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雨, 熊文倩, 陳琳琦, 韓飛
(1.浙江中醫(yī)藥大學第四臨床醫(yī)學院,浙江杭州 310053;2.江西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江西南昌 330004;3.江西省皮膚病專科醫(yī)院皮膚內科,江西南昌 330000)
硬皮病是一種主要累及皮膚、黏膜組織并以纖維化和硬化為主要特征的結締組織疾病,包括局限性硬皮病(localized scleroderma,LS)和系統(tǒng)性硬皮?。╯ystemic scleroderma,SS)兩種類型[1]。硬皮病是一種病因不明、發(fā)病機制復雜的孤立性疾病,自身免疫改變和纖維化是該病的突出特征。系統(tǒng)性硬化是一個慢性和不可預測的過程,多個器官會受到影響,除了不同程度的皮膚受累和雷諾現(xiàn)象外,間質性肺病、廣泛的微血管疾病、腸道病理和心血管并發(fā)癥也時有發(fā)生。硬皮病晚期患者的病癥通常伴有肺動脈高壓、肺纖維化和小腸功能障礙等。相關組織的調查結果表明,目前硬皮病的發(fā)病率僅次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2],但由于其自身免疫、組織纖維化和血管病變等的綜合影響,其死亡率高于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和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患者。硬皮病的發(fā)病機制目前仍不明確,可能與性別、遺傳、外界環(huán)境、系統(tǒng)免疫異常等多種因素相關[3-4]。近年來,有關中醫(yī)藥治療硬皮病的相關研究報道較多[5-12]。本文通過檢索近年來與硬皮病相關的國內外文獻,從硬皮病的發(fā)病機制、診斷方法、中西醫(yī)治療手段及臨床用藥等方面進行較為全面的綜述,以期為硬皮病的治療提供參考。
1.1 血管異常硬皮病患者在臨床上除了皮膚和內臟組織的纖維化以外,還常常伴隨著血管的病變,并常伴隨出現(xiàn)雷諾現(xiàn)象。雷諾現(xiàn)象(Raynaud’s phenomenon,RP)是指機體受冷刺激后動脈痙攣閉塞,導致血流不足而引起的四肢末端皮膚顏色間歇性蒼白、發(fā)紺和潮紅的變化,好發(fā)于四肢,往往同時累及內臟血管。Suresh N等[4]認為雷諾現(xiàn)象是因患者體內的內皮素(endothelin,ET)合成和釋放減少且伴有內皮依賴舒緩因子的減少,導致患者的血管收縮和舒張功能失調,影響血液在體內的循環(huán),從而造成血管病變的發(fā)生;內皮細胞的損傷可能是潛在引起患者組織纖維化的一個重要因素[13]。內皮細胞損傷會釋放內皮素,而內皮素是一種強效血管收縮劑,導致血管不能及時舒張,最終造成組織纖維化的形成。
1.2 結締組織代謝異常轉化生長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是一族多功能調節(jié)因子,對大多數細胞生長起抑制作用。TGF中的TGF-β是體外成纖維細胞最強的刺激物質之一。Abraham D J等[14]認為,在硬皮病早期,TGF-β刺激患者的成纖維細胞表面的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與受體結合,促進纖維細胞的增殖;在硬皮病的晚期,TGF-β促進結締組織生長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生成,而纖維化程度與皮損部位的CTGF含量升高有關,相關動物實驗也證明CTGF會引起纖維細胞的增殖。
1.3 免疫異常硬皮病在病情發(fā)展中會出現(xiàn)免疫細胞的異常和相應的抗原抗體反應[15],如抗Scl-70抗體、抗著絲點抗體等??筍cl-70抗體是DNA拓撲異構酶Ⅰ的降解產物,通常不會在正常人群或其他結締組織疾病中出現(xiàn),是臨床上硬皮病特異性檢查的重要指標之一[13,15]。抗著絲點抗體是硬皮病亞型(CREST)綜合征患者的特異性抗體。Cepeda EJ等[16]的研究指出,人類白細胞抗原Ⅱ類基因決定抗著絲點抗體的出現(xiàn)。
在硬皮病早期,患者體內就已經存在活化后的T淋巴細胞浸潤某些部位(如皮膚、肺等)的現(xiàn)象,并與其他異常細胞共同作用后產生TGF-β,導致纖維化[17]。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硬皮病患者肺部的活化巨噬細胞、白細胞、T淋巴細胞等的水平明顯高于正常值[18-22]。血清免疫球蛋白的水平是硬皮病患者病情進程的重要評價參數之一[13]。對硬皮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的研究結果表明,硬皮病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而補體水平降低,免疫球蛋白激活相應的補體參與了特異性或非特異性的免疫機制;對硬皮病患者外周血的檢測結果發(fā)現(xiàn),患者體內存在CD8+T細胞分泌的細胞因子如IL-4、IL-13等,其表達水平較正常人顯著提高[17,20]。
1.4 其他因素性別是影響硬皮病產生的因素之一。研究報道[23-24]表明:硬皮病患者男女比例大約為1∶3,女性患者較多,且女性硬皮病的死亡率明顯高于男性。另外,硬皮病的發(fā)病率在不同國家、不同地區(qū)、不同人種中也呈現(xiàn)出一定的差異性。這種差異性可能與多種基因組有關,有多種基因組參與硬皮病的發(fā)病過程,遺傳結構對于硬皮病的發(fā)病率有較大的影響。一項對硬皮病患者家族的調查[25]提示,該病有家族遺傳性,即家族史的成員發(fā)病率(1.6%)遠遠高于普通人群的發(fā)病率(0.026%)。對于雙胞胎硬皮病患者的研究[26]顯示,同卵雙胞胎在發(fā)病率、出現(xiàn)抗核抗體方面均高于異卵雙胞胎的發(fā)病率,該研究表明硬皮病具有一定遺傳傾向。
根據相關機構的統(tǒng)計,近年來硬皮病的發(fā)病率迅速增加,可能與人們的生活環(huán)境、飲食習慣的改變及接觸有毒有害物質(如苯胺、三氯乙烯、二甲苯等有機溶劑)機會增加有較大的關系。田嬌等[27]對長期接觸苯胺的職業(yè)人群的調查中顯示:未按職業(yè)病防護措施或防護措施不全者,在同一條件下5人中有3人出現(xiàn)硬皮病的癥狀,且有1例患者在患病后因未脫離接觸環(huán)境,其病情未能得到控制并繼續(xù)加重。
1.5 硬皮病的診斷手段硬皮病的診斷主要根據臨床表現(xiàn)“(趾)端至掌指(趾)關節(jié)近端皮膚對稱性增厚、發(fā)緊和硬化,這類變化可累及整個肢體、面部、頸及軀干(胸和腹部)”。除此之外,目前還采用輔助診斷如生化指標診斷、醫(yī)學影像診斷等。臨床生化指標檢測的主要項目為血尿常規(guī)、血沉、蛋白電泳、抗核抗體(antinuclear antibody,ANA)以及類風濕因子等,必要時還可做皮膚活體組織檢查。硬皮病患者在這些項目上可能表現(xiàn)為血紅蛋白降低,血清球蛋白增高,蛋白尿、血沉增快等??购丝贵w的檢查呈陽性是區(qū)別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統(tǒng)性硬皮病的重要特征之一。局限性硬皮病患者的特異性抗體是C-ENPB抗體,系統(tǒng)性硬皮病的特異性抗體是抗Scl-70抗體。硬皮病的影像學檢查包括胸部X線、鋇餐、心電圖等檢查。硬皮病患者的雙手X線檢查可見不規(guī)則的骨侵蝕、關節(jié)間隙變窄等現(xiàn)象,胸部X線檢查早期可見下肺紋理增厚,嚴重時可見肺部呈蜂窩狀改變[13]。
2.1 硬皮病的西醫(yī)治療目前臨床用于治療硬皮病的西醫(yī)常用藥物有硝苯地平、潑尼松、波生坦、青霉胺、秋水仙堿、伊洛前列腺素、環(huán)磷酰胺、霉酚酸酯等[28-33],各藥的療效、作用機制、副作用等見表1。西醫(yī)治療硬皮病的用藥還可采用免疫抑制劑、針對血管異常藥物、抗纖維化藥物等。針對血管異常的藥物如阿司匹林、潘生丁等可改變血小板凝集功能,組胺拮抗劑如賽庚啶、特非那定、鹽酸司他斯汀、鹽酸西替利嗪、組織胺人免疫球蛋白等可改善指端潰瘍癥,減少雷諾現(xiàn)象。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西拉普利、依那普利、奎那普利、苯那普利等)和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沙拉新、氯沙坦、纈沙坦等)可降低血壓。為改善微循環(huán),可用低分子右旋糖酐。為緩解硬化癥狀可使用糖皮質激素類藥物,如甲氨蝶呤、環(huán)孢素A等。但西藥長時間使用會給患者帶來一系列的副作用。
表1 治療硬皮病的主要西藥Table 1 The primary western medic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leroderma
治療硬皮病亦可采用物理治療。其物理治療以光療為主,光療包括長波紫外線A1(UVA1)、戶外紫外線(UVB)、補骨脂素長波紫外線(PUVA)。UVB的波長較短,在290~320 nm間,僅可以穿透表皮;UVA1的波長較長,在340~400 nm間,能穿透到更深層到達皮下組織發(fā)揮作用,因此在臨床上治療硬皮病多采用UVA1、PUVA。Von Kobyletzki G等[34]證實小劑量UVA1照射可以改善患者肢端硬化及水腫,減輕雷諾現(xiàn)象。Morita A等[35]采用中等劑量的UVA1治療硬皮病患者的前臂處皮損,治療后所有患者的硬化皮膚均出現(xiàn)明顯的軟化,相關病理指數也得到了明顯改善。曹華等[36]認為UVA1對硬皮病產生的療效主要取決于照射強度和照射劑量,與傳統(tǒng)PUVA治療硬皮病的病程相比,UVA1在較短的時間內就可以達到較好的效果。
由于目前硬皮病的致病機制尚不明確,西醫(yī)治療無法根據病因采取有效的針對性治療方法。目前硬皮病的治療主要以控制病情的進展為主,患者一般需長期服藥,但長期服藥對人體的傷害較大。傳統(tǒng)光療法有光毒性等不良反應,而長期服用激素可致肝腎損害、骨質疏松、脂質代謝紊亂等。
2.2 硬皮病的中醫(yī)藥治療中醫(yī)學將硬皮病歸為“痹證”范疇,認為此病是由氣血不足,經脈虛弱,外受風濕之邪而致。硬皮病可能的致病機制如下:風、寒、濕等外邪侵襲人體導致經脈滯塞,氣血運行不暢;素體虛弱,機體氣血不足,或因臟器虧虛、正氣不足,無法抵御外邪侵擾。
現(xiàn)代中醫(yī)學者在辨證治療硬皮病時分為肺脾虧虛、脾腎虧損兩型,并注重兼證的治療[37]。肺脾虧虛患者多見皮膚如革、干燥,甚則皮膚萎縮,毛發(fā)脫落,疲倦乏力,體質量減輕,納差,便溏,舌胖淡嫩,邊有齒印,苔薄白,脈細弱。脾腎虧虛患者多見面容呆板,肌肉萎縮,呼吸用力,吞咽困難,關節(jié)僵直,活動障礙,甚則骨質脫鈣,關節(jié)畸形固定、攣縮,腰膝酸痛,肌肉無力,頭暈耳鳴,婦女月經不調,舌淡嫩,苔少,脈弱或細數。兼證可表現(xiàn)為以下幾種:兼心血不足者,癥見心悸,失眠多夢;兼痰濕壅肺者,癥見咳嗽,胸悶,氣促;兼血瘀者,癥見肌膚甲錯,皮色灰暗,舌暗紅,邊尖有瘀點、瘀斑,脈澀;兼胃陰虛者,癥見口干咽燥,灼熱感,舌苔剝脫。有學者認為硬皮病的發(fā)病還可能與人體的脈絡滯塞不暢有關[38],正如《素問·皮部論》所論:“邪客于皮則腠理開,開則邪入客于絡脈,絡脈滿則注入經脈,經脈滿則入舍于腑臟也”。
硬皮病分為腫脹、硬化、萎縮3期,并呈逐漸演變之勢。腫脹期由于外感寒濕等導致經脈滯塞,使組織液外流,形成腫脹,經脈滯塞時間過長導致相應部分缺乏營養(yǎng)供給而逐漸硬化萎縮,這個過程符合絡病的演變規(guī)律。中醫(yī)對硬皮病的治療一般采用內服結合外用的方法。根據“損者益之”“虛者補之”的原則,結合治療經驗,應以補腎為主,健脾養(yǎng)肺為輔,兼以活血散結。用于治療硬皮病的中藥方有葛根湯、補中益氣湯、加味陽和湯、當歸四逆湯、皮痹方等[39-45],各方劑的組成、功效及治療硬皮病類型見表2。同時可結合中醫(yī)外治法如熏洗、外用酊劑、中藥熱敷、針刺、艾灸等,均能取得較好的療效。
表2 治療硬皮病的中藥方劑Table 2 Chinese medicine formulae for the treatment of scleroderma
中醫(yī)治療硬皮病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1)中醫(yī)對硬皮病的機制闡述較為清晰,用藥方向較為明確,目前在臨床上也取得了較好的療效;(2)中藥藥性較為溫和,治療的針對性強,毒副作用小,與西藥相比,肝腎負擔小,適合長期用藥,符合硬皮病的病程特點。但同時中醫(yī)藥治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1)中醫(yī)用藥起效時間較長,短時間內作用不明顯,對于重度硬皮病患者及病情變化較快時無法在短時間內控制病情;(2)中藥在用量及種類上與患者的具體情況有較強的相關性,在不同的情況下,即使采用組成相同的同一方劑,也存在用量上的細微的差別,對于不同的患者需要針對具體病情進行辨證給藥,增減藥量,臨床較難操作;(3)所用劑型主要為湯劑,劑型較為單一,且用藥略顯繁瑣。今后有待進一步改善劑型、優(yōu)化劑量,以提高中醫(yī)藥治療硬皮病的療效。
目前臨床上對早期硬皮病的療效尚佳,但在硬皮病預防性篩查和早期診斷方面尚無成功的經驗,僅能對出現(xiàn)癥狀者進行檢查或診斷,大部分患者發(fā)現(xiàn)或確診時往往已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機,故早期診斷硬皮病是治療的關鍵所在,且亟待解決。近年來,歐美一些國家已經開展該項工作,通過收集大量患者的臨床參數形成“大數據”,通過多變量的擬合模型建立“預測方程”,確定預測因子,結合硬皮病患者的自身病癥特征,建立一套“虛擬仿真預測系統(tǒng)”,取得較為積極的效果,該套系統(tǒng)仍在完善當中[46-48]。此種嘗試值得國內的醫(yī)療工作者借鑒。
西醫(yī)對硬皮病的治療大多以藥物控制為主,輔以其他物理療法,但由于其病程長,用藥種類多,具有潛在危害等原因,導致患者治療依從性較低,難以長期堅持,治療效果也一般。中醫(yī)治療硬皮病臨床療效較好。研究[49]表明,盡早采用中藥治療并結合中醫(yī)的理療和康復手段,對促進硬皮病患者預后效果明顯,可明顯改善后期患者的生活質量。故對于硬皮病的治療,中西醫(yī)結合治療為臨床首選。
目前臨床治療硬皮病的有效治療藥物較少,中成藥尤其缺乏,部分藥物尚處在臨床試驗階段。硬皮病本質為免疫性疾病,今后有關硬皮病的診治需首先明確發(fā)病機制,進而采取有效方式改善免疫缺陷引起的癥狀,這是硬皮病未來臨床研究的重點方向[50-52];制定特定器官并發(fā)癥的精準治療方案及實施個體化管理亦將是減少硬皮病并發(fā)癥和改善預后的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