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2001年11月11日, 多哈, 時任中國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鄭重地簽署了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
中國國家博物館的館藏中,藏有一套特殊的文具。這套文具一共三件,包括簽字筆、墨水瓶和吸墨器。
三件套中的金筆,是當年英雄金筆廠專門為中國入世打造的18K金筆,筆身采用中國古老的點螺工藝,配以紅木雕花底座,十分有民族特色。
2001年11月11日,時任外經貿部部長的石廣生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議定書》上代表中國政府簽字,用的就是這支金筆。而這次簽字也標志著,中國歷經15年從“復關”到“入世”的漫長談判終于結束了,我們終于邁進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大門。
中國入世談判,毫無疑問是世界多邊貿易體制史上最艱難的一次較量。15年間,中國談判代表團換了四任談判代表,美國換了五位,歐盟換了四位,總協(xié)定變成了WTO,總干事?lián)Q了四任……僅是圍繞“要搞市場經濟還是計劃經濟”這一個問題,中國就花了整整6年時間。
回過頭來重新看,從“復關”到“入世”,中國究竟經歷了什么呢?
WTO的前身是創(chuàng)立于1948年1月1日的《關稅與貿易總協(xié)定》(以下簡稱“關貿總協(xié)定”)。為適應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1986年7月,中國政府申請恢復我國關貿總協(xié)定締約國地位,并開始同締約國各方進行談判。
之所以稱為“復關”,是因為早在1947年,中國就是關貿總協(xié)定的23個締約國之一。
中國提交申請恢復關貿總協(xié)定席位后,關貿總協(xié)定成立了受理申請事務的中國工作組,將其命名為“中國締約國地位工作組”,瑞士貿易代表皮埃爾·路易斯·吉拉德是中國工作組的第一位、也是惟一的一位主席。凡是想跟中國單獨談判的國家,可以自由報名參加。
工作組主要有三大任務。
首先,要審查加入方的貿易體制、規(guī)章,以確定其與關貿總協(xié)定的要求有多大差距;其次,是提供一個平臺讓各方就加入方的“入門費”討價還價談判;第三,是起草加入關貿總協(xié)定的法律文件,稱“加入議定書”。
據(jù)輔佐歷任談判代表從事復關和加入世貿組織談判,曾任外經貿部 WTO 處副處長的王磊介紹,加入方需要就“入門費”與主要利益關系方進行談判,形成加入方的“關稅減讓表”。
為什么一定要入世呢?龍永圖說,一開始就是為了“平等”,要“爭口氣”。
當然,因為一國的關稅稅目下的商品成千上萬,加入方不可能也沒有必要與每個締約方逐個談判。
比如挪威就金槍魚、三文魚作為初始談判國與中國談判,馬來西亞就天然橡膠、棕櫚油作為初始談判國與中國談判,根據(jù)最惠國待遇的貿易規(guī)則,他們談判的關稅稅率,均適用總協(xié)定所有締約方。
待談判全部結束,加入關貿總協(xié)定的流程基本走完了。
據(jù)中國第一任首席談判代表沈覺人回憶,最后參加中國工作組談判的,共37個國家:“這個小組成立后,就開始提問題,特別是針對中國提交的備忘錄中他們有疑問的地方,由我們來答復。后來我算了一下,他們總共提了2000多個問題?!?/p>
這些問題五花八門,如中國是否所有的物價都由政府定價?企業(yè)是否有獨立的經營權,還是由政府的計劃管理?但焦點還是關于中國的經濟體制。這些國家的最大疑問是,中國對自身經濟體制的表述,是否符合關貿總協(xié)定的要求。
2021年4月19日, 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RCEP:前景與影響”分論壇在海南博鰲舉行,原外經貿部副部長龍永圖出席并參與討論。
那幾年,國內對經濟體制的提法從“計劃經濟與商品經濟相結合”到“有計劃的商品經濟”等,經常會出現(xiàn)新提法。但什么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這個名詞人家聽不懂。實在沒辦法,私底下,沈覺人解釋“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就是“有計劃的市場經濟”,他們說懂了。
但這些話也就私下說,因為當時國內不少專家反對,認為市場經濟和商品經濟怎么能混淆。
“承認市場經濟”是談判初期最大難點,外經貿部原副部長、中國復關及入世談判首席談判代表龍永圖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曾指出這一點:“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我們認為市場經濟就等于資本主義。所以在復關談判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面,誰也不承認我們搞市場經濟。但加入世貿組織就是要承諾遵守規(guī)則,遵守市場經濟的規(guī)則。所以你必須承認搞市場經濟?!?/p>
直到1992年,黨的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明確了在社會主義條件下也可以搞市場經濟,市場經濟并不是資本主義的專利。
中國在整個入世談判當中,解決了一個最大的困難。
為什么一定要入世呢?龍永圖說,一開始就是為了“平等”,要“爭口氣”?!爱敃r的關貿總協(xié)定后來的世界貿易組織,100多個國家都是成員,為什么中國作為一個大國被排斥在外?我們堅持了很多年就是要爭取中國在世界大家庭中平等的地位?!?/p>
1992年明確了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發(fā)展方向后,國內很多人都對“復關”有了更為緊迫的期待,因為這樣可以利用國際通行的市場規(guī)則,來推動中國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促進自身經濟的發(fā)展。
這一階段,中國入世遇到了另一個大難題,就是國內對開放市場深深的顧慮。當時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國內的產業(yè)非常薄弱,所以需要保護。
當時顧慮最深的是兩個行業(yè)。一是汽車,因為我們的汽車企業(yè)剛剛起來,擔心受到的沖擊太大;二是農業(yè),我們的農業(yè)一直比較弱,而美歐的農業(yè)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
但實際上,就像花必須在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當中才能夠成長起來,很多事情,包括產業(yè),越保護越弱小,越開放發(fā)展得越快。比如最先開放的家電產業(yè),包括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發(fā)展得非???,不論是產品質量還是制造規(guī)模在全世界都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
事實上,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一直在摸著石頭過河。
“從1993年下半年到1994年上半年,國內一系列改革的動作是非常大的,比如金融體制改革、稅制改革以及外貿外匯體制改革等,這些改革為排除入世談判的障礙發(fā)揮了巨大的作用。”1992年開始參與入世談判的霍建國回憶,“這一階段是邊談邊改的過程,我們在前方談判,然后帶回來問題,國內再研究能不能作出一些對標式、達標式的改革,使我管理體制基本符合多邊規(guī)則?!?/p>
1994年,在世界貿易組織取代關稅和貿易總協(xié)定的前一年,中國已經非常接近“復關”的目標。但由于美國等少數(shù)締約方缺乏誠意、蓄意阻撓、漫天要價,中國“復關”未果。
1995年1月1日,世界貿易組織取代了關稅和貿易總協(xié)定,中國“復關”談判,轉為“入世”談判,開始與世貿組織成員逐一進行拉鋸式的雙邊談判,過程跌宕起伏。
其中,中美談判進行了多達25輪,前前后后經歷6年,受中美關系影響,幾度中斷又幾度重啟。
“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經濟體,在當時WTO中起著決定性作用,同時,它也是對中國要價最高、內容最多的WTO成員。如果美國能談下來,基本上大局可定。”石廣生回憶。
1999年11月10日,中美迎來了第25輪談判,談判持續(xù)了6天6夜,異常艱苦,最后仍剩下7個問題無法達成共識,談判陷入僵局。
據(jù)龍永圖回憶,當時談判已經變成了一種心理戰(zhàn),這時候甚至有些人開始做秀。比如11月14日,美國代表團突然離開了談判桌,說他們第二天早上就要打道回府,就要回華盛頓了,他們機票已經訂了,還希望我們在機場上能夠給他們一些方便。
時任國務院總理朱镕基得知后,要求中國代表團立刻找到美國代表團。他說,這樣一場舉世矚目的談判,即便是談判失敗了,也需要有一個交代,對媒體,對民眾,對世界有一個交代。
11月15日上午9點30分,朱镕基總理出現(xiàn)在外經貿部,親自上場談判。面對美國人拋出的前3個問題,朱镕基都說“我同意”。龍永圖著急了,不斷向朱镕基遞紙條,上面寫著“國務院沒授權”。沒想到朱總理一拍桌子,說:“龍永圖,你不要再遞條子了?!?/p>
2020年10月27日,中國制造特斯拉Model 3首次出口歐洲,銷往德國、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瑞士等國家。
當美方拋出第4個問題時,朱镕基總理說:“后面4個問題你們讓步吧,如果你們讓步我們就簽字。”而后面四個堅持,正是汽車貿易等領域。
后來,美方5分鐘后同意了中方的意見,中美終于達成協(xié)議。
在結束談判時,美方代表巴爾舍夫斯基說:中國談判代表態(tài)度非常堅決,非常睿智,始終堅決維護中國的國家利益。他們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們在談判過程中始終堅持原則。
雖然在正式談判時會因為具體議題爭論和討價還價,但據(jù)1995年加入中國入世談判的徐林的切身感受,當時圍繞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談判的國際政治氛圍是比較輕松友好的。
“在實際談判過程中,日本作為中國的重要貿易伙伴并在中國有較多合資企業(yè)的國家,支持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態(tài)度十分鮮明,我們在談判間隙私下與日本談判官員接觸時,日方成員甚至還會給我們介紹一些日本人如何在談判中對付美國人的‘經驗’。與歐盟談判官員的接觸和交流也很融洽,休息時還一起討論過布萊爾當選英國首相后的英國政治新氣象和新面貌等。”徐林在回憶文章中寫道。
這也說明,西方國家在政治意愿上普遍希望盡快將中國納入國際多邊貿易體系。中國“入世”是眾望所歸,也是各方樂見其成的。
作為中國“入世”的全程參與者,世界貿易組織(關貿總協(xié)定)中國工作組主席皮埃爾·路易斯·吉拉德的感受一語中的,他說:“中國入世談判是雙贏的結果。它使中國和世貿組織成員在經濟關系上更安全,雙方的貿易會以更加有效的方式進行。這是中國與國際經濟體制接軌的象征。中國在安全地開放自己市場的同時,也會更多地進入別國市場?!?/p>
2001年9月,中國完成了與世貿成員的所有雙邊市場準入談判。2001年12月11日,中國正式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成為第143個成員。
中國入世后,中國政府全面履行了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各項承諾。在2002年入世后的第一年即大幅調低了5300多種商品的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由2001年的15.3%降低至12%。
中國建立健全知識產權法律法規(guī),與多個國家建立知識產權工作機制,構建起符合世貿組織規(guī)則和中國國情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
“入世”20年,中國經濟總量從世界第六位沖到第二位,服務貿易從世界第十一位上升到第二位,貨物貿易和對外直接投資更是躍居第一位,利用外資也穩(wěn)居發(fā)展中國家首位。
“如果沒有中國,世界貿易組織就不是世界貿易組織?!笔澜缳Q易組織總干事伊維拉表示,入世20年來,中國與世界分享了繁榮,全球的貿易伙伴從中國貿易量提升、進口增長中獲益頗豐。在過去20年里,世界貨物貿易總額將近翻了一番,而中國貨物進口增長了近6倍。
當前,多邊貿易體系正受到各種問題的沖擊,伊維拉表示,只有不斷適應世界經濟的發(fā)展和變化,并反映包括發(fā)展中國家在內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多邊貿易體系才能保持活力。世界期待著中國引領經濟復蘇,希望中國在基于規(guī)則的多邊貿易體系中扮演領導角色,承擔更大責任。
來源/新華社、制圖/劉綺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