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千
相比過于遙遠的太空,對于人類來說,最具神秘感的聲音來自于海洋深處。那是一種在海洋中回蕩的、類似于歌聲的聲音——人們稱之為“鯨歌”。但人類至今無法理解,鯨究竟為什么要歌唱?
相比過于遙遠的太空,對于人類來說,最具神秘感的聲音來自于海洋深處。那是一種在海洋中回蕩的、類似于歌聲的聲音——人們稱之為“鯨歌”。
人類早就知道海洋中的鯨會發(fā)出類似于歌聲的聲音。在人類熱衷于獵鯨的19世紀,獵鯨人的日志中就以“歌手”來指代鯨了。但是直到20世紀70年代,人類才開始認識到鯨歌的重要價值。
鯨歌以一種奇異的方式進入人類的流行文化之中
20世紀60年代,美國生物學家和環(huán)保主義者羅杰·佩恩在海灘上發(fā)現(xiàn)了一頭死亡的海豚,在其氣孔上還插著一支雪茄。這個情景讓佩恩受到刺激,此后,他將自己的研究對象從蝙蝠和貓頭鷹轉移到海洋生物。
1967年,佩恩和同事共同發(fā)現(xiàn)座頭鯨會發(fā)出復雜且重復的類似于歌聲的聲音。這一發(fā)現(xiàn)完全改變了人類對鯨的認知,也讓鯨歌以一種奇異的方式進入人類的流行文化之中。
大感震撼的佩恩將座頭鯨的歌曲描述為“充滿活力的、不間斷的聲音之河”。每一首鯨歌大約會持續(xù)6至35分鐘,并由整群的雄性座頭鯨共同演唱。不僅如此,鯨歌還會不斷變化、傳播。
1970年,佩恩發(fā)行了一張他錄制的鯨歌黑膠唱片《座頭鯨之歌》,這張唱片的銷量超過了10萬張,至今仍然是有史以來最暢銷的錄制自然聲音的唱片。座頭鯨的歌聲隨后還進入了太空。在美國天文學家卡爾·薩根的倡導下,1977年,旅行者2號航天器和旅行者1號航天器都攜帶了唱片,里面收錄和展示了地球上的種種聲音和圖像,其中包括佩恩錄制的座頭鯨的歌聲。
人類期待著或許有智慧生命會收到這張唱片,并且破譯其中的內容?;蛟S,對于外星智慧生命來說,鯨歌比人類的語言更加易懂。
鯨歌能夠傳播上千公里
在水中要比在空氣中更適合傳播聲音。一頭成年鯨的歌聲能夠輕而易舉地傳播上千公里。但是人類至今仍然無法理解,鯨究竟為什么要歌唱?
有人分析,鯨歌與鳥鳴有相似之處,而且在鯨群中都是雄性鯨唱歌,這可能與求偶有關。但鯨歌的意義顯然還不僅限于此,可能還與鯨群的遷徙、個體之間的溝通以及在海洋中進行探測有關。
科學家曾持續(xù)觀察過其他鯨群,小須鯨、長須鯨、藍鯨、抹香鯨等都有自己的歌聲,但只有座頭鯨的歌聲旋律最為婉轉多變,頻率范圍最為寬廣,在20到10000赫茲之間,因此它被稱為“天才歌手”。鯨歌在座頭鯨的世界中顯然有獨特的意義。
人們發(fā)現(xiàn),座頭鯨的鯨歌有基本的旋律和重復的單元,在幾個小時的時間里會被反復吟唱,以表達某個主題,甚至有人觀察到一頭座頭鯨持續(xù)歌唱超過22個小時。座頭鯨的鯨歌還會隨著時間逐漸變化,出現(xiàn)新的曲調和單元,隨后整個座頭鯨群體都會進行同樣的改變。
相比之下,其他鯨群,例如藍鯨的歌聲就要短得多,只有1分鐘左右,而且人們發(fā)現(xiàn)在超過20年的時間里其旋律都沒有改變過。
鯨歌出現(xiàn)和發(fā)生改變的源頭在哪里
那么鯨歌出現(xiàn)和發(fā)生改變的源頭在哪里?
經(jīng)過跟蹤研究,科學家們發(fā)現(xiàn),座頭鯨鯨歌新的變化很可能最先出現(xiàn)在澳大利亞西海岸的鯨群之中,之后再逐漸向外傳播。在每個繁殖季節(jié),鯨歌都會稍有變化,出現(xiàn)一些新的曲調,而另一些曲調則會消失。這樣每經(jīng)過15年左右的時間,一首鯨歌就會完全改變。
但也有特殊情況,1996年,一群座頭鯨從澳大利亞西海岸入侵澳大利亞東海岸,導致東部座頭鯨的歌聲在兩年間發(fā)生了完全的改變,成為了西部曲調。一首“歌曲”從澳大利亞西海岸開始,逐漸在全世界的座頭鯨之中傳播開來。在此之前,人們普遍認為這種“文化傳播”現(xiàn)象是人類社會所獨有的。
有人將鯨歌的曲調形容為“呻吟聲”“鼾聲”“啁啾”和“哭聲”的混合?,F(xiàn)代人可以通過網(wǎng)絡聽到真實的鯨歌錄音,但是坐在家中聽這些聲音,與身處海洋,聽著聲音從數(shù)十甚至數(shù)百公里之外傳來,感受必然是截然不同的。
現(xiàn)在科學家嘗試通過鯨歌來計算鯨群的數(shù)量,也在研究鯨歌在曲調和頻率上發(fā)生的變化——這些變化很可能與人類的遠洋貨輪不斷增加,海洋里越來越吵鬧有關。而新冠病毒的突然襲擊,讓整個人類社會的活動在2020年幾乎停擺,這又給科學家?guī)硪粋€難得的進行對照研究的機會。
這些來自大自然的聲音并非為了人類而存在,有些聲音人類也無法理解。但鯨歌正是因為人類無法欣賞或者理解,才讓聲音顯出了本質——它們只是一種通過某種介質傳播的、在一定頻率范圍之內的波動。
(《三聯(lián)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