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劃=《藝術(shù)品鑒》編輯部、瀞園美術(shù)館 撰文=魏學峰、劉元堂、汪帥 編輯=張敏
元旦剛過,早梅綻放花苞之初,劉元堂便迫不及待往云南去,訪古梅,他言“不誤梅花期”;臘月時節(jié),群梅齊放,2 月24 日,魏學峰“問梅消息”寫梅展在浣花溪畔的瀞園美術(shù)館開展。一“問”一“訪”,梅終歸還是一位年年要相會、相談的故友?。?/p>
問
魏學峰:一生心事問梅花
庚子初,疫霾四侵,凄寒不勝。余居小齋讀《宋刻梅花喜神譜》,遂援筆寫梅。梅為故友,昔年曾鐫“只有梅花是知己”“愿與梅花共百年”數(shù)印,相伴至今。三十年間,足涉金陵、姑蘇、徽州等處訪梅,于雪、月、風、煙中見其疏淡雅致。去冬困居,更仰梅之冰雪精神,乾坤間竟有凌寒不屈的力量讓余更以詩格、畫格、人格融入其中。梅之清逸高潔儼然是一種精神圖騰,自古文人畫梅者不絕于史。余寫梅,不以筆墨為游戲,而以生命為托寄。寒窗淡映朦朦月,冰心一點到余魂。數(shù)月間,日寫夜思,梅花憶我我憶梅。若是因為愛,愛深如許;若是夢,夢如許……
訪
劉元堂:訪梅即是訪人
人生快意事,無過翻山越嶺去訪梅。東南沿海諸梅園,園大梅小,即使?jié)M園寒香,又被那如織游人弄俗了,最是無聊。不若去訪云南梅,古寺庭院,野嶺人家,寂寞孤傲壽千年。訪梅即是訪人,既訪梅,也訪人,人心善,古梅安,古梅必鄰善人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