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團飛 羅 成 陳 穎
高校是培養(yǎng)人才、教育人才的地方,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核心是“立德樹人”,需要把“立德樹人”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1]。基礎課程作為高校學生最早接觸、覆蓋面最廣、課程及學時占比較多的一類課程,是推進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huán)。當前,公共基礎課在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重知識傳授、輕價值引領的問題,育人效果不明顯,課程思政未能與高校思政建設同向同行[2]。研究公共基礎課中的思政教育,對于推動“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高校課堂教育中的落實和提高人才培養(yǎng)質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主導者是教師,教師在落實高?!傲⒌聵淙恕备救蝿罩衅鹬诵淖饔?,高校公共基礎課教師思政教育思想影響高校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的效果和水平?,F在仍然有部分教師認為在課堂上只需傳授專業(yè)知識即可,無須融入思政教育。教師教育思想沒有跟上新時代的要求,這將對高?!傲⒌聵淙恕钡某尚Мa生負面影響,也必將影響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部分教師的教育思想亟待轉變。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教育部等相關部門多次印發(fā)了有關課程思政建設的改革創(chuàng)新意見和指導性綱要[3-4],這些文件的印發(fā)對推動高校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改革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一些高校積極響應國家號召,落實文件要求,在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改革方面下大力氣、下大決心,并取得了大成效,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教學成效明顯。然而,因一些高校和教師對課程思政的認識不夠、理解不深和把握不準,且無法復制可推廣的模式,在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探索實踐中,仍存在思政元素“挖掘易、融入難”和“三全育人”沒有得到全面落實等現象,部分公共基礎課為了思政而思政,有把公共基礎課上成思政課的傾向。
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前提是準確把握和深刻理解課程思政的內涵,認識不深和理解不到位將會導致在實踐的過程中走虛走偏。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核心是解決“融什么、怎么融”的問題?!?234”思政教育模式就是緊緊圍繞這兩個問題提出的一套體系化的解決思路,“1234”思政教育模式即“一確定、二挖點、三結合和四評價”。
“一確定”即根據所教授課程的特點確定本課程所要融入的思政內容體系。在這方面,一些教師往往缺乏提前的規(guī)劃和思考,講到什么內容,想到什么思政元素,就進行“拉郎配”式的組合,從整門課程來看就像是一盤散沙,不成體系。“一確定”就是要從整門課程的視角去確定思政內容體系,盡可能把思政內容體系聚焦在一個或兩個方面,不追求多,而追求精。課程思政內容體系主體可以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中選擇其中一點或兩點予以確定。
“二挖點”即在確定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后,可將課程內容知識點用于進一步挖掘思政元素點,從而實現思政元素覆蓋全部課程內容知識點。在挖掘思政元素點時,一是切記一定要在確定的思政內容體系范圍內進行選擇,否則又將落入零散、雜亂的境況。二是切忌一堂課融入的知識點過多,以一個或兩個為宜,否則將使學生抓不住重點,從而失去課程思政的意義。
“三結合”即課程思政內容體系的確定與知識點對應的思政元素挖掘應結合時代特點、行業(yè)專業(yè)特點、課程特點和學生特點來確定,以體現時代性、行業(yè)性、專業(yè)性及課程性。一方面,這可以讓思政元素更聚焦、更新穎、更活躍,使學生更感興趣、更易理解和更易接受;另一方面,這可以讓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更豐滿、更立體,更易形成特色,更易突顯成效。
“四評價”重點在于在考核學生專業(yè)知識點的同時也融入思政元素,從而形成課程思政教育的閉環(huán)。課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是當前教師研究的熱點,也是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的難點。但是,如果只注重課程思政內容的挖掘與融入,則會導致課程教學體系不完整,沒有形成閉環(huán)。課程思政的評價作為課程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往往是教師在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中比較容易忽略的重要部分,也是最難的部分。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掌握現代計算機技術,使大學生具備現代計算機素養(yǎng)的重要公共基礎課程。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工具快速、便捷地對信息進行收集、存儲和處理,從而提高人們在各行各業(yè)的工作效率。
“一確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核心知識內容是學習現代辦公軟件的使用,因此,在確定該課程思政內容體系時的可選擇性較大。教師可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層面“富強、民主、文明、和諧”來謳歌國家在各領域的發(fā)展成就,也可圍繞社會層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來贊美我國在各領域的體制優(yōu)勢,也可以圍繞個人層面的“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來歌頌我國古今偉大領袖、仁人志士或民族英雄。根據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特點,選擇“愛國”作為本門課程的內容體系,旨在將愛國主義情懷融入課程教學。在培養(yǎng)學生掌握計算機操作技能的同時,培育學生愛黨、愛國的大愛情懷。
“二挖點”。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根據知識點進行,選取的思政元素需要與知識點有強關聯(lián),這便于后期授課時思政元素的融入。如果選取的思政元素與課程的知識點只是弱關聯(lián),則在融入思政元素時會比較生硬,無法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運用Word 文字處理知識點,教師可選取中國共產黨百年黨史作為教學內容素材,組織學生開展百年黨史海報設計制作大賽,讓學生通過搜集百年黨史圖文資料和運用Word 文字處理軟件進行海報設計,既掌握Word 文件排版相關知識技能,又加深對黨的了解,增強學生對中國共產黨的認同感,在無形之中實現引領學生價值觀的作用。運用Excel 表格處理知識點,教師可選取中國百年GDP 統(tǒng)計分析作為教學內容素材,學生通過搜集、整理、統(tǒng)計和分析我國各個時期的GDP 數據,不但加深自身對國家和民族發(fā)展背景的了解,也可了解國家和民族在百年奮斗過程中,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波瀾壯闊的發(fā)展歷史,無形中培育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運用PPT 幻燈片設計制作知識點,教師可選取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發(fā)展成就展作為教學內容素材,讓學生收集、整理和設計制作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發(fā)展成就展幻燈片作品,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歷史發(fā)展和取得的偉大成就,增強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
“三結合”。將時事熱點、行業(yè)熱點融入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國內國際時事政治,關心國家大事,增強學生思想政治覺悟。如將即將召開的黨的二十大作為思政點融入課程教學,可以通過布置課堂課后練習或組織海報設計大賽、PPT 設計制作大賽的方式,讓學生自主搜集相關素材,自主完成“喜迎二十大,建功新時代”海報設計或PPT 設計制作。這在培養(yǎng)學生文字處理和幻燈片設計制作技術技能的同時,還幫助學生了解時事熱點和國家近期取得的非凡成就。又如在運用Excel 表格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現狀,引導學生自主收集全球各個國家新冠肺炎疫情確診病例、死亡病例的數據,并對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從數據的對比中發(fā)現不同國家疫情防控政策和措施,特別通過比較資本主義國家與我國的數據,讓學生深刻感悟到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增強學生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感。同時,針對授課對象專業(yè)特點,可以融入專業(yè)中的一些新技術、新產業(yè)、新業(yè)態(tài)思政點,幫助學生掌握專業(yè)最新前沿動態(tài)。如針對機械類專業(yè)學生,可以引入C919 國產大飛機國之重器的思政元素,讓學生在對C919 大飛機相關素材進行排版和PPT 設計制作的過程中,全面了解我國在大飛機設計制造領域如何克服國外重重技術封鎖,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走出一條自力更生的大飛機設計制作之路,從而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自信和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
“四評價”。要想落實課程思政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就要注重在教學、考核和評價的全過程融入思政教育。而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的思政教育往往是最容易忽略,也是比較難的環(huán)節(jié)。針對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特點,在考核環(huán)節(jié)針對各部分考核知識點,可參照“二挖點”和“三結合”中的思路,精心選擇如“喜迎二十大”“百年黨史”等黨和國家的重大活動內容,也可選擇如高鐵飛馳、巨輪遠航、祝融探火、蛟龍潛海等行業(yè)產業(yè)國之重器等作為考核知識點,保障思政元素在考核環(huán)節(jié)的融入和閉環(huán)。
通過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各知識點考核成績的統(tǒng)計分析發(fā)現,隨著課程教學的不斷推進和思政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愛國主義情懷的感召、浸潤及洗禮下,學生學好本領、報效祖國的情懷得到不斷增強,進而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動力也不斷提高。學生在各章節(jié)實驗操作中,計算機基礎知識、操作系統(tǒng)、Office 辦公軟件、計算機網絡考核成績呈現穩(wěn)步提高的趨勢,呈現出良好的教學成效。
經過課程思政教育,學生深刻地認識到學習不僅是為自己,也是為國家。我們每個人都是偉大祖國社會主義建設者的一員,我們個人的小小的發(fā)展成就緊緊聯(lián)系著國家大的發(fā)展成就,每個個體的夢想織就了偉大的“中國夢”。在這種愛國主義情懷的激勵和感召下,學生學習態(tài)度有著明顯轉變,從“要我學”“跟著學”“課堂學”轉變成“我要學”“主動學”和“處處學”,授課班級學風明顯好轉。
學校通過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的實施,讓處在青春期的學生在進入大學之際的第一個學期就“系好人生的第一??圩印保ぐl(fā)了他們技能成才、技能報國的愛國情懷。通過對比入學時及課程教學期末學生思想狀況可分析得出,學生對祖國、民族的自豪感,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認同感,對祖國未來的發(fā)展信心,對行業(yè)專業(yè)的認同感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得到了極大的加深。
本文在充分分析當前教師課程思政教育思想情況及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情況的基礎上,指出了當前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存在的思政元素“挖掘易、融入難”的普遍問題,也指出了在課程考核評價環(huán)節(jié),課程思政教育“易忽略、難落實”的思政教育難點。在此基礎上,以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思政教育改革為例,提出了公共基礎課“1234”思政教育改革模式,為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出了體系化的改革思路、措施和方法,希望可以為公共基礎課思政教育教學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