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qū)夾河中學
張大菊
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掌握閱讀及運用地理圖表的基本技能,強化對學生提取地理信息意識的培養(yǎng)。學科性的圖表作為更加直觀、形象的教學載體,可以更好地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幫助學生明確學習的方向,整合零散的知識點,更好地突出地圖相對文字和語言無可替代的作用。具體來說,一方面,恰當運用圖表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明確不同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規(guī)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在地圖上確定位置、確定方向、測量距離,強化學生對地理事物時空分布、形態(tài)的記憶,掌握不同地區(qū)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另一方面,圖表能夠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習的形式更加多元化,能夠營造更加活躍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真正學會觀察、學會想象、學會思考,培養(yǎng)其發(fā)散思維,引導學生更靈活地掌握地理課程學習的技巧,主動迎接學習活動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zhàn),化解學生對這門課程學習的畏懼心理,全面突出學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結合分布圖強化空間思維能力
教師在教學時要抓住學生的求知心理,更詳細地為學生講解圖表在地理課程學習中的重要性,教會學生準確識別各類分布圖。
例如,在學習區(qū)域地理時,我們可以亞洲為例進行學習。為了使學生更準確地掌握東亞、西亞、中亞、東南亞等分區(qū)的地理特點,不斷強化學生對地理課程學習的感知能力,幫助學生主動地融入地理課程的學習活動,教師要合理地劃分課堂教學時間,設計出更加科學完善的教學計劃,帶領學生準確區(qū)分學習的重難點,合理地完成現階段的學習任務。首先,教師要通過引導學生讀圖來完成對其空間思維的培養(yǎng),也就是要帶領學生靈活地借助圖例、注記等完成對地圖的判讀,掌握地圖上點狀事物分布的位置、面狀事物分布的范圍,以及各種地理事物相對的位置關系。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科學方法的支撐下完成記圖的學習任務,將圖表反映的信息輸送到大腦,并形成更加直觀的圖像。經過長期的學習和反復的記憶,學生就會在大腦中完成知識的疊加和儲存,使得整個世界的地圖框架都能浮現在眼前,從而能迅速地對某一地理事物進行準確判讀。最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完成圖表的繪制,要把大腦中儲存的圖像知識準確和完整地輸出,使得學生能更好地將理論與實際結合起來。
2.在景觀圖中強化表象認知
在高中地理教材中,不僅有各式各樣的地圖,還包括豐富多彩的景觀圖。教師要充分借助這種圖表增添教學活動的直觀性,幫助學生結合圖畫內容提取關鍵信息,為學生提供更具趣味性的學習環(huán)境,確保學生保持長時間的學習熱情。
例如,在學習印度有關地理知識時,教師要善于利用景觀圖來更好地克服枯燥、單一教學模式帶來的弊端,讓學生能夠得到適度的放松,更愉悅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教師要根據課程標準中的要求為學生更詳細地講解相關的理論知識,引導學生把握學習的重難點,有側重、有計劃、有目標地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需要根據教材的引導,掌握印度的地理位置,從經緯度位置和海陸位置兩個方面進行把握,進而更好地了解這個國家的地形、氣候等自然地理環(huán)境特征。接下來,教師要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教材中的景觀圖,學生需要在觀察表面信息的基礎上不斷拓展,聯系印度的地理位置及人口變化提取更有用的地理信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還要利用課后練習題,引發(fā)學生思考,更好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強化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與此同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以圖片的形式為學生更直觀地展示,在更豐富的色彩中給予學生強烈的視覺沖擊,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在貼合課程主題的條件下使得學習活動能夠有條不紊地開展。
3.在示意圖中提高讀圖能力
在高中地理課程的學習中,教師要發(fā)揮好示意圖的積極作用,幫助學生找到正確的學習切入口,幫助學生游刃有余地完成學習任務,有效推動學生讀圖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有關水資源的知識時,教師要靈活地借助示意圖幫助學生完成重點知識的學習。首先,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講解我國水資源的分布規(guī)律,強化學生對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特征的把握。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引導學生結合教材中中國河流分布示意圖、降水分布示意圖完成對水資源基礎知識的深入解讀,推動學生地理認知水平的提升。恰當的語言講解,能幫助學生正確完整地從示意圖中總結出我國水資源分布的規(guī)律。其次,教師要留出一部分時間為學生講解合理利用和開發(fā)水資源的相關知識,順利完成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培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節(jié)約水資源的意識。
4.在統(tǒng)計圖中培養(yǎng)信息處理能力
地理圖表是對地理統(tǒng)計資料進行分析和處理制成的,能夠更直觀地表示地理事物的變化特征和對比關系。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統(tǒng)計圖表的特點為學生講解地理知識,逐漸培養(yǎng)學生地理信息的處理能力,引導學生靈活挖掘地理圖表中的有效信息。
例如,在學習有關氣候統(tǒng)計圖的判讀時,為了幫助學生把零散的知識點整合在一起,從各個角度和層面構建更完整的知識體系,為學生靈活解決各類地理問題做好準備工作,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解讀氣候資料統(tǒng)計圖,引導學生明確橫坐標和縱坐標分別代表的地理事物及其變化。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為學生講解曲線斜率,教會學生準確判別圖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析不同變化產生的原因。教師還要帶領學生深入分析柱狀圖,關注柱值大小和變化趨勢,總結地理事物的變化規(guī)律。
5.在地理漫畫中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地理漫畫作為一種新穎的表達方法,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理解地理知識。學生借助直觀的地理漫畫容易分析出其蘊含的地理知識,能促進知識運用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學習有關自然災害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融入相關漫畫,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幫助學生保持長時期的學習熱情。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圍繞“酸雨的危害”這一主題搜集相關的漫畫,在課堂上留出充足的時間為學生進行展示。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地理漫畫完成學習主題的提煉,挖掘其中蘊含的地理知識。通過觀察,學生可以進行深入思考,完成對圖表的解讀,引導學生認識到酸雨危害的嚴重性。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把握好教學時機完成更深層次知識的導入,帶領學生共同思考如何預防自然災害,培養(yǎng)學生敬畏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教師還要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地理漫畫完成知識的梳理歸納,幫助學生真正體會到地理課程學習的趣味性,學會運用地理漫畫來反映地理問題,有效表達自己的思想。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課程的教學活動中,通過對圖表的分析和解讀,能夠高度概括教材中的知識點,加深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依據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認知水平完成圖表教學,幫助學生在圖表教學中挖掘學習興趣,感受地理的魅力,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有效發(fā)揮圖表教學的優(yōu)勢,為學生自主學習做好鋪墊,更好凸顯地理教學的成果,推動學生地理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