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保祥
刀劍總有入鞘的時候,人總有老的時候。
蒼老仿佛遙不可及,卻又那么輕而易舉地讓你感受到它就在眼前。
比如陰雨天,起床時,忽而感覺一向靈便的雙腿僵硬難忍;或者爬山時,兒子在前方一馬當先,你卻步履蹣跚。
不經(jīng)意間,老就來了,猝不及防,躲不得,好比梁山伯撞到祝英臺,許漢文偶遇白娘子,于是,忽然覺得自己該老了。
老了咋辦?想起作家許冬林的抱負:擇一座小鎮(zhèn)慢慢地老。
一個慢字,包含了所有對老的不忍與不甘。索性,悄悄地,柔柔地,告訴自己:老了,別亂跑了,靜一下,逃避歲月。
我時常設想這樣的場景:
行走在荒無人煙的小道上,仙風道骨,胡須如花如芒,左手捻花,右手握雨,餓了食魚,渴了飲露,當一回世外高人。雖然是天方夜譚,但是這畫面無時無刻不存在于我的想象中。
想象多好呀,無罪無愆,得罪不了任何人。
老了總要面對孤獨,所以,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其實是自己。年輕時推銷自己,老了要保全自己,功成身退,不執(zhí)著于世事,更不癡迷于與自己無關的風月。
亢龍有悔,有時候不需要什么大智慧,只是要學會退。
退,說起來容易,其實非常難。曾經(jīng)燈紅酒綠、胭脂水粉、紙醉金迷,自己打下的江山,拱手讓于他人,該有怎樣的氣魄!
范蠡急流勇退,一襲白衣,泛孤舟隱匿江湖;湯和拋棄名祿,不貪戀權勢,保全整個家族。
從此后,春風化雨,光陰遲遲。
老了就要有老了的樣子,別再糾纏,平靜地終老,對人、對己、對蒼生,都是一種莫大的關愛。
老了一定要有一位知己在身邊伴隨。我一向贊美有始有終的愛情。擇一愛人,養(yǎng)一只懶貓,唱一段京戲,圍爐而坐,任時光荏苒,攔不住,不想攔,素顏對鏡,人生到了最后,就是真,就是善。
素衣素食,素面朝天,老了要素,素是白,是生命最初的顏色。
大自然制造了諸多美食,可以食野草,那清新的味道,幼時嘗過,不解其味;老了才知曉,草木是一場恩典,讓人忘了所有的不快。
簾外雨潺潺,春色闌珊。
偶爾會有老友拜訪,許是早先的宿敵,沒了鋒芒,雙手一握,風流云散,笑意泯了所有的不快與恩仇。
每日焚香,清茶一盞,余香裊裊,花鳥蟲魚,世事安然。
但總會相反,世事不會輕易給予你設想中的現(xiàn)實,老了的事情可能比年輕時還要多—柴米油鹽,人間煙火,省吃儉用為兒女買房……人這輩子總要經(jīng)歷坎坷,崎嶇才是人生的常態(tài)。
但無關緊要。
整個人生都走過了,還怕什么虎豹豺狼?
無論如何,每個人都有一支如椽巨筆,揮灑屬于自己的水墨韶華。風是景,雨是畫,柴米油鹽也可以是雪月風花。
忽而想起了清朝大才子紀曉嵐的名對:
聞香下馬,
摸黑上床。
禁不住啞然失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