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凌晨5點40分。
江蘇東臺,黃海邊,灘涂,條子泥濕地。
一彎月牙掛在天上,幾顆殘星閃爍。清冽的海風吹過,刺槐搖曳,海草翻涌。我深吸一口氣,聞到咸、澀、腥交織的味道,這是海的味道。
踏著薄薄的晨霧,我與一群朋友站在圍海堤壩上。我們站成齊刷刷的一排,等待曙光出現(xiàn)。圍海大堤向南向北延伸,一眼望不到盡頭。而向東眺望,也分不清哪里是天空的盡頭,哪里是黃海的邊界,哪里是灘涂的起始。但每個人依然緊盯著東方天際,生怕一眨眼,就看不到太陽躍出海面的瞬間。
2
這是海邊日出的一個平常的觀測點,站在萬米海堤上,任何地方都是上佳的觀測點。
這是海邊日出的一個不平常的觀測點,世界自然遺產(chǎn)地、中國第54處世界遺產(chǎn)——中國黃(渤)海候鳥棲息地(第一期)的核心區(qū)。
條子泥濕地是大自然和人類共同創(chuàng)造的杰作。大海潮起潮落,不舍晝夜,長江、黃河水裹挾泥沙滾滾而下,慢慢沉淀成面積遼闊、縱橫交錯的灘涂。加上這里氣候溫和濕潤,水量充沛,土質(zhì)肥沃,是人類的天堂,也是鳥兒的天堂。
就在前一天,東臺條子泥詩會在這里舉行。
藍天白云,成為世界上最美最壯觀的背景;大海,灘涂,組成自然界最大最獨一無二的舞臺。歌聲笑聲朗誦聲,聲聲相疊;光影帆影人影,影影相映。潔白的云朵在天空游移,星星點點的海鳥在上空飛翔,小蟛蜞在腳下橫著爬行,跳跳魚在眼前蹦蹦跳跳。
臺上臺下的人都沉浸在熱情激昂的旋律中,體會著民族力量的激勵與震撼、傳統(tǒng)文化的優(yōu)美和感動?;貞?yīng)這精彩表演的,不僅有在場參與者的掌聲、叫好聲,還有海浪協(xié)奏,鳥兒和鳴……
下午的詩會,移師荒野氣息濃郁的條子泥鹽蒿草地。芳草葳蕤,大地芬芳。一株株鹽蒿草,織成無邊無際的紅毯。
溫情、熱情、豪情,在條子泥涌動。最后,所有人放飛象征詩歌精神和生命之光的孔明燈,詩句、燈火、祝福、希望,插上翅膀,飛向高遠的天際,落在五彩的土地……
3
此時,熱鬧一天的灘涂寂靜、緘默,大海遼闊、安詳。
海天一色,都是灰蒙蒙的,有幾只鳥穿過青灰色的云層,劃成一道流動的剪影。海水一層一層地蕩漾開來,拍打灘涂。
一個小圓點從遠方緩緩冒頭,海天之間微微泛紅。
小圓點慢慢變成一個小小的橘紅色半圓,跳出海平線,天邊紅云隨之一點點變大;圓點被云霧裁成半圓,再沖破厚厚的云層,一點點變紅、變大、升高,天也亮了許多;半圓變成清晰的大半個圓,直至變成整個圓球,放射金燦燦的光芒。
天空的色調(diào)、云團的色彩每分鐘每秒鐘都在變化,由冷色調(diào)到暖色調(diào):紫紅色、玫瑰色、金黃色。海面、灘涂間映出另一個太陽,灘涂瑞氣蒸騰,鋪滿金黃……
日出將沉睡的灘涂喚醒,把灰色的天空染紅,身體沐浴在金色的陽光下,心中涌現(xiàn)一片柔情、濃情、激情。十幾個人舉起手機和相機,連續(xù)地拍照、錄像,定格一個個夢幻般的瞬間。有人做出心形,手“捧”太陽;有人迎著太陽,學著飛翔的鳥兒舒展開臂膀。在陽光中,每個人的雙眸靈動,閃爍光彩。每個人都試圖留下最美的影像,每個人本身都是一個美好的存在。
有幾分鐘,除了相機和手機的咔嚓聲,沒有人說話和笑,都默默地觀看,靜靜地欣賞,悄悄地發(fā)微信朋友圈與朋友分享,盡管好多朋友仍在睡夢中。
確實,無論再好的鏡頭、再高的像素、再全方位的拍攝角度,也比不上用自己的一雙眼睛對日出的觀察。當周圍安靜下來,安靜地享受海風輕拂,真實地領(lǐng)略自然的壯觀,全神貫注地感受日出的神奇。那一瞬間,太陽屬于我,屬于在場的每一個人。
4
漲潮了!
我們結(jié)束觀日出時,海浪向灘涂涌來,鷗鳥在海面盤旋。
這個季節(jié),正是候鳥在條子泥短暫停留、棲息的時候。它們要給接下來的長途遷徙“加油”,為消耗巨大的換羽過程積蓄能量。候鳥在這個臨時的家園,舉行一年一度的盛會。
未能看到即將到來的萬鳥翔集景象,難免有一絲遺憾。但人不能太貪婪,我已經(jīng)看到條子泥瑰麗神奇的風景、氣氛熱烈的詩會、氣勢磅礴的日出,此行足夠豐富、多彩、美好。留下想象空間,期待未來歲月,有機會再來鳥類棲息繁衍的天堂,邂逅那些可愛的精靈……
這個金色秋天,在這片充滿希望的條子泥濕地。詩歌、音樂溫柔了天空和白云,陽光、燈火照亮了大海和土地,人、鳥、灘涂和諧相處的大自然畫卷徐徐鋪展,我沉浸在燦爛而溫暖的陽光中。
這陽光,是自然的陽光,也是詩歌的陽光,更是心靈的陽光。
艾英:資深媒體人。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出版散文隨筆集《尋找五瓣丁香》《在季節(jié)深處微笑》《一路芬芳》等。
編輯??? 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