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瑩
摘要: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情況下,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教育實踐中也關注這一點,積極進行教育革新和改革,通過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自身教育的影響,幫助學生有效地學習語文,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據(jù)此,本文主要詳細分析了讀書教育對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的影響。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閱讀教學;影響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44-217
核心素養(yǎng)是學生的知識技能、感情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結合體,注重過程而不是結果,這一點與傳統(tǒng)教育有很大區(qū)別。將其合理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可以促進教育創(chuàng)新,體現(xiàn)學生課堂的主體性。但是,從具體情況來看,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教師在教育教育教育中仍然重視學生的知識和技能的培養(yǎng)。在這方面,加強小學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讀書教育有很大影響。
一、充分強調問題的指導和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傳統(tǒng)和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教師占據(jù)著絕對主體的地位。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以死記硬背的方式理解和掌握教師教給我們的知識。在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背景下,這種落后的讀書教室教育模式顯然是不能滿足教育需求的,這要求小學語文教師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強,小學語文教師結合他們這個年齡的特點,通過問題的引導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參與到教育活動中去閱讀,更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例如,在對《大自然的聲音》這一課文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大自然都有哪些聲音,你通道過嗎?”“你們還能說一說大自然的聲音是怎么樣產生的”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從而得出答案。巧妙設問與誘導,不但能夠增進學生對文章內容的認識,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chuàng)造思想,進一步發(fā)揮學生的主體能力,從而推進了學生核心素質的全面發(fā)展。
二、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增強教學效果
因為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小,所以他們的認知度和閱讀能力有限。學習讀文章的時候有各種各樣的困難。通過制定教育狀況,可以降低閱讀的難度,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學生的文章內容和思想感情。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育中,教師要結合教育內容和學生認知特征,建立合理的教育境界,從而加強課堂教學效果,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另外,為了加強教育狀況的真實性和直觀性,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來完成教育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讓學生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和體驗。
例如,在對《美麗的小興安嶺》這一課文進行閱讀教學時,由于大多數(shù)小學生都沒有去過小興安嶺,不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所描述的場景,進而影響到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把握。這時,教師就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關于小興安嶺的圖片、視頻等資料,創(chuàng)設閱讀情境,通過直觀的視覺體驗,讓學生感受到小興安嶺的美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山河的熱愛,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三、基于文化視角創(chuàng)設合適的教學情境
小學的國語教材中有豐富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內容,對于加強學生的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育中,要牢牢抓住這一點,基于文化視角合理創(chuàng)設教育境界,關心學生人文情懷、審美涵養(yǎng)等培養(yǎng),吸引學生主動參加教育活動中進而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和目標。此外,在意境的建立中,教師還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學習規(guī)則、興趣愛好等,借助演講、游戲等學生的愉悅眼光來吸引他們,使他們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化魅力并潛在地得到文化的熏陶。
例如,在“江南春”這一古詩教學過程中,其中描寫了雅麗、清新的江南風光。而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教師往往忽視了這一點,基本就是帶領學生逐字逐句的翻譯和理解,主要目的就是強化學生的應試能力。為此,教師需要積極做出改變,借助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江南風景,給予學生直觀的感受。之后再讓學生針對此展開討論,并對課文進行分析和對比。通過前面的鋪墊,后續(xù)教學必定能更為的順暢,同時學生對于該篇故事的理解也能更為的深刻,實現(xiàn)文化素養(yǎng)的發(fā)展與提升。
四、基于社會視角整合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課程不僅要重視知識教授,還要幫助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加強學生民族文化共鳴、認同社會責任意識等。因此,教師必須在教育實踐中,基于社會視點合理地整合教育資源。同時有效地體現(xiàn)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開展多樣的教育,吸引學生的目光,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除了教材內容以外,還可以適當?shù)拇┎逡恍┖线m的課外讀物,如葉圣陶的《稻草人》,還有就是《伊索寓言》等。具體而言,書籍類型合理豐富多彩,如語言、散文以及民間故事等,只要內容與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相契合,都可以合理引入。每周可以安排一節(jié)課讓師生一起閱讀,并且針對內容展開討論和分析。通過這種閱讀方式,來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拓寬學生眼界,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而核心素養(yǎng)也能潛移默化的形成。
五、結論
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課程對小學教師來說是新時代教學的挑戰(zhàn),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以滿足新課改的教學要求。文章針對提高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給出了一些意見,期望對廣大的教育者有一些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張麗萍.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探討[J]. 試題與研究,2021,(28):35-36.
[2]祖金英. 網絡環(huán)境下小學中高年級語文課內擴展閱讀研究[J]. 試題與研究,2021,(28):79-80.
[3]段巧琴.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J]. 試題與研究,2021,(28):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