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莉 金文文 陳家清
(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隨州醫(yī)院 1老年醫(yī)學科,湖北 隨州 441300;2呼吸內科;3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附屬同濟醫(yī)院老年醫(yī)學科)
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OSAS)為一種睡眠障礙性疾病,主要為睡眠中出現反復氣流受限,通氣量降低、睡眠呼吸暫停、夜間動脈血氧飽和度降低、睡眠結構紊亂及白天嗜睡等臨床癥狀,多發(fā)于老年群體,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若未采取措施干預,則會增加老年OSAS患者心腦血管疾病(CVD)發(fā)生的風險,可能是因為OSAS會引起機體炎癥、氧化應激、激活交感神經、慢性缺氧及內皮功能障礙〔2〕。有研究提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CVD發(fā)生、發(fā)展中有重要作用,且當機體氧化應激活躍時,體內LDL-C會隨之升高〔3〕。另外單核細胞是各種細胞因子來源,與內皮細胞及血小板作用導致氧化應激與炎癥反應,促進血栓形成,增加CVD發(fā)生風險〔4〕。高單核細胞/LDL-C比值(MHR)炎癥標志物亦是CVD預后的重要指標。但當前缺乏研究分析OSAS患者體內LDL-C、MHR水平變化與CVD的相關性。本研究回顧分析OSAS患者臨床特點并探討LDL-C、MHR與CVD相關性,旨在降低CVD發(fā)生率,改善預后。
1.1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8月至2019年9月湖北醫(yī)藥學院附屬醫(yī)院進行睡眠研究的192例OSAS老年患者為OSAS組,另選取60例老年住院患者為對照組,回顧性分析受試者一般臨床資料,并依據呼吸暫停低通氣指數(AHI)將OSAS組分成3個亞組,AHI 5~15分為輕度OSAS組(n=57)、16~30分為中度OSAS組(n=81)、>30分為重度OSAS組(n=54)。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OSAS組均符合相關診斷標準〔5〕;②住院治療者;③精神正常,可順利交流者;④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合并感染性疾病者;②合并血液性疾病者;③合并惡性腫瘤者。本研究符合赫爾辛基宣言原則。
1.3觀察指標 分析比較對照組與OSAS組一般臨床資料,包括年齡、性別、吸煙、飲酒、糖尿病、體重指數(BMI)、白細胞計數(WBC)、心率(HR)、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總膽固醇、三酰甘油、單核細胞計數、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水平。對OSAS組進行為期1年的隨訪,記錄3個亞組呼吸監(jiān)測、血管功能及CVD 發(fā)生情況。包括總膽固醇、三酰甘油、AHI、最小血氧飽和度(MinSpO2)、夜間動脈平均血氧飽和度(MSaO2)、HDL-C、LDL-C、頸動脈內膜中層厚度(IMT)、肱-踝脈搏傳導速度(Ba-PWV)、脂蛋白相關磷脂酶(Lp-PL)A2、CVD、單核細胞計數、MHR。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軟件進行無序分類資料χ2檢驗,計量資料t檢驗、F檢驗及Spearman相關性分析、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1不同組別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兩組年齡、性別、吸煙、飲酒、糖尿病、體重指數、WBC、HR、血紅蛋白、血小板計數無顯著差異(P>0.05),但OSAS組總膽固醇、血紅蛋白、HR、三酰甘油、單核細胞計數、LDL-C水平及MHR明顯高于對照組,HDL-C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臨床資料比較
2.2隨訪1年呼吸監(jiān)測、血管功能及CVD發(fā)生情況比較 3組總膽固醇、三酰甘油水平無顯著差異(P>0.05),AHI、MinSpO2、MSaO2、HDL-C、LDL-C、IMT、Ba-PWV、Lp-PLA2、合并疾病、單核細胞計數、MHR差異顯著(P<0.05),見表2。
表2 3組隨訪1年呼吸監(jiān)測、血管功能及CVD發(fā)生情況比較
2.3OSAS患者發(fā)生CVD的危險因素 隨訪1年發(fā)現,60例發(fā)生CVD,BMI、LDL-C、MHR是影響OSAS患者發(fā)生CVD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3。
表3 OSAS患者發(fā)生CVD疾病的危險因素
2.4OSAS患者發(fā)生CVD的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fā)生CVD為因變量(發(fā)生=1,未發(fā)生=0),以BMI(>26 kg/m2=1,≤26 kg/m2=0)、LDL-C(≥1.9 mmol/L=1,<1.9 mmol/L=0)、MHR(>16=1,≤16=0)為自變量,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顯示:BMI>26 kg/m2、LDL-C≥1.9 mmol/L、MHR>16是OSAS患者發(fā)生CVD的獨立危險因素。見表4。
表4 OSAS患者發(fā)生CVD的危險因素
2.5危險因素與CVD相關性 BMI、MHR、LDL-C與CVD呈正相關(r=0.341、0.353、0.364,P=0.033、0.026、0.019)。
OSAS好發(fā)于老年患者,在入睡后患者會出現舌咽部肌群松弛,導致舌根后綴、咽部狹窄,而在吸氣時胸腔中負壓明顯增大,舌根及軟腭墜入咽部后導致上呼吸道狹窄,引起低氧血癥及睡眠呼吸暫停,進一步刺激呼吸感受器興奮呼吸中樞,中斷睡眠〔6〕。有研究提出OSAS為一種氧化應激性反應,睡眠障礙過程會反復出現血氧飽和度再氧合及銳減的情況,缺氧再灌注損傷產生的炎性因子會增加CVD發(fā)生風險。
本研究提示隨著OSAS進展,呼吸監(jiān)測指標、血管功能及CVD 發(fā)生情況均有顯著差異,因此要求臨床對OSAS患者進行早期監(jiān)測、診斷及治療。CVD發(fā)生風險可能與OSAS進展有關,BMI、LDL-C、MHR是影響OSAS患者發(fā)生CVD獨立危險因素,分析血管內皮炎癥反應是CVD發(fā)病的重要病理過程。OSAS可能會激活慢性交感神經,刺激機體中α1受體,增加肝臟中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并抑制肝臟分解代謝LDL-C,降低HDL-C水平,升高LDL-C,MHR也隨之升高,增加CVD發(fā)生風險〔7~9〕。另外OSAS患者還伴隨慢性間歇性缺氧,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肝臟中膽固醇調節(jié)元件結合蛋白1水平,進一步對血脂水平進行調節(jié),增加CVD發(fā)生風險〔10,11〕。杜江新等〔12〕研究中提出,炎癥是影響機體出現CVD的重要因素。單核細胞為機體的損傷機制,而HDL-C為機體的保護機制,其比值MHR是重要的炎癥標志物。在健康人群中,代謝綜合征患者CVD發(fā)生率明顯高于無代謝綜合征患者,且隨著BMI增加,代謝綜合征發(fā)生率也逐漸增加,機體對吸收物質的代謝能力明顯降低,甚至出現代謝物殘留在血管中,增加CVD發(fā)病率〔13,14〕。因此維持體重是重中之重。LDL-C可誘導機體產生單核細胞刺激因子及趨化因子,而趨化生成的單核巨噬細胞還可分化為泡沫細胞,損傷內皮功能及平滑肌功能,進一步吸引大量脂質在動脈內膜沉積,促進CVD發(fā)生〔15~17〕。本研究提示在對OSAS患者進行治療過程中,可降低BMI、MHR、LDL-C水平,進一步減少CVD發(fā)生風險。
綜上,CVD發(fā)生與OSAS發(fā)展有一定關系,且BMI、MHR、LDL-C與CVD呈正相關,可作為預測OSAS發(fā)生CVD的重要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