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云南省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yè)合作社通過抱團發(fā)展,統(tǒng)一采購農資,統(tǒng)一技術服務,實施標準化生產,大力創(chuàng)建品牌,注重資源整合,發(fā)展壯大了葡萄產業(yè),增加了農戶和村集體的收入。
云南省賓川縣宏源農副產品產銷專業(yè)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主要從事葡萄種植和銷售。經過十多年快速發(fā)展,合作社成員由最初的15個農戶增加到1194個農戶。2019年,合作社經營收入1.4億元,盈余1.1億元,返還成員9609萬元,成員戶均年收入達20萬元,帶動效應明顯,被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合作社是本著幾戶農民拼錢買農資便宜,可以降低生產成本的初衷組建起來的。一直以來,合作社都是直接從廠家采購農資,以廠家指導價配送給成員,農資配送量計入成員賬戶,并為成員提供農資施用技術指導服務。葡萄收獲后,合作社在采購農資環(huán)節(jié)產生的盈余60%按農資配送量返還給成員,10%作為合作社發(fā)展資金、30%作為生產技術管理團隊的技術服務費,2019年僅農資采購一項,返還成員的盈余達1142萬元。
合作社引入紅地球、夏黑、紅寶石、火焰無核、陽光玫瑰、紫甘無核等優(yōu)質葡萄品種,開展葡萄品種資源的儲備和品種選育,統(tǒng)一技術標準、統(tǒng)一科技培訓、統(tǒng)一配方施肥,實現了規(guī)范化、標準化種植。合作社按10戶—20戶成員的規(guī)模標準,建立成員之家,并推選一名家長,由家長牽頭組成生產技術管理團隊,為成員提供生產技術服務。合作社制定了葡萄生產技術標準和產品質量標準,在云南省葡萄主產區(qū)推行,推動了農戶種植節(jié)本增效。常規(guī)種植技術模式,單個農戶只能管理3畝—5畝,每畝肥藥成本6000元以上,采用合作社的種植技術模式,單個農戶可以管理20畝—30畝,每畝肥藥成本3000元左右,畝均節(jié)約肥藥3000元左右。
合作社把綠色生態(tài)、優(yōu)質安全作為發(fā)展目標,建設“源頭可控制、過程有監(jiān)管、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跟蹤、質量可溯源、信息可查詢”的質量安全可追溯系統(tǒng)。合作社把二維碼小紙片放置果粒間,消費者購買葡萄時,掃描二維碼就能了解葡萄的生產全過程,每一串從基地產出的葡萄都有自己的“身份證”,都能溯源,讓消費者放心購買。合作社以品牌建設為抓手,積極做好產品質量認證、商標注冊、名牌產品爭創(chuàng)工作,注冊“樓鐵源”商標,葡萄生產基地通過了“GLOBOL.GAP”認證,產品獲得“中國十大葡萄品牌”“中國百強果品”等稱號?!皹氰F源”牌葡萄在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供不應求,一貨難求。
合作社與村集體、農戶聯合組建合作農場,推進葡萄產業(yè)發(fā)展,主要有三種模式:
一是“合作社+農戶”組建合作農場。合作社與蔡甸村5戶農戶共建合作農場,帶動農戶種植葡萄115畝。2020年7月,葡萄全部售完,實現純收入460萬元,農戶占股50%,共獲利230萬元。此外,5戶農戶參與葡萄種植,獲得勞務收入69萬元。通過共建合作農場,參與葡萄種植,戶均實現純收入59.8萬元。
二是“合作社+村組集體”組建合作農場。村組集體將閑置土地、溝渠、路壩、庫潭、水池等入股合作農場,引導村民加入合作農場。合作社負責為種植戶提供農資采購、技術指導、品牌營銷等服務。比如,小龍?zhí)?、周能等村民小組將集體資源資產入股合作農場后,每個村組集體年增加經濟收入88萬元。
三是“合作社+村集體+公司”組建合作農場。蔡甸村成立了賓川縣樂滿地農業(yè)開發(fā)公司,其中村集體以退耕還林土地作價入股,占股20%,村民現金出資、占股80%。公司投資653萬元,種植釀酒葡萄130畝、鮮食葡萄210畝、突尼斯軟籽石榴400畝、滇橄欖240畝,并以團體成員身份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負責規(guī)劃管理。合作社依托公司籌措的資金,建成集葡萄酒釀制、農家餐飲娛樂、科普會議為一體的綜合辦公大樓,建設紅提標準化種植示范園,通過發(fā)展產業(yè)壯大村集體經濟,2019年村集體年均紅利收入達1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