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巴彥抗聯張甲洲紅軍小學四年三班 王浩
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讀完了李時雨爺爺的《敵營十五年》這部回憶錄,我知道了英雄不僅是白山黑水間子彈硝煙中的身影,也是隱蔽戰(zhàn)線上如履薄冰的勇士。李時雨爺爺就是這樣一位潛伏在敵人內部的英雄、勇士。
在我眼中,李時雨爺爺是一位學者。他雖然生活在閉塞的巴彥縣,卻有著“學識救國”的志向。他閱讀法律和經濟方面的書籍,積累了豐富的知識,1927年考入北京法政大學。在汪偽政府統(tǒng)治期間,他憑借著出色的才學,利用“天津高等法院檢察官”這一身份作掩護,開辟了一條獲取情報的渠道。每當我讀到這個片段,就暗自告誡自己:任何一個時代,知識都是武器,只有擁有淵博的學識,才有機會取得自己需要的信息。
在我眼中,李時雨爺爺是一位智者。在與汪偽政府人員的交往中,他發(fā)揮口齒伶俐、應變機智的優(yōu)勢,博取了對方的信任,獨自一人帶著裝有電臺機件的箱子從日軍崗哨通過,將設備順利交到轉運站;為了營救抗日英雄馮驥,他以檢察官身份作掩護燒毀了他的檔案,并一步步謀劃,將馮驥送出監(jiān)獄大門;他只身涉險,把抗日名將楊樹田平安帶出關押所;在敵營生活十五年,他創(chuàng)辦了《先導》雜志社,不斷地搜集、處理、傳遞信息……他的任何一次行動,都有無數雙眼睛監(jiān)視,稍有差錯,都會引來殺身之禍,可是李時雨爺爺借助自身的警覺和謹慎的謀劃,出色地完成了組織交給他的任務。
在我眼中,李時雨爺爺還是一位仁者?;氐近h和人民身邊后,他繼續(xù)為人民服務,尤其關注下一代的成長。1987年,退休后的李時雨爺爺回到家鄉(xiāng),將一生的積蓄捐贈給巴彥教育事業(yè),成立了“李時雨獎學基金會”。
如果說一位青年投身革命、中年周旋于敵人內部的英雄,支撐他的是祖國必須強大的信念,那么一位離休后全心奉獻于家鄉(xiāng)教育的老者,讓他堅守的定是那顆“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