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肖瑤
[美] 伊麗莎白·吉爾伯特 著
姜小瑁 譯
中信出版集團
2020年6月
一個女人寫給她情人的女兒的成人信——這種看上去就充滿著某種獨特女性意味的復(fù)雜關(guān)系,成為小說《女孩之城》的敘述方法。
主人公薇薇安回顧自己的一生,并將其作為信件致給情人的女兒安吉拉,一個對世界、對愛與未來充滿無限遐想的青春女孩。
而薇薇安呢,二戰(zhàn)后,19歲的她來到燈紅酒綠的紐約投奔姑姑,在一個華麗而衰老的劇院里長大,她的一生,被一群離經(jīng)叛道的女性引導(dǎo),這本書,或者說這封信的重點,也即是敘述這群女人的一生。
有縱情聲色的舞女西莉亞,有外表嚴肅卻特立獨行的奧利芙,有視戲劇如生命的女演員,有二手服裝店古怪少女瑪喬麗……這些女人,或女孩,她們的生活近乎放肆。
離譜離奇的情節(jié),毫無“規(guī)矩”“章法”的大膽講述,看得人一邊臉紅心跳,一邊懷疑作者信誓旦旦的“女性主義”是否兒戲。不過,當(dāng)讀者懷著懷疑與驚詫進入情節(jié),也會逐漸走進薇薇安的內(nèi)心。
在這樣一段瘋狂、不羈、叛逆的成長歲月里,她完成了一次從身心到靈魂的解放,在紐約這座紙醉金迷的大都市,得以盡情去體驗她所理解的魅力與自由。
對女性而言,性的問題,直接關(guān)聯(lián)自由?!杜⒅恰返淖髡咭聋惿住ぜ獱柌兀‥lizabeth Gilbert)曾在一次采訪中談到《女孩之城》創(chuàng)作的初衷及契機:
“我一直渴望寫一部小說,描寫那些生活沒有被性欲摧毀的濫交女孩,西方文學(xué)經(jīng)典中很難找到這樣的一本書。”
結(jié)合書中年代而言,直面刻畫這一點,無疑是需要勇氣的。
于是讀者可以感受到那樣一股后勁:書中四十年代的紐約女孩們,都活出了遠超出年齡與性別的精彩人生,即便是在21世紀的今天,我們也很難不為她們身上凝聚的自信與魅力所感染。
不管是薇薇安還是伊麗莎白,她們都用細膩而平視,老練但并不老套的筆調(diào),通過人生回憶錄的方式,探討了與女性有關(guān)的一系列問題。
從身體到思想,上世紀五十年代的紐約女孩們,不用自己絢爛的一生詮釋著女性該如何追求性自由與尊嚴。
伊麗莎白曾是美國知名新聞記者、小說家,《時代》雜志“影響世界的100人”之一。如今年過半百的她,提筆著稱一本關(guān)于女性的小說,希望繼續(xù)她這一生未曾停止步履的女性探索之路,《女孩之城》也的確觸碰到了她的內(nèi)心。
薇薇安對安吉拉講述過一則核心生活信條:“生活既危險又稍縱即逝。
因此,當(dāng)你還在世時,不讓自己享樂或冒險是沒有意義的?!敝挥挟?dāng)我們主動、積極、不避諱地去談?wù)撆?,才可以談?wù)撆c之有關(guān)的其他更多東西。
盧西 著
理想國 | 北京日報出版社
2021年11月
遨游于天,自古便是人類的夢想。據(jù)傳,在中國漢代,曾有人用鳥的羽毛做成翅膀,綁在雙臂上,再從高處跳下,借此飛行了好幾百步。在歐洲近代,類似的實驗有過不少,然而,實驗結(jié)果非死即傷。人類真正離開地面,從熱氣球開始。后來在1905年,美國萊特兄弟發(fā)明的“飛行者3號”,在空中持續(xù)飛行了38分鐘。自此,飛機的時代正式開啟。
作者盧西自小是一個航空航天愛好者,他回憶說,在他第一次看見F-14時,“仿佛它是有生命的”。他久久地盯著這架飛機,不放過任何一處細節(jié),這里為什么要開口,那里為什么有個凹陷?長大后,盧西成為了一名航空工程師。他形容說,在學(xué)習(xí)航空航天專業(yè)課,尤其是動力部分的時候,翻著一頁頁滿是復(fù)雜方程推導(dǎo)過程的教材,就像在讀一本有趣的小說。
天空如此美好,總被寄予深情。在古希臘,天空是最完美的道德。在古巴比倫,天空是諸神所在。在中國古代,它要么是神的啟示,被一代一代天文官記錄和書寫;要么是“天上宮闕”,引得人們抬頭向往。即便在今天,科技的時代,地球之外依然引人遐想。宇宙的邊界何在,它的起點在哪兒,宇宙之中還有其它生命嗎?
這也同樣不再是空想,宇宙,已經(jīng)是人類可探究之物。2021年6月17日的早上,神州12號載著3名中國宇航員登上了“天和”號核心艙,這是中國人第一次登上自己的空間站。我們與太空的距離,又近了一步。
從航空到航天,人類足下丈量的尺度越來越大。盧西說,人類飛翔的夢做了幾千年,實現(xiàn)了以后,真的就像在夢里一樣美。而這個“夢想成真”的過程,被他記下,成為了一本書。
[美]阿奇科·布希 著
鄭瀾 譯
北京燕山出版社
2021年6月
如今,一個人很容易過度曝光,能夠“不被看見”,反而很困難。美國作家阿奇科·布希充滿警惕地觀察到,隊伍日益壯大的電子消費品為人們帶來了便利與效率,同時也侵蝕著傳統(tǒng)意義上的隱私,直播服務(wù)加劇了窺探他人隱私的狂熱,物聯(lián)網(wǎng)讓人們陷入數(shù)據(jù)監(jiān)控之中,每個人都無法避免地被卷入隱私透明化的時代洪流之中。她認為,現(xiàn)在的人們應(yīng)當(dāng)重新評估“不被看見”的低調(diào)生活能帶來哪些益處,并重新試圖尋找一些避免持續(xù)曝光的方法。
阿奇科·布希研究了種種“隱形”狀態(tài),重新審視“不起眼”的人生背后的價值。在她看來,“不被看見”并非簡單地等同于“逃避現(xiàn)實”,其本身就是一種有意義、有力量的條件。在這個廣闊而喧囂的世界中,“被忽略”也有值得享受的樂趣。
《無隱私時代》涵蓋生活的不同層面,頗有意趣。阿奇科·布?;厮萘撕⑼谕陼r期從事物的消失與出現(xiàn)中了解到世界在可見與不可見中交錯的變幻,從不能看見的想象中獲得力量;她喜好自然,在與自然環(huán)境的存在感知中延展到社會生活中的“隱形”;她也能從一張高中合影中,領(lǐng)略到“不在場”的力量……
在阿奇科·布??磥恚趥€人隱私日漸消亡的時代,能隱藏起來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一種特權(quán)。其實,社會曝光并不如人們想象中的那樣重要,不被人注視的生活方式正在重新引起人們的興趣。
她希望告訴大家,讓自己不被看見的辦法有許多種,重新與“看不見的世界”建立聯(lián)系,審視自己在其中的位置,能夠讓我們對自己是誰,以及自己適合的位置有更深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