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一看題目可能會懵圈,糖就是糖,怎么會隱形?日常生活中的白砂糖、冰糖、紅糖,不都是包裝上明明白白的“糖”字嘛!是沒錯,不過這只是你看到的一小部分添加糖還有很多你看不見的,也就是所謂的“隱形糖”。
比如,早上我們辦公時給自己沖一杯美容養(yǎng)顏的蜂蜜檸檬水;飯后喝一杯有草莓清香又可以調(diào)理腸胃的風(fēng)味酸奶;下午嘗一塊松軟香甜可以飽腹的慕斯蛋糕;晚餐后電視機前來一點酸中帶甜可以解饞的蜜餞果干。這一天享受著美味和人生,感覺一切是那么美好。確實如此,可曾想過相伴你這整天的,不只是眼前食物,而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一個隱藏的問題——隱形糖攝入過多。
隱形糖,醫(yī)學(xué)術(shù)語也叫游離糖。在生活中,糖分為兩種:非游離糖和游離糖。非游離糖是天然存在于新鮮水果中的果糖、蔬菜中的糖和奶類中的乳糖及谷薯類中的淀粉,對人體危害較小。而游離糖對身體危害就大了,它是添加到食品和飲料中的單糖(果糖、葡萄糖等)和雙糖(麥芽糖、蔗糖等)。有人問了,那蜂蜜、糖漿、果汁呢?也是游離糖。市面上宣稱100%天然、健康的濃縮果汁也是游離糖。簡而言之,凡是食品中額外需要添加的糖,都是游離糖。
清楚概念,我們先來揭秘隱形糖的“神秘”之處:
游離糖藏的地方可多了,如果只認(rèn)為存在于飲料、糖果、蛋糕、餅干、蜜餞等甜食中,那就小覷它的本領(lǐng)了。事實上,不甜的加工食品中,也有它的蹤跡,如番茄醬、酸奶、咖啡、膨化食品、芝麻糊、核桃粉等等。
游離糖極易被人體吸收,而且又不提供相應(yīng)飽腹感。換句話說,就是純能量食物,給你“空熱量”。人們會因為它的甜味而上癮,一不小心容易吃過量。攝入過多也就會降低其他低熱量營養(yǎng)食品的攝入及吸收,破壞膳食平衡。
科學(xué)研究證明,游離糖攝入量越多,患肥胖癥、2型糖尿病、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風(fēng)險也就越高。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跟齲齒、近視等發(fā)病率有關(guān)聯(lián)。為了更好理解游離糖與相關(guān)疾病的關(guān)聯(lián),我們以含糖飲料為例,目前市面上銷售的含糖飲料多含有大量果糖,比如橙汁含糖量7%、可樂含糖量9%、梨汁含糖量10%,還有爽口甘甜的甘蔗汁含糖量甚至高達17%-18%。人們常說碳酸飲料不健康,其實并非是碳酸本身,而是里面的游離糖。再來看果糖代謝情況,因為不依賴胰島素,能通過氧化直接進入糖酵解階段,所以更容易被人體吸收,進一步增加肥胖發(fā)生的風(fēng)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早在2015年發(fā)布的《成人和兒童攝入量指南》中提出,兒童游離糖攝入量應(yīng)減少至攝入總能量的10%以內(nèi),最好的情況是下降至5%以內(nèi)。健康中國(2019-2030)提出“三減三健”,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成年人每人每天攝入量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國外一些國家已采取財稅措施保護人們免受不健康產(chǎn)品的影響。例如,匈牙利對高糖、高鹽或高咖啡因的包裝產(chǎn)品征稅;澳大利亞對含糖飲料征收20%的額外稅;墨西哥在對含糖飲料的消費稅征收10%以后,含糖飲料的銷售額下降了12%;美國對含糖飲料征收1美分/盎司的稅,在2010-2020年間節(jié)省約171億醫(yī)療費用支出。菲律賓、英國和南非等國也宣布含糖飲料征稅的計劃。WHO推薦的對含糖飲料征稅、限制向兒童發(fā)布食品廣告的措施在我國尚未得到重視,而且針對含糖飲料消費的研究明顯不足,針對含糖飲料的消費限制政策和措施更少。
因此,我們要減少對游離糖的攝入。在選購食品時,不妨看一下它的配料表。配料表中原料順序是從多到少,如果前幾位就能看見“白砂糖”或“果葡糖漿”“果糖”之類,就要格外注意,正是這些隱形糖會悄無聲息把你喂胖。除此之外,多吃新鮮水果替代果汁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