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寶兒
雨稀里嘩啦,讓人宅在家里不想出去。
我不知道其他動植物喜不喜歡這樣,反正我覺得,苔應(yīng)該喜歡。
學(xué)校塑膠操場旁邊的草地上,有整整一圈通向水溝的小洞,是用來排水的。可最近,這里被堵住了,是一團團綠色的植物———苔。
它長得有點兒丑,顏色一點兒都不好看,不像艷麗的花朵,讓人一見就生愛慕之情;它也不像小草那樣生機勃勃,綠得那樣鮮嫩;它更像羸弱無力的老人,軟塌塌地癱在地上;它連一棵小小的芽都不如,至少芽的出現(xiàn)會讓人驚喜。
我不知道它為什么喜歡下雨,可能雨水是它的助長劑吧。只要一連下幾天的雨,它就會從水溝等潮濕的地方爬出來。它矮矮地探出一點兒頭,根本沒人注意它,最多,招來一些小壞蛋們的拳打腳踢。
你看,沒人理會它,它是多么悲哀呀!可它又是那么倔強,別人是否理會它,它不在意,它只做好它自己。它努力地生長,一簇一簇地瘋狂生長。它逐漸長到了水溝外,在小洞邊圍成一條綠色的圈子。
誰都有自尊心,苔也一樣,它雖然不在意別人的眼光,但它還是希望有人來看它,有人贊美它!可是沒有,它只能招來冷言冷語。它很傷心,它想學(xué)牡丹一樣綻放,綻放自己的美麗;它想跟別的植物一樣,令人羨慕。它努力完善自己,使自己變得更美。
也許,看到別的植物被人贊美時,它會想:要是我能和它一樣該多好呀!再也許,它有自知之明,它明白自己不能像牡丹一樣開出美麗的花朵,但它也可以像牡丹那樣美麗動人。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xué)牡丹開。
教師點評
苔,那么微小的植物,就連“我”也曾不待見它??梢姡總€生命不僅有生存的權(quán)利,還有向往美好的權(quán)利!想到這里,你還覺得文章僅僅在寫苔嗎?文章很巧妙地運用了象征手法,表面寫的是“苔”,實際上寫的是“人”:我們沒有必要長成別人的樣子,活出自己的精彩就是最好的人生。
文中,苔與牡丹相對比,以及詩歌的引用,讓讀者最終產(chǎn)生“原來文章是在拓寫這首詩”的頓悟之感,這也是閱讀的樂趣。(黃琬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