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景洋
曾在夏日冒著滂沱大雨,與爸爸一起去聆聽北京教育專家任小艾的報告。任老師激動地講到,多年以來堅持帶著孩子定期到福利院去做義工。任老師的故事,特別是她悲憫的情懷深深打動了我。
爸爸最懂我的心思,回來后不久便帶我去壽張敬老院參加志愿者活動。走進敬老院,看到一位老大娘,挽著袖口,系著圍裙,拿著推子,一邊笑著向我們示意,一邊熱情招呼正在理發(fā)的老人。理完發(fā),她邀請我們?nèi)ノ堇镄獣?。我一看門牌——院長辦公室,伸頭一看,里邊設施非常簡單,一張桌子,一張沙發(fā),幾把椅子,一架文件櫥,僅此而已。
聊聊才知道,原來老大娘,這位我以為的農(nóng)村打工嫂,竟然是敬老院的院長——賈秀蘭。她在這個崗位上已經(jīng)工作了三十多年,先后照看過600多位老人,親自為其中的270多位送終,撫養(yǎng)過18名棄嬰。而她自己多年來孑然一身,身體也并不好,右眼失明后換上的是一顆假的眼球。我內(nèi)心不禁一驚,眼前的她兩鬢白霜,皺紋深刻,也不善言辭,卻用病弱的身體為老人們撐起一方天空。
我想知道她更多的故事,可賈秀蘭并不想多談自己。說起那些老人,她卻神采飛揚,誰的血壓不穩(wěn)需要按時服藥,誰的脾氣不好需要多哄哄,誰冬天容易犯氣管炎,誰夏天容易長癤子,甚至誰愛喝茶,誰好聽戲,誰會養(yǎng)花,她都一一道來,如數(shù)家珍。言談中滿是喜悅和幸福。
有位老人患病時,賈秀蘭在床前寸步不離地守候。一天晚上,她疲憊至極,打起瞌睡,不慎碰在桌角上,磕傷了右眼。當時她顧不得自己眼傷,后來去醫(yī)院時已經(jīng)錯過了治療時機,她永遠失去了自己的右眼。
當初建敬老院時,她把自己攢的錢拿出來買磚建房,到現(xiàn)在,她都沒有購買一間屬于自己的房子。有的腦癱患兒被父母遺棄,她撿回來當親生孩子養(yǎng)著。幫助過敬老院的熱心人,她一輩子都記得,定居聊城的美籍友人牧琳愛去世后,賈秀蘭帶著35名老人來為牧琳愛老人送行。
善良、偉大、震撼,都不足以形容這位年屆六十的老人給予我的認知。人生的磨難沒有壓垮這位弱女子,她的身上寫滿了人生大愛。爸爸告訴我,其實賈院長已過了退休的年齡,卻不愿離開這些老人。她說,等自己干不動了,就讓更優(yōu)秀的人來接替。
人生的路上不免有陰霾,幸好有明燈相伴。我想自己也會成為一盞明亮的燈!
指導教師? ?雷? ?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