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生只見過父親方志敏兩次,但是夠我懷念一輩子的了。
1932年冬天,國民黨軍出動近40萬兵力,第四次瘋狂“圍剿”蘇區(qū)。我就出生在這次圍剿的炮火中。當時敵人已經(jīng)沖到了村莊邊上,母親是在轉移途中自己扯斷臍帶,把我?guī)У搅巳耸篱g。迫于當時的形勢,我被父母送到當?shù)乩习傩占依锛酿B(yǎng)。1935年,父親被捕,繼而遭到殺害,敵人為斬草除根,四處搜捕方志敏的后人。我被迫改了姓名,跟著養(yǎng)父母生活在農村。
直到1949年8月,母親費盡周折終于找到了我,把我接到她的身邊。那時,我已經(jīng)十七八歲了。
18歲之前,我一直在農村生活,沒有上過一天學。母親知道后,立刻送我去烈士子弟學校讀書??晌夷挲g大了,不愿意讀書,三天兩頭往鄉(xiāng)下跑。直到有一次,母親非常痛心地對我說:“如果沒有把你培養(yǎng)成有文化的革命接班人,就是沒有完成你父親的遺愿,就是對不起你父親!”
這句話深深觸動了我。從那以后,我發(fā)憤用功讀書。
1953年秋天,母親鄭重地送了我一本書。拿到手上,我才知道這竟是父親的遺著之一——《可愛的中國》。母親在書的扉頁上寫道:“梅兒,這本書是你爸爸在獄中用血淚寫出來的遺言,你要反復地精讀,努力地學習,用實際行動來繼承你爸未竟的事業(yè)!”
《可愛的中國》是我學習文化后獨立閱讀的第一本書。盡管有不少字不認得,但書中一再提及的對祖國深深的熱愛,對美麗母親被殘害、被剝削的傷心,都在我的思想深處引起巨大震動,給我前所未有的啟示。
從《可愛的中國》起,我才開始真正認識父親、了解父親,漸漸懂得父親說過的話,理解了他的作為。對我來說,父愛以回憶的方式、以精神力量的方式存在。我為有這樣一位好父親感到無上光榮。
母親健在時,贛東北蘇區(qū)的老同志時常來南昌看望她,一起回憶革命往事,回憶父親的故事。母親去世后,我接過母親的擔子,延續(xù)著與父親革命戰(zhàn)友、家鄉(xiāng)人民的血肉聯(lián)系。1986年退休后,我開始全身心投入尋訪父親革命足跡的事業(yè)。每到一個地方,人們聽說我是方志敏的女兒,都熱情地接待我。我在搜集資料和寫作《方志敏全傳》的過程中,再一次走進父親的生命,走進父輩的歷史。
父親生命中的最后7個月,與其說是被囚禁,不如說是在戰(zhàn)斗——他寫下了感人肺腑的《可愛的中國》《清貧》等名篇,以真摯的心路歷程鼓舞了更多后來者。
在父親所處的時代,愛國就是要救國。他一生忠貞不屈,到最后犧牲了自己的一切,都是為了救國。
今天身處和平年代,愛國就是要建設祖國,把祖國建設得繁榮富強,建設得更加可愛。父親畢生都在為一個可愛的中國而奮斗。我可以告慰父親:您筆下“可愛的中國”,我替您看見了,而且比您想象得還要好。
(本文轉載自2021年5月7日《人民日報》,由該報記者胡妍妍根據(jù)采訪和資料整理,略有刪改)
編輯/牛鵬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