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娟,付莉,翟中葳,肖能武,楊柳,劉福元,杜會英*,杜連柱*,張克強
(1.農業(yè)農村部環(huán)境保護科研監(jiān)測所,天津 300191;2.十堰市農業(yè)科學院,湖北十堰 442000;3.新疆農墾科學院畜牧獸醫(yī)研究所,新疆石河子 832000)
隨著我國農業(yè)種植結構持續(xù)優(yōu)化,蔬菜種植面積連年增長,2019 年蔬菜種植面積已達到2 086 萬hm2[1],蔬菜產業(yè)已成為農業(yè)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yè),設施蔬菜栽培因具有反季節(jié)種植、復種指數(shù)和經濟效益較高等特點發(fā)展迅速,目前設施蔬菜種植面積已達370 萬hm2[2]。然而設施蔬菜種植具有高效益的同時,需要大量養(yǎng)分投入以滿足設施蔬菜生長,過量施肥問題十分突出,黃紹文等[3]的研究表明我國蔬菜肥料總用量普遍超量,設施蔬菜施用化肥養(yǎng)分量是農作物的4.1 倍,化肥長期高位運行導致土壤中的存量巨大[4],不僅降低了養(yǎng)分的利用率,而且有隨著灌溉和降水進入水體的風險,引起水體富營養(yǎng)化等環(huán)境問題[5],嚴重制約了設施蔬菜的優(yōu)質高效生產。丹江口庫區(qū)長期過度重視農業(yè)生產功能,農業(yè)面源污染嚴重,因此,如何優(yōu)化施肥,減少土壤養(yǎng)分的盈余量,提高蔬菜產量和肥料利用率,對庫區(qū)設施蔬菜可持續(xù)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已有研究表明,適量減少化肥施用量能夠保證設施蔬菜產量[6],提高蔬菜維生素C 和蛋白質等含量[7]。張懷志等[8]的研究表明,減少農戶常規(guī)化肥用量40%并施用有機肥,設施番茄產量和氮素吸收量顯著增加,氮損失量顯著降低,李銀坤等[9]的研究證實,減施氮量25%同時節(jié)水30%,可增加設施黃瓜-番茄產量、提高水氮利用效率。然而,過分減氮會降低作物產量、品質及經濟效益,應將施氮量控制在目標產量、作物品質和經濟效益、環(huán)境效應與土壤肥力均可接受的合理范圍內[10]。氮素盈余是衡量氮素輸入的生產力、環(huán)境影響和土壤肥力變化的最有效指標,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投入氮的利用效率[11],作為氮素管理指標之一被廣泛應用。荷蘭規(guī)定農場氮素盈余量為80 kg·hm-2·a-1,超過政府限定指標時,農民需要向政府交納盈余稅[12-13]。CHEN 等[14]建立了氮素盈余與損失之間的經驗關系。劉宏元等[15]得出冬小麥-夏玉米輪作周期氮素盈余量推薦值為30~70 kg·hm-2·a-1。LIANG 等[16]研究認為,在優(yōu)化的水氮措施下,雙季稻周年氮素盈余量為129.7 kg·hm-2·a-1[16]。ZHANG等[17]建立了我國13 種作物體系的氮素盈余指標,單作體系氮素盈余指標平均為73 kg·hm-2,雙季輪作體系平均為160 kg·hm-2。
目前關于農田氮素盈余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糧食作物上,缺乏化肥減施下糞水替代對設施蔬菜氮素盈余的研究。因此,本研究通過4 茬設施白菜田間定位試驗,設置不施肥、常規(guī)施用化肥、減施化肥和減施下糞水替代5 個處理,研究對設施白菜鮮質量、土壤全氮、無機氮及土壤氮素盈余等的影響,以期為丹江口水源涵養(yǎng)區(qū)種養(yǎng)結合提供科學數(shù)據。
試驗在湖北省十堰市鄖陽區(qū)譚家灣鎮(zhèn)設施大棚內進行,土壤為黃棕壤,試驗開始時0~20 cm 耕層土壤理化性質為:有機質含量6.58 g·kg-1,pH 7.72,容重1.13 g·cm-3,全氮含量0.51 g·kg-1,硝態(tài)氮含量40.60 mg·kg-1,銨態(tài)氮含量1.99 mg·kg-1,速效磷含量36.91 mg·kg-1。
試驗設置5個處理,分別為:對照處理(CK),白菜生育期內不施用肥料;常規(guī)施肥處理(CON),白菜生育期施用蔬菜專用復合肥(18-8-18),N、P2O5和K2O施用量分別為351、156 kg·hm-2和351 kg·hm-2,底肥施用量占77%、蓮座期追肥施用量占15%、結球期追肥施用量占8%;化肥減施處理(RCF),N、P2O5和K2O施用量均較常規(guī)減施20%,施用時期與常規(guī)施肥處理相同;化肥減施替代處理(RFS23),底肥施用蔬菜專用復合肥,蓮座期和結球期追施豬場糞水,替代23%的化肥N、P2O5和K2O 用量,養(yǎng)分施用總量和時期與RCF 處理相同;化肥減施替代處理(RFS100),分別替代100%、24%和19%的化肥N、P2O5和K2O用量,養(yǎng)分施用總量和時期與RCF 處理相同。試驗小區(qū)灌溉采用畦灌。每個處理重復3 次,小區(qū)面積6.72 m2,隨機區(qū)組排列,小區(qū)間用PVC板(40 cm寬)隔開。
試驗開始于2017 年10 月,結束于2019 年12 月,共連續(xù)種植4 茬白菜,白菜株距為35 cm,行距為40 cm。試驗用磷肥為P2O5(含量12%),鉀肥為K2O(含量51%)。豬場糞水取自設施大棚上游養(yǎng)殖場,該養(yǎng)殖場年出欄生豬約1 萬頭,豬場糞水經厭氧發(fā)酵后貯存在田間貯存池。糞水養(yǎng)分含量常年穩(wěn)定,理化性質為pH 7.51,總氮含量773.00 mg·L-1,銨態(tài)氮含量702.00 mg·L-1,總磷含量19.10 mg·L-1,總鉀含量746.00 mg·L-1。
土壤樣品采用“S”形5 點取樣法,取0~20、20~40 cm 土樣,同層次混合并裝在密封的塑料袋中,用于進一步分析。產量計算采用全部小區(qū)稱質量計產。每個小區(qū)選擇具有代表性的5 株白菜105 ℃殺青30 min,70 ℃下烘干至恒質量,粉碎保存。
有機質采用H2SO4-K2Cr2O7外加熱法測定,pH、土壤全氮、硝態(tài)氮和銨態(tài)氮等參考鮑士旦[18]的方法測定,采用凱氏定氮法測定植物全氮。
氮盈余為氮輸入量與作物氮輸出量的差值[17],輸入氮包括化肥氮、糞水氮和灌溉帶入氮,其中蔬菜生長期間灌溉水攜帶的氮參考龔世飛等[19]的數(shù)據,其余數(shù)據為實測數(shù)據,作物氮輸出為白菜氮輸出。
氮盈余(N surplus,kg·hm-2)=氮輸入-白菜氮輸出;
氮素利用率(N use efficiency)=(施氮處理白菜地上部吸氮量-對照處理白菜地上部吸氮量)/施氮量×100%;
氮肥貢獻率(N contribution rate)[20]=(施氮處理白菜產量-對照處理白菜產量)/施氮處理白菜產量×100%。
采用Excel 2016軟件做圖,SAS 9.2軟件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采用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由表1 可知,隨著種植茬數(shù)的增加,CK 處理白菜產量呈現(xiàn)降低趨勢。施肥處理4茬白菜產量顯著高于CK 處理;與CON 處理相比,RCF 處理4茬白菜產量差異不顯著;相同施氮量的3 個處理(RCF、RFS23 和RFS100)中,糞水替代處理(RFS23、RFS100)白菜產量均高于RCF處理,第一茬和第三茬白菜產量差異達到顯著水平,第二茬差異不顯著,第四茬RFS23 處理白菜產量顯著高于RCF 處理。適當減施化肥不會顯著降低白菜產量,且糞水替代能夠提高白菜產量。
表1 化肥減施下糞水替代對白菜產量和氮素利用率的影響Table 1 Chinese cabbage yield and nitrogen use efficiency of different treatments
化肥減施下糞水替代可以提高白菜對所施氮的利用能力;從氮素利用率來看,化肥減施20%的RCF處理氮素利用率與CON 處理相比未顯著降低,RFS23和RFS100 處理之間差異不顯著,均顯著高于RCF 處理;從氮肥貢獻率來看,化肥減施替代處理(RFS23、RFS100)氮肥貢獻率較化肥施用處理(CON、RCF)有所提高,且RFS23處理顯著高于CON處理和RCF處理。
第四茬白菜收獲后,土壤全氮含量如圖1 所示。各處理上層土壤(0~20 cm)全氮含量均高于下層土壤(20~40 cm)。上層土壤(0~20 cm)中,CON、RCF、RFS23和RFS100處理全氮含量顯著高于CK 處理,且無顯著性差異;下層土壤(20~40 cm)不同處理土壤全氮含量變化與0~20 cm 土層變化趨勢一致,RCF 處理土壤全氮含量比CON處理降低了5.2%,未達5%顯著水平,2 個化肥減施糞水替代處理土壤全氮含量差異不顯著。
由圖2 可知,4 茬白菜收獲后的土壤銨態(tài)氮累積量顯著低于硝態(tài)氮,且各處理之間的銨態(tài)氮累積量無顯著性差異。從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來看,CON 處理下,隨著種植茬數(shù)的增加,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增加,第四茬累積量顯著高于第一茬;RCF處理下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四茬之間差異不顯著;RFS23處理下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第四茬顯著高于前3 茬;RFS100 處理下第三茬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顯著高于前2 茬。第一茬白菜收獲后,CON 處理土壤硝態(tài)氮積累量與化肥減施處理(RCF)之間差異不顯著,顯著高于CK 處理和化肥減施糞水替代處理(RFS23 和RFS100);第二茬和第三茬白菜收獲后,施肥處理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顯著高于CK處理,各施肥處理間差異不顯著;第四茬白菜收獲后,CON 處理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顯著高于RCF處理,與RFS23和RFS100處理間差異不顯著。
白菜收獲后,0~20 cm 土壤pH 值介于7.32~8.07(圖3)。第一茬白菜收獲后,各處理土壤pH 值差異不顯著。第二茬白菜收獲后,施肥各處理之間pH 值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對照處理。第三茬白菜收獲后,RFS23 和RFS100 處理土壤pH 值顯著高于CK處理,CON 處理和RCF 處理與CK 處理差異不顯著。第四茬白菜收獲后,各個處理之間土壤pH 值均差異不顯著。
4 茬白菜收獲后,土壤有機質含量(0~20 cm)如圖4 所示。由圖可知,施肥增加了0~20 cm 土壤有機質含量,在連續(xù)4 茬的種植中,CON、RCF、RFS23 和RFS100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顯著高于CK 處理,且施肥處理間土壤有機質含量無顯著性差異。不同茬次之間土壤有機質變化較小,第一茬施肥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11.24~12.80 g·kg-1,第二茬施肥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11.91~12.24 g·kg-1,第三茬施肥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11.76~12.85 g·kg-1,第四茬施肥處理土壤有機質含量介于12.74~13.69 g·kg-1。
0~40 cm 土層土壤-作物氮素平衡見表2,氮素輸出以白菜收獲后地上部氮含量計算,氮素輸入中,灌溉氮輸入量通過查閱文獻獲得[9]。就氮素輸出而言,設施白菜地上部氮含量在CK、CON和RCF處理下的變化趨勢與產量變化一致,CON和RCF處理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CK處理;兩個糞水替代處理白菜地上部氮含量之間差異不顯著,但均顯著高于化肥施用處理。
表2 土壤-作物系統(tǒng)氮素養(yǎng)分平衡(kg·hm-2)Table 2 N balance in soil-crop system in Chinese cabbage(kg·hm-2)
氮盈余分析結果顯示,施肥各處理的氮盈余顯著高于CK處理,各施肥處理中,RCF處理氮素盈余顯著低于CON 處理,相同施氮量的3 個處理中,RCF 處理氮素盈余量顯著高于化肥減施糞水替代的2 個處理(RFS23和RFS100),化肥減施糞水替代的2個處理氮盈余差異不顯著。相關分析表明,土壤氮素盈余量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和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呈顯著正相關(r=0.64,r=0.68,圖5)。
根據黃紹文等[3]的研究統(tǒng)計,我國的設施蔬菜施用氮肥量是推薦量的1.9 倍,主要露地蔬菜氮肥施用總量是推薦量的2.7 倍;魏宗強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大白菜-土壤體系的氮素表觀損失隨施氮量的增加而顯著增加,高施氮量導致高的氮素盈余,過量施肥會對環(huán)境產生污染。在一定范圍內提高施氮量能提高白菜產量,超過范圍則白菜產量不再提高且可能會降低[22-24],JENSEN 等[25]以壽光市為例指出,將氮肥用量減少50%并結合調節(jié)土壤碳氮比和滴灌能顯著增加設施蔬菜產量,在安徽巢湖地區(qū)減氮施肥15%能顯著提高設施番茄產量,均沒有降低產量且提高了氮肥利用率。也有研究指出[26],用糞水替代30%的化肥氮未能顯著提高小麥產量,隨著糞水替代量的增加,小麥產量呈現(xiàn)先增加后降低的趨勢。本研究結果表明,化肥減施20%條件下,白菜產量與常規(guī)處理無顯著差異;相同施氮量(281 kg·hm-2)條件下,化肥減施糞水氮替代23%和100%,4 茬白菜平均產量是化肥處理的1.18倍和1.13倍,同時可以提高白菜對所施氮的利用能力。而相較于化肥,豬場糞水水溶性有機質含量比較高[27],糞水替代化肥施用能更好地被作物利用從而提高作物產量[28]。
施入土壤中的氮大部分硝化成為硝態(tài)氮,是作物吸收利用的主要形態(tài)[29],較高的硝態(tài)氮含量可促進作物的生長;但高量施氮會導致農田土壤中的氮進入地下水或淋溶到深層土壤,造成水體富營養(yǎng)化、地下水硝酸鹽積累等[30-31],因此,合理減氮是減少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直接而有效的途徑[32]。田雨等[33]的研究表明,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在白菜生長后期較高,減氮處理降低了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減少了氮素向下淋失的風險,本研究中,土壤中硝態(tài)氮積累量隨著種植茬數(shù)增多而增加,第四茬白菜收獲后,常規(guī)施肥處理的土壤硝態(tài)氮含量顯著高于第一茬;RFS23處理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第四茬顯著高于前3 茬;RFS100 處理第三茬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顯著高于前2 茬,與第四茬差異不顯著。BASSO 等[34]的研究表明,長期高量施肥會引起土壤硝態(tài)氮積累,進而增加環(huán)境污染風險。豬場糞水中含有一定量的有機態(tài)養(yǎng)分,施入土壤后存在礦化過程,開始種植時土壤有效養(yǎng)分含量低于化肥處理,隨著種植茬數(shù)的增加,糞水中富含的腐植酸和生長素等物質促進土壤膠體和團粒結構形成,加速土壤養(yǎng)分的分解、轉化和釋放,減少養(yǎng)分尤其是氮素的流失,進而提高了土壤養(yǎng)分的供給水平[35]。長期施用豬場糞水替代化肥對土壤硝態(tài)氮影響需進一步研究。
研究農田土壤-作物系統(tǒng)氮素平衡狀況,可為指導農業(yè)生產提供理論基礎。ZHU 等[36]指出量化氮盈余有利于提高氮利用率和減少氮損失,當?shù)赜喔哂谧魑镂盏氐?0%或輸入氮素的17%時,會發(fā)生嚴重的氮素污染。BAI 等[37]認為,肥料氮投入增加,相應的氮盈余顯著增加,氮素長期盈余會造成土壤無機氮積累,超出作物吸收部分的氮素會以氮素表觀損失和無機氮殘留形式損失,損失量與施氮量呈顯著正相關。寧建鳳等[38]的研究證明,減少化肥施用量,可降低土壤氮盈余量18%~48%。本研究中,施肥處理氮盈余從大到小依次表現(xiàn)為:CON>RCF>RFS100>RFS23,化肥減施20%條件下,RCF處理較常規(guī)施肥處理氮盈余降低23.38%,化肥減施糞水替代處理氮盈余量比常規(guī)施肥處理降低了29.24%~30.65%。豬場糞水中的活性有機物質可以促進土壤對銨離子的吸附固定[39],同時,在硝化細菌的作用下,施入土壤的豬場糞水氮將會轉化成硝態(tài)氮殘留在土壤中,增加土壤中的礦質氮含量[40]。氮肥科學施用是實現(xiàn)農作物增產提質和減少氮素污染的重要方法[41],氮盈余是衡量氮素投入及環(huán)境影響的有效指標[11],化肥減施及豬場糞水替代可降低土壤的氮盈余量,降低氮素損失,提高氮素利用率。
(1)4 茬設施白菜種植過程中,化肥減施20%白菜產量較常規(guī)施肥未顯著降低。相同減氮20%條件下,糞水氮替代23%和替代100%處理的4 茬白菜平均產量是化肥處理的1.18 倍和1.13 倍。化肥減施下糞水替代可以提高白菜對所施氮的利用能力,化肥減施20%下糞水氮替代23%和替代100%處理的氮利用率均顯著高于化肥施用處理,化肥減施20%下糞水氮替代23%處理氮素貢獻率顯著高于化肥施用的處理。
(2)4 茬白菜種植過程中,0~20 cm 土壤pH 值介于7.32~8.07;施肥增加了土壤有機質的含量。隨著種植茬數(shù)的增加,0~40 cm 土壤硝態(tài)氮累積量呈增加趨勢,常規(guī)施肥氮盈余為288.34 kg·hm-2,化肥減施及減施糞水替代處理可以顯著降低土壤氮盈余。
(3)綜合考慮設施白菜產量、土壤無機氮和氮盈余等指標,丹江口庫區(qū)可以在減施化肥的條件下進行糞水替代,可進一步提高設施白菜的氮利用率,減少土壤氮盈余量,減少農業(yè)面源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