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龜是個村子,位于深圳市坪山區(qū),由七個小村組成,散布在群山之間。平緩處一個挨一個建有小樓,均不高,也不密,整潔干凈。步入,一男一女,四五十歲,正在樓下整理自家的荷蘭豆,藤上的紫色小花星星點點。一大片黃皮樹和龍眼樹,遮住了遠處的山巒。已過結(jié)實期。枝干上密密麻麻的綠,一動不動,靜等著來年的又一次下墜。
兩條路。一名“金成綠道”,伸向山中。沿路深入,滿眼的綠,貌似稀里糊涂混在一起,細看,從山上到路上,再到下面的田地里,層次分明,各自獨立,絕不驚擾了整體。路邊植物有若干標牌:椿葉花椒、桃樹、桉樹、樟樹、潺槁木姜子、土蜜樹、散尾葵、樸樹……樹和樹有何區(qū)別仍搞不懂,倒是見識了幾個生僻名字。
還有鳥類的標牌:噪鵑、褐翅鴉鵑、暗綠繡眼鳥、鷹鵑、白頭鵯……空中偶爾掠過一只鳥,自樹葉間傳來的高高低低的鳥鳴,讓樹林更加豐滿。而一路時隱時現(xiàn)的香味,又像鼓點一樣使樹林律動起來:幽香、清香、濃香、甜香……都不明確,都繞不開。
被染成磚紅色的柏油路只鋪了一段,剩下都是土路,鞋上飛滿塵土,草葉掛上褲腳。左側(cè)可見村民種的白菜和蕹菜,籬笆墻細竹蕭蕭;右邊十幾個方方正正的蜂箱。木瓜樹上七八個青木瓜緊緊擠在一起,都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倏忽而至的蜜蜂,似怕被蜇。
一條小溪水,隱在深草和蘆葦中。水流不急,卻被石頭激出波紋。一只白鷺定定地立在岸邊,呈凝固狀,恍惚間穿越于生死之境。
路見兩圖騰。一棵龍眼樹下,有一石雕發(fā)財貓,左手舉一長方形牌,上書“招財進寶”;右手持一菱形牌,寫著“億萬兩”。很直接。對面山下一小廟,案板上擺放牌位“牛王爺爺神位”。后查資料,農(nóng)耕文化在附近坑梓黃氏家族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其客家圍屋中,牛的符號隨處可見。牛在黃氏心中代表了吉祥和一種神圣的力量。此種崇拜,或許也不僅限于黃氏族人。
約半個小時,繞回來,見一圖書室,名為“金龜自然書房”。風物的盡頭是文化。信然。
據(jù)說這是國內(nèi)第一家自然書房,存有各種高品質(zhì)自然類圖書三千余冊。一樓有“水吧”一個,郵政信箱一個。青年男女二人,主動帶著剛進門的我樓上樓下參觀。一樓的閱覽室,亦借亦售,擺放的書籍并不生硬,《昆蟲記》《雜草記》等,看書名就令人興趣盎然。遂購三本印制極精美的資料書,其中一本為《金龜自然教育步道》,恰好可以回放和印證我剛剛走過的路程。墻上有昆蟲生長掛圖、蝴蝶的標本。蝴蝶排列整齊,死而猶生。一張大書桌,一位少婦正帶著幾個孩子圍在那里翻書,她悄聲對一個孩子說:“記著,從哪里拿的,一會兒再放回哪里?!贝芭_上一排多肉在曬太陽。精致的小瓷杯子上寫著名字:周圓圓、朵朵、瑞祺等。這個地方真的適合為孩子們代養(yǎng)此類“寵物”。
二樓乃接待室,擺放著沙發(fā)和桌椅。書架上除了圖書,還有一排排老磁帶,中年人從中定能找到自己的懷舊經(jīng)典。二樓兩露臺。室內(nèi)小露臺,玻璃明亮,極目望去,滿眼陽光。露臺正對著一棵鳳凰木,每年五月份到八月份,鮮紅碩大的花朵隨時沖進室內(nèi)。穿過小露臺的矮門,即是室外大露臺,坐在椅子上,微風四面來,頭發(fā)飄飄,好不愜意。
從遠方來,只為踏訪此書房,卻發(fā)現(xiàn)它根本不是一個單獨的存在。山巒、樹林與鳥雀需要這樣一座書房,而書房也必須安插在它們中間。潺潺溪水反襯著一篇篇文字,幽幽香氣縈繞著一個個封面。山林中的書房,才稱得上自然書房。
王國華: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深圳市雜文學(xué)會副會長,已出版《街巷志:行走與書寫》《街巷志:深圳已然是故鄉(xiāng)》等二十余部作品。
編輯 木木 69137296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