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逸(1892~1974),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軍事家。早年參加黃花崗起義、辛亥革命、護國戰(zhàn)爭、北伐戰(zhàn)爭、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日戰(zhàn)爭、解放戰(zhàn)爭。歷任紅七軍軍長、中革軍委副參謀長、新四軍參謀長、新四軍副軍長、廣西軍區(qū)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等職。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榮獲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等。
初夏的一天,在位于北京西三環(huán)的一棟寫字樓里,筆者見到了開國大將張云逸之孫張曉龍,他辦公桌上整齊地擺放著一堆黨史、軍史資料?!斑@些書都是我平時的精神食糧,這本《鐵流簡訊》是北京新四軍暨華中抗日根據(jù)地研究會主辦的內部刊物。”張曉龍介紹說。
張云逸是新四軍的創(chuàng)始人和重要領導人之一,他滿腔熱血,不畏艱險,為新四軍的組建與發(fā)展、華中敵后抗日根據(jù)地的創(chuàng)建與鞏固,作出了不朽貢獻。
已有51年黨齡的張曉龍,始終傳承紅色基因,退休后仍在宣傳聽黨指揮、熱愛人民、精忠報國、奮斗犧牲的鐵軍精神。
1892年8月,張云逸出生在今海南省文昌市頭苑鎮(zhèn)上僚村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作為家中的長子,父母對他寄予了厚望,為他取名運鎰。(鎰字意為計量單位,古籍記載:秦以一鎰為一金,漢以一斤為一金。)父母希望兒子將來在生活中一帆風順。
“祖父還有一個乳名‘益友’,即做一個有益于祖國、人民的人。后來他參加革命后,就按諧音改為云逸?!睆垥札堈f,“祖父從6歲開始上私塾讀書,勤學好問、善于思考,愛打抱不平,是一個很有正義感的人?!?/p>
1926年,在北伐戰(zhàn)爭中,張云逸看到共產(chǎn)黨員英勇作戰(zhàn),不怕犧牲,內心深受觸動。在秘密閱讀了《共產(chǎn)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后,他深刻意識到,要消滅階級壓迫和剝削,使廣大勞苦大眾都能過上幸福生活唯有中國共產(chǎn)黨。同年11月,經(jīng)廖乾五、王志仁介紹,張云逸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無論是在戰(zhàn)火硝煙的年代,還是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祖父始終堅持跟黨走,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說,這一生最值得驕傲的兩件事就是率領紅七軍進行‘小長征’和隨毛主席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闭勂鹱娓傅母锩模瑥垥札?zhí)咸喜唤^。
1955年,張云逸在給毛主席的一封信中寫道:“我雖然久病,年齡也大了,體力腦力不如以前了,但是仍要用自己的全部力量為黨和人民的事業(yè)而奮斗,以遂初志,而盡己責?!?/p>
“以遂初志,而盡己責,這8個字可以看出祖父對黨、對革命事業(yè)的一片忠心,對人民和人民軍隊的無限熱愛,以及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革命精神?!睆垥札堈f,祖父在廣西任職多年,領導廣西的各項基礎建設。即使后來回到北京任職,只要發(fā)現(xiàn)農(nóng)業(yè)方面新的種植、養(yǎng)殖技術,但凡適合在廣西推廣利用,便立即寫信向廣西有關部門介紹,并寄去種子和圖書等資料,或推薦技術人員。
張曉龍從小跟隨祖父、祖母長大,在耳濡目染中形成了自強自立與艱苦樸素的作風。
1969年,張曉龍光榮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
“這是我剛當兵時和爺爺、奶奶的合影,三個人的表情都很能反映當時的心境。祖母有一絲不舍,眼神里帶著點傷感的味道;祖父的表情相對坦然,目光平視遠方,知道自己的孫子開始追求人生的理想;我滿面笑容,對未來充滿向往?!笨粗@張合影,張曉龍陷入了美好的回憶。
“別看祖父平時不說什么,但他一直在用行動教育后輩。記得我在信中提及連隊的倉庫有老鼠偷吃糧食,他很快就給我寄來幾個老鼠夾子,還表揚我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迸c祖父的點滴往事,讓張曉龍心中倍感溫暖。
到部隊后,張曉龍堅持每周寫信,向祖父、祖母匯報訓練、工作和生活情況。他在連隊里訓練刻苦,學習努力,表現(xiàn)突出。
張曉龍說,祖父一生勤勞節(jié)儉,衣襪破了,打個補丁繼續(xù)穿,家中吃剩下的飯菜都留著下頓吃,甚至在各個房間都貼上親筆寫的“節(jié)約用水,節(jié)約用電”。
好習慣是傳家寶,要堅持傳承下去?!肮?jié)約好比燕銜泥,浪費好比河決堤。積累如同針挑土,浪費如同水推泥……”祖父當年寫下的勤儉節(jié)約諺語,張曉龍至今還能脫口而出。從父母那一代開始,家人都是用洗澡水、洗衣水沖廁所,用洗菜、洗米的水澆花,到了他這一代仍然這樣堅持。
1940年3月,新四軍第三支隊政治部副主任曾昭銘帶領25人,從皖南到新四軍江北指揮部,途中遭到國民黨軍隊扣押,張云逸的夫人韓碧和長子張遠之也在其中。曾昭銘遇害前把一支派克鋼筆送給了年僅12歲的張遠之作為紀念。被關押了7個月后,張遠之和母親被釋放。
“張遠之就是我父親。父親說,一支鋼筆傳遞著一份對革命的信念與力量。2011年,父親將鋼筆送到曾昭銘烈士的故鄉(xiāng)江西,現(xiàn)陳列在南昌新四軍軍部舊址陳列館內?!备赣H常對張曉龍講起那支鋼筆的故事。
1956年,張遠之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yè)后,被分配到離北京較遠的一個縣工作。
“我父母后來在那個偏遠的山溝里工作了20多年,祖父從來不讓后代們感受到一點優(yōu)越感,相反,他要求自己的后代們做正直、勤奮、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領導干部的子女要沖在前頭,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張曉龍?zhí)寡?,不管是父母親那一代,還是到他們這一代,對黨忠誠已經(jīng)成為一種家風傳承,從來不講什么條件,不享受什么特殊待遇,本本分分做人,老老實實干事。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奮斗,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擔當,當年的金戈鐵馬換來現(xiàn)在幸福安寧的生活。今年是中國共產(chǎn)黨成立100周年,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傳承革命精神,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說這些話時,張曉龍語氣堅定,雙目炯炯。
(本文轉載自2021年6月15日《中國婦女報》,有刪節(jié))
編輯/朱德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