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錦權(quán)
潮州手拉壺擁有多年的歷史,其文化底蘊深厚,各式各樣經(jīng)典的壺型聞名于世,越來越多的人了解手拉壺并漸漸地喜歡上手拉壺這一手工藝品。喜歡手拉壺的原因可以有很多,有人喜歡手拉壺是因為其可以沖泡潮汕鳳凰茶的實用價值,手拉壺壺身的造型特點使其適合沖泡高山鳳凰茶,使茶的香味能更好地得到釋放,使茶水醇厚綿延、回味無窮;有人喜歡手拉壺是因為其富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化內(nèi)涵,多年的歷史沉淀使手拉壺文化越來越豐富,每一把手拉壺背后都有其獨特的故事,用手拉壺沖泡茶水,飲茶品茗這件事便也變得更加風雅;有人喜歡手拉壺是因為其具有藝術性的外觀,手拉壺不僅僅是一件沖茶器具,還是一件工藝品、藝術品,無論是壺身、壺鈕、壺把、壺嘴抑或是壺身上有的些許設計,都飽含著設計者的心血,只有把所有部位都設計完美,和諧統(tǒng)一,才能變成一件具有藝術性、富有美感的手拉壺作品。
潮州手拉壺既具有沖泡茶水的實用價值,又具有獨特的美感,而研究手拉壺設計的美感,就要從其各式各樣的壺型講起。多年的歷史積累,使潮州手拉壺文化悠遠綿長,在歷史長河中不斷地發(fā)展傳承,一些經(jīng)典又設計巧妙的壺型也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深受現(xiàn)代許多人的喜愛,也成為現(xiàn)在很多手拉壺手工藝者們的設計基礎和靈感來源。半月壺正是經(jīng)典的傳統(tǒng)壺型之一,經(jīng)久不衰,在現(xiàn)代的手拉壺工藝品中仍占據(jù)著重要的地位。半月壺在設計上飽含美感,同時又有其文化內(nèi)涵,寄托了設計者豐富的情感。
章錦權(quán)正在創(chuàng)作
“半月壺”顧名思義其壺身造型宛如半個月亮,“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時”,這句詩很好地形容了半月壺的造型特點。半月壺壺身是半個圓形,像半個初出的月亮,半圓的造型使壺身看起來圓潤精細,而半圓底部平整,又使半月壺整體看上去穩(wěn)重整齊。半月壺的壺蓋平滑規(guī)整,與壺身很好地連接,構(gòu)成一個整體,這需要半月壺的制作者有較好的制作技法,才能使壺蓋和壺身渾然一體,沒有明顯的縫隙,才能讓半月壺整體看上去和諧統(tǒng)一,不會有絲毫的突兀。半月壺壺頂?shù)膲剽o渾圓又飽滿,顯得十分圓潤可愛,與半圓的手拉壺壺身相互呼應,構(gòu)成一個整體。半月壺的壺嘴則較為粗短,這樣的設計不會喧賓奪主使人忽略了壺身圓潤設計的美感,還能與整體圓潤的設計相互呼應,粗短的設計也使半月壺沖泡茶水時出水更加流暢。半月壺的壺把圓弧飽滿勻稱,在倒茶時將其提起,穩(wěn)妥且手感舒適。整體觀半月壺,其像一個初生的月亮,圓潤精巧,底部穩(wěn)重,壺上的各個組成部分與壺身一樣都是較為圓潤的設計,使整把壺看上去十分和諧統(tǒng)一、典雅耐看、簡樸端莊。
半月壺源自于清代,創(chuàng)作者名為陳曼生,陳曼生是清代的紫砂壺名家,創(chuàng)作有曼生十八式,而半月壺就是曼生十八式之一。半月壺的設計理念十分富有哲理,寄托了設計者的人生理念:萬事萬物半則全、全則半。半月壺的“半”正是彰顯了這個人生哲學,一半的月亮并不是殘缺,而是給人留有遐想的空間,另一半“月亮”留于人們的心中,同半月壺的一半“月亮”,一起構(gòu)成一個完整的月亮,不完整的有時才正是“完整”的。人活一世,想過分地追求完美,有時反而不得善終,無為而治,給殘缺以包容,反而能退一步海闊天空,收獲另一種圓滿。這就是半月壺所蘊含的人生哲學,十分引人深思。同時,半月壺采用“月”這一意象還寄托了相思之情。自古以來,月亮便寄托了人們對親人朋友的相思之意。月亮皎潔明亮,正如思念之情純粹美好,多少人與親人朋友分隔兩地,晚上同望著天上的月亮,思念之情便寄托于月亮之上,希望思念之人能同看一輪月亮,以解相思之意?!懊髟虑Ю锛南嗨?,半月萬里思更濃?!卑朐码m然殘缺,但更加寄托了人們對“月圓人圓”的向往,待到月圓那日,人便也能團圓,用半月來寄托了濃濃的思念和期盼之情。
經(jīng)典名壺半月壺,從整體設計、細節(jié)設計、蘊含的人生哲學、寄托的感情等方面,都有值得我們反復欣賞、研究、思考的地方,而只有擁有造型美感的同時還兼具有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才能成就一款經(jīng)典聞名的手拉壺壺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