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會寧素質教育的成功先例,“愛因斯坦班”讓人們看到了落后地區(qū)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希望。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根據興趣發(fā)展,同時又享受學習。長久下去,學生必然會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優(yōu)良習慣。
在甘肅省會寧縣,昂然矗立的會師紀念塔和錯落有致的學校訴說著這個西北小縣城的兩個“不平凡”:一是1936年紅軍第一、第二、第四方面軍于此勝利會師,為中國革命翻開了新的一頁;二是教育大縣讀書立身的“金科玉律”,寒門貴子在這里不是一句空話。
“我們能教出愛因斯坦嗎?”10年前,有一批勇敢的教育先行者帶著這個疑問在這片黃土地上開始了一場素質教育改革實踐。
勤奮的厭學者與快樂的善學者
在會寧縣會師中學,不僅書聲瑯瑯,還有悠揚的管樂聲。這宛轉悠揚的音樂之聲始于10年前的畢業(yè)季:伴隨學生們擂桌吶喊,撕裂的書頁在空中散落,全校初三畢業(yè)生以這種方式慶?!敖饷摗?。
學生喜悅的背后是老師的心痛——這說明學生學習不快樂?!耙晃蹲非蠓謹?shù),只會讓孩子變成作業(yè)的奴隸、考試的機器。尤其在落后地區(qū),學生只能拼分數(shù),我們只能培養(yǎng)出勤奮的厭學者?!睍熤袑W學生樂團團長杜正權說。
怎樣才能讓學生快樂?時任校長吳泰祥和杜正權經過不斷思考,發(fā)現(xiàn)愛因斯坦、錢學森等大師藝術造詣高深,并把藝術當作學術科研瓶頸期的疏通器。他們想探究這究竟是偶然現(xiàn)象,還是真正的大師養(yǎng)成之道,所以選擇以音樂為小切口試圖解答“大師之問”:“我們能通過藝術教育和快樂學習培養(yǎng)出大師嗎?”
2011年8月,“愛因斯坦班”在會師中學誕生了,這也是會寧縣第一個學生管樂團——會師中學學生樂團的雛形。
“人的文化應該是多元的,才能碰撞出創(chuàng)造的激情。我們要用藝術教育立德樹人,也要用藝術教育打開學生的未來,說不定我們也能教出一個愛因斯坦?!倍耪龣嗾f。
當時,因為專業(yè)老師不多,在保證正常學科學習的情況下,學校專門從蘭州請來老師,讓學校里的師生一同學習。
先進的教育觀念遭到了家長和社會的質疑,擔心管樂團會“吹垮”了孩子的課業(yè)成績,把樂團戲稱為“響響班”。然而,功夫不負有心人。2013年,該樂團受邀在維也納音樂協(xié)會金色大廳演出。同時,樂團的中考升學率達到100%,明顯高于其他班級。
10年過去了,該樂團一至十團均在課業(yè)及專業(yè)上表現(xiàn)突出?!皹穲F的學生之所以能取得不俗成績,是因為他們快樂。正是這快樂消弭了枯燥的英語單詞、復雜的數(shù)學公式帶來的痛苦,讓學生成為快樂的善學者?!倍耪龣嗾f。
“教育是一種喚醒”
許多團員的人生軌跡因為會師中學學生樂團而改寫。今年21歲的宋炎鍇曾是樂團里的一員,如今,他即將成為上海理工大學應用化學專業(yè)的研究生。在他的生活里,除了實驗儀器外,樂器也必不可少?!俺踔挟厴I(yè)后,我不僅沒有放棄音樂,還自學了爵士鼓等樂器,和朋友組建了樂隊,樂團的經歷讓我的人生更加豐富?!彼窝族|說。
當年樂團的長號手劉柏宏今年從音樂表演專業(yè)畢業(yè)后,返回會寧縣成為一名音樂老師。“我當時的成績一般,是樂團的經歷改變了我的人生,讓我更有自信,我也選擇了音樂作為我一生的追求?!眲睾暾f。
“教育其實是一種喚醒?!痹诙耪龣嗫磥?,教育是農業(yè)而不是工業(yè),學生成長需要土壤、陽光、水分、空氣,要把各種因素調動起來,學生才能成長、成才。
回首10年的音樂教育路,杜正權總結出一套經驗:素質教育塑造人格。對學生而言,每一首樂曲都是一次考驗。在不斷攻堅克難中,素質教育給學生帶來了自信、勇敢以及吃苦耐勞、頑強拼搏的良好品質。這不僅能提升學生的課業(yè)成績,也為今后的人生打好了“地基”。
樂團各方面的表現(xiàn)不斷說明,快樂的精神狀態(tài)有助于學習。因此,在發(fā)揚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同時,完全可以換一種思維,把學校辦成學生愛來的地方,快樂的學習與學習的快樂也能把某些沉迷不良內容的孩子拉回課堂。
當小城素質教育遇上“雙減”
作為會寧素質教育的成功先例,“愛因斯坦班”讓人們看到了落后地區(qū)素質教育發(fā)展的希望。隨著“雙減”政策落地,杜正權更堅定了自己的藝術教育之路。
據悉,樂團最新的十一團有120多名學生報名,而去年不到100人,這是“雙減”政策出臺后的一個新變化。
杜正權表示,“雙減”后,學生的課余學習時間壓縮,所有人都在學校學習,既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和質量,又讓大家站在同一起跑線上競爭,比拼的只有綜合能力,這樣才能為國家選拔出眾的人才。同時,“雙減”為孩子自由健康的個性化發(fā)展、成為高素質人才掃除了障礙。讓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中根據興趣發(fā)展,同時又享受學習。長久下去,學生必然會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優(yōu)良習慣。
據會寧縣教育局局長王池柳介紹,農村人口占總人口85%的會寧縣,自恢復高考至2020年,已向全國各大高校輸送大學生13萬余人。
多名受訪者表示,近年來,隨著軟、硬件實力不斷優(yōu)化,城鄉(xiāng)“起跑線”之間的差距正在逐漸減少,為未來城鄉(xiāng)一體化發(fā)展夯實了人才基礎。
如今,會師中學“愛因斯坦班”已成會寧教育的新名片。
(《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