶彎、錘頭角與長眼睛,糅合了佛山獅及鶴山獅外形與特色。
舞獅色彩濃艷,喜氣洋洋,其實不同顏色的獅子,對應(yīng)《三國演義》里不同的人物。劉備是金白配色,寓意仁義和富貴,紅黑色則展現(xiàn)了關(guān)公的忠誠和俠義,張飛是黑青白,神情威猛十足。商家邀請舞獅隊表演,也會要求兩頭舞獅出場,帶有成雙成對的好意頭,一對舞獅共舞,能為表演帶來更多精彩的互動。
在新加坡,除了節(jié)慶,過去人們舉辦喪禮時,也會邀請舞獅隊前來送殯,但使用的獅子是藍白色的孝獅。舞玩獅子后,行頭必須燒毀。
獅頭扎作 很不容易
黃宏強是新加坡唯一全職的獅頭扎作師傅,27年前入行至今,制作獅頭超過1000個,最高峰每年要制作超過150個獅頭,現(xiàn)在一年要做30幾個舞獅活動依舊蓬勃,但手工扎作獅頭的"亍業(yè)I已經(jīng)式微?,F(xiàn)在除了舞獅隊的訂購,不少訂單來自海內(nèi)外的收藏家,一只手工獅頭定價1500新加坡元(1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4.7元),和他剛?cè)胄袝r的價格相比,只漲了500新加坡元。海外的訂單目前占了一半,最近還接到來自印度的訂單,對方要買6個獅頭,并打算在印度小學(xué)開斑授芝。對方不擔(dān)心黃師傅的制作手藝,讓他自由發(fā)揮,唯一的提醒就是不能用半點黑色,因為在印度文化中,黑色是不吉利的。
上小學(xué)時,黃師傅就對舞獅深深著迷,并開始學(xué)習(xí)舞獅。退伍后,他還成立過舞獅隊。1995年,黃師傅辭掉穩(wěn)定的工作,以家庭工坊的方式制作手工獅頭,一切靠自己摸索。制作獅頭工序繁復(fù),大約費時一個月。熱愛舞獅的黃師傅清楚,要舞得精彩,并生動展現(xiàn)各種表情,獅頭的制作十分重要。輕巧、靈活和.牢固,缺一不可。他曾經(jīng)擔(dān)任飛機零件制作員,清楚精細對產(chǎn)品的重要。
制作一個重約3公斤的獅頭,工藝可以分為4大類:扎、撲、上、裝。扎是制作獅頭的基本功。黃師傅選用了上等的中國竹片,削成合適的尺寸,浸泡在水中。將粘上糊糊的紗布,小心翼翼地往骨架上貼,拉緊,猶如孩童的皮膚一樣緊實,顯得更有生命力。隔天槌糊干了,再貼上一層紗布,最后再上一層。工序繁復(fù),才能確保作品精致,獅子的后腦得多貼上幾層紗布,還要加上一個小枕頭,那是舞獅人頭部的支撐點。獅頭成型后,得為獅頭上色,獅頭就變得立體起來。'裝上能活動自如的下巴"眼睫、耳朵和嘴巴,再貼上毛發(fā),獅頭就栩栩如生了。鑼鼓聲響起,獅子隨著起舞,似乎活了起來。黃師傅那常人不具備的巧手和專注,賦予了k獅子無限的生命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