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實
靖節(jié)先生:
何德何能,勞煩你至夢中慰問。
醒后,再讀你的詩文,更是深切地體會了南宋詞人辛棄疾為何那般強烈地感受著你有力的生命:“須信此翁未死,到如今,凜然生氣?!?/p>
你真的是綿遠(yuǎn),悠長,轉(zhuǎn)山,繞水,浩浩泱泱。
辛棄疾一生留得有詞作六百二十六首,其中與你相關(guān)的,數(shù)數(shù)就有六十首,可以說是每十首中,就有一首與你有關(guān)??此@首《念奴嬌》,又怎樣地評價你:“須信采菊東籬,高情千載,只有陶彭澤?!边@是千古一人的評價。你擔(dān)得起這個評價。
你的這個“靖節(jié)”的謚號是你好友顏延之在誄文中為你起的,你在地下若是有知,想必早就知道了??上У氖穷佈又衷谒@篇誄文之中主要褒揚的是你的氣節(jié),對你所留下的詩文卻未進行充分肯定。
最初驚喜地看見你的、肯定你的詩文的,是一百多年之后的、南朝的昭明太子蕭統(tǒng),他不但親自為你編集,為你作序,還為你寫了一篇傳。他在序中這樣夸你:“其文章不群,辭采精拔,跌宕昭彰,獨超眾類,抑揚爽朗,莫之與京?!?/p>
“獨超眾類”“莫之與京”,在他眼里,你是偉大。人生難得一知己。你是否也這樣感嘆?
他為你編的《陶淵明集》是第一部中國文人所擁有的個人專集。
他雖然是一個太子,生在皇家,卻是文人,他是為文而生的。
2011年12月5日晚
靖節(jié)先生:
好。昨晚太晚了,今晚再繼續(xù)。
在寫你的文字中,人多寫到這一段,說你擔(dān)任彭澤縣令,到任八十多天時,潯陽郡遣督郵至,屬吏說:“當(dāng)束帶迎之?!蹦銍@道:“我豈能為五斗米而折腰向鄉(xiāng)里小兒。”遂解印去職,賦《歸去來兮辭》。
你的這種清風(fēng)傲骨,你的這番言行舉止,成了后世很多文人堅守自我的獨立精神。
與你最像的就是李白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你看,多像,語言都像。
還有孟浩然:“賞讀《高士傳》,最嘉陶征君,日耽田園趣,自謂羲皇人。”
還有杜甫:“寬心應(yīng)是酒,遣興莫過詩。此意陶潛解,吾生后汝期。”
還有高適:“拜迎官長心欲碎,鞭撻黎庶令人悲……夢想舊山安在哉……轉(zhuǎn)憶陶潛歸去來?!?/p>
還有白居易:“先生去已久,紙墨有遺文。篇篇勸我飲,此外無所云。我從老大來,竊慕其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
還有歐陽修:“晉無文章,惟陶淵明《歸去來兮辭》?!?/p>
還有王安石:“淵明趨向不群,詞彩精拔,晉宋之間,一個而已?!?/p>
還有蘇東坡:“吾與詩人無所甚好,獨好淵明之詩。淵明作詩不多,然其詩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自曹、劉、鮑、謝、李、杜諸人,皆莫過也”。蘇東坡還這樣贊你:“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比速F真,詩亦貴真,詩真乃由人真而來。他說你的這八個字:“質(zhì)而實綺,癯而實腴”,也是說得極為準(zhǔn)確。只是他把你的詩放在李白、杜甫之上,我就覺得有點過了。文學(xué)的山峰是一座座的,并非誰在誰之上的。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就是這個意思吧。
2011年12月6日晚
靖節(jié)先生:
還是繼續(xù)昨天的話題。
昨天說到你的影響,也有些人說你不好,說你深受老莊的影響,頹廢,虛無,自由散漫,對后世的影響消極。關(guān)于這一點,你也有知己,比如梁啟超先生,看看他是如何說的:“當(dāng)時士大夫浮華奔競,廉恥掃地,是淵明最痛心的事。他縱然沒有力量移風(fēng)易俗,起碼也不肯同流合污,把自己人格喪掉。這是淵明棄官最主要的動機,從他的詩文中到處都看得出來。若說所爭在什么姓司馬的姓劉的,未免把他小看了。”又說:“乙巳年之棄官歸田,確是淵明全生涯之一個大轉(zhuǎn)捩。從前他的生活,還在飄搖不定之中,到這會才算定了,但這個‘定’字,實屬不易,他是經(jīng)過一番精神生活的大奮斗才換得來?!我砸姷盟纳钍菑膴^斗得來呢?因為他物質(zhì)上的境遇,真是難堪到十二分,他卻能始終抵抗,沒有一毫退屈?!?/p>
“精神生活的大奮斗”,這話說得真的好,不是知己,怎說得出?
他仿佛就看到了你在仕與隱之間,如何糾結(jié),如何徘徊,如何惡夢初醒般地一聲驚呼:“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yuǎn),覺今是而昨非。”
“田園將蕪”,朝政不修,仕途何求?“心為行役”,行尸走肉,出仕何用?“今是昨非”,改弦易轍,做自己所喜歡的事,做自己所能做的事,怎是消極和頹廢?實事求是,何其之難,由此可見一斑了。
2011年12月7日晚
靖節(jié)先生:
提及“精神生活”四字,自然想起你的詩文,想起你的《歸田園居》:
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
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
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
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
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
每次,讀你這首詩,我就仿佛聽見你說:從年輕的時候開始,我就無法與混濁的世俗和諧相處融洽協(xié)調(diào)。我天生地喜愛山野,偶爾落入紅塵之網(wǎng),轉(zhuǎn)眼就是三十年了。到處旅行的鳥眷念原來棲息的樹林,池中游水的魚想念過去居住的深淵。我也無法忘懷故鄉(xiāng),打算到荒蕪的南部耕作,順應(yīng)自己本來的天性,歸守那片自己的田園。那里,宅地有十余畝,草屋也有八九間,檐旁植有榆樹柳樹,前院種著桃和李。遠(yuǎn)方的村落朦朦朧朧,籠罩在蒼茫的暮色之中。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左飄右繞,隨著晚風(fēng)。幽靜偏僻的小巷里不時有狗汪汪叫,枝繁葉茂的桑樹上也有雞在喔喔啼。我家的前庭干干凈凈,還有幾間空著的房間。長久以來的這個我,一直生活在籠子里,現(xiàn)在總算返回到我喜愛的自然了。
這是你的夫子自道。
了解了你的精神生活,也就知道你寫的桃花源在何處了,它就在你心靈深處。
2011年12月8日晚
靖節(jié)先生:
你的詩,還有這一首,也是我極喜歡的:
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尤其是“心遠(yuǎn)地自偏”,真是充分地寫出了精神與現(xiàn)實的某種關(guān)系,心靈與社會的某種關(guān)系,文學(xué)與其他種種時髦的某種關(guān)系。
為何說“某種”,因為我也和你一樣“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當(dāng)然,也有能辨的,比如朱光潛先生,在他所著的《詩論》中,就曾寫有一段文字涉及你的這種“心遠(yuǎn)”:“他和我們一般人一樣,有許多矛盾和沖突;和一切偉大詩人一樣,他終于達到調(diào)和靜穆。我們讀他的詩,都欣賞他的‘沖?!恢肋@‘沖?!菑膸自S辛酸苦悶得來的,他的身世如我們在上文所述的,算是飽經(jīng)憂患,并不像李公麟諸人所畫的葛巾道袍,坐在一棵松樹下,對著無弦琴那樣悠閑自得的情境。我們須記起他的極端的貧窮,窮到‘夏日長抱饑,寒夜無被眠。造夕思雞鳴,及晨愿烏遷’。他雖不怨天,卻坦白地說‘離憂凄目前’;自己不必說,叫兒子們‘幼而饑寒’,他尤覺‘抱茲苦心,良獨內(nèi)愧’。他逼得要自己種田,自道苦衷說:‘田家豈不苦?弗獲辭此難!’他逼得去乞食,一杯之惠叫他圖‘冥報’。窮還不算,他一生很少不在病中,他的詩集滿紙都是憂生之嗟。《形影神》那三首詩就是在思量生死問題:‘一世異朝世,此語良不虛’,‘未知從今去,當(dāng)復(fù)如此不’?‘求我勝年歡,一毫無復(fù)意’,‘民生鮮長在,矧伊愁苦纏’,‘從古皆有沒,念之中心焦’,以及許多其他類似的詩句都可以見出遲暮之感與生死之慮無日不在淵明心中盤旋。尤其是剛到中年,不但父母都死了,元配夫人也死了,不能不叫他‘既傷逝者,行自念也’。這世間人有誰能給他安慰呢?他對于子弟,本來‘既見其生實欲其可’,而事實上‘雖有五男兒,總不愛紙筆’,使他嗟嘆‘天運’。至于學(xué)士大夫中的朋友,我們前已說過,大半和他‘語默殊勢’,令他起‘息交絕游’的念頭。連比較知己的像周續(xù)之、顏延之一班人也都轉(zhuǎn)到劉宋去忙官,他送行說:‘語默自殊勢,亦知當(dāng)乖分’,‘路若經(jīng)商山,為我稍躊躇’,這語音中有多少寂寞之感!”
2011年12月9日晚
靖節(jié)先生:
關(guān)于“心遠(yuǎn)”,其實我也能言一言,我也非常想與你言。至于言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那是我的水平問題,不好就算供你一笑。比如文學(xué)與政治,我就想起有一次,我和某人的一段對話:
他問:你老婆怎么看你所寫的這些東西?
我說:一般來說,她不看,即使看了,也不說,也不問。
他問:為什么?
我說:她不看,她不說,她不問,就是對我寫作的最大關(guān)心和愛護了。
他問:為什么?
我說:她不看,她不說,她不問,我在寫作時也就不用去擔(dān)心她的所思所想,不用去看她的態(tài)度,不用去瞧她的臉色,這樣我在寫作時也就能夠少些顧忌,就能放心大膽地抒發(fā)自己的奇思異想,寫出那些在生活中難與人言的隱秘的東西,寫出那些在交流中無法言說的神秘的東西。
他說:很奇怪,她是怎么做到的?能夠不看不說不問。
我說:這有什么奇怪的呢?因為她愛我,關(guān)心我,鼓勵我,讓我能夠有時間有空間有可能盡情地親近我的寫作,讓我在文學(xué)的時空里能夠盡量地表現(xiàn)自己。
他說:她真好。
我說:那當(dāng)然。
他說:那你為什么就不能因為她的這個好,寫點迎合她的東西?
我說:不是不能寫,而是因為文藝女神不喜歡任何迎合的東西。她所喜歡的是奇思異想,是新穎的表達形式,是個人所獨有的東西。如果不這樣,她就會離你而去了。你所寫的任何東西就與她沒關(guān)系了。
文學(xué)與政治,好像也這樣。
文學(xué)“心遠(yuǎn)地自偏”。
文學(xué)出自于自然的心。
這“心”雖然偏遠(yuǎn)于“地”,卻未必就脫離了“地”。
文學(xué)若不“關(guān)心”政治,政治并無什么損失,至少沒有大的損失。政治若是“關(guān)心”文學(xué),文學(xué)就難以適從了,想適從也難得適從,要適從也適從不好。它們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就像你在詩中寫的“落地為兄弟,何必骨肉親”。文學(xué)不能脫離政治,但也不能迎合政治,從屬政治,服務(wù)政治,變成政治的附庸,變成政治的仆人。
2011年12月10日晚
靖節(jié)先生:
又打擾。前信所以寫那些,主要是因有些人說你寫的詩與文沒有關(guān)心當(dāng)時的政治,沒有關(guān)心國家大事,或者說是不太關(guān)心,即使關(guān)心也不太夠。好像你一關(guān)心政治,當(dāng)時的政治就好了。似乎你一關(guān)心國事,國家的情況也好了。你就真的沒關(guān)心嗎?白紙黑字?jǐn)[在那里,他們怎么就看不到?比如你的那篇《述酒》,魯迅先生就這樣說:“陶集里有《述酒》一篇,是說當(dāng)時政治的?!纱丝芍諠摽偛荒艹趬m世,而且對朝政還是留心。”又說,“就是詩,除論客所佩服的‘悠然見南山’之外,也還有‘精衛(wèi)銜微木,將以填滄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類的‘金剛怒目’式。在證明著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飄飄然?!闭f罷,他還再三強調(diào):“這‘猛志固常在’的和‘悠然見南山’的是一個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揚,更離真實。”是呀,誰不關(guān)心政治?無論什么樣的政治都關(guān)系到各人的利益,只是各人的關(guān)心形式會因各人的氣質(zhì)而異亦因各人的情況不同。比如朱熹說你的平淡:“淵明詩,人皆說平淡,據(jù)某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來不覺耳。其露出本相者,是《詠荊軻》一篇。平淡的人,如何說得這樣言語出來?”你歌頌行刺強暴的秦王的俠義人物荊軻,歌頌有堅強的斗爭精神的夸父、精衛(wèi)、刑天,傾向何在,豈不是很明顯么?因此,魯迅特別指出:“陶潛正因為并非渾身是‘靜穆’,所以他偉大?!蔽乙灿X得你很偉大。你那一篇《桃花源記》就成就了你的偉大。而你作為一介書生,一個又窮又病的書生,我還常想你的“金剛”你的“怒目”是出自于你的孤獨是出自于你的無奈——不但進不足以謀國,而且退也難以謀生,于是就只剩下飲酒,剩下吟詩,剩下你的不合作,剩下在那詩酒之中,思接千載,時見遺烈,昂揚奮起,然后,感到吾道不孤。
2011年12月11日晚
靖節(jié)先生:
一口氣,給你寫了七封信,這一封是第八封,真的是很打擾你了,就到這封打止吧。
這一封寫什么呢?我想給你寫個小傳。你已有了很多傳了,我也呈上我的一個,以表我對你的敬意。
小傳如下,敬請笑納:
陶淵明,名潛,又字符亮(365-427年),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潯陽人(今江西九江),大司馬(掌軍政)陶侃的曾孫。淵明少懷高尚,博學(xué)善文,灑脫不羈,任性自得,曾作《五柳先生傳》及《歸去來兮辭》,自述其心。因親老家貧,出任州之祭酒(掌教育和考試),不能忍受小吏束縛,辭職歸家。州刺史(地方軍政首長)召他為主簿(負(fù)責(zé)處理文書雜事),不就,后因耕田累出病來,乃出任鎮(zhèn)軍參軍(軍事幕僚),轉(zhuǎn)任彭澤(今屬江西)令(大縣設(shè)令,小縣設(shè)長)??ぬ厍捕洁](掌監(jiān)察彈劾)至縣,部屬提醒,應(yīng)束帶相見,嘆曰:“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也?!庇洲o職。朝廷征召他為著作郎(撰文書國史),亦不就。惟遇酒則飲,飲之則詠,即使無酒,也雅吟不輟。他不懂音樂,卻備琴一張,琴上無弦。與友飲酒,撫琴相和,并曰:“但識琴中趣,何勞弦上聲。”他一生都沉浸詩文,其《桃花源記》,神思妙絕,亂世心境之極品,真乃“不足為外人道也”!他的詩更窮而后工,個性分明,情感真實,人品高杰,恐怕只有一個屈原可以和他相比了。我最喜愛他的《飲酒》:“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碧K軾說他:“欲仕則仕,不以求之為嫌。欲隱則隱,不以去之為高。饑則扣門而乞食,飽則雞黍以迎客。古今賢之,貴其真也?!贝嗽捳f得極為恰當(dāng)。朱子評論晉宋人物以及陶淵明的語錄在此更是值得一引:“晉宋間人物,雖曰尚清高,然個個要官職,這邊一面清談,那邊一面招權(quán)納貨。陶淵明真?zhèn)€能不要,所以高于晉宋人物?!焙沃垢哂跁x宋人物?讀淵明,我的感受真的是如他詩中說的這樣:“望云慚高鳥,臨水愧游魚?!?/p>
此傳不符事實之處,你我可在夢中校定。
我倆畢竟相隔太遠(yuǎn),距離一千五百多年,即便就是鐵打的事實,也可能被歲月的風(fēng)沙吞沒、掩埋、扭曲、變形。
比如你的生卒年月,舊傳說你六十三歲,有人考證五十一歲,有人考證五十二歲,有人考證五十六歲,我所依的仍是舊傳,想你活了六十三歲。
另外,以后若有機會,我還想就你那一篇涉及男女情愛的文字,也就是你的《閑情賦》,交流一下所讀心得。對于此賦,有人貶之,譏它是你留下的敗筆,“輕薄淫褻,最誤子弟”。我卻認(rèn)為它的坦白,它的對于情愛的歌頌,除了民間文學(xué)之外,在文人的筆墨之中,可算得是鶴立雞群。
2011年12月12日晚
靖節(jié)先生:
你好!又來打擾你了。可能你已經(jīng)忘了我了。八年前,也就是2011年,我給你寫過八封信,一個晚上寫一封,一連寫了八個晚上。今晚,忽又想起你,想起顏延之,你的好朋友,為你撰寫誄文時,對靖節(jié)二字作的解釋,“寬樂令終曰靖,好廉自克為節(jié)”,解釋得確實很精辟。由此,又想到你的名字,一為陶淵明,字元亮,一為陶潛,字淵明。為什么會這樣呢?很多人都進行了研究,有的人甚至從你逝世后不太久你的名字就發(fā)生歧說來佐證你在當(dāng)時的社會地位,比如朱自清先生:“沈約《宋書》之成(齊武帝永明五年,公元487年),上距淵明之卒(宋文帝元嘉三年,公元427年),才六十年,而即有或說,足見其事自始已為疑案。大抵淵明門衰祚薄,其詩又不甚為當(dāng)時所重,是以身沒未幾,名字已淆亂耳?!保ā短諟Y明年譜中之問題》)朱自清先生認(rèn)為,東晉南朝極重門第,百家之譜皆上之于吏部,你若屬于士族,在社會上又有地位,沈約修史,或據(jù)譜牒,或據(jù)民間口頭傳說,一定會將你的名字寫得清清楚楚的,這樣也就不至于后來弄得模棱兩可,使得學(xué)者們莫衷一是了。而我覺得宋代學(xué)者吳仁杰所著的年譜,似乎更加言之有據(jù):“按先生之名淵明,見于集中者三,其名潛見于本傳者一。集載《孟府君傳》及《祭程氏妹文》,皆自名淵明。又按蕭統(tǒng)所作傳及《晉書》《南史》載先生對道濟之言,則自稱曰潛。孟傳不著歲月,祭文晉義熙三年所作,據(jù)此,即先生在晉名淵明可見也。此年對道濟,實宋元嘉,則先生至是蓋更名潛矣?!保ā短站腹?jié)先生年譜》)更名之舉在當(dāng)時,亦非先生你一人,與你同為潯陽的“三隱”之一劉遺民,原名劉程之,字仲思,辭官卜室廬山西林,“居山十有二年,卒。有說云:‘入山以后,自謂是國家遺棄之民,故改名遺民也?!保ㄡ屧怠墩卣撌琛罚┯纱丝梢娔愕母蟾乓菜苿⑦z民吧。其實,不管似不似,淵明兩字是不錯的,人都認(rèn)為這兩字是非常適合你這人的。
2019年1月23日星期三
靖節(jié)先生:
你還記得你寫給兒子的這封信嗎:
汝旦夕之費,自給為難。今遣此力,助汝薪水之勞。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你可能不記得了。但,當(dāng)今的編輯家鍾叔河先生卻對你的這封信大加贊賞,并把它收入了他編著的《念樓學(xué)短》,并且還把它翻成了當(dāng)今的白話,以使更多的讀者能夠看得明明白白。鍾先生的白話如下:
你們年紀(jì)尚小,早晚生活安排,定有不少困難。現(xiàn)派去一名勞役,幫助做點打柴挑水之類的事情。他雖系奴仆,同樣是人生父母養(yǎng)的,對待他務(wù)必要和善一些。
翻罷,他還不盡意,又發(fā)了這么一段議論:
陶淵明《責(zé)子詩》中嗟嘆過,自己“白發(fā)被兩鬢”了,“雖有五男兒”,長子“阿舒已二八”還只有十六歲,最幼的“通子重九齡,但覓梨與栗”,更不懂事。所以他去彭澤當(dāng)縣令,便派一名“力”(干力氣活的奴仆)回家來助“薪水之勞”,照顧自己的兒子,這是出于父子之情。但在顧惜自己兒子的同時,還能顧惜到這名“力”也是人家的兒子,說出“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這句話來,充滿了博愛的精神,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了。就憑這一句話,陶淵明便當(dāng)之無愧可稱為人道主義者。
“此亦人子也”,就是將人當(dāng)作人;但是還有一種與此相反的態(tài)度,則是不將人當(dāng)作人。秦始皇之對儒生,希特勒之對猶太人……便是不將人當(dāng)作人。
在人類歷史上,如陶公這樣的智者哲人,他們的仁愛之心、人道主義的思想,永遠(yuǎn)是最燦爛的明星,指示著進化和提升的方向。屠戮、虐殺,迫害人之子的獨裁者和暴君,則一個個都已經(jīng)或必然會被釘在恥辱柱上,永遠(yuǎn)被人唾罵。
我覺得他說得不錯,所以轉(zhuǎn)給你看一看??纯矗磺Я俣嗄曛?,人們是如何感慨你見人子而懷父母心的。
2020年1月24日星期五
靖節(jié)先生:
昨日忽想:“桃花源-邊緣人”——既不是桃源人也不是世間人,既不能出世又不能入世,我覺得你就是這樣一個兩不靠的兩頭都很尷尬的人,一個典型的邊緣人!當(dāng)然,我也是,也是這樣的一個人。而——桃花源這個詞,或概念,已在中國古今的文化人的心目中,或者腦子里,成了一只“臆想之狐”。這“狐”已經(jīng)被中國的古今文化人的腦汁還有我們的寶貴心血養(yǎng)得肥而又肥了。而臆想于我們則是現(xiàn)實的一種延伸,甚至比現(xiàn)實更真實更物質(zhì)更鮮活。這是古往今來的中國文化人的特點。這個特點好不好呢?又好又不好。于是,我即興寫了一篇也叫《桃花源》的文字,表現(xiàn)我的這個想法。這里,我將它發(fā)給你,供你一笑復(fù)一樂。下面是拙文,有空時請看:
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復(fù)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諟Y明《桃花源記》
自從那日一時興起,寫了《桃花源記》之后,他就難得安寧了。
“桃花源”這三個字就像一只狐闖進了他的腦殼中或者他的心窩里。
到底是在腦殼中呢還是在這心窩里?低頭看胸口,反復(fù)問自己,終歸拿不定?;蛘?,真實的情況是:一會兒在腦殼中,一會兒在心窩里。
總之,他已不得安寧。
要想得安寧就只能喝酒。而且,每次都要喝到:“我醉欲眠卿可去!”方才倒在菊花中,臥到那道東籬下。
遇見那只狐就在東籬下,碧綠的眼睛,白耳朵,搖著火紅的大尾巴。
他一張網(wǎng)逮住它了,再一收網(wǎng)又沒有了,好像只是一陣霧氣,從虛無的網(wǎng)眼飄出。
“你若能夠逮住我,就能重回桃花源了?!蹦呛?,笑著,盯著他。
“桃花源?”
“對,桃花源!”
他摸了摸自己的腦殼,又摸了摸自己的心窩,不能確定在哪里。
他想:那日,出洞之后,沿途所做的那些標(biāo)志竟都無故消失了!
又想:南陽劉子驥,高高興興去尋找,結(jié)果沒尋到,人反倒死了!
于是,不由脫口一問:“真有什么桃花源嗎?”
“你說呢?嘻嘻嘻……”那狐甩著尾,縱起身一躍,瞬間,變換了一副面孔。
它不時地變換面孔,變得那么輕松自如,不受任何力的控制。
它撲到了他的身上,由外而內(nèi),化為無形,融入意識,變成思想,支配他的生活行動。
它從哪里冒出來的?他的心在問。
桃花源!它竟然就不問自答。
桃花源里沒有狐。
那是你看不到!
為何看不到?
你非桃花源里人!
那你為何來?
讓你能看到!
看到什么了?看到這只狐,這只酒后誕生的狐。
它是虛幻的又是實在的,它是精神的又是物質(zhì)的,它從桃花源里來。
每當(dāng)他思想,想起桃花源,或他不思想,忘了桃花源,它都能感到,同時撲上來,變得無限大,一口,一口,將他啃噬,直到剩下一具軀殼。
一具左右不是的軀殼:不想桃花源,活著,他難受。想著桃花源,活著,更難受。因為它只在他腦中,或者只在他的心里,他想要進去卻又進不去,他想要忘記卻又難忘記,它就像是他的臆想,就像眼前的這只狐!
這狐也是臆想的嗎?這狐也是臆想的。這狐也是他的臆想。
臆想的狐跟著他,日日夜夜,折磨他。無論他跑到什么地方,不管他躲在哪個角落,它都能夠追上他,而且能夠找到他,直到他沒樹可爬,直到他無洞可藏。于是,他的這具軀殼,這具千瘡百孔的軀殼,只能“心遠(yuǎn)地自偏”了:“結(jié)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yuǎn)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p>
確實已忘言。即使不臆想,他也已忘言。
“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緣溪行,忘路之遠(yuǎn)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復(fù)前行,欲窮其林。”
結(jié)果呢——“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蹦挠泄??
“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今是何世?
無論何世,他都只能醉倒在這菊花叢中,側(cè)臥在這東籬之下,生活在人世的邊緣了。
邊緣方一日,世上已千年,中心已不知多少年。
中心多少年,姑且暫不論,在這八月十五之夜,忽然接到友人來信,信中竟然談起邊緣。
“心遠(yuǎn)地自偏”是不是邊緣?
現(xiàn)在已經(jīng)流行邊緣?讀罷,更是思緒翩翩。
流行的邊緣是什么呢?他猜著,猜不好。
流行的邊緣是否邊緣?那就更是難說了。
或許這是他的錯覺,友人只是呼吁邊緣?想要大家重視邊緣?
邊緣若真引起重視,那又是怎樣的邊緣呢?真——不——好——說!真難說!
邊緣于他是懸崖勒馬:前頭無路,后有追兵。
那馬,崖上揚起前蹄,口吐白沫,仰天長嘶——再向前吧,粉身碎骨!往后退呢,繳槍不殺!雖然,可能殺開血路,結(jié)果是奔向另一邊緣。
邊緣人大都勒馬懸崖。不懸崖勒馬是邊緣嗎?
邊緣人大都難得善終,名利也是身后的事情。
很多人的眼睛里,邊緣人是長不大的。老了,也是老頑童。
邊緣人的眼睛里呢,長大于他就是死亡,成熟于他就是腐爛。中心根本無法實現(xiàn)他的幼稚可笑的幻想。
他,要行動,要冒險,要像某個“瘋子”一樣沖擊既定的現(xiàn)實生活,創(chuàng)造奇異的新生活,讓自己變成一首詩:激情澎湃,無拘無束,汪洋恣肆。
邊緣人確實討厭中心。中心,鮮花,贊美,太多。
贊美使他容易頭暈,逐漸喪失獨立的個性,聽從贊美者的意愿。
于是,他總反客為主,做出使人意外的行動,離棄愛他的人和環(huán)境,背著“怪人”“瘋子”的名號被正常的中心鄙棄,而中心在他眼睛里即使不是阿諛之地,惡俗之鄉(xiāng),也是極其平庸的。
邊緣人之所以討厭中心,還因中心擁有金錢,金錢中心坐著權(quán)力,金錢權(quán)力相互聯(lián)手,不受他人絲毫約束,而且不容自我言行。而邊緣人之看重自我就如同看重性命一般。一個缺乏自我的生命,是難有心靈自由的,在邊緣人的眼睛里,是不亞于行尸走肉的。邊緣人不愿做行尸走肉。
邊緣人雖然喜歡自我,并不一定陷入自戀。如果自我一旦陳舊,形成一種新的束縛,他就會開始新的掙扎,展示一種新的超越。
邊緣人喜歡自我超越。他會像甩掉舊衣一樣,踢開那個曾有的舊我。舊我于他就像監(jiān)獄,他無法在舊我中生活下去。
邊緣人是瀟灑的,邊緣人是散淡的。但,瀟灑是個什么模樣?散淡又是個什么模樣?恐怕他也說不清楚,雖然他的腦中清楚,雖然他的心里明白,那應(yīng)該是一副什么模樣。
身處這個中秋的夜晚,看著萬家團圓的電視,想著邊緣這兩個字,他的眼前所浮現(xiàn)的竟是這么一幅畫面:
高樓上掛著月一輪
高樓下走著一個人
一個人牽著一條狗
一條狗牽著一個人
在那高樓的暗影里
時停,時走……
時走,時?!?/p>
這是否有點邊緣的味道?他想這也恐怕難說。但,邊緣人在他的心里,較之稀少的中心人,或者很多的正常人,似乎是要敏感一些,多疑一些,孤僻一些,憂郁一些。平時他不引人注目,一旦行動又令人驚詫,顯出那么多的自信:激情澎湃,無拘無束,汪洋恣肆。
邊緣人之所以邊緣,主要還是心在邊緣。無論生活如何垂青,不管上天怎樣關(guān)愛,他的眼光總在別處。他喜歡生活在別處。無論城市,還是鄉(xiāng)村,他的心總飛向別處。這別處對于中心人,或者很多正常人,當(dāng)然就是邊緣了,抑或就像南柯一夢?而這夢對于邊緣人,便是他的最中心了。那里有無數(shù)的彩蝶翩翩。
終歸還是他的臆想,還是那條臆想之狐。
那狐已被他的腦汁,還有他的這腔心血,養(yǎng)得肥而又肥了。
它的皮毛已更光滑,尾巴也更有了彈性,爪子也更強而有力,牙齒也更堅硬銳利,能夠撕碎任何靈魂。而且,它還學(xué)會謙恭,話也變得柔美溫馨,能夠吸引更多人。
它已不是一只狐,而是變成了一個人,或是一群人,一群桃花源里人。
桃花源人最愛說的,就是“不足為外人道也”。他卻愛向外人道——“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fù)得路?!彼?,他不是桃源人,但也不是世間人,他是處于兩者之間,是兩者之間的邊緣人,于兩者都是邊緣人。
他為何要向外人說呢?其實,也沒什么目的,只是覺得奇異而已。他想讓更多的世人知道天下還有這樣的人生,還有這樣的世外桃源,不但能夠怡然自樂,而且還能世代如此,古風(fēng)依舊,超越時空。
他還記得出桃源時,他也邀請?zhí)一ㄔ慈?,能夠去他家里坐坐?!巴饷娴氖澜缫簿恃剑 彼钢h(yuǎn)方的山影說。桃花源人卻笑而不答,將他送到那個洞口,然后,停腳,再不向前,絕不邁出洞口一步。
桃花源人之所以能讓他進桃花源,并且還能讓他住下,殺雞、設(shè)酒、熱情招待,是因他們很喜歡他所寫的那些詩,比如這首《歸園田居》:“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wǎng)中,一去三十年。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yuǎn)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馀閑。久在樊籠里,復(fù)得返自然。”因為寫詩的這個他,不僅是個邊緣人,而且還是這樣一個耽于臆想的邊緣人。而臆想對于他則是現(xiàn)實的一種延伸,甚至比現(xiàn)實更真實,更物質(zhì),更鮮活。
是否真是這樣呢?這是你呢還是我?這既是你也是我,還是很多的文化人,我是這樣覺得的。
2021年10月6日
(責(zé)任編輯:龐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