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宏,程 靜,魏月華
(中國人民大學 外國語學院,北京 100083)
庫爾特·馮內(nèi)格特在《自動鋼琴》一書中對反烏托邦前景表達的焦慮由來已久,與此前一百多年問世的《弗蘭肯斯坦》(Frankenstein)一脈相承?,旣悺ぱ┤R在1818年發(fā)表的那部小說里警示世人不受約束的科技探索最終會帶來不可避免的惡果,質(zhì)疑技術“潛在的危害是否大于其所有潛在的好處”[1]。在此后五十多年的美國社會,奴隸制壽終正寢,大城市急劇膨脹,工業(yè)資本主義的大機器生產(chǎn)日益擴張??茖W家與其美國同胞一道,接受新時代的挑戰(zhàn),致力于呈現(xiàn)自身無拘無束發(fā)展的權(quán)利[2]5-6。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美國化學協(xié)會(1876)、美國博物學家協(xié)會(1883)和美國物理學會(1899)等新型專業(yè)協(xié)會相繼問世,加之國家標準局(1901)等聯(lián)邦機構(gòu)成立,將林林總總、散布各地的科研人員聯(lián)系起來,使他們之間的和衷共濟感大為增進[2]42。全國上下對科學界旺盛的求知欲和技術進步的美好前景一片頌揚之聲,人們“將技術發(fā)展和對科學知識的追求與人性最好的一面結(jié)合在一起”[3]。
作為在20世紀20年代出生和成長的少年,馮內(nèi)格特天真地相信了這些關于科學進步的敘事[3]。懷著對科技發(fā)展美好前景的憧憬,馮內(nèi)格特進入康奈爾大學,主修化學專業(yè)。他的大學生涯因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和他參軍赴歐而中斷。戰(zhàn)后馮內(nèi)格特退伍還鄉(xiāng),就讀于芝加哥大學。他本擬攻讀碩士學位,但最終完成本科教育就離開了大學。20世紀50年代初,馮內(nèi)格特受聘于通用電氣公司,從事公關工作。他就職的研究實驗室位于紐約州斯克內(nèi)克塔迪。在那里,馮內(nèi)格特有幸結(jié)識歐文·蘭繆爾①等頂級科學家。他聽說英國小說家H.G.威爾斯30年代曾到斯克內(nèi)克塔迪訪問,蘭繆爾應邀為這位名聞遐邇的“科幻小說之父”設想了一個據(jù)信可以作為寫作素材的故事情節(jié)[4]。
蘭繆爾堪稱當時人們對科技發(fā)展理想化的代表。據(jù)馮內(nèi)格特回憶:蘭繆爾“對他從巖石中挖出并分發(fā)給周圍任何人的真理被派上什么用途漠不關心。但他覺得自己發(fā)現(xiàn)的任何真理本身都是美好的,至于接下去是什么人拿到這個真理,他毫不在乎”[1]。這種對科技發(fā)展的放任態(tài)度令馮內(nèi)格特難以接受。他在通用電氣公司工作期間近距離審視科技事業(yè),把自己的觀察付諸筆端,在《科利爾》上發(fā)表了他的處女作[5]7-8。這家雜志的編輯諾克斯·伯格②慧眼識才,馮內(nèi)格特有幸得到他的指導,又為該雜志完成了一篇作品。盡管伯格對馮內(nèi)格特從事寫作大力支持,但這位年輕人1951年初辭去通用電氣公司的職務,仍令他頗為震驚。
1952年,馮內(nèi)格特的第一部長篇小說《自動鋼琴》由斯克里布納公司出版,贏得格蘭維爾·??怂耿鄣那嗖A。他在《紐約時報》上撰文,給予該書高度評價,將其與奧爾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的《勇敢的新世界》(Brave New World)相提并論,甚至把馮內(nèi)格特稱為“目光敏銳的諷刺作家”??上渌u論家并不看好這部小說。加之它的另外兩個早期版本都或多或少帶上“科幻”色彩,其一由班坦圖書公司出版,書名為《烏托邦14》,其二由道布爾戴科幻圖書俱樂部出版,馮內(nèi)格特因而被貼上“科幻小說家”的標簽。而當時科幻小說是作家們不屑一顧的流派。盡管馮內(nèi)格特為之辯護,但也無濟于事。他不無痛惜地感嘆:“沒有人既能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作家而同時又能懂得冰箱是如何工作的?!盵5]9
其實,《自動鋼琴》這部犀利的諷刺作品絕非平常的科幻小說可比。斯坦利·沙特在該書問世18年后指出,諸多證據(jù)表明,“庫爾特·馮內(nèi)格特是一位社會評論家,在作品中著筆于當前和可預見的未來的種種問題”[6]。對于有志于從事這種社會評論的馮內(nèi)格特而言,他的理工科教育背景和在科技公司從業(yè)的經(jīng)驗不僅并非不利條件,反而為他提供了難能可貴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獨到眼界,使他得以為這部小說構(gòu)思出別具一格的框架。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借鑒理工科的分層控制結(jié)構(gòu)即為一例。該控制系統(tǒng)見諸于多個理工科領域。在管理科學上,分層控制作為一種把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結(jié)合起來的控制方式,是指將管理組織分為不同的層級,各個層級在服從整體目標的基礎上,相對獨立地開展控制活動。在控制工程學中也有相應概念,是指將系統(tǒng)的控制中心分解成多層次、諸等級的控制體系,以與系統(tǒng)的管理層次相呼應。其綜合了集中控制和分散控制兩者的優(yōu)點,控制指令由上往下越來越詳細,反饋信息由下往上傳輸越來越精練,各層次的監(jiān)控機構(gòu)有隸屬關系,它們職責明晰,分工明確。在現(xiàn)代工業(yè)的機器中,生產(chǎn)線上乃至整個工廠里往往配備具有分層控制結(jié)構(gòu)的工程控制系統(tǒng)。
馮內(nèi)格特在書中采用了在機電工程以及新興的信息技術中的分層控制結(jié)構(gòu),借以揭示在科技主導之下,工人蒙受奴役,科學家遭到禁錮,詭譎之道肆虐的陰森前景。
在虛擬的第三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背景下,小說聚焦于紐約州伊利姆的大型制造廠。在這里,大多數(shù)人居住在工廠對面的平民家園,與伊利烏姆工廠及其工程師和經(jīng)理們的豪宅隔河相望。該廠由幾個人事經(jīng)理和工程師管理。工人已被機器取代,所有的生產(chǎn)都由機器完成。這樣的工廠遍布全國,構(gòu)成一個龐大的系列。伊利姆這個地名純屬虛構(gòu),但馮內(nèi)格特對該廠的刻畫很大程度上基于他對科技發(fā)展前沿的第一手了解,尤其是他在通用電氣公司的工作經(jīng)歷。書中提到的其他相關工廠所在地都是真實的城市,例如“阿巴尼、特洛伊、斯克內(nèi)克塔迪”[7]181。作者曾供職的通用電氣公司實驗室就在斯克內(nèi)克塔迪。
作為分層控制結(jié)構(gòu)中的系統(tǒng)表層配置,馮內(nèi)格特塑造了一個生性詼諧、出語驚人的人物——布拉德普爾的國王,借這個來自遠方國度的君王之口道出了大公司的真相。身為大型科技公司的局外人,布拉德普爾的國王一眼看出局內(nèi)人司空見慣反而視而不見的癥結(jié),因此能夠提出許多他們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國務院負責接待國賓的官員哈拉德博士引導這位君臨600萬臣民的國王四處參觀,炫耀美國的科技成就。國王在他的侄子兼翻譯卡什德拉爾陪同下來到伊里姆。哈拉德解釋說,任何人從事工作如果不如機器做得好,就得被機器取代。這些被機器淘汰的人們照例得到政府支付的最低工資,在公共工程部門的重建與墾殖隊從事無關緊要的工作。
在哈拉德自詡為落后國家樣板的工廠里,這位國務院官員費盡唇舌,本以為會令國王佩服得五體投地,不料這一切卻讓國王想到他母語中的一個詞——“塔卡魯”,即奴隸。國王認為這樣的人就是不折不扣的奴隸。為了說服國王,哈拉德教給他“公民”一詞。于是國王掌握了他平生學會的第一個英文單詞“citizen”,不過他認為這個詞的意思是“塔卡魯”:
國王的侄子卡什德拉爾做了翻譯。
“啊哈,”國王點頭說:“塔卡魯?!?/p>
“他說了什么?”
“塔卡魯,”卡什德拉爾說:“奴隸?!?/p>
“不是塔卡魯,”哈利德直接對國王說:“是公—民?!?/p>
“啊,”國王說“公—民,”他高興地咧嘴笑了笑?!八敗瘛9瘛??!?/p>
“不是塔卡魯,”哈利德說。
卡什德拉爾聳了聳肩:“在國王的土地上只有精英和塔卡魯?!盵7]28-29
國王所言一語中的。不管國務院官員給他們加上什么好聽的名稱,這些被機器取代的人們說到底不過是奴隸而已。布拉德普爾的國王進而要求到一個這樣的人家中拜訪,計算機選中了芝加哥的一位普通居民埃德加·哈格斯特羅姆。他恰好符合要求:年齡36,身高5英尺7英寸,體重148磅,結(jié)婚11年,智商83,2個孩子(一男一女),2個臥室”,都是國民的平均水平[7]156。國王來到哈格斯特羅姆家,家里滿是小玩意,只要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做所有的家務。國王的侄子兼翻譯卡什德拉爾說:“國王想知道這個女塔卡魯……”
“塔卡魯是什么?”妻子萬達有點狐疑地問。
不等卡什德拉爾告訴她“塔卡魯”的意思是奴隸,哈利德?lián)屜日f:“公民。”
卡什德拉爾只好順勢說是“公民”并告訴萬達,國王是問她用這些設備節(jié)省下來許多時間都做什么。她支支吾吾地回答說,他們“活著”,主要是指他們看電視[7]159-160。這段時間剛好洗衣機壞了,萬達得用手洗衣服,反而感到很高興:“我就喜歡這樣干活兒……正好給了我一些事情可做”[7]160。
作為該書表層配置的標志,布拉德普爾的國王以“局外人”的獨特視角洞悉一個事實:人不能僅靠面包生活。對這些往日以熟練工人或家庭主婦的身份辛勤工作,如今卻被機器取代的人們來說,無論是在享受公共救濟金的生活當中,還是躋身于普通勞工之列,得到政府支付的最低工資,從事可有可無的工作,他們都被機器奪走了所有的尊嚴,成為所謂“發(fā)臭的殘骸”[7]74。人們失去了選擇的權(quán)利,從而失去了目標,失去了對未來的希望,只有終日迷失在電視當中。正像一個理發(fā)師在理發(fā)業(yè)即將被淘汰之際說的,“過去,一個蠢貨可以因為把很多該死的事做得很棒而變得了不起。但是如今機器把這樣的問題統(tǒng)統(tǒng)解決了”[7]198。
如果說來自布拉德普爾的國王是小說系統(tǒng)表層配置的標志,小說主人公保羅·普羅透斯博士則是書中底層設置的核心。由于這個運行完全由機器控制的體系是他父親當年一手設計的,加之他本人的高智商,保羅躋身要職。他擔任工程師和經(jīng)理,執(zhí)掌伊利姆工廠,是紐約州伊利姆收入最高的人。然而,前程似錦的保羅對這個機器主導的社會卻態(tài)度冷漠,甚至萌生叛逆的傾向。他內(nèi)心深處對這樣的生活隱約感到不滿,渴望過一種更簡單、更高尚的生活。
保羅掌管的伊利姆工廠與河對岸那個平民的世界相互隔絕。河上有一座橋,將普通百姓的家園與伊利姆工廠及其管理人員和工程師們的豪宅隔開,涇渭分明。這座橋象征著兩個世界的劃分。橋上通常擁著一大群被機器淘汰之后無所事事的閑人,堵塞交通,但保羅不時過河去散心。盡管他照例化妝成普通人,但有一回在那里的酒吧還是被一個老人認出來。見保羅想不起來自己,老人有些失望:
他伸出兩只手,手掌向上?!翱赡纯催@雙手吧,博士。一如既往的好,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出來兩只像它們一樣的手。是您自己這么說的?!?/p>
“赫茲!”保羅說?!澳闶囚?shù)稀ず掌?。?/p>
魯?shù)洗舐曅α诵?,得意地環(huán)顧著房內(nèi)四周,好像在說:“看哪,上帝啊,魯?shù)稀ず掌澊_實認識普羅透斯博士,普羅透斯也認識赫茲。你們當中有多少人可以這么說?”[7]34
保羅由衷地贊揚道:“你是個了不起的機械師,魯?shù)?。”[7]34老人備受感染,有心“慶祝與這位了不起的好朋友重逢的快樂”,用音樂招待保羅:
“音樂,”他滿臉莊重地說,“讓我們來聽音樂吧。”他越過保羅的肩膀,砰的一聲把一枚五分鎳幣彈進自動鋼琴……機器發(fā)出嗡嗡聲,幾秒鐘之后鋼琴開始叮當作響……“我為你演奏這首歌,博士?!彼谥車男鷩W聲中喊道[7]37。
保羅呆呆地望著眼前的自動鋼琴,只見那一個個無須演奏者按動的琴鍵上下移動,彈出預定的曲調(diào)?!耙魳逢┤欢?,帶著給了你恰好五分錢價值的歡樂那副樣子。魯?shù)线€在一個勁喊著:‘看著琴鍵上下跳動,讓你覺得有點毛骨悚然,不是嗎,博士?你幾乎可以看到一個鬼魂坐在那里用心彈奏?!盵7]38
作為該書的標題意象,自動鋼琴將小說主人公保羅·普羅透斯對所謂機器文明的切身感受融入其中。19世紀末,自動鋼琴問世,技科學(techno-science)現(xiàn)象也初露端倪,機械音樂應運而生,在20世紀初至30年代頗為流行[8]。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馮內(nèi)格特巧妙使用了這種初級的自動機器意象,旨在表明技術手段已融入音樂行業(yè)。作為技術文化符號的自動鋼琴標志著故事情節(jié)從小說的表層配置深入到其底層設置。在這個意象出現(xiàn)之后不久,保羅再次來到河對岸,汽車卻出了故障。“他的汽車顫抖幾下停住了。他拉上手剎車,走下車,掀開引擎蓋,測試各處的連接”[7]73。他剛把工具拿出來靠在汽車旁邊,就有些路人好奇地湊過來:
他們把頭伸到引擎蓋下,和他一起查看……其中最年長的一個身材高大的紅臉漢子說:“讓我告訴你真正的麻煩在哪里吧。把那個扳手拿來……”他動手修理燃油泵,三下五除二卸掉蓋子,指著蓋子下面的墊圈?!霸谶@里,”他嚴肅地說,就像教授外科手術的指導老師。你的麻煩就出在這里。漏氣了。你還在一英里以外我一聽到你過來就知道了。
“好吧,”保羅說,“我想我得打電話叫人給修修。訂購新的墊片可能得花一個星期時間?!?/p>
“五分鐘就足夠了?!备邆€兒漢子說著摘下帽子,撕下上面的汗帶。他從口袋里掏出一把鉛筆刀,把燃油泵的蓋子覆在汗帶上,切出一個大小剛好合適的皮革圓盤。然后,他又切下圓盤的中心,把新墊圈放在適當?shù)奈恢?,然后把泵裝回原處[7]73。
保羅一踩啟動器,馬達立即轉(zhuǎn)起來。他抬起頭,看見那個漢子“臉上洋溢著深切的滿足感和激昂的創(chuàng)造力”[7]74。此情此景不禁讓保羅“想成為一個不同于他自己的人”[7]74。
據(jù)查爾斯·米爾斯分析,“科技工作具有一種魅力,使其成為危險之源;科學工作者成為心甘情愿的奴隸,他們從事的艱辛任務往往都是自作自受”[9]。可見科學工作者既是主人又是奴仆,是“甘愿為奴”,為自己被囚禁提供種種條件[7]17。美國物理學家艾倫·萊特曼曾以《被永無休止的謎團所惑,科學家陶醉在他們的囚禁之中》為題撰文,向讀者袒露心跡:“科學家從事科學研究的真正原因”是因為“科學家別無選擇”[10]。萊特曼這番話一語道出科學家久禁囹圄,身不由己的處境。保羅就是這樣一個被囚禁的科學家,既是機器社會的代理人又是受害者。這種把科學家視為囚徒,認為他們兼有代理人和受害者雙重身份的看法早在19世紀末的美國就曾得到了廣泛的認可[2]17。美國第一位心理學、哲學博士,美國心理學研究的開創(chuàng)者G.斯坦利·霍爾指出,“腦力勞動者”尤其處于危險的境地,“據(jù)一位生理學家最近的估算,他們從事這種腦力勞動的強度是體力勞動者的8倍左右”[11]。這種對科學家的囚禁切斷了他們與其人類同胞應有的聯(lián)系,從而剝奪了他們對于科學研究中倫理成分的認知能力[3]。正是保羅與高個兒漢子的邂逅使他心中這種倫理成分的潛在意識開始蘇醒。他對這樣一個熟練工人居然被冰冷的機器所淘汰感到震驚。
保羅的父親當年精心設計出了這個合乎情理的體系。然而,“面對一個本來毫無意義的宇宙,所有這些巧妙的設計都被證明是可悲的謊言”[12]。保羅不甘心繼續(xù)在這些謊言當中自欺欺人,開始質(zhì)疑這套工業(yè)化系統(tǒng)。他買下一個老派的農(nóng)莊,決定辭掉工作,前去務農(nóng)。保羅算了算,他的全部財產(chǎn)加起來有75萬美元,辭掉工作退休足以養(yǎng)家糊口。他沒有告訴妻子安妮塔這個打算,一直等到結(jié)婚紀念日那天他才開車帶安妮塔去看那個農(nóng)莊。他們經(jīng)過伊利姆工場的城垛,駐守在那里的衛(wèi)兵之一認出了保羅的車,在戒備森嚴的碉堡里晃動著他的50口徑機槍,作為友好的致意。對保羅來說,這個城堡式的廠區(qū)分明是一個戒備森嚴的監(jiān)獄。他試圖帶妻子進入平民家園,感受一下那里也許是靈魂的避難所。他說:
“為了得到我們所擁有的,安妮塔,我們對待這些人的方式實際上已經(jīng)剝奪了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東西——自己被人需要,有用武之地的感覺,自尊的基礎?!?/p>
“而他們的精神食糧正是被像我父親,像克羅納……還有謝潑德,像我們一樣的人給淘汰掉了?!?/p>
“他們的精神食糧一開始就不可能太好,否則他們也不會在這里?!盵7]169-170
安東尼·克羅納是保羅的上司,謝潑德是保羅的同事,是安妮塔一直致力于幫他戰(zhàn)勝的競爭對手。保羅試圖說服安妮塔與他一起逃離被機械所轄制的生活,但失敗了。伊利姆工廠在保羅眼里是個森嚴的監(jiān)獄,在安妮塔心中卻是一片樂土。城堡式的地界令她難以割舍,離開須臾就失去安全感。
正在保羅暗中籌劃以辭職務農(nóng)的方式從這個城堡式的牢獄迂回逃脫之際,上司克羅納卻要派他做線人,打入一個反對機器文明的地下運動組織。該激進叛亂組織“幽靈襯衫協(xié)會”的總部設在伊利姆。該拉丁語地名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墓畔ED語的地名特洛伊④。不僅故事背景出自希臘神話,小說主人公保羅·普羅透斯博士的姓氏也取之于斯。保羅正是被他的上司克羅納,他父親生前一手提攜的要員,作為特洛伊木馬打入叛亂組織內(nèi)的。當時保羅正在參加公司的一次大型活動,“自從他決定辭職以來,這是他第一次真正對這個系統(tǒng)毫不在乎。他以前試著不在乎,但并不成功?,F(xiàn)在,突然間……他成為屬于自己的人”[7]201。正在此時克羅納和盧·麥克利里、弗朗西斯·蓋爾霍恩等召見他,告訴他公司高層決定以他觸犯法律為借口假裝解雇他,以便讓他以合情合理的方式從伊利姆工廠消失,融入河對岸的平民世界,作為間諜滲透到反叛組織里去。保羅趕忙提出辭職,但沒人相信他是真的辭職。他們都認為他只是在按照公司高層的安排扮演間諜的角色??肆_納了解安妮塔期望丈夫在競爭中勝出,接掌匹茲堡制造廠的事??肆_納向保羅保證,完成這次偵查任務后,保羅將會達成心愿。
在技術決定地位的時代,人們的地位取決于其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與技術實踐水平。安妮塔智商太低,無法上大學,只有嫁給像保羅這樣的人才能躋身于精英的世界。于是她自稱懷孕,使保羅向她求婚?;楹笠粋€月保羅發(fā)現(xiàn)原來安妮塔患有月經(jīng)稀發(fā)癥,根本不能生育。但保羅從未向她道破此事,他每次回家夫妻宛如新婚燕爾。
為了盡快讓愛妻知曉自己已被開除,保羅連夜去見安妮塔,卻遠遠地看到她和謝波德吻別的場面。等安妮塔走近,保羅看清她還穿著謝潑德的襯衣。安妮塔決絕而去。被愛妻拋棄的保羅在河對岸獨自徘徊,又來到那家有自動鋼琴的酒吧,借酒消愁。他的酒里被人下了麻藥,他醒過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落在幽靈襯衫協(xié)會手里。不出上司所料,他被反叛組織招募了??紤]到保羅的父親聲名顯赫,他們將保羅推舉為傀儡頭目,并以他的名義宣布他正在領導這個反對機器操控人類的運動:
我致力于把世界還給人民……我提議讓人們回到工作崗位上,成為機器的控制者,并且限制機器對人的控制。我進一步建議,應仔細考慮技術和組織的變化對生活方式的影響,并在這種考慮的基礎上拒絕或引入這些變化……就其天性而言,人除非從事能使他們感到對自身有用的事業(yè),否則是不可能快樂的。因此,必須讓他們重新參與這些事業(yè)。我認為,幽靈襯衫協(xié)會的成員認為,不完美之中必有美德,因為人是不完美的,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脆弱之中必有美德,因為人是脆弱的,而人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7]285。
保羅旋即在當局的突襲中被捕。上司仍然認為他是個間諜,要求他報告反叛組織的情況。但此時保羅已經(jīng)認同幽靈襯衫協(xié)會的宗旨,他承擔起作為該組織領袖的角色,拒絕招供??肆_納便帶著安妮塔到監(jiān)獄探視他。
“恭喜你,保羅,親愛的,”安妮塔說,聲音很小。
“為了什么?”
“她知道了,孩子,”克羅納說,“她已經(jīng)知道你是個秘密特工。”
“我真為你驕傲?!薄材菟f:“我能告訴他——關于新工作的事嗎?”
“是的,保羅,”克羅納說,“東區(qū)需要一個新的工程經(jīng)理?!?/p>
“那個人就是你呀,親愛的!”安妮塔說[7]291。
克羅納讓保羅放心,他可以馬上出獄,“只要我們能把你了解到的關于幽靈襯衫的情報,他們是哪些人,他們是如何工作的一一記錄在案”[7]291。安妮塔也趕緊說:“家里都準備好了,保羅,”并且加上一句不乏情色聯(lián)想的暗示:“我把女傭打發(fā)開了,這樣我們就可以享受一場老式的美國家庭聚會了?!盵7]291但保羅還是不肯吐露任何有價值的情報,他直接承認自己就是幽靈襯衫協(xié)會的領導人,展示出堅定的信仰和歸屬感。保羅因拒絕與當局合作而受到審判,被控犯了叛國罪。他對檢察官說:“人類與其他動物的區(qū)別在于他有制作人造之物的能力,我認為這是人引以為榮耀的。然而,在錯誤的方向后退一步,就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一步?!盵7]295
正在此時,叛亂爆發(fā)了。叛軍涌入法庭,把保羅營救出來??肆_納本擬利用保羅對叛軍巧施木馬計,保羅反倒成了叛軍在精英集團內(nèi)的特洛伊木馬。叛軍一舉攻占伊利姆工廠。不過,叛亂一旦開始,保羅和拉舍爾、馮·諾依曼教授等領導人對其肆意破壞就無力阻止了。人們不由分說,動手搗毀所有的機器。正如馮·諾依曼教授所言:“它的規(guī)模如此之大。我想種族屠殺已經(jīng)近在眼前了。好的與壞的玉石俱焚,自動車床控制裝置和抽水馬桶同歸于盡。”[7]311
這個機器時代的特洛伊式陷落一如古希臘時光再現(xiàn),“在晨曦中,這個小鎮(zhèn)仿佛是一個巨大的珠寶盒,內(nèi)襯不是通常的天鵝絨而是黑黢黢的煤灰,里面裝滿了數(shù)以百萬計光彩閃爍的寶物:零七八碎的空調(diào)、微場電機放大器、分析儀、弧焊機、蓄電池、傳送帶、賬單機、簿記機、灌裝機……發(fā)酵檢驗器”[7]315-316。馮內(nèi)格特在這里羅列了形形色色的機電設備和元件,從首字母為A的空調(diào)(air conditioners)一直到首字母為Z的發(fā)酵計(zymometers),橫跨兩頁,有114項之多。機器擠壓了人類的生存空間,正是技術發(fā)展的詭譎之處,也是人類目前仍然深陷其中的問題。
叛軍攻占了匹茲堡、西雅圖、明尼阿波利斯、圣路易斯、芝加哥、伯明翰、波士頓和紐約等城市[7]308。但叛亂很快就被鎮(zhèn)壓下去,而伊利姆是其中堅守到最后的據(jù)點。在保羅被迫率領拉舍爾等其他叛軍頭目們投降之際,拉舍爾拍了拍保羅的肩膀,鼓勵道:“笑笑吧,普羅透斯博士——你現(xiàn)在成了大人物了,就像你的老爸當年一樣?!盵7]320
正如馬丁·海德格爾所述,“技術的本質(zhì)絕不是什么技術上的東西”[13]。作為具有科技專業(yè)背景的局內(nèi)人,馮內(nèi)格特通過冷靜的審視,意識到機器便利了人類生活的同時,也剝奪了人類最自然的樂趣,向讀者展現(xiàn)了技術對技術精英的轄制、技術如何排擠工人的現(xiàn)象,告誡他們必須警惕“機械性替代人性”的危險。小說從以布拉德普爾的國王為媒介的系統(tǒng)表層配置入手,通過圍繞保羅·普羅透斯個人經(jīng)歷的底層設置,層層深入,揭示了人類在機器主導之下遭受的奴役、囚禁以及這一體系固有的詭譎。當一個體系本末倒置,種種弊端就在其中滋生了。奴役、囚犯與詭譎并非機器制造的,而是該體系賴以操控人類的手段。保羅·普羅透斯對這個濫用機械力量的體系產(chǎn)生了懷疑,從該體系中的佼佼者最終變成了一場反技術運動的精神領袖。小說通過人性與機械性的碰撞,展示了技治主義社會的弊端。它所傳達的技術批判意識具有促使人類工業(yè)文明向更符合人性、更保障人類生命質(zhì)量的生態(tài)文明轉(zhuǎn)變的作用。
注釋:
①Irving Langmuir(1881—1957),美國化學家、物理學家。他從1909年起在該實驗室工作了41年,期間在物理和化學領域做出重要貢獻,并于1932年榮獲諾貝爾化學獎,成為第一位在工業(yè)實驗室工作而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②Knox B.Burger(1922—2010),美國編輯、作家和文學經(jīng)紀人,曾在紐約市的《科利爾》(Collier’s)雜志擔任小說編輯。
③Granville Hicks(1901—1982),美國文學評論家、教育家和編輯,曾在連雪勒綜合技藝學院(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任教授。
④Ilium,在羅馬帝國時期,奧古斯都在特洛伊遺址上建起伊利姆城。特洛伊遺址位于現(xiàn)今土耳其西北面,名為伊利昂(Ilion),仍保留著原有的拉丁語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