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 遙 宋桂杰 葉 舒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術界密切關注明清兩淮鹽業(yè)的發(fā)展,主要探討該時期的鹽政制度、鹽場、鹽商以及私鹽等多個方面。目前學術界已有與之相關的研究綜述①朱雄,紀麗真.20世紀以來清代兩淮鹽業(yè)研究述評[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1(4).,對兩淮鹽業(yè)研究的學術史做出一定的梳理、回顧與展望。但隨著時間的遞進、研究的積累,各方面的研究進入到了更細化的領域,一些學者亦對一些關鍵性的問題有了新的見解。
經(jīng)濟產(chǎn)業(yè)的運作離不開商人,鹽商研究是鹽業(yè)史的重要內容。兩淮鹽商的相關研究綜述首見于吳海波《二十世紀以來明清鹽商研究綜述》②吳海波.二十世紀以來明清鹽商研究綜述[J].鹽業(yè)史研究,2007(4).,對20世紀以來明清不同鹽區(qū)鹽商的研究現(xiàn)狀、研究方法、研究思路以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進行了全方位的總結。目前,已經(jīng)過去了15年,研究兩淮鹽商的學術作品的數(shù)量漸繁③20世紀90年代后,關于鹽商的研究愈發(fā)增多,特別是一些關于兩淮鹽商與官府之間的關系、兩淮鹽商衰敗的原因、大致的利潤等問題的討論。,但尚無專論兩淮鹽商的研究綜述,這便是筆者創(chuàng)作此稿的緣由,不足之處,還望請方家指正。
自唐中后期至清朝,兩淮鹽業(yè)一直處于政府的控制之下,運作的各個流程都要受到政府的監(jiān)督。商人要想行鹽,首先需要服從政府的管理與安排,承擔一定的義務。多位學者從政商關系入手展開了研究,前后經(jīng)歷兩個階段,前期主要是圍繞鹽商與政府官員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后期的研究則更加突出鹽商與皇室關系。
鹽商與古代政府關系總的來說比較復雜,相關研究中兩淮鹽商與政府關系的類型主要可以分為三種:相互利用與勾結,政府對鹽商的保護及相互博弈。其中政府對鹽商的保護這一方面的內容較少,以二者間的相互利用以及博弈為多。
第一,利用關系說。劉德仁、薛培在《略論清政府對鹽商的控制與利用》①劉德仁,薛培.略論清政府對鹽商的控制與利用[J].鹽業(yè)史研究,1998(2).與《略論清政府對鹽商的控制與利用(續(xù))》②劉德仁,薛培.略論清政府對鹽商的控制與利用(續(xù))[J].鹽業(yè)史研究,1998(3).中得出清政府與鹽商的關系是權錢交易、共同獲利,而清政府對其的控制致其先天發(fā)育不良,鹽商充滿了軟弱性。朱宗宙在《明清時期揚州鹽商與封建政府關系》中認為層層疊加的鹽務機構成了鹽商與灶戶的負擔,各級鹽務官員都想從鹽商身上謀取利益,鹽商、鹽務官員與皇室共同加速了鹽務的弊壞,鹽商與封建政府的關系是相互利用的關系③朱宗宙.明清時期揚州鹽商與封建政府關系[J].鹽業(yè)史研究,1998(4).。
王振忠從“《鹽法冊》案”與“交結聯(lián)宗案”的分析中,認為乾隆后期的鹽商與官員相互勾結、賄賂成風、貪贓枉法④王振忠.徽商與鹽務官僚:從歷史檔案看乾隆后期的兩淮鹽政[J].河南商業(yè)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2).。汪崇筼在《也談徽州鹽商與鹽務官僚——對王振忠先生一篇論述的商榷》中,對王振忠的上述觀點提出質疑,認為其對于鹽商的描述多有不實之處,對鹽商的一些批評的證據(jù)也是站不住腳的⑤汪崇筼.也談徽州鹽商與鹽務官僚:對王振忠先生一篇論述的商榷[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6).。汪先生對于鹽商的觀點,另可見《關于徽州鹽商性質的兩個問題》⑥汪崇筼.關于徽州鹽商性質的兩個問題[J].徽學,2002,2(00).與《對“徽州鹽商壟斷”說的商榷》⑦汪崇筼.對“徽州鹽商壟斷”說的商榷[J].鹽業(yè)史研究,2003(4).兩文。吳海波在《清代榷鹽體制下的官商關系》中指出,清代鹽官與鹽商之間長期以來保持著一種極其微妙、復雜的關系,二者相互勾結,通同作弊⑧吳海波.清代榷鹽體制下的官商關系[J].鹽業(yè)史研究2013(1).。
第二,保護關系說。曹愛生在《試述清代對兩淮鹽業(yè)的政策保護》中,認為鹽政官員在淮南食鹽的銷售中對場商與運商都采取了一定的保護措施,于場商的主要保護措施是給予貸款,于運商的保護措施是取消其在運輸中的不合理收費⑨曹愛生.試述清代對兩淮鹽業(yè)的政策保護[J].鹽業(yè)史研究,2007(4).。黃泳、范金民在《李煦與兩淮鹽業(yè)》中,認為李煦在清初打擊私鹽、保護鹽商資本與灶戶的生計等方面,做出了比較大的貢獻⑩黃泳,范金民.李煦與兩淮鹽業(yè)[J].安徽史學,2019(1).。
清代為了方便商人行鹽,保護其資本的管理,于總商上設首總一職,以便商人自行管理。明光在《清代兩淮鹽業(yè)首總考》中對鹽商首總這一職位設置的原因與時間做了細致的探究。首總的原型最早可以追溯到大總管事,初只為統(tǒng)領總商順理鹽務,而首總最后的權力實際上已經(jīng)為鹽運使下第一人?明光.清代兩淮鹽業(yè)首總考[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19,37(3).。此外,王振忠對首總制度也有一定的研究?王振忠.清代兩淮鹽務首總制度研究[J].歷史檔案,1993(4).。
第三,博弈關系說。兩淮鹽商在與官府合作的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博弈關系?!肚宕鷥苫贷}業(yè)中的官商利益博弈》中,作者認為清代前期的鹽商組織與官方保持著一種微妙的關系,兩者間的相互依賴、相互牽制與相互博弈,最終會走向失控?徐佩佩.清代兩淮鹽業(yè)中的官商利益博弈[J].鹽業(yè)史研究,2018(3).。湖廣地區(qū)是兩淮鹽商最重要的行銷地,韓燕儀在《清代鹽價制定中的政商關系——基于雍正初年湖廣鹽務風波和官員受賄案的考察》中,以雍正元年的楊宗仁核減鹽價等一系列事件為例,表現(xiàn)了當時復雜的政商關系,作者認為引地官員、鹽商、鹽官之間的博弈,是鹽價制定機制的具體體現(xiàn),清代鹽價的制定是多種力量共同角力的結果,官商關系是這次漢口定鹽價的關鍵①韓燕儀.清代鹽價制定中的政商關系:基于雍正初年湖廣鹽務風波和官員受賄案的考察[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20(1).。
“兩淮預提鹽引案”為清朝的一件大案,此案由乾隆親自審理,從對此案的研究中我們可以看出清朝皇室與鹽商之間的微妙關系。余清清在《“兩淮預提鹽引案”略論》中對“兩淮預提鹽引案”的來龍去脈,進行了完整的展示,突出了清廷(特別是乾隆皇帝)在審理此案時對鹽商與鹽官之間的不同態(tài)度,強調了鹽商在中央財政與地方事務上的重要性,是其可以免于刑難的主要原因②余清清.“兩淮預提鹽引案”略論[J].鹽業(yè)史研究,2009(2).。張婭靜于《淺析清初鹽業(yè)規(guī)制及其弊端》中以兩淮鹽引案為例,對清代鹽政的法律體系進行了分析,認為乾隆在此案的審理中對鹽商是妥協(xié)的③張婭靜.淺析清初鹽業(yè)規(guī)制及其弊端[D].重慶:西南政法大學,2011.。鹽法的弊壞究其原因還是管理制度出現(xiàn)了問題,劉筱在《“兩淮預提鹽引案”與清中期鹽政吏治之關系研究》中,認為該案的發(fā)生主要還是由于清朝自身制度的缺陷所致:乾隆中后期耽于享樂與斂財是重要原因,“兩淮預提鹽引案”只是這些案例中一個具有典型性的案例④劉筱.“兩淮預提鹽引案”與清中期鹽政吏治之關系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2.。
滕德永在《乾嘉時期江南鹽商與清代帝后萬壽》中,將兩浙與兩淮的鹽商并稱為江南鹽商,他們積極參與萬壽慶典,得到了清帝的嘉獎賞賜,但是這種關系,影響了經(jīng)濟的良性循環(huán)發(fā)展⑤滕德永.乾嘉時期江南鹽商與清代帝后萬壽[J].鹽業(yè)史研究,2014(1).。朱蕾在《乾隆南巡與揚州研究》中,認為乾隆南巡給予了揚州鹽商與朝廷加強聯(lián)系的機會,在鹽商的努力下,乾隆對他們也“賞費渥厚”,讓其加官進爵,并給予政治上的庇護⑥朱蕾.乾隆南巡與揚州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6.。黃金等貴金屬一直是國家重要的戰(zhàn)略儲備,清朝的統(tǒng)治者同樣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滕德永在《乾隆中后期兩淮購金與清宮的金器制作》中,得出乾隆時期宮廷對黃金有著大量的需求?!皟苫刺嵋浮卑l(fā)生后,兩淮鹽商上繳給皇室大量的黃金,使得當時清廷的金器制作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如單位體積變大,制作規(guī)范更為嚴格,制作頻率更高⑦滕德永.乾隆中后期兩淮購金與清宮的金器制作[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7,21(4).。
鹽商與政府之間的關系總的來說是復雜的,既有相互合作,也有沖突,在大部分情況下鹽商對于政府的管理是服從的。政府雖然不直接行鹽,但是控制了食鹽流通的各個流程,鹽商只有與政府處理好關系,才能在行鹽中得利,鹽政官員亦會為了獲利采取與其合作的態(tài)度。由于鹽商們資本巨大,國家在財政上對其產(chǎn)生依賴,皇帝通常會給他們一定的特權與照顧,從“兩淮提引案”中就足見其特殊性。但無論是鹽商與政府官員之間,還是鹽商與皇帝之間,總的都是一個相互利用的關系。一方面,鹽商需要二者的庇護;另一方面,二者需要從鹽商那里得到經(jīng)濟上的利益。這種關系是不穩(wěn)定且脆弱的,因為其并沒有建立起一個有效的、自治的市場管理機制,這種體系的維持更多時候靠的是人際關系,對鹽業(yè)市場的正常發(fā)展則起到了阻礙作用,一旦政府對地方失去了控制,這個體系便無法維系下去。
資本的規(guī)模與流向一直是商業(yè)領域中的重要話題。明清時期,兩淮鹽商在財富方面顯赫一時,他們在行鹽中的資本運營及利潤等問題,頗受學界的關注。21世紀初前后,多篇文章圍繞這些問題進行了研究。而近年來,鹽商資本在捐輸報效等方面則成了研究的熱點①兩淮鹽商的捐輸報效以及在地方上公益性的捐贈最后都要被其攤入成本中去,成本則是資本運營中的重要部分。。
學界對兩淮鹽商資本運營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個是對其資本發(fā)展的宏觀研究,一個是對其利潤、利潤率的研究。21世紀前著重于對鹽商資本發(fā)展的宏觀研究,21世紀以后則聚焦于一些個體案例來研究鹽商行鹽的利潤及其利潤率的問題。
1.資本發(fā)展的宏觀研究
帑利②帑利是由官方主動借貸給鹽商,鹽商經(jīng)營后定期交還的利息。在維系資本運營中起到了很大作用,周志初先生較早地關注到這個問題,他在《兩淮鹽商“帑利”述略》中對帑利的發(fā)展過程展開研究,認為其主要經(jīng)歷三個階段:康熙年間對鹽商資本的幫助性質;乾隆年間對鹽商利潤的分割性質;清朝后期則成為鹽商的負擔性質并且無法維系③周志初.兩淮鹽商“帑利”述略[J].鹽業(yè)史研究,1991(3).。吳海波先生也認為鹽商的興衰與官僚資本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系④吳海波,李曦.清代鹽商與官僚資本述略[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高鑒亦在《明清時期兩淮地區(qū)的徽州鹽商》中,對鹽商在兩淮的發(fā)展過程、資本的經(jīng)營方式及其商業(yè)的利潤流向,做了一定的探究⑤高鑒.明清時期兩淮地區(qū)的徽州鹽商[J].雞西大學學報,2012,12(4).。《清代“兩淮歲課,當天下租庸之半”質疑》對整個兩淮鹽業(yè)在清代賦稅收入中所占比例問題做了討論,作者認為其在整個財政收入中的比例約在5%~8%之間,對其“占天下租庸之半”這個說法提出了反對的觀點⑥吳海波.清代“兩淮歲課,當天下租庸之半”質疑[J].四川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3).。
2.兩淮鹽商的利潤、利潤率研究
周志初先生在《清乾隆年間兩淮鹽商的資本及利潤數(shù)額》中對兩淮鹽商資本總額展開了更深入的研究。乾隆時期的兩淮鹽商總資本達2000萬兩以上,運商資本大約1600萬兩,場商資本400多萬兩;年均獲利潤約750萬兩,其中運商占據(jù)650萬兩(包括窩價250萬兩),場商利潤為100萬兩。乾隆一朝,兩淮鹽商獲利總額為4.5億兩⑦周志初.清乾隆年間兩淮鹽商的資本及利潤數(shù)額[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5).。何炳棣在《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yè)資本的研究》中對18世紀揚州鹽商的利潤進行了研究。清代場商的資本巨大,甚至成為一些鹽場的實際管理者,占據(jù)了鹽場產(chǎn)出利潤的一半;同時,他還考證出兩淮運商總數(shù)大致在200人,而運商從每引食鹽中至少能夠獲得3兩的利潤,每年運商的累積利潤約有500萬兩,但是其并沒有發(fā)揮商業(yè)的優(yōu)勢⑧何炳棣,巫仁恕.揚州鹽商:十八世紀中國商業(yè)資本的研究[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1999(2).。
汪崇筼先生在《乾隆朝徽商在淮鹽業(yè)經(jīng)營中的獲利估算》中認為鹽商利潤大致在13.18%,而實際的資金流動率當在20%以上⑨汪崇筼.乾隆朝徽商在淮鹽業(yè)經(jīng)營中的獲利估算[J].鹽業(yè)史研究,2000(1).。而汪先生在《明清兩淮鹽利個案兩則》中,試著取得明清鹽商的實際利潤率,汪先生認為其是呈下降趨勢的,從23.32%降至15.95%;他在第二則材料的分析中,認為乾隆時期運商的實際利潤率在10%左右,全體鹽商的實得利潤率是13.18%,場商的實際利潤率是13.92%①汪崇筼.明清兩淮鹽利個案兩則[J].中國社會經(jīng)濟史研究,2000(3).。隨后他又在《清代徽州鹽商江仲馨獲利案例試析》中,對江氏的資本運營進行了更為深入的研究,得出其年均商業(yè)利潤率為10.75%,年度資金流動率為41.89%,并不存在暴利②汪崇筼.清代徽州鹽商江仲馨獲利案例試析[J].清史研究,2002(2).。在《明清淮鹽經(jīng)營中的引窩、稅費和利潤》中,汪崇筼認為明清兩朝朝廷對鹽商的利潤始終是控制的,且并未給予鹽商自定鹽價的權利,鹽商也并未取得較高的利潤③汪崇筼.明清淮鹽經(jīng)營中的引窩、稅費和利潤[J].安徽史學,2003(4).。此外,江巧珍與孫承平在《徽州鹽商個案研究——<疏文誓章稿>剖析》中,對清初余氏經(jīng)營鹽業(yè)的概況展開了分析,認為即使在清朝前期,鹽業(yè)經(jīng)營也存在著風險,并且利潤率并不高,為8.75%④江巧珍,孫承平.徽州鹽商個案研究:《疏文誓章稿》剖析[J].清史研究,2005(1).。而陳鋒先生則認為兩淮鹽商在限定成本與鹽價前,利潤率差不多在20%~30%之間,雍正乾隆時期,利潤率大約維持在40%~50%之間,而嘉慶時期利潤率大約為18%,陳鋒認為如果沒有這些高額的利潤,鹽商不可能積累起大量的資本⑤陳鋒.清代食鹽運銷的成本、利潤及相關問題[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0(5).。
兩淮鹽商之所以聞名,不僅僅依靠其巨量的財富,更在于他們對待財富的觀念。鹽商在盈利后,會將大量的錢用于捐輸報效中,為政府管理與地方公益事業(yè)提供幫助。汪崇筼在《乾隆朝兩淮鹽商輸納的探討》中,對兩淮鹽商在乾隆朝輸納中的正項、雜項、雜費三個板塊進行了討論,其每年捐納的正項錢糧已經(jīng)超過明代的兩倍,為189.96萬兩,雜項銀合計為150.37萬兩,雜費為每年170.47萬兩,可見清代鹽商在捐輸報效中的壓力還是非常大的⑥汪崇筼.乾隆朝兩淮鹽商輸納的探討[J].鹽業(yè)史研究,2003(2).。曹愛生與李莎在《試論清代兩淮鹽政中的“助軍”》中,對兩淮鹽商助軍的發(fā)展趨勢、助軍頻率與助軍數(shù)額進行了總結:前期踴躍,后期消極,乾隆年間最多,嘉慶年間次之,道光年間最少。為了激勵鹽商捐輸,官府往往會給予鹽商一定的虛職⑦曹愛生,李莎.試論清代兩淮鹽政中的“助軍”[J].鹽城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7(1).。謝祺在《耗羨歸公與清代兩淮“鹽義倉”制度的成立》中,認為鹽義倉制度的建立與雍正時期對捐納疏浚賑災制度的確立密切相關,鹽義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鹽商的利益,解決了賑濟災民、疏浚河道與行鹽之間的矛盾問題,直到咸同兵災后,鹽義倉制度才被完全破壞掉⑧謝祺.耗羨歸公與清代兩淮“鹽義倉”制度的成立[J].歷史教學(下半月刊),2019(11).。
吳顏君在《清朝兩淮鹽商捐輸報效研究》中對兩淮鹽商的捐輸報效進行了系統(tǒng)的研究,認為清朝兩淮鹽商的捐輸與報效,對戰(zhàn)時國家經(jīng)濟起到穩(wěn)定作用,而這些捐輸報效中頭目最大的是軍需報效,它也由前期的自主性變成后期的強制性⑨吳顏君.清朝兩淮鹽商捐輸報效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謝祺在《清代前中期淮鹽商的糧食捐輸》中對兩淮鹽商的糧食捐輸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鹽商將淮南的食鹽售賣后,可以在兩湖即江西等地購買糧食販往長江下游。但是清廷對引地食鹽價格與長江下游糧食價格的控制,導致鹽商的利潤率降低,加上鹽政的弊壞、成本的增加,使得鹽商走向衰敗⑩謝祺.清代前中期淮鹽商的糧食捐輸[J].江西社會科學,2021,41(2).。
兩淮鹽商資本的運營研究中,利潤及其利率問題是一個頗受關注的部分,多位方家都提出了具體的看法。無論是鹽商運營的具體利潤幾何,還是捐輸報效數(shù)量的多少,都是當時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縮影。綜上,清代的兩淮鹽商處于一個兩難的境地,其既要在地方行善,亦要對朝廷報效,這些都加重了鹽商的負擔。鹽商名義上并不擁有權力,政府即使為了緩解其壓力發(fā)放帑本于鹽商,最終目的也是為了獲利,鹽商資本實際上一直處于一個被政府控制并且利用的狀態(tài),政府由于擁有了上游的權力優(yōu)勢,所以始終是最大的獲利者。
鹽商在經(jīng)營鹽業(yè)獲利后,往往會致力于地方公共事務與文化,其活動范圍主要集中于揚州府。
王振忠在《兩淮鹽業(yè)與明清揚州城市文化》中提出明清時期揚州的城市文化,是由蘇州文化與徽州文化雜糅而成,徽商得勢后,徽州文化逐漸占據(jù)了主流,清朝后期鹽商集團趨于衰敗,揚州舊有的城市文化亦隨之衰落①王振忠.兩淮鹽業(yè)與明清揚州城市文化[J].鹽業(yè)史研究,1995(3).?!睹髑寤丈膛c淮揚社會變遷》中,王先生認為鹽商對淮揚城市商業(yè)產(chǎn)生了很大的影響②王振忠.明清徽商與淮揚社會變遷[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社,1996:74-119.。蔣忠華在《揚州清代兩淮鹽商建筑遺存研究》中,認為揚州鹽商留存下來的建筑主要有鹽商的住宅、園林、會館等,鹽商建筑具有多方面的價值③蔣忠華.揚州清代兩淮鹽商建筑遺存研究[D].蘭州:西北師范大學,2013.。謝超峰在《徽商與揚州城市發(fā)展的互動關系研究》中,認為徽商的命運與揚州城市的發(fā)展是結合起來的,徽商的興衰與揚州的興衰是同步的④謝超峰.徽商與揚州城市發(fā)展的互動關系研究[J].社科縱橫,2015,30(7).。李志翀的《從竹枝詞看徽商與揚州園林文化》,則通過對《揚州竹枝詞》的解析來探究當時著名的鹽商園林,如康山草堂、凈香園等,他認為鹽商園林的命運是與鹽商盛衰高度捆綁起來的⑤李志翀.從竹枝詞看徽商與揚州園林文化[J].揚州職業(yè)大學學報,2020,24(4).。另外吳海波在《兩淮鹽商與清代社會公益事業(yè)》中對兩淮鹽商在地方上的公益事業(yè)做了細致的梳理,認為其內容大致包括:捐資道路、橋梁與水利工程建設;救濟災荒;撫孤恤貧;捐資助學。雖然揚州鹽商關心公益事業(yè)的動機是多方面的,但是其對社會的貢獻是不可抹去的事實,將財富回報社會的理念是崇高的⑥吳海波.兩淮鹽商與清代社會公益事業(yè)[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1).。
黃俶成在《十八世紀兩淮鹽業(yè)與揚州學人》中,分析了清代揚州鹽商群體對揚州學術文化的貢獻,他認為士商間的相互滲透對揚州地區(qū)的經(jīng)濟、文化產(chǎn)生了獨特的影響,促進了揚州文化藝術的繁榮⑦黃俶成.十八世紀兩淮鹽業(yè)與揚州學人[J].鹽業(yè)史研究,2001(1).。其在《論兩淮鹽業(yè)經(jīng)濟對清代學術文化的影響》中認為兩淮的鹽商集團促進了清末整體文化事業(yè)的輝煌⑧黃俶成.論兩淮鹽業(yè)經(jīng)濟對清代學術文化的影響[J].江海學刊,2001(3).。吳海波在《兩淮鹽商與清代文教事業(yè)》中認為兩淮鹽商對清代文教事業(yè)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主要包括捐資支持地方書院的建設、捐資舉辦各種學術活動、贊助文人墨客等,是清廷發(fā)展文教事業(yè)的重要支撐⑨吳海波.兩淮鹽商與清代文教事業(yè)[J].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5(5).。嚴勇和孫計康在《淺析明清兩淮鹽商的“入仕”情結》中,認為鹽商的入仕情節(jié)主要受歷史、現(xiàn)實、時代和思想等幾個因素影響,具體表現(xiàn)有廣交名流、斥巨資新建園林等。支持弟子進行科舉與捐納買官的措施,雖然為鹽商培養(yǎng)出一些政治代言人、商界精英,但是這些情結同樣使得鹽商的從業(yè)水平有所降低,降低了其競爭實力①嚴勇,孫計康.淺析明清兩淮鹽商的“入仕”情結[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27(2).。
吳莉莉的《從〈揚州畫舫錄〉看兩淮鹽商對揚州文化發(fā)展的作用》,以《揚州畫舫錄》為主要史料,呈現(xiàn)了兩淮鹽商在揚州興辦書院、辦義學、建書館、養(yǎng)戲班等事宜,兩淮鹽商為揚州文化發(fā)展做出卓越的貢獻②吳莉莉.從《揚州畫舫錄》看兩淮鹽商對揚州文化發(fā)展的作用[J].史志學刊,2015(5).。吳海波在《試論清代兩淮鹽商的學術情結》中,指出清代的兩淮鹽商具有很深的學術情結,具體表現(xiàn)為熱衷于學術、舉辦詩文之會等方面,這些既促進了揚州地區(qū)文化藝術的發(fā)展,亦為清末的學術貢獻了活力③吳海波.試論清代兩淮鹽商的學術情結[J].鹽業(yè)史研究,2017(3).。吳海波在《清代兩淮鹽商的藝術貢獻》中,亦論述了鹽商在藝術上對揚州的貢獻,他認為鹽商們通過扶持地方戲曲發(fā)展、建造文化園林、資助書畫藝術等方面融入上層社會,鹽商與揚州藝術文化是共同發(fā)展的④吳海波.清代兩淮鹽商的藝術貢獻[G]//謝清果,鐘海連,主編.中華文化與傳播研究:第6輯.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229-346.。
明清時期兩淮鹽商除了徽商以外,西商(山、陜商人)也在兩淮地區(qū)地方文化上有一定的建設,朱正海先生主編的《鹽商與揚州》對此也有一定的介紹⑤朱正海,王瑜.鹽商與揚州[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1:65-93.。
兩淮鹽商對揚州文化事業(yè)以及城市的建設等方面均做出了巨大貢獻,為地方百姓同樣做了一些善舉,雖然其目的具有多樣性,但是其貢獻卻是事實。鹽商對清末學術的發(fā)展亦出力不少,甚至有些鹽商本身就是知名的學者與文藝工作者。他們慷慨大方,但是在文化事業(yè)方面耗費了太多財力與精力,也同樣為其日后的衰敗埋下了伏筆。
清代兩淮鹽商很多以家族為單位經(jīng)營事業(yè),家族與一些個人事跡是鹽商研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江春是歷史上最負盛名的鹽商之一,朱宗宙在《略論清代兩淮鹽商江春》中對江春的家世做了介紹,突出了其亦商亦士的性質,及其與乾隆之間的特殊關系⑥朱宗宙.略論清代兩淮鹽商江春[J].鹽業(yè)史研究,1991(3).?;丈淌乔宕鷥苫贷}商的主體,但是學界對其經(jīng)營鹽業(yè)的具體時間尚存爭議。馮爾康在《明清時期揚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中認為徽商雖早已進入揚州,但是大規(guī)模地行鹽是在明代才有的事情,16世紀才是徽商涌入揚州的時期,至16世紀下半葉,徽商已經(jīng)占據(jù)主導地位,且徽州鹽商及其后裔在文化事業(yè)上做出了貢獻⑦馮爾康.明清時期揚州的徽商及其后裔述略[J].徽學,2000(00).。鄒迎曦在《淺議兩淮鹽商的發(fā)展與嬗變》中,亦對兩淮鹽商的發(fā)展做了一個簡要的介紹⑧鄒迎曦.淺議兩淮鹽商的發(fā)展與嬗變[G]//曾凡英.鹽文化研究論叢:第4輯.成都:巴蜀書社,2010:242-249.。王振忠《從民間文獻看晚清的兩淮鹽政史——以歙縣程桓生家族文獻為中心》中,以程氏家族為研究對象,認為徽商的八大總商在清朝后期并未完全沒落,曾國藩為了穩(wěn)定淮鹽市場以資軍費,對徽商十分地倚重,一些徽商在晚清依然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一些商人通過特殊的渠道已成為了鹽政官員,反映了清代特殊的政商關系⑨王振忠.從民間文獻看晚清的兩淮鹽政史:以歙縣程桓生家族文獻為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 40(4).。月折制度(即每月補助資金匱乏的鹽商及其子孫的制度)是當時徽商特有的制度,王振忠認為該制度使得清朝后期的部分鹽商與其后代成為了寄生階層,失去了經(jīng)商的熱情①王振忠.徽商與兩淮鹽務“月折”制度初探[J].江淮論壇,1993(4).。
梁仁志在《清代僑寓商人子弟教育問題的解決——以寓揚徽州鹽商子弟為例》中,專論清代僑寓商人子弟的教育問題,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學校教育問題的解決,即借讀當?shù)毓賹W、創(chuàng)辦徽商子弟學校、入籍當?shù)?;二是家庭教育問題的解決,即家庭教育與社會教育相結合②梁仁志.清代僑寓商人子弟教育問題的解決:以寓揚徽州鹽商子弟為例[J].安徽商貿(mào)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8(4).。鹽商個人及其后裔多有在學術或為官上較有貢獻者,亦可以說明一些問題,清代雖然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但是總體上依然是低于官員的。所以鹽商在取得地位后,竭力讓后代參與科舉,同時也說明行商的困難度較高,清朝后期有很多大鹽商最后都無法維系產(chǎn)業(yè),子孫也不得不走上科舉的道路。
兩淮鹽商的衰敗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是多方面原因綜合造成的。學界較早地關注到了鹽商衰敗的話題,最初只是從資本運營等方面來找原因,后隨著研究的深入,探究鹽商衰敗的線索也愈發(fā)的完整。
朱宗宙在《明清時期鹽業(yè)政策的演變與揚州鹽商的興衰》中提到票鹽法是其衰敗的因素之一③朱宗宙.明清時期鹽業(yè)政策的演變與揚州鹽商的興衰[J].揚州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7(5).。一些災害同樣導致鹽商的衰敗,朱先生在《兩淮鹽運史上幾次災難事故》中,對幾次大的災害造成的影響做了詳細的論述④朱宗宙.兩淮鹽運史上幾次災難事故[J].鹽業(yè)史研究,1997(3).。王振忠在《清代兩淮鹽業(yè)盛衰與蘇北區(qū)域之變遷》中,認為兩淮的鹽商對蘇北區(qū)域經(jīng)濟、社會與文化的發(fā)展有著深刻的影響,而清末鹽商衰弱后,淮揚地區(qū)也隨之衰退⑤王振忠.清代兩淮鹽業(yè)盛衰與蘇北區(qū)域之變遷[J].鹽業(yè)史研究,1992(4).。方競的《從徽商的消費形態(tài)看傳統(tǒng)社會商人的歷史命運》,對當時鹽商所處的困境有一定的研究⑥方競.從徽商的消費形態(tài)看傳統(tǒng)社會商人的歷史命運[J].合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吳海波在《清代兩淮鹽商的生活形態(tài)與社會變質》中,認為兩淮鹽商在努力追求士大夫的生活形態(tài),而他們雖然獲得了名望,但是卻失去了財富,作者認為這也是鹽商沒有發(fā)展成歐洲那樣的商業(yè)資本主義的原因⑦吳海波.清代兩淮鹽商的生活形態(tài)與社會變質[J].淮陰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3).。徐泓在《清代兩淮鹽商沒落原因的探討》中,認為捐輸以及投資地方文化事業(yè)等方面并不是造成鹽商消乏的主要原因,造成清代鹽商消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經(jīng)營成本太高導致鹽價增長,而銀錢比價變高亦是鹽商資本困乏的另一個主要原因⑧徐泓.清代兩淮鹽商沒落原因的探討[J].徽學,2011(00).。
鹽商衰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一個商業(yè)集團衰弱的主要原因必然是其無法盈利。兩淮鹽商無法盈利是因成本過高,無法與私鹽競爭。成本高是因為鹽商在維持政商關系、捐輸報效、資助地方公益性事業(yè)與文化事業(yè)等方面付出較多。而后繼無人、將資本分散予族人、不能夠適應社會發(fā)展同樣對其有消極的影響。在道光年間,兩淮鹽商已經(jīng)顯露出疲態(tài),有很多鹽商已經(jīng)入不敷出,難以為繼,加上票鹽法的實行,更使鹽商的境地雪上加霜,而咸同兵災以及一系列的災禍更是導致其衰敗的直接事件。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學界在兩淮鹽商的政商關系、鹽業(yè)資本及鹽商與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了很大的進展,較之前的研究更為寬廣與深入。就政商關系來看,傳統(tǒng)政商關系的研究趨少,較多的是通過一些案例來解析當時的微妙關系,將政商關系的研究補充得更為完整。目前對鹽商與政府關系的總體看法即認為其是復雜的,但是對其性質則有較大的爭論,一部分學者認為鹽商與政府之間是相互勾結的,一部分認為鹽商是不得已而為之。兩淮鹽商是一個人數(shù)較多且跨越時間較長的群體,各時期的人都是不同的。關于兩淮鹽商資本的研究目前也存在著一定的爭論,學界對資本龐大的鹽商的利率有不同的看法,大部分學者認為鹽商的利潤率并不高,而具體的利潤率結論不同。在鹽商與文化方面,學者們的研究在進一步細化,較之前期成果沒有太大的突破。鹽商的人物研究更加注重家族案例,對不同時段各鹽商家族之間的比較尚少,未能將清朝鹽商家族的全貌表現(xiàn)出來。學界關于鹽商衰敗的原因探索有了更大的進展,很多學者提出了較新的觀點。鹽商的衰敗是綜合因素所導致,尚無專論將其整合起來,進行一個綜合性的研究。
總的來說,近三十年來兩淮鹽商研究的重點時段依然集中在清朝,雖然已有一些研究聚焦于明代,但是成果偏少,很多是以明清兩朝兼論,這與兩淮鹽商的形成歷史有關。兩淮鹽商的研究目前主要還是以上文中的幾個方面為主,但依然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們深入探究,例如對鹽商與官員關系的研究較多且完備,而鹽商與鹽民以及工人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少,對于他們之間的雇傭關系的探索還有待發(fā)展;在鹽商資本的研究中,私鹽對當時鹽業(yè)資本的影響,大小場商、運商資本與私鹽之間的具體關系尚可進行進一步研究;從家族文書探尋鹽商事跡是研究的熱點,也是未來兩淮鹽商研究的突破點;鹽商的衰敗因素之前已有多位學者論述過,但尚需一個完整的綜論。若今后有學者可以在這些方面研究得更加深入的話,則又為兩淮鹽商的研究打開了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