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倩
(江西省南昌縣紅旗大泵電力排灌管理站,江西 南昌 330200)
紅旗聯(lián)圩地處南昌市昌南城東部地區(qū),東側與鄱陽湖相連,西側以尤口到羅家集高地為界。整體區(qū)域為橢圓形沖積湖積平原,地勢低洼平坦,共有人口70余萬人,區(qū)域總面積為457.26 km2,包括耕地、旱地、水田,以及易洪澇面積。境內主要河流為扁擔港、焦頭河、南流水,歷史上洪澇災害多發(fā)。在1998年,有13.33余萬公頃農田被淹,作物減產絕收嚴重,經濟損失巨大,給農業(yè)經濟發(fā)展與新農村建設帶來極大阻礙,不利于農民增產增收目標達成。
紅旗聯(lián)圩占地面積較廣,區(qū)域內河流數(shù)量眾多,洪澇災害多發(fā)。經過多年堅持不懈的治理,該市區(qū)排澇標準達到10年一遇,但澇災仍然時有發(fā)生,主要原因:一是當?shù)卮笮秃恿鲾?shù)量較多,不但外洪多發(fā),還存在內澇問題,受外洪頂托,內部水量排泄不暢,導致洪澇災害程度增加;二是受歷史因素與上下游排水規(guī)則影響,邊界處更易出現(xiàn)澇災情況;三是以往項目布局不夠科學,導致排干落淤嚴重阻水,形成澇災;四是排水進出口位置受到外洪影響,使原本的出口形狀發(fā)生變化,導致外洪頂托排水難度增加,且局部排區(qū)密封性不足,導致排區(qū)范圍內出現(xiàn)一水多淹的情況;五是田間配套設施不足。受以往干旱災害影響,一些居民的排澇、防澇意識不足,在經濟利益驅動下,該地區(qū)三級排水溝大多被人為改建為耕地,尤其是斗、農溝更為顯著,已經基本失去排水功能,當遇到大型降雨時無法外排,導致內澇情況發(fā)生。以往工程標準相對較低,排干橋沒有擴建,阻水嚴重。橋涵閘年久失修,老化破損嚴重,大多數(shù)已經受損無法繼續(xù)使用[1]。
3.1.1 設計標準
根據(jù)施工設計要求,需對施工期洪水進行分析計算,為施工建設提供有力依據(jù)。水利工程施工設計規(guī)范中指出,施工期設計標準為五年一遇。結合該區(qū)域暴雨洪水特點、電排站施工要求等,應在枯水期10月—次年2月之間進行施工。扁擔港水通過新聯(lián)閘進入撫河道,焦頭河水通過罐子口進入鄱陽湖。在撫河八字腦站與康山站進行建設,對歷年11月—次年2月最高水位進行統(tǒng)計,并計算施工期最高水位,利用P-Ⅲ曲線計算施工期5年一遇洪水位為14.83 m,康山站設計洪水位為14.02 m。經內插計算出撫河故道新聯(lián)閘的設計水位為14.65 m,程家池閘的出口水位設計為14.40 m。
3.1.2 設計洪水位
根據(jù)當?shù)爻欠篮闈骋黄诠こ萄芯繄蟾婵芍?,瑤湖主汛期?—6月之間,水位通常保持在15.64~16.15 m之間,蓄澇水位為16.14 m,大泵站水位最高值為14.94 m。結合地形資料,焦頭河、南流水與扁擔港等位置的岸堤高程范圍為17.6~18.4 m。由各電排站蓄澇水位的最高值對比可知,圩區(qū)的水位最高值應根據(jù)影響水位的各項因素綜合考慮而定,對馬山、張坊枧與北聯(lián)等電排站的設計洪水位進行分析,設計水位為17.30 m,其標準為20年一遇[2]。
3.1.3 設計排水流量
因當?shù)貨]有降水觀測資料,結合區(qū)域地理位置與雨量站分布,以西側南昌站為例進行設計暴雨計算。該站資料精度滿足標準,代表性較強,可采用定時年最大值選樣的方式計算暴雨量,針對該站年最大一日和最大三日暴雨資料進行頻率計算,如圖1~圖2所示。
圖1 南昌站最大一日降水量
圖2 南昌站最大三日降水量
在設計排澇水量方面,該區(qū)域與南昌城區(qū)相鄰,與焦頭河相對,特別是張坊枧電排站排水區(qū)域,與昌萬公路相鄰。根據(jù)治澇所處位置,采用南昌站對暴雨值進行設計。結合范圍內農田情況,綜合徑流系數(shù)為0.95;不同治澇范圍與水域狀況相結合,蓄水深度為1.0 m,起調水位范圍為13.8~15.0 m,蓄澇水位范圍為14.8~16.0 m。除此之外,還要對水田范圍的調蓄量綜合分析,將其深度設定為0.05 m。結合不同電排站實際情況,對10年一遇的最大三日暴雨形成的凈排澇水量進行計算,具體如下表1所示。在北聯(lián)站中,排澇水量的計算結果為:排水面積為3.97 km2,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設計暴雨為259.8 mm,排澇流量為3.53 m3/s,排澇模數(shù)為0.89 m3/s/km2。在張坊枧站中,排澇水量的計算結果為:排水面積為3.09 km2,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設計暴雨為161.9 mm,排澇流量為3.66 m3/s,排澇模數(shù)為1.18 m3/s/km2。在馬山站中,排澇水量的計算結果為:排水面積為2.47 km2,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設計暴雨為259.8 mm,排澇流量為3.53 m3/s,排澇模數(shù)為0.89 m3/s/km2。在閔家枧站中,排澇水量的計算結果為:排水面積為2.58 km2,排澇標準為10年一遇,設計暴雨為259.8 mm,排澇流量為1.97 m3/s,排澇模數(shù)為0.77 m3/s/km2。
表1 排澇水量
(1)北聯(lián)站。該站的地址不變,設計流量為3.52 m3/s,總規(guī)模為225 kW。按堤后式建設站,采用閘合布設方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物為泵房、控制閘、消力池等。泵站進出水均為正向,自流與電排位于相同涵箱。泵房長寬尺寸為 11.60 m×7.00 m,控制室設置在泵房左側,長寬尺寸為7.00 m×6.08 m;泵房右側為檢修間,長寬尺寸為7.00 m×6.20 m。將變壓器設置在箱式變電站之中,位于控制室周圍。
(2)馬山站。該站的地址也固定不變,總裝機規(guī)模為110 kW,按堤后式建站,采用合一布設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為消力池、壓力水箱、泵房等,泵站進出水均為正向,自流與電排采用相同涵箱。泵房長寬尺寸為8.00 m×8.00 m,控制室設置在泵房左側,長寬尺寸為8.00 m×6.08 m;泵房右側為檢修間,長寬尺寸為7.00 m×6.20 m。將變壓器設置在箱式變電站之中,安裝在控制室附近。
(3)張坊枧站。該站的地址也固定不變,總裝機規(guī)模為225 kW,按堤后式建站,采用合一布設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為泵房、控制閘、前池、檢修閘等,泵站進出水均為正向,自流與電排采用相同涵箱。泵房長寬尺寸為11.6 m×7.0 m,控制室設置在泵房左側,長寬尺寸為8.00 m×6.08 m;泵房右側為檢修間,長寬尺寸為8.00 m×6.20 m。將變壓器設置在箱式變電站之中,與控制室相鄰。
(4)閔家枧站。該站的地址也固定不變,總裝機規(guī)模為110 kW,按堤后式建站,采用合一布設式,具有代表性的建筑為泵房、出水涵箱、消力池、海漫等,泵站進出水均為正向,自流與電排采用相同涵箱。泵房長寬尺寸為8.00 m×8.00 m,控制室設置在泵房左側,長寬尺寸為8.00 m×6.08 m;泵房右側為檢修間,長寬尺寸為7.00 m×6.20 m。將變壓器設置在箱式變電站之中,與控制室距離相近[3-4]。
該市區(qū)水土流失情況嚴重,范圍在16 km2左右,占土地總面積的0.87%,為重點預防、監(jiān)督區(qū)。該項目水土流失主要對施工環(huán)節(jié)造成影響,結合該項目施工特點,在建設中因泵房、前池與引水渠等基礎影響,在圍堰、閘等處拆除時產生許多棄渣,為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節(jié)省更多成本投入,可利用棄渣土與圍堰土進行場區(qū)回填。該項目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指標如表2所示。
表2 水土保持工程設計指標 m3
在水土保持設計實施中,應注重水土流失監(jiān)測,尤其是在施工期與林草恢復期,前者應對臨時堆土場、開挖破壞面等流失情況進行分析,后者則對場地回填位置的植被恢復情況進行分析。在場地回填區(qū)中,工程開挖未利用的圍堰均投入到場區(qū)回填中,在填平后由人工清理表層石塊,對場地深翻20 cm后,人工用靶、石磙子等方式覆土,厚度在2~3 cm之間,綠化面積達到1.36 hm2。在這一方案中,種草施工流程為:場地平整、種籽、播種覆蓋、苗期管理。在草籽出苗后應做好管理,及時清理弱苗、雜苗與病苗等,在播種后澆水,后續(xù)每個星期最低澆水一次,直至全部成活發(fā)芽。
當前因農田水利設施建設不當,很多區(qū)域仍受到澇災影響,急需采取綜合治理方案進行改善。在方案制定中,應結合區(qū)域實際情況,對設計標準與洪水位等關鍵指標進行明確,并創(chuàng)建高效合理的電排站、泵房等,提高排水系統(tǒng)性能,使當?shù)剞r業(yè)生產與生態(tài)環(huán)境面貌煥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