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日,距北京千里之外的一間普通病房內,張富清身佩黨徽,早早端坐在電視機前觀看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直播。目睹神州大地舉國歡慶,他心潮澎湃。今日中華之盛世,張富清是親歷者、見證者,也是參與者、創(chuàng)造者。解放戰(zhàn)爭中,他沖鋒陷陣;轉業(yè)后,他扎根貧困山區(qū),深藏功名,不以此為資本向組織提要求、要待遇,更教育子女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
【家世】
“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
1924年12月,張富清出生于陜西漢中洋縣馬暢鎮(zhèn)雙廟村一個貧農家庭。父親和大哥過早去世,母親拉扯著兄弟姐妹4個孩子,家中僅有張富清的二哥是壯勞力。兵荒馬亂的年月,他在家種過地,給地主當過長工,沒有上過一天學。
1945年下半年,張富清的二哥被國民黨抓去當壯丁。為了維持一家人的生計,他用自己將二哥換了出來,被關在鄉(xiāng)聯保處近兩年,飽受欺凌。被編入國民黨部隊后,身體瘦弱的他被指派做飯、喂馬、洗衣、打掃等雜役,稍有不慎就會遭到皮帶抽打。1948年3月的瓦子街戰(zhàn)役中,西北野戰(zhàn)軍把國民黨部隊“包了餃子”,張富清隨著四散的人群遇到了人民解放軍。
“我早已受夠了國民黨的黑暗統治,我在老家時就聽地下工作者講,共產黨領導的是窮苦老百姓的軍隊?!睆埜磺鍥]有選擇回家,而是主動要求加入了人民解放軍,成為西北野戰(zhàn)軍第2縱隊359旅718團2營6連的一名戰(zhàn)士。信仰的種子,從此埋進了他的心中。歷經一次次血與火的考驗,張富清徹底脫胎換骨,為誰打仗、為什么打仗的信念在他心中愈發(fā)清晰:“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
1948年7月,壺梯山戰(zhàn)斗打響。這是解放戰(zhàn)爭轉入戰(zhàn)略決戰(zhàn)前,西北野戰(zhàn)軍為牽制胡宗南部隊而發(fā)起的澄合戰(zhàn)役中的一場激烈的戰(zhàn)斗。在這場戰(zhàn)斗中,張富清榮立師一等功,被授予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11月,永豐城戰(zhàn)斗打響。張富清帶著2個炸藥包、1支步槍、1支沖鋒槍和16顆手榴彈,攀上寨墻,炸掉了敵人兩個碉堡。他因此榮立軍一等功,被授予軍甲等“戰(zhàn)斗英雄”稱號,并被西北野戰(zhàn)軍加授特等功。一次特等功、三次一等功、一次二等功,兩次“戰(zhàn)斗英雄”稱號,這是張富清在戰(zhàn)場上向黨和人民交出的答卷。
1953年3月至1954年12月,張富清進入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1955年1月退役轉業(yè)時,張富清堅決服從組織安排,赴湖北最偏遠的來鳳縣工作。他帶著妻子孫玉蘭扎根來鳳縣,一口皮箱,鎖住了他在戰(zhàn)場上獲得的全部榮譽。為了帶頭示范,他讓妻子從自己分管的三胡區(qū)供銷社下崗,讓大兒子張建國到卯洞公社萬畝林場當知青。
面對工作中的困難,張富清不躲不繞,想方設法,克服解決。他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進駐卯洞公社高洞管理區(qū),群眾反映出行難、吃水難后,他帶著社員四處尋找水源,50多歲的年紀腰系長繩,下到天坑底部找水。他帶著社員修路,與社員一起在絕壁上掄大錘打炮眼。任三胡區(qū)副區(qū)長、區(qū)長期間,他推動水電站建設,讓土苗山村進入“電力時代”。
1961年至1964年期間,張富清主導修建了三胡區(qū)老獅子橋水電站,供附近的兩個生產隊照明。這是三胡區(qū)歷史上第一座水電站。
1985年1月,張富清站完最后一班崗,從建行來鳳支行副行長崗位上離休。離休后,張富清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住老房子、穿舊衣服、用老家具。2012年,張富清因病左腿被截肢。為了不影響子女“為黨和人民工作”,88歲的他裝上義肢頑強地站了起來。
60多年里,張富清將赫赫戰(zhàn)功深埋心底,從不提起,他的老伴和兒女都不知情。2018年底,國家開展退役軍人信息登記,張富清隱藏了半個多世紀的戰(zhàn)功才得以被發(fā)現?!?/p>
(責編/李希萌 責校/張超、陳小婷 來源/《中國榜樣》,楊如風主編,九州出版社2019年第1版等)
【家譜】
只要是黨的安排,沒有絲毫猶豫
張富清:立下赫赫戰(zhàn)功的人民功臣
“在戰(zhàn)場上也好,在和平建設時期也好,
我就是完成了黨交給我的任務,
這都是我應該盡的職責,說不著有什么功?!?/p>
張富清(1924- ),陜西漢中人,1948年3月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5年1月轉業(yè)到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先后在城關糧油所、縣糧食局、縣紡織公司、三胡區(qū)、卯洞公社、縣外貿局、縣建設銀行工作,1985年離休。
張富清在解放大西北系列戰(zhàn)斗中英勇善戰(zhàn)、舍生忘死,榮立西北野戰(zhàn)軍特等功一次、軍一等功一次、師一等功一次、師二等功一次和團一等功一次,并被授予軍“戰(zhàn)斗英雄”稱號、師“戰(zhàn)斗英雄”稱號和“人民功臣”獎章。
2019年5月入選中國好人榜。6月,被中宣部授予“時代楷?!狈Q號,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國優(yōu)秀共產黨員”稱號;7月,被表彰為全國模范退役軍人;9月,獲得第七屆全國道德模范“全國敬業(yè)奉獻模范獎”。9月,張富清家庭被授予“全國五好家庭”榮譽。2019年9月17日,被授予“共和國勛章”。9月25日,被授予“最美奮斗者”榮譽稱號。2020年5月17日被評為“感動中國2019年度人物”。
在生與死之間,他選擇沖鋒在前,在戰(zhàn)火洗禮中成長為董存瑞式的戰(zhàn)斗英雄;在小家與國家之間,他選擇服從大局,到偏遠異鄉(xiāng)投身社會主義建設。
新中國走過70余年風風雨雨,張富清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回憶往事,張富清呢喃:“我們犧牲得太多了”“人命換來的國名”
2018年12月3日,張富清的兒子張健全來到來鳳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詢問退役軍人信息采集的具體要求。回到家中,張健全問:“爸,國家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需要如實上報個人信息,你什么時間參的軍、有沒有立過功、立的什么功,都要講清楚?!?/p>
沉吟片刻,張富清說:“你去里屋,把我的那個皮箱拿來。”這只古銅色的皮箱,張富清帶在身邊已有60多年。鎖頭早就壞了,一直用尼龍繩綁著。依照父親的要求,張健全小心翼翼地開箱,把存在里面的一個布包送到了縣人社局。布包里是張富清獲得的軍功章和立功證書。
“哪里知道他立過大功哦?!崩习閷O玉蘭只見過他滿身的傷疤,“右身腋下,被燃燒彈灼燒,黑乎乎一大片;腦殼上面,陷下去一道縫,一口牙齒被槍彈震松……”
張富清一年四季幾乎都戴著帽子,不是因為怕冷,而是因為頭部創(chuàng)傷留下后遺癥,變天就痛。左手拇指關節(jié)下,一塊骨頭不同尋常地外凸。原因是負傷后包扎潦草、骨頭變形,回不去了。多次出生入死,張富清在最慘烈的永豐戰(zhàn)役中幸運地活了下來。
“永豐戰(zhàn)役帶突擊組,夜間上城,奪取敵人碉堡兩個,繳機槍兩挺,打退敵人數次反撲,堅持到天明。我軍進城消滅了敵人。”這是張富清的立功證書上對永豐戰(zhàn)役的記載。
1948年11月,這場發(fā)生在陜西蒲城的戰(zhàn)斗,是配合淮海戰(zhàn)役的一次重要戰(zhàn)役?!疤炝林?,不拿下碉堡,大部隊總攻就會受阻,解放全中國就會受到影響?!比胍箷r分,上級指揮員的動員,讓張富清下定了決心。
張富清所在的連是突擊連。他主動請纓,帶領另外兩名戰(zhàn)士組成突擊小組,背上炸藥包和手榴彈,凌晨摸向敵軍碉堡。一路匍匐,張富清率先攀上城墻,又第一個向著碉堡附近的空地跳下。四米多高的城墻,三四十公斤的負重,張富清腦海里閃過一個念頭:跳下去成功就成功了,不成功就犧牲了,犧牲也是光榮的,是為黨為人民犧牲的。落地還沒站穩(wěn),敵人圍上來了,他端起沖鋒槍一陣掃射,一下子打倒七八個。突然,他感覺自己的頭被猛砸了一下,手一摸,滿臉是血。顧不上細想,他沖向碉堡,用刺刀在下面刨了個坑,把8顆手榴彈和1個炸藥包碼在一起,一個側滾的同時,拉掉了手榴彈的拉環(huán)。
那一夜,張富清接連炸掉兩座碉堡,他的一塊頭皮被子彈掀起。另外兩名突擊隊員下落不明,突擊連一夜換了8個連長,犧牲掉一個再上去一個。戰(zhàn)役打到后來,張富清身邊的戰(zhàn)友都是陌生的面孔。一個連的突擊隊11人,最后只有他一個人活著回來了?;貞浧鹜?,張富清一度哽咽,反復呢喃:“我們犧牲得太多了!”這是他此后70多年行為準則的基礎,因為“犧牲得太多”“人命換來的國名”,所以要替埋骨戰(zhàn)場的戰(zhàn)友們繼續(xù)報效祖國。
是役,張富清因為作戰(zhàn)英勇,榮立西北野戰(zhàn)軍特等功,被授予“戰(zhàn)斗英雄”稱號。表彰大會上,王震親自為他佩戴獎章,并喜歡上這位小個子英雄,此后見面就鼓勵他。彭德懷也因此認識了張富清,行軍途中遇見他,總是親切地說:“你在永豐戰(zhàn)役表現突出,立下了大功!我把你認準了,你是個好同志!”
在行軍途中聽到新中國成立的喜訊,他舉槍高喊:“新中國成立啦!”
1949年2月1日,西北野戰(zhàn)軍整編為第一野戰(zhàn)軍,張富清所在團整編為第2軍第5師第14團。新中國成立前夕,黨中央決定:“第一野戰(zhàn)軍必須在1949年冬結束西北解放戰(zhàn)爭,以便明年進入和平建設階段,新疆不能例外。”
新中國成立那天,張富清跋涉在進軍酒泉的路上。喜訊是兩天后聽到的。“新中國成立啦!”他和戰(zhàn)友們格外高興,舉槍高喊。
新中國成立后第四天,第一兵團在酒泉召開進疆誓師大會,號召部隊“把五星紅旗插上帕米爾高原”。酒泉至喀什有2500多公里,要穿越戈壁瀚海,翻越雪山峻嶺。當時新疆尚無鐵路,公路極差——有人說,這支人民部隊,開始了“第三次長征”。
挺進途中,張富清和戰(zhàn)友們時常高唱由王震的詩譜成的戰(zhàn)歌:“白雪罩祁連,烏云蓋山巔。草原秋風狂,凱歌進新疆?!彼膬刃囊踩邕@戰(zhàn)歌,激昂、歡快。當時,他已作為戰(zhàn)斗骨干調入第2軍教導團。在吐魯番過冬后,教導團徒步1600多公里,于1950年三四月間到達喀什。
新中國成立后的“長征”比此前的“幸福”多了。
張富清說:“到哈密后,再沒打過光腳板。以前,沒鞋穿是常事?!彼_底的老繭又厚又硬,但“赤腳不影響行軍打仗”。不光有了新軍鞋,還有了新軍裝。“部分官兵換上黃色的新軍裝,還有了新棉衣。”而全體換裝,是到了南疆以后。
吃飯,終于都用上碗了。此前,尤其是奔襲途中,開飯時,炊事員都是把食物或往軍帽里、或往衣襟上、或往幾片樹葉上一扣,大家邊吃邊走。即使是用汽油桶燒開水,也成了他的“幸福點”?!暗娇κ埠螅芙洺O匆路?,用開水一燙,燙死的虱子漂一層……”半年后,軍衣上才沒了“小動物”。
教導團到疏勒后,也迎來一邊開荒一邊建營房的激情歲月。在“大草湖”,張富清和戰(zhàn)友們搭起帳篷,拉開“軍墾第一犁”。
1950年,西北軍政委員會為了表彰獎勵在解放大西北中作出貢獻的人民解放軍官兵,決定頒發(fā)“人民功臣”獎章。這年,張富清榮獲了這枚“人民功臣”獎章。
1953年初,中央軍委從各大軍區(qū)抽調有作戰(zhàn)經驗的連職以上軍官到北京集中,準備入朝作戰(zhàn)。此時,在第2軍教導團任副連長的張富清主動申請參加。
“新中國不容侵犯,我去!”張富清毫不猶豫地報了名。隨后,不到半個月,他就和幾十名戰(zhàn)斗骨干再次出發(fā)。
從新疆到北京,是張富清的又一次“長征”。一行人背著面粉做的坨坨饃,星夜兼程。沿途,公路仍很欠缺,有車時就坐一段,大多數時候是徒步。
那一趟走了一個多月。途經鄯善時,遭遇沙塵暴,黃沙遮天蔽日,一行人蒙著紗布才能睜開眼睛、辨識路線,行進極其艱難?!奥飞先彼?,在補給站裝一壺水,渴得受不了才舍得喝一口,干得口鼻出血,有人還暈倒過。”張富清回憶,“到北京后,我感到很疲勞,吃飯不大吃得進去,接連好幾天只想喝水。”彼時,朝鮮戰(zhàn)事已經緩和,這批待命出征的戰(zhàn)斗骨干在京休整。
后來,朝鮮板門店傳來停戰(zhàn)消息,黨中央取消了這次赴朝作戰(zhàn)任務。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上級一聲令下,深愛部隊、有一身打仗本領的張富清,縱懷著萬般不舍,也毅然脫下了軍裝。
大山深處,成了張富清人生的第二個戰(zhàn)場
1953年底,張富清被派往武漢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學習。在速成班學習的兩年中,張富清成績優(yōu)異。彼時,新中國百廢待興,各行各業(yè)需要大量建設人才。支援地方建設的號召一出,張富清本可以選擇回原籍工作。一天,組織上對他說:湖北省恩施地區(qū)條件艱苦,急需干部支援。
拿出地圖一看,那是湖北西部邊陲,張富清有過一時猶豫。他心里惦記著部隊,又想離家近些,可是面對組織的召喚,他好像又回到軍令如山的戰(zhàn)場。
“部隊號召我們,到最艱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建設祖國。哪里最困難,我就去哪里?!睆埜磺辶私獾胶弊钇D苦的地方是恩施,恩施最偏遠的地方是來鳳,本來可以憑軍功留在大城市的他二話沒說,把工作地選在了來鳳。他又一次擔任起“突擊隊員”,和妻子孫玉蘭趕赴“一腳跨三省”的鄂西深山。
到來鳳后,張富清用一塊紅布將革命戰(zhàn)爭年代用生命換來的勛章包好,與證書一起裝進皮箱中,從此封存了那段戎馬倥傯的歲月,也封存了那些非凡的戰(zhàn)功記憶,一心一意干好每件工作。
大山深處,成了張富清人生的第二個戰(zhàn)場。在來鳳工作的30年時間里,張富清有20多年在農村度過。有時少則一年、多則兩年,他就要“轉移一次陣地”。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里平、人無三分銀。”這是當時來鳳農村的真實面貌。在那個百廢待興的年代,來鳳經濟凋敝、民生困難,縣城也僅三街九巷5000余人,建設和發(fā)展的任務極其繁重。從革命戰(zhàn)爭年代走來的張富清沒有絲毫退縮。
無論在哪個崗位上,張富清都保持著軍人的作風,他說:“軍人就是要不怕苦、不怕累,不計較個人得失,堅決完成任務?!比鷧^(qū)糧食短缺,干群關系不好。當時擔任副區(qū)長的張富清時常在村民家里一蹲就是二十來天,與村民同吃同住同勞動,“讓村民看看共產黨的干部是什么樣”。在張富清的努力下,三胡區(qū)當年就順利完成了為國家供糧、為百姓存糧的任務。
因為張富清能干,這個村子剛剛發(fā)展好,組織上又把他派到另一個村去攻堅。究竟駐過多少村,張富清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那些年,自己像部隊里的突擊隊員一樣,哪里最困難就到哪里去,到處打攻堅戰(zhàn)。
在來鳳縣工作的30年里,他一次又一次地主動擔任“突擊隊員”。1975年,張富清調到來鳳卯洞公社擔任革委會副主任。當年卯洞公社班子成員分配工作片區(qū)時,他搶先選了最偏遠的高洞片區(qū),那里不通路、不通電,老百姓常常吃不上飯,是全公社最困難的片區(qū)。
張富清暗想:“這是必須攻克的堡壘,要一邊領導社員生產,一邊發(fā)動群眾修路,從根本上解決村民吃飯和運輸公糧的問題?!睘榱诵捱M入高洞的路,他四處奔走、申請報批、借錢籌款、規(guī)劃勘測……約5公里長的路,有至少3公里在懸崖上,只能先炸開再打通。張富清不僅要籌措資金、協調物資,還要組織人手,發(fā)動群眾。有的社員“思路不大通”,認為修路耽誤了生產。張富清就住到社員家的柴房里,鋪點干草席地而睡,幫社員干農活、做家務。社員們看在眼里,記在心里:“這個從上面派來的干部,是真心為我們想?。〔皇且欣腺u老、夸夸其談,工作中總是挑最困難的任務?!?/p>
從抵制到觸動,從被動到主動,群眾在張富清帶領下肩挑背扛。120多個日日夜夜里,張富清和群眾一道苦干,掄大錘、打炮眼、開山放炮,在國家沒有投入、沒有專項征地拆遷費用的條件下,在海拔1000多米的懸崖絕壁上修通了一條能走馬車、拖拉機的土路,圓了高寒山寨土家族苗族兒女的世代夢想。
后來,張富清要調走的消息傳開了。臨走的那天,孫玉蘭一早醒來,發(fā)現屋子外面站了很多人。原來,社員們趕了很遠的路,自發(fā)來送他了?!八麄兪卦陂T口,往我們手里塞米粑粑,幫我們把行李搬上車,一直到車子開了,都沒有散?!被叵肫甬斈甑那榫?,孫玉蘭笑得很自豪。
張富清把老百姓對黨和國家的期望,都化作默默灑下的汗水。群眾把對他的信賴與認可都包進了一塊塊粑粑,修進了一條條路。如今,原卯洞公社所轄的二三十個村已全部脫貧。當年張富清主持修建的道路,已拓寬硬化,變成康莊大道;高洞幾乎家家戶戶通了水泥路。
從轉業(yè)到離休,數十年如一日,張富清就像一塊磚,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在來鳳這片窮鄉(xiāng)僻壤,張富清留下了一個人民公仆任勞任怨的足跡。
“他對黨的忠誠和感恩是一生一世的”
2012年4月,88歲的張富清左腿膝蓋膿腫,最后不得已只能截肢。“戰(zhàn)爭年代腿都沒掉,沒想到和平時期腿掉了!”張富清很傷感,但面對家人仍然樂觀。
為了不給子女添麻煩,堅決不做“廢人”,他用一條獨腿做支撐,反復練習、摔倒再練習,“我還有一條右腿,還可以站起來”。傷口剛愈合,他便用一條獨腿做支撐,沿著病床移動,后來慢慢扶著墻壁練習走路。他開始了一場新的“戰(zhàn)斗”——重新學習走路。每一趟下來,汗水都浸透了衣服。憑著驚人的毅力,張富清打贏了人生的這一仗。
僅僅一年,張富清就能夠拄著助步架行走自如。他還自己洗澡,有時嫌家人衛(wèi)生做得不好,他還要再打掃一下。兒女們勸不住他,看著他艱難的樣子,只得紅著眼睛,用毛巾墊在他的背上,為他吸去汗水。
張富清的長子張建國記得曾經問過他:“你當時為什么加入共產黨?”
“只有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張富清毫不猶豫地回答。如今見證了國家從成立初期的貧窮落后到現在發(fā)展壯大,他更加堅定了這個想法。“他對黨的忠誠和感恩是一生一世的,他始終覺得他的一生是黨培養(yǎng)的?!睆埥▏锌卣f。
饅頭、白開水,張富清一天的生活,是這樣開始的。早晨起來,他會看國際新聞和“海峽兩岸”——看國際新聞,他想的是,人民軍隊必須強軍興軍;看“海峽兩岸”,他盼望的是,臺灣早日回到祖國的懷抱。
2015年9月3日,天安門廣場舉行隆重的勝利日大閱兵。那時,已經91歲的張富清端坐在電視機前,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里的每一名官兵、每一輛戰(zhàn)車。陪伴在身邊的老伴知道他曾是個老兵,卻不知道那一刻張富清的胸中涌動著怎樣的巨浪。
張富清的書桌上有兩本翻掉封面的《新華字典》,一本1953年版,一本1979年版,被他用透明膠補了一道又一道。張富清只上過速成中學補習班,1955年轉業(yè)到地方工作后,文化成了他工作的“攔路虎”。如何提高文化水平?他買來《新華字典》開始自學,他笑稱這是“無聲的老師”。孫玉蘭也說:“他還講人不學習要落后,你曉不曉得?機器不用要生銹。他就經常說我,你不愛學習,不愛刻苦,說我要學習,你看那字典就是我們兩個人的老師。”
幾十年下來,靠著兩本《新華字典》,張富清利用工作間隙學習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等著作,閱讀《人民日報》等報刊,以掌握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他的桌上還有一本《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因為時常被翻閱,封皮邊緣早已泛白。書里醒目的紅色圓點和波浪線,是他閱讀時做下的標記。在書的第110頁的一段文字旁,他寫下了一段文字:“要不斷改造主觀世界,加強黨性修養(yǎng),加強品格陶冶,老老實實做人,踏踏實實干事,清清白白為官,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p>
離休后,他每天堅持讀報,并堅持做讀書筆記,還將報紙上的重大時事消息和時評做成剪報。午休后閱讀《人民日報》,晚上準時收看《新聞聯播》,是他的日常生活。他說:“工作上離休了,政治上思想上絕不能離休,要常常學習,檢查自己。”
雖已過鮐背之年,張富清對國家、軍隊的大事依然非常關注。神舟十二號發(fā)射時,他全神貫注地盯著電視機看了好久。
由于年輕時被炮火震得聽力受損,加上年歲漸長,張富清聽聲音非常吃力?!拔覀兲崆鞍讶缓教靻T的信息給他準備好了,要不他聽不清,看字幕跟不上,只能提前‘做功課’?!睆埜磺宓亩稣f,“他像極了學生預習功課,特別認真。”
有人說,張富清和他的戰(zhàn)友們用肩膀扛出新中國、扛起祖國的建設、扛起人民的幸福。這就是民族的脊梁!他瘦小的肩膀如此強大,是因為肩膀之下有一顆無我的心,迸發(fā)著源源不斷的力量。只要是黨的安排,張富清沒有絲毫猶豫,他說:“開始是為了人民求解放,后來是為了人民過上好日子?!?/p>
為了迎接戰(zhàn)友,張富清特意將軍功章別在胸前,第一次亮出赫赫戰(zhàn)功
2019年3月的一天,張富清家中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他所在老部隊、新疆軍區(qū)某團從媒體上了解到張富清的事跡后,特意指派兩名官兵前來探望。
“門口的綠軍裝一閃,他就激動得掙扎起來,雙手拼命撐著扶手,渾身都在使勁,最后,硬生生用一條腿站了起來!”回憶那天的情形,張健全的眼眶濕潤了。
年輕的戰(zhàn)士朗讀起全團官兵為張富清寫的慰問信,每念一句,孫玉蘭就湊近張富清的耳朵“翻譯”一句。當戰(zhàn)士念到“359旅”“王震將軍”時,張富清竟無需“翻譯”就聽清了,先是興奮地拍手,后又激動地落淚。
為了迎接戰(zhàn)友,張富清特意將軍功章別在胸前。望著父親精神抖擻的樣子,張健全偷偷抹去眼角的淚水。他知道,這一生,如果說父親有什么個人心愿,那就是再穿一次軍裝,回到他熱愛的集體中去。
多少年了,這是他第一次亮出赫赫戰(zhàn)功。也是第一次,他能夠面對戰(zhàn)友,說說自己的心里話:“我們的新中國就要慶祝成立70年了,盼著我們的祖國早日統一,更加繁榮昌盛,希望部隊官兵堅決聽黨的話,在習近平主席的強軍思想引領下,苦練殺敵本領,保衛(wèi)和建設好我們的國家?!迸R別時,張富清又一次堅強站起,挺直脊背,向老部隊的戰(zhàn)友行了一個莊嚴的軍禮。
“我看到老前輩眼里亮晶晶的?!毙陆妳^(qū)某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陳輯舟回憶說,老人的眼中,有久別重逢的喜悅,更有鄭重交付的囑托?;氐讲筷牐麄儼牙嫌⑿鄣墓适轮v給戰(zhàn)友們聽,全團官兵熱血沸騰。
“作為一名戰(zhàn)士,我要像老前輩那樣,苦練殺敵本領,爭當優(yōu)秀士兵?!睉?zhàn)士李澤信說。
“作為新時代的官兵,我們要發(fā)揚老前輩‘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哪里需要哪里去,哪里艱苦哪‘安家’。”干部胡妥說。
“英雄事跡彪青史,傳承尚需后來人。”團政治委員王英濤說,“歷史的接力棒交到我們手中,一定要傳承好老前輩的優(yōu)良傳統,把勝戰(zhàn)的使命扛在肩頭,猛打敢擔當,猛沖不畏懼,猛追奪勝利,高標準完成黨和人民交給我們的任務?!?/p>
張富清的事跡傳開后,他一次次拒絕媒體采訪,更不許兒女對外宣揚?!拔乙幌肫鸷臀也⒓缱鲬?zhàn)的戰(zhàn)友,有幾多(多少)都不在了,比起他們來,我有什么資格拿出立功證件去擺自己啊,我有什么功勞啊,我有什么資格拿出來,在人民面前擺啊……”
后來,有人說:“您把您的故事說出來,對社會起到的教育作用,比當年炸碉堡的作用還大?!彼膽B(tài)度“突然有了180度的轉彎”。
“有幾次采訪正趕上父親截肢后的斷腿疼痛發(fā)作,他沒有表露一點兒,連休息一下都不提,其實早已疼得一身透汗?!睆埥∪f。
張富清的赫赫功名被媒體報道后,考慮到他生活不便,單位想把他的房子改善一下,他說不用;想安排人幫忙照料,他依舊執(zhí)拗,只說了一句話:“不能給組織添麻煩?!?/p>
“我已經離休了,不能再為國家貢獻什么,能夠節(jié)約一點是一點?!焙芏嗖煌ǔG榈淖龇?,在張富清看來,都有著理所應當的理由。他的心很大,滿滿寫著黨和國家;他的心又很小,幾乎裝不下自己。
“他完全可以提要求,向組織講條件。他完全可以躺在功名簿上,安逸閑適地度過余生?!眮眸P原縣委巡察辦主任邱克權聽說張富清的事跡后,利用工作之余查閱大量資料,自愿承擔起挖掘梳理張富清事跡的工作。
從好奇到感佩,邱克權感到,越是走進老英雄平淡的生活,越能感受到一名共產黨員強烈的熾熱?!笆裁词遣桓某跣?,什么是淡泊名利,他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平凡中的偉大?!?/p>
什么是堅定信仰?什么是初心本色?張富清用一生給出了答案。
新中國走過70余年風風雨雨,張富清的崗位、身份一再改變,始終不變的,是他對黨和國家的無限忠誠,對人民群眾的赤子之心。
張富清多次表示:“在戰(zhàn)場上也好,在和平建設時期也好,我就是完成了黨交給我的任務,這都是我應該盡的職責,說不著有什么功?!?/p>
莫道無名,人心是名。精神富足、生活清淡、追求純粹——他的名字“富清”,正是他一生的寫照。★
(責編/李希萌 責校/張超、陳小婷 ?來源/《中國榜樣》,楊如風主編,九州出版社2019年第1版;《張富清,95歲再打一場“戰(zhàn)役”》,張丹丹/文,《環(huán)球人物》2019年第19期;《英雄的選擇——95歲老黨員張富清的初心本色》,佚名/文,新華社2019年5月24日;《張富清 壓在箱底下的英雄本色》,余瑋/文,《中華兒女》2019年第13期;《英雄底色——湖北省來鳳縣離休干部張富清紀事之一》,杜獻洲、邵薇等/文,《解放軍報》2019年5月26日;《一位老兵的英雄往事——湖北省來鳳縣離休干部張富清紀事》,杜獻洲、邵薇等/文,《解放軍畫報》2019年第9期等)
“組織上讓我去恩施,你同我去吧”
張富清妻子孫玉蘭:“我看中他思想純潔,為人正派”
兒孫們回到張富清家,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溫馨畫面
張富清系著圍裙在灶邊炒菜
孫玉蘭就站在旁邊靜靜地陪著他
1954年冬,陜西漢中洋縣馬暢鎮(zhèn)雙廟村,19歲的婦女干部孫玉蘭接到部隊來信:張富清即將從軍委在武漢舉辦的防空部隊文化速成中學畢業(yè),分配工作,等她前去完婚。
孫玉蘭此前只在張富清回鄉(xiāng)探親時見過他一次。滿腔熱血的女共青團員對這個大她11歲的解放軍戰(zhàn)士一見鐘情。
張富清同孫玉蘭簡單的書信往來,讓兩顆同樣追求進步的心靠得更近?!拔铱粗兴枷爰儩?,為人正派?!辈筷爜硇藕?,孫玉蘭向身為農會主席的父親袒露心聲。
臨近農歷新年,孫玉蘭掏出攢了多年的壓歲錢,扯了新布做了襖,背上幾個饃就上路了。搭上貨車,翻過秦嶺,再坐火車。從未出過遠門的她暈得嘔了一路,嘔出了血,見到心上人的時候,腿腫了,手腫了,臉也腫了。
孫玉蘭原以為,兩人在武漢逛一陣子就要回陜西老家。誰知他說:“組織上讓我去恩施,你同我去吧?!边@一去,便是一輩子。
從武昌乘汽車,上輪船,到了巴東,再坐貨車……一路顛簸,在恩施報到后,張富清又一次響應號召,再連續(xù)坐車,到了更加偏遠的來鳳。這是恩施最落后的山區(qū)。當這對風塵仆仆的新人打開宿舍房門時,發(fā)現屋里竟連床板都沒有。所有家當就是兩人手頭的幾件行李——在軍校時用過的一只皮箱、一床鋪蓋,半路上買的一個臉盆,還有那只人民代表團慰問的搪瓷缸。
孫玉蘭有些發(fā)懵,張富清卻說:“這里苦,這里累,這里條件差,共產黨員不來,哪個來??!在戰(zhàn)場上死都沒有怕,我還能叫苦磨怕了?”
一年到頭,不到臘月二十八,孫玉蘭很少能見到丈夫的身影。有的時候,她惦記他缺衣少穿,就讓孩子們放了學給他送去。一次,大兒子張建國背了兩件衣服、一罐辣椒上山了。十來歲的孩子走到天黑還沒趕到,只得投宿在社員家中。等到第二天天黑,父子倆才打了個照面。
按照國家擁軍優(yōu)屬政策,孫玉蘭被招錄為供銷社公職人員,端上了“鐵飯碗”。但三年困難時期,國家全面精簡機構人員,時任來鳳縣原三胡區(qū)副區(qū)長的張富清首先動員妻子下崗:“要完成精簡任務,就得從自己頭上開刀,自己不過硬,怎么做別人的工作?”下崗后,為了補貼家用,孫玉蘭當過保姆、喂過豬、撿過柴、做過幫工。
2012年,張富清左腿截肢。他反復扶著墻壁練習走路,有時走不好,還容易把自己弄傷。但張富清總是笑著對孫玉蘭說:“沒事,我得趕緊學會走路,才能陪你去買菜?!?/p>
憑著驚人的毅力,僅僅一年,張富清就兌現了陪孫玉蘭去買菜的諾言,還能拿著大勺給她炒菜做飯。兒孫們回到張富清家,時常會看到這樣的溫馨畫面——張富清系著圍裙在灶邊炒菜,孫玉蘭就站在旁邊靜靜地陪著他。★
(責編/李希萌 責校/張超、陳小婷 ?來源/《張富清 壓在箱底下的英雄本色》,余瑋/文,《中華兒女》2019年第13期)
“黨和人民的要求”是他一輩子的準則
張富清教育子女:自強不息,自己奮斗
“我經常對兒女說,
找工作、找出路不能靠父親,
只能靠自己努力學習,要自強不息、自己奮斗?!?/p>
張富清與妻子共育有兩子兩女。雖然平凡,張富清的子女們在父親的教育下都自強不息,克勤克儉。
在子女們的印象中,父親一直用行動默默影響他們。
1975年,張富清的大兒子張建國高中畢業(yè),聽說恩施城里有招工指標,很想去。張富清當時分管這項工作,不但對兒子封鎖信息,還要求他響應國家號召,下放到卯洞公社的萬畝林場。
林場到處是荒山野嶺,連間房子都沒有,兩年的時光里,張建國咬牙挺著,不和父親叫苦。
張富清的大女兒幼時患了腦膜炎,因未能及時救治留下后遺癥。女兒常年看病花錢,張富清從未向組織伸過手。
1978年,小兒子張健全高考失利,張富清寫信,要他沉下心學習,好好準備復讀。
張富清對幾個子女教育很嚴,每次家庭聚會,全家人一起吃飯,張富清都教育他們要為人民服務,多為老百姓做實事、好事,尤其是不能利用手中的權力為自己謀私利。
在張富清的言傳身教下,他的四個子女除了大女兒長期患病,其他三人都通過國家高考、公開招考等方式成才,兩個兒子從基層教師干起,憑自己的能力一步步成長為縣里的干部。小女兒是衛(wèi)生院普通職工。
子女們沒有一個在張富清曾經的單位上班,也沒有一個依靠父親的關系找過工作。一家人在張富清以身作則的影響下,始終克勤克儉,從不搞特權優(yōu)待。
有人不理解,問他為何不能“靈活點”“通融些”。
張富清正色道:“我是國家干部,我要把我的位置站正。如果我給我的家屬行方便,這不就是以權謀私嗎?這是對黨不廉潔,對人民不廉潔,我堅決不能做!”
“黨和人民的要求”是張富清一輩子的準則,“符合的就做,不符合的就堅決不做”。
即便離休了,張富清也時時處處嚴格要求自己。他臥室的書桌上,常年擺著成堆的學習資料。
“我經常對兒女說,找工作、找出路不能靠父親,只能靠自己努力學習,要自強不息、自己奮斗。”張富清說。★
(責編/李希萌 責校/張超、陳小婷 ?來源/《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深藏功名六十載》,王達/文,《中國青年報》2019年5月27日;《中國榜樣》,楊如風主編,九州出版社2019年第1版;《張富清的故事:兩種態(tài)度待公私》,程遠州/文,《人民日報》2019年5月27日;《張富清 壓在箱底下的英雄本色》,余瑋/文,《中華兒女》2019年第13期;《張富清:一生清白 一世“富足”》,齊歌夷/文,《中國退役軍人》2019年第7期;《95歲戰(zhàn)斗英雄張富清:深藏功與名 身殘志且堅》,佚名/文,《廣州日報》2019年3月7日;《張富清:信仰如山,初心如磐》,佚名/文,《光明日報》2021年6月16日)
【家風】
張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6個黨員
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
“獲得榮譽后,父親總念叨著要怎么更多回報黨和國家、人民,
我們也要把這份從小耳濡目染的,
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精神踐行好、傳承好。”
張富清至今仍居住在剛到來鳳時分配的建行宿舍里。墻腰上淡黃色的油漆斑駁脫落,水磨石地板被磕出不少小坑,客廳里依舊擺著那張磨損的沙發(fā),廚房里,厚實的鐵鍋架在簡易的煤氣灶上,窗戶一開就是天然的“抽油煙機”。
在來鳳工作的30年里,張富清首先想到的不是為自己的小家改善生活條件?!拔沂屈h的干部,不僅僅是一個小家庭的家長,我要為大家做點有益的事?!?/p>
兒女們也早已習慣了家里的簡樸。張富清在卯洞工作期間,一家人住在一座年久失修的房子里,一大一小兩間,共20多平方米,三張床擠了兩個大人、四個小孩。張富清那時候分管財貿和機關工作,但從來沒想過把家里生活條件安排得好一點兒。
張富清轉業(yè)到地方工作的30年是國家經濟困難時期,家家都為生計發(fā)愁。作為一名領導干部,可以說只要他稍微“靈活一點”,至少全家人不會餓肚子。但在張健全的記憶中,最深刻的記憶就是饑餓。當時由于生活困難,不少干部都會向單位借錢,但張富清從未向組織反映過任何困難,也從未享受過任何困難補貼。就連自己的工資,他也沒有認真查看過,“組織給多少就要多少。錢少了不夠花,就計劃著開支”。
來鳳縣原教委主任向致春記得,當年他擔任過張富清小兒子和小女兒的小學班主任,每次去家訪,飯桌上總是“老三樣”:青菜、饅頭、油茶湯。“我在他家吃過不下10次飯,沒見過肉腥。”
“對黨忠誠、個人干凈、勇于擔當”是張富清讀書時寫下的批注,也是張家人要遵守的規(guī)矩。張富清最欣慰的,是一家四代有6個黨員。
2018年,因患白內障,張富清接受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按規(guī)定,張富清的醫(yī)療費用可以在離休單位全額報銷。在醫(yī)生的建議下,他選擇了7000元的人工晶體。
手術前幾天,張富清在與同病房一名病友的聊天中得知,對方選的人工晶體竟是3000多元價位的。他立即去找醫(yī)生,堅決要求給自己換成3000元的?!叭罕娔苡玫奈以趺床荒苡??公費也是國家的錢,能省一點就省一點!”張富清態(tài)度堅決。
張富清的先進事跡被報道后,榮譽接踵而至,一家人的生活卻依舊平靜、恬淡。他平時常吃的饅頭、油茶湯、黃豆合渣、青菜,剩下的第二頓接著吃,絕不浪費,舊衣服也不允許丟。他還把自己的降壓藥鎖在抽屜里,強調“專藥專用”,不許同樣患有高血壓的家人碰這些“福利”。
“感到肩上的責任更重了,”張健全說,“獲得榮譽后,父親總念叨著要怎么更多回報黨和國家、人民,我們也要把這份從小耳濡目染的樸實純粹、淡泊名利的精神踐行好、傳承好。”★
(責編/李希萌 責校/張超、陳小婷 來源/《張富清的故事:兩種態(tài)度待公私》,程遠州/文,《人民日報》2019年5月27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