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榮幸與大家分享我的語文學習心得。
步入高三,語文考查的課本內(nèi)容大幅減少。這對我們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我的應(yīng)變策略可用8個字來概括——深根固柢,厚積薄發(fā)。
首先,無論何時,我們都要專注課堂,跟隨老師的引導,切勿急功近利,自高自大?;蛟S有些同學認為,語文課堂是老師的自說自話,聽不聽無所謂。此言差矣!語文考點無處不在,煩瑣且無章。課堂上,你的老師也許正在講解你的知識盲點,也許正在展示你所欠缺的作文素材。因此,我們要緊跟老師節(jié)奏,投入語文課堂。
其次,面對大量的試題,我們要學會整理歸納,做好語文筆記。語文筆記是做給自己看的,首先要在意的不是別人的模式,別人的看法,而是你是否有自己的條理,是否能找到自己的所需。筆記未必要有觀賞性,但一定要有可讀性,最好能記住自己整理的每一個考點。更重要的是,做筆記并不是目的,做完筆記后反復瀏覽、默誦、復習才是關(guān)鍵。
接著,關(guān)注時事熱點,整理相關(guān)人物、事例素材。現(xiàn)在語文作文考查的任務(wù)驅(qū)動型作文,需要的是一針見血的論點、旁征博引的論證、大量豐富的例證和貼近任務(wù)的名言。在議論文框架構(gòu)建的基礎(chǔ)上,我們需要大量的素材來充實文章,讓單調(diào)古板的議論文有亮點。
還有,適當?shù)恼n外閱讀,磨煉語言文字的凝練性和力量感。不少同學感興趣的課外讀物,或是外國的經(jīng)典小說,或是近代科幻小說,或是深奧的哲學作品。這類作品雖然可以充實我們的心靈,給我們的思想以啟迪,但對于應(yīng)試來講,短期之內(nèi)是不太實用的。恰當?shù)剡\用或許能為我們的作文增色,但過多的名句堆砌反而會削弱我們自身的理性思考,弄巧成拙。我推薦的是周國平先生的《守望的距離》一類的中國作家散文。我們可從中學習他們對文字的運用,學習他們有力量卻不失風度的排比,學習他們風趣卻不失優(yōu)雅的引用,學習他們嚴肅而又不古板的定義。
最重要的一點,語文是需要我們大量書寫的學科,一手好字必不可少。對于語文卷面,基本的要求如同整理筆記一般,如果不能做到有觀賞性,請務(wù)必做到有可讀性。漂亮的楷書不是人人皆有的,但整齊、工整的書寫卻是每個人都能做到的。
以上就是我對語文學習的一點心得,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都能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路漫漫其修遠兮,愿各位都有屬于自己的遠大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