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禎祥 何遠利 黃丹 唐東昕 王敏 王芳
(貴州中醫(y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貴州 貴陽 550001)
肝纖維化(HF)是細胞外基質(ECM) 異常增生與過度沉積所導致的肝組織結構和功能異常的病理變化〔1〕。HF是各種慢性肝病向肝硬化、肝癌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2〕。HF可逆轉,而肝硬化失代償期很難逆轉,因此HF的逆轉治療是肝病治療關鍵環(huán)節(jié)。HF的分子病理生理機制研究方興未艾,但是針對肝星狀細胞(HSC)的研究一直都是熱點和重點〔3〕。HSC活化后表達α-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大量合成分泌ECM,促進HF形成,因此HSC的激活是HF發(fā)生至關重要的節(jié)點。中藥治療HF有療效肯定,多途徑、多環(huán)節(jié)和多靶位的作用機制是其優(yōu)勢。通過中藥尋找抗HF藥物是目前研究的熱點〔4〕。赤水金釵石斛是貴州省道地藥材,為滋陰要藥。金釵石斛多糖(DNP)是從多年生蘭科植物金釵石斛中提取的多糖類物質,安全、毒性低〔5〕,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保肝、抗氧化、抗炎和抗腫瘤作用〔6〕。本課題組前期研究發(fā)現(xiàn),DNP能降低HF大鼠血清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肝纖四項水平,降低丙二醛(MDA)水平,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下調(diào)轉化生長因子(TGF)-β1、基質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劑(TIMP)-1 mRNA表達,上調(diào)基質金屬蛋白酶(MMP)13 mRNA 表達,具有拮抗HF的作用〔7,8〕。本研究通過復制大鼠HF模型,檢測大鼠肝組織與HF進展關系密切的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的表達,探討DNP抗HF的作用機制。
1.1動物 SPF級SD大鼠,雌雄各半,體重(180±20)g,購自重慶騰鑫比爾實驗動物銷售有限公司,動物許可證號:SCXK(渝)2012-0005,合格證號No 0004866。
1.2藥品及試劑 金釵石斛生藥購自貴州赤水,經(jīng)貴州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生藥實驗室王祥培教授鑒定為金釵石斛Dendrobium nobile的莖;經(jīng)過干燥,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多糖〔9〕(貴州中醫(yī)藥大學一附院制劑中心制備),濃度2 g/ml;秋水仙堿片(云南玉溪生物制藥,批號H53021904);扶正化瘀膠囊(上海黃海制藥,批號Z200220073);四氯化碳(天津市光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批號20120506);TGF-β1抗體(美國immunoway公司,批號YM3438);α-SMA抗體 (美國immunoway公司,批號YT5053);Ⅰ型膠原抗體(美國Proteintech公司,批號14695-1-AP);Ⅲ型膠原抗體(北京博奧森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批號bs-0549R);免疫組化染色試劑盒(河南賽諾特生物技術有限公司);Trizol 試劑、聚合酶鏈反應(PCR)試劑盒及逆轉錄試劑盒均購自北京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3主要儀器 BX51顯微鏡(日本奧林巴斯公司);CFX96 Real-Time System熒光定量PCR儀(美國Bio-Rad公司);NANODROP 2000紫外分光光度計(美國Therno scientific公司);低溫高速離心機Heraeus Multifuge X1R(美國賽默飛世爾公司)。
1.4分組、造模、給藥及采樣 大鼠按性別隨機分為:正常組、模型組、秋水仙堿組(0.2 mg/kg),扶正化瘀組(0.415 g/kg),DNP低、中、高劑量組(5、10、20 g/kg),考慮造模存在大鼠死亡情況,正常組為10只,其余各組各12只。采用文獻方法造?!?0〕,50%四氯化碳(CCL4)橄欖油溶液(1.5 ml/kg)腹腔注射,2次/w,第2周開始30%酒精(10 ml/kg)灌胃,隔日1次。正常組予等量橄欖油腹腔注射和生理鹽水灌胃。造模8 w。第9周起分別給予對應藥物(10 ml/kg)灌胃,1次/d,給藥4 w,正常組及模型組灌胃生理鹽水。每周按體重改變藥物劑量。給藥結束后采樣,禁食12 h,處死大鼠,取肝臟組織行蘇木素-伊紅(HE)、Masson染色、組化、PCR檢查。
1.5病理學檢查 肝組織甲醛固定,石蠟包埋切片,HE、Masson染色,光鏡下觀察病理組織學變化。用Image J軟件計算肝纖維組織膠原容積分數(shù)(膠原陽性的藍色面積與組織總面積的百分比)。
1.6免疫組化法檢測肝組織中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的表達 石蠟切片常規(guī)脫蠟,梯度酒精水化,微波抗原修復,3 %H2O2室溫去除內(nèi)源性過氧化物酶,羊血清封閉,加一抗TGF-β1(1∶400)、α-SMA(1∶100)、Ⅰ(1∶1 000)、Ⅲ(1∶400)型膠原,4℃冰箱過夜,加二抗工作液,二氨基聯(lián)苯胺(DAB)顯色,蘇木素復染,脫水、透明、中性樹膠封片,光鏡下采集圖片。以磷酸鹽緩沖液(PBS)代替一抗作為陰性對照。以表達棕黃色為陽性,以不著色為陰性。使用Image J軟件計算蛋白表達的平均光密度值進行統(tǒng)計分析。
1.7qRT-PCR檢測肝組織Ⅰ、Ⅲ型膠原 mRNA表達 Trizol法提取樣本總RNA,測定RNA濃度,檢測RNA完整性,逆轉錄為cDNA。PCR反應體系:SYBR Green Ⅰ 10 μl,上游引物0.75 μl,下游引物0.75 μl,ddH2O 12.5 μl,cDNA 1 μl。將各反應管放入PCR 儀。引物由生工生物工程(上海) 股份有限公司合成。引物序列:Ⅰ型膠原蛋白(167 bp):上游5'-CAGTGGCGGTTATGACTTCAG-3',下游5'-GGCTGCGGATGTTCTCAATC-3';Ⅲ型膠原蛋白(224 bp):上游5'-GCCTTCTACACCTGCTCCT-3',下游5'-CCACTCCAGACTTGACATCATAT-3';GAPDH(252 bp):上游5'-ACAGCAACAGGGTGGTGGAC-3',下游5'-TTTGAGGGTGCAGCGAACTT-3'。擴增條件:95℃ 30 s,95℃5 s,60℃ 30 s,40個循環(huán)。以GAPDH為內(nèi)參基因,采用2-△△Ct法來計算目的基因mRNA的相對含量。
1.8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LSD檢驗。
2.1HE染色結果 正常組肝小葉結構完整,無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肝索排列紊亂,肝細胞變性、壞死,見大量炎細胞浸潤,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與模型組比較,DNP低、中、高劑量組、秋水仙堿組、扶正化瘀組的纖維化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見圖1。
圖1 DNP對HF大鼠肝組織病理學變化的影響(HE,×200)
2.2Masson染色情況 正常組肝小葉結構完整,匯管區(qū)和中央靜脈區(qū)有少許藍染膠原纖維。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匯管區(qū)、中央靜脈區(qū)見大量增粗、增大藍染膠原纖維,纖維間隔明顯增大、變寬。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藍染膠原纖維變細、變小,纖維間隔縮小、變窄。見圖2。正常組比較,模型組膠原容積分數(shù)明顯增加(P<0.01);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膠原容積分數(shù)均有明顯減少(P<0.01);與秋水仙堿組比較,DNP高劑量組膠原容積分數(shù)顯著減少(P<0.05);與扶正化瘀組比較,DNP中、高劑量組膠原容積分數(shù)顯著減少(P<0.05)。見表1。
圖2 DNP對HF大鼠肝組織病理學變化的影響(Masson,×200)
表1 DNP對HF大鼠肝組織膠原容積分數(shù)、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表達及Ⅰ、Ⅲ型膠原mRNA表達的影響
2.3DNP對HF大鼠肝組織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表達的影響 正常組肝組織匯管區(qū)和中央靜脈區(qū)見少量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表達。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著色明顯加深、增多,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TGF-β1多分布于胞漿、匯管區(qū),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多見于匯管區(qū),與膠原纖維的分布呈一致性;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蛋白著色面積均有明顯減少、降低,具有統(tǒng)計學差異(P<0.01);與秋水仙堿組比較,DNP中、高劑量組TGF-β1、α-SMA蛋白表達無差異(P>0.05),DNP高劑量組Ⅰ、Ⅲ型膠原表達無差異(P>0.05);與扶正化瘀組比較,DNP高劑量組TGF-β1蛋白表達有差異(P<0.05),DNP中、高劑量組α-SMA蛋白表達無差異(P>0.05),DNP高劑量組Ⅰ型膠原表達有差異(P<0.05),DNP中、高劑量組Ⅲ型膠原表達無差異(P>0.05)。見表1、圖3~6。
圖3 DNP對HF大鼠肝組織TGF-β1蛋白表達的影響(免疫組化,×200)
圖4 DNP對HF大鼠肝組織α-SMA蛋白表達的影響(免疫組化,×200)
圖5 DNP對HF大鼠肝組織Ⅰ型膠原蛋白表達的影響(免疫組化,×200)
圖6 DNP對HF大鼠肝組織Ⅲ膠原蛋白表達的影響(免疫組化,×200)
2.4DNP對HF大鼠肝組織Ⅰ、Ⅲ型膠原mRNA表達的影響 與正常組比較,模型組Ⅰ、Ⅲ型膠原mRNA表達明顯升高(P<0.01);與模型組比較,各給藥組Ⅰ型膠原mRNA表達均有明顯下降(P<0.05),Ⅲ型膠原除外DNP小劑量組外,其余各給藥組亦有明顯下降(P<0.01);與秋水仙堿組、扶正化瘀組比較,DNP各組相比Ⅰ、Ⅲ型膠原mRNA表達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見表1。
HF屬中醫(yī)“肝積”“積聚”“脅痛”等范疇。HF時肝細胞壞死增加,修復能力下降,肝星狀細胞激活,增殖能力上升,分泌合成大量間質,肝細胞與肝星狀細胞關系失調(diào)。因此在治療上需要加強肝細胞自身修復能力,抑制肝星狀細胞活化。在HF過程中,肝腎陰虛是其重要證型,養(yǎng)陰柔肝是重要的治療法則〔11~17〕。HF以ECM的過度沉積為主要特征,Ⅰ、Ⅲ型膠原是ECM的主要成分,因而調(diào)控膠原代謝則影響HF的進程。秋水仙堿可增加Ⅰ、Ⅲ型膠原蛋白的降解,具有抗HF的作用〔18〕,扶正化瘀膠囊能調(diào)節(jié)TGF-β1/Smad通路,影響Ⅰ型前膠原和α-SMA的表達而抗肝纖維化,故設置秋水仙堿和扶正化瘀膠囊為對照。肝組織病理檢查仍然是診斷肝纖維化的金標準。本研究通過四氯化碳聯(lián)合灌胃酒精8 w,HE、Masson染色,模型組可見明顯的纖維組織增生,正常肝小葉結構破壞,形成假小葉。DNP干預后肝組織纖維化均有不同程度的減輕,說明DNP具有一定的抗肝纖維化作用。
HSC激活增殖,合成分泌大量ECM,是HF時ECM的主要細胞來源,是HF的細胞學基礎〔19,20〕。在HF形成過程中,肝細胞旁分泌的TGF-β1可結合HSC表面的相應受體,活化HSC,特異性表達α-SMA,上調(diào)ECM表達,活化的HSC又可自分泌TGF-β1,進一步激活HSC,通過肝細胞的旁分泌、HSC的自分泌形成正反饋,大量合成分泌ECM,誘導HF形成〔3〕。TGF-β1是HSC活化的關鍵細胞因子,TGF-β1促進HSC合成ECM,減少ECM的降解,加速HF的發(fā)展進程〔21〕。亦可通過TGF-β1/Smad信號通路調(diào)控HSC增殖活化,影響ECM的沉積。ECM持續(xù)過度沉積,肝臟結構破壞,形成假小葉,影響肝臟循環(huán)系統(tǒng),進而發(fā)展成肝硬化。ECM以Ⅰ、Ⅲ型膠原為主,HF早期以Ⅲ型膠原增加明確,后期主要是Ⅰ型膠原增加,主要沉積于匯管區(qū)〔22,23〕。Ⅰ、Ⅲ型膠原是膠原代謝的重要參數(shù),是判斷抗肝纖維化藥物療效的依據(jù)。α-SMA多表達于纖維間隔、匯管區(qū),α-SMA表達上升提示HSC活化〔24,25〕,細胞體外實驗表明,HSC合成ECM的量是肝細胞的10多倍,是竇狀隙內(nèi)皮細胞的20余倍〔4〕。檢測TGF-β1、α-SMA、Ⅰ、Ⅲ型膠原在肝組織的表達,可判斷肝纖維化的程度〔26,27〕。因此抑制TGF-β1、α-SMA、Ⅰ、Ⅲ膠原蛋白的表達,是抗HF的重要節(ji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