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雪
(遼寧省實驗學校)
從幼兒園到小學是兒童早期成長過程中的一次重要轉折,怎樣引導兒童順利渡過這一重要而特定的關鍵時刻,愉悅地開啟小學生活?我校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探究,摸索出切實可行的小幼銜接做法,即減緩銜接坡度,幫助新生做好入學適應準備,提高他們的適應能力。
教師具有科學的教育理念、教學方法是開展小幼銜接工作的保障。為此,我校以研究帶動實踐,在低年部建立了小幼銜接持續(xù)研究體系,從三個方面開展研究。
早在十幾年前,我校就把小學一年級上學期作為小幼銜接適應期,并明確每個一年組都有銜接任務。在上一學年研究的基礎上,教師要加入自己的研究重點和教育特色,保證小幼銜接滾動式持續(xù)研究。
為了促進小幼銜接工作科學專業(yè),我校積極參與遼寧教育學院組織開展的遼寧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基于兒童發(fā)展視角的幼小科學銜接實踐研究”,同時鼓勵教師在學校內開展小幼銜接的項目研究,以專項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
近幾年,我校每年都委派教師先后走進遼寧省實驗教育集團附屬幼兒園、皇姑區(qū)實驗幼兒園等幼兒園,為家長培訓,為幼兒上課。教師通過實踐,切身了解兒童在幼兒園的學習和生活狀況,獲取第一手資料,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實現(xiàn)小幼之間無縫對接。
小幼銜接要有家長的積極參與才能更好地完成。調研中我們了解到,家長們最擔心的是孩子對小學教學的適應能力以及小學課程的設計問題。我校通過家校共育課程,引導家長充分了解學校教育理念,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幫助一年級新生提高對學校的適應能力。學校的家校共育課程從三個維度開展科學銜接。
每屆一年級新生入學,學校都要為新生家長進行培訓。校長以“尊重規(guī)律,助力成長”為主題開展講座,向家長傳達學校小幼銜接的教育理念;各班的班主任在線上家長會向家長解讀具體落實措施,并分享實用的小幼銜接經(jīng)驗。通過培訓,引導家長了解小學入學階段的課程體系,消除家長的顧慮,建立家校共同體,避免小幼銜接階段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一年新生的自理能力、生活習慣等方面都涉及小幼銜接的任務,家校共育也應貫穿在整個學年的學習生活之中。
1.小幼銜接階段家校共育的三件“寶物”
有規(guī)律的生活可以幫助學生盡快適應小學生活,各班常規(guī)生活中的三件“寶物”必不可少:“記事本”,記錄每天需要家長了解的學校生活重點;“家校反饋表”,教師根據(jù)新生需要養(yǎng)成的生活習慣,列出項目,家長通過對孩子的評價、鼓勵進行總結;“好習慣培養(yǎng)卡”,以學生的某一薄弱問題為重點,確定學生一個月的短期目標,引導學生自主成長。
2.小幼銜接階段家校共育的三項活動
我校每年的趣味運動會、詩歌會、家長開放日都會邀請家長參與,目的是引導家長在與孩子共同活動的過程中,明確自己在小幼銜接中應發(fā)揮的作用。
每到一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候,我校都會進行“一年級學習成果展示匯報”活動。在全員參與、全學科展示的過程中,通過靜態(tài)作品展覽、動態(tài)舞臺表演等方式,引導學生把入學一年以來的學習內容展示出來。同時,邀請家長參與,引導家長看到孩子的成長變化,體會到與孩子共成長的意義。
我校針對一年級新生的實際情況,減少課程內容,減緩教學進度,構建符合兒童思維、有學校特色的小幼銜接課程,幫助一年新生邁好入學第一步。
1.發(fā)放《指導手冊》,激發(fā)學生對校園的向往
即將入學的孩子報到時,拿到的《學校適應能力指導手冊》上較為詳盡地介紹了學校環(huán)境和教師團隊簡介,以及一日生活常規(guī)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家長和孩子由此可以對學校有初步了解,減少陌生感。
2.入學禮,在兒童心中種下美好的種子
一年新生的入學禮,既是學校的開學典禮,也是傳統(tǒng)活動“大手拉小手”的啟動儀式。入學禮上,家長的“大手”拉著孩子的“小手”,共同走入會場,充滿儀式感,使新生認同并喜歡上小學生活。
3.參觀校園,引導兒童喜歡小學生活
每節(jié)下課在哪里活動?教師在哪里辦公?圖書館在哪里?這些問題都是一年級新生迫切想要知道的。參觀校園、熟悉環(huán)境有利于兒童喜歡小學生活。
幼兒園和小學作息時間不同,有效調整,才能讓
他們更愉悅地適應小學生活。1.調整作息時間
首先,延遲知識教學。開學第一周為小幼銜接學前周,以適應學校生活為目標,不進行知識方面的教學。其次,延遲上課。為了保證一年級學生的睡眠時間,我校早在2017年就提出把一年級第一節(jié)上課時間定為8:05,讓一年級學生有緩沖的時間。此外,還為低年級學生安排了間食和吃水果的時間。
2.調整教育內容
我校把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學生的自理能力作為小幼銜接階段的重要內容。教師把教會學生整理物品、照顧自己、秩序就餐等內容作為學前周的教育教學重點,為學生打下良好的生活基礎。
3.調整評價方式
一年級新生需要摸得著、看得見的評價方式。我校各班設計了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有游戲特點、有班級特色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適應生活。
1.學生之間的交往從自我介紹開始
學前周開始,各班的語文課會把學生的自我介紹作為課前三分鐘的展示內容。學生通過自我介紹、特長展示,加深同伴之間的相互了解,認識并結交新朋友。
2.融入集體生活從共同制定班規(guī)開始
我校要求各班學生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共同制定班規(guī),這也是引導學生了解、適應學校生活的過程。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激發(fā)兒童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持續(xù)學習能力。我校各學科教師都把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教育教學目標,開展學生喜歡參與的綜合性實踐活動。一年級課堂上游戲化、生活化、活動化的學習方式,探究式、體驗式的學習過程,吸引著學生快樂地走入學習殿堂。
我校將繼續(xù)遵循兒童的發(fā)展規(guī)律,著眼于兒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引導一年級新生順利完成小幼銜接,為他們終身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