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蘭 金榮萬 樸文哲
(通化市朝鮮族中學校,吉林 通化 134000)
我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少數(shù)民族中學,高中學生80%是來自農村,70%的家長都在外打工,單親無親留守學生相對較多。20 多年來很多家庭都是老人帶孩子,家庭教育缺失、理想信念不堅定、不思進取、沒有擔當意識的學生越來越多。“同學們,你們知道70 年前我們?yōu)槭裁匆姑涝瘑幔俊贬槍@樣一個問題,高三學生竟然能冒出“因為朝鮮是中國的附屬國啊!”教師們愕然的同時強烈意識到,對學生進行革命文化、紅色文化教育的緊迫性。
去年又恰逢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 周年,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抗美援朝戰(zhàn)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zhàn)勝一切強大敵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姑涝瘧?zhàn)爭雖然硝煙散盡70 年,繼承和弘揚抗美援朝精神,是振興國家和民族的需要,是新世紀的呼喚,是堅定理想信念,攻堅克難,眾志成城的力量之源!
我的家鄉(xiāng)通化恰好有這樣得天獨厚的抗美援朝紅色教育資源——通化市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這樣我們就啟動了“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篤志鑄魂潤德爭做新時代新學子”的紅色文化主題教育之旅。
為引導學生深入學習體會中國人民志愿軍的英雄事跡和革命精神,了解抗美援朝時期家鄉(xiāng)通化的紅色文化,提升愛國情懷,傳承家鄉(xiāng)的紅色基因和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成為祖國需要的人才。
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探索思政初高中一體化教學新模式,落實學科核心素養(yǎng),提高21 世紀學習者技能,探索議題式教學,思政教師協(xié)同地理、歷史、綜合、信息、語文、音樂等教師多學科融合,指導初高中學生,決定組織開展“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爭做新時代新學子”思政一體化主題學習實踐活動。
2020 年是中國人民志愿軍出國作戰(zhàn)70 周年,思政教師們抓住這一優(yōu)秀紅色革命文化情境,本著落實習近平總書記2019 年3 月18 日“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講話精神: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革命文化,篤志鑄魂潤德育人。
教師們根據(jù)思政課是一門“活動性學科”課程及初高中學段學生身心規(guī)律特點設計了七、八年級和高一、高二年級學生參與,學時為24 學時(6 周、每周4 學時)的不同學段、不同議題、但同一主題、同一活動、不同任務、不同展示的一體化教學模式。
教學設計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注重政治性和學理性、價值性和知識性、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相互統(tǒng)一,設計了五線縱橫貫通即:依托抗美援朝這一主情境線、設計圍繞一個總議題五個子議題問題線、開設一系列活動線、任務線,展示線。通過學生的分工、合作、實踐、探究、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力求以透徹的學理分析豐富學生的常識,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學生的諸多困惑和質疑,用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精神,以科學的價值觀引導學生走向美好生活。
(1)學習實踐前期階段——問題線
教師依托抗美援朝這一優(yōu)秀紅色革命文化情境,根據(jù)思政教學的思想性、時代性、選擇性等特點和初中學段學生興趣愛好相對穩(wěn)定、視覺感覺性強、直觀記憶和圖像記憶強、有一定的抽象邏輯思維的特性,思政課適合體驗性教學這一規(guī)律和高中學段學生相對初中生認知完善、思維能力成熟、理論思維能力強、辯證思維和創(chuàng)新思維有了很大發(fā)展適合常識性教學的循序漸進、螺旋上升規(guī)律特點設計出:
總議題:“如何弘揚抗美援朝精神,爭做新時代新學子?”
子議題:議題1(高一):“黨中央為什么作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的決定?”
議題2(七、八):“在中國人民志愿軍及當年支援前線的通化人民身上看到了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
議題3(高一):“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對個人及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議題4(高二):“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機遇與挑戰(zhàn)有哪些?”
議題5(高二):“新時代新征程呼喚怎樣的新學子?”
(2)學習實踐中期階段——活動線
為圓滿完成上述議題,師生們共同研究設計了如下的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組織收看《為了和平》6 集紀錄片和電影《金剛川》等宣傳片,并指導學生通過網(wǎng)絡、報刊、雜志、電視等媒體采集了與議題相關的有效信息,整理出文稿并在學習小組成員間多次分享交流,增強學生的信息辨識意識,提高他們的采集有效信息的技能及和諧交流溝通的能力。
第二階段:為更形象、深刻、詳實地解讀議題,深挖家鄉(xiāng)紅色革命文化,組織察看了“通化發(fā)布”微信公眾號中“通化市抗美援朝‘紅色基因’專欄”,收集了大量的屬于家鄉(xiāng)抗美援朝英雄的事跡,還組織收看了“抗美援朝時代楷模徐振明”事跡報告電視專欄,詳細了解了時代楷模徐振明英雄的事跡。
為了深入學習,學生們在學校領導老師們的精心組織下坐著大巴到了通化市抗美援朝紀念館參觀,親眼瞻仰了許多珍貴的志愿軍戰(zhàn)士遺物、宣傳圖片、宣傳書籍等。參與此次活動的師生們都被深深觸動,莊重肅穆地向烈士紀念碑敬獻了花環(huán),并宣誓繼承先輩們的遺志,做銳意進取的新學子。
師生們又采訪了“紅色基因的搶救式發(fā)掘人”孫艷華老人,通過親耳聆聽搜集了很多關于抗美援朝時期家鄉(xiāng)父老的擔當奉獻事跡,這對于增強學生家國情懷和擔當意識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針對學生,“這些可能是真的嗎?”的疑惑,為了證實戰(zhàn)爭的慘烈,印證查找到的數(shù)據(jù)的可靠性,學生們又采訪了抗美援朝老兵王金誠爺爺,證實了70 年前那場不對等的戰(zhàn)役,再一次被英雄們的國家人民至上、英勇無畏、樂觀豁達、無私奉獻等精神特質深深折服。
有學生好奇:“老師,我校建校75 年了,會不會有老師或同學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呢?”話題一拋出大家都非常興奮,帶著強烈的好奇心,我們又查閱了大量的學校檔案、采訪了文國哲老校長,確認了當年真的曾經(jīng)有4 名老師和16名學生報名參加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還涌現(xiàn)了一名黃繼光式的戰(zhàn)斗英雄——崔昌鶴,查找到這樣一份寶貴的資料,學生們倍感震撼,自豪的同時責任擔當意識進一步增強。
整個活動一改以往的灌輸式教學,注重了啟發(fā)、發(fā)現(xiàn)、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在不斷發(fā)現(xiàn)中、質疑中和啟發(fā)中,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得出結論,真正做到深度學習,高階思維。
(3)學習實踐中后期階段——任務線
整個學習實踐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心理特點,布置了不同的學習任務。
學生們根據(jù)任務單發(fā)揮特長、各顯身手,交出了滿意的答卷。高二年級學生制作完成了多個優(yōu)質的美篇;還畫出了《銘記昨天砥礪前行》水彩畫、《向時代楷模徐振明致敬》素描;由七、八、高一、高二年級混編的“紅色傳媒”組同學創(chuàng)編了《為了和平》詩歌;高一同學還改編了《志愿軍戰(zhàn)歌》大合唱;各學段同學都制作出了相關議題的PPT 和議題文稿。
學習任務線的設計做到了統(tǒng)一性和多樣性的協(xié)調,同一個活動、同一個博物館、同一個采訪對象、不同學段學生完成不同的議題任務,做到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學習實踐前和學習實踐中老師們注意觀察學生,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和長處,通過個性化指導完成了不同的學習任務,真正做到差異化教學。
(4)學習實踐后期階段——展示線
經(jīng)過24 學時的實踐探究活動,同學們根據(jù)自己的問題和任務,推選出展示代表,代表們重新組合,根據(jù)不同學段學生身心特點,不同的興趣愛好及特長,分別組成“紅色講壇”“紅色文工團”“紅色宣傳隊”向全校師生及來賓做了不同主題的匯報展示。
展示線一:睿智領航人的英明決策
這一主題是對子議題一“黨中央為什么作出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決定?”的回應。
展示由“紅色文工團”高一合唱團同學改編的志愿軍戰(zhàn)歌:“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拉開了序幕。
高一“紅色宣傳隊”的同學們以情景劇方式,結合自身繪制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時期電子地圖”清晰地展演了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原因,并惟妙惟肖再現(xiàn)了當年黨中央領導集體做出出國作戰(zhàn)英明決策的過程,同學們不僅徹底理解了出國作戰(zhàn)的原因,對偉大中國共產黨的英明決策有了極大認同,大大增強了同學們的政治認同素養(yǎng)。
展示線二:偉大人民的錚錚鐵骨
這一主題是對子議題二“在人民志愿軍及通化人民身上看到了怎樣的優(yōu)秀品質?”的回應。
這一主題的展示有初中“紅色講壇”同學以講英雄故事、PPT 圖片展示、素描、油畫等方式,列舉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們的英勇作戰(zhàn)事跡及家鄉(xiāng)通化人民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的全力支持。
故事有:郭守德“在一次組織士兵進攻時,不幸被炮彈擊中,炸藥將他的腹部炸開,腸子散了一地,他將腸子撿回腹中,在瀕死的警衛(wèi)員的幫助下用布袋綁上,重回戰(zhàn)場作戰(zhàn)?!笔占臄?shù)據(jù)及圖片有:4587 名通化青年應征入伍,1699 名犧牲在朝鮮戰(zhàn)場,他們在國家危難之際用身軀保衛(wèi)國土。通化人民的奉獻擔當有:通化人民合計捐獻舊幣135.97 億元,可以購買9 架飛機還余1 億元;通化火車站安排800 名工人晝夜不停裝卸,累計運往朝鮮15 萬輛火車,百萬輛汽車、馬車等援朝物資;通化各醫(yī)院救治志愿軍傷病員占總數(shù)的65%,其中救治的傷病員有142264 人,占志愿軍傷病員總數(shù)的51.2%等等。
還有高二年級同學對創(chuàng)作的作品《銘記昨天砥礪前行》水彩畫、《向時代楷模徐振明致敬》素描設計意圖做了深入的說明。
由七、八、高一、高二年級混編的“紅色宣傳隊1 組”創(chuàng)編的《為了和平》詩歌把展示推向了一個小高潮。
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不同學段不同形式的真理性展示,不僅提升了學生的科學精神素養(yǎng)、家國情懷、,還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鍛造形成的抗美援朝精神: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以及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yè)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有了深刻的體會與感悟,擔當意識極大增強。
展示線三:抗美援朝精神永流傳
這一主題是對子議題三“抗美援朝戰(zhàn)爭對個人及我國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帶來了怎樣的影響?”的回應。
高二年級“紅色講壇1 組”搜集的一串串精準的數(shù)據(jù)即一幅幅鮮活的圖片、詳實的文字材料、訪談錄音,有力地證明了抗美援朝戰(zhàn)爭勝利對一代代人的成長、國內生產的恢復、人民生活水平及國際地位的提升帶來的影響,潛移默化中對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神奇激勵價值有了切實的理解。
“紅色講壇2 組”又慷慨激昂地談到:“在祖國的召喚下,錢學森、陳能寬等21 位科學家放棄國外的優(yōu)厚待遇毅然決然相繼回國,投入到兩彈一星的偉大事業(yè)中,他們中有16 位科學家是博士,他們又一次吹響了艱苦奮斗、英勇奮戰(zhàn)的號角,在茫茫戈壁灘上獨立自主研發(fā)了震驚世界的兩彈一星”。這一事例觸動了無數(shù)同學的神經(jīng),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油然而生,發(fā)奮學習,科技強國、報國的志向深埋心底。
“紅色宣傳隊2 組”精心剪輯的70 年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的短視頻和2020凝心聚力、眾志成城的偉大的抗疫優(yōu)秀答卷視頻,使師生們對抗美援朝精神的時代價值有了深刻的體會,為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優(yōu)越性進一步嘆服,為中國人民的團結一心、戰(zhàn)無不克、攻堅克難的凝聚力深深震撼。
展示線四:“傳承紅色基因爭做新時代新學子”
這一主題是對子議題四、五“當前我國面臨的國際、國內機遇與挑戰(zhàn)有哪些?”“新時代新征程呼喚怎樣的新學子?”的回應。
高二年級“紅色講壇3 組”把搜集到的目前我國面臨的總被“卡脖子”現(xiàn)象從經(jīng)濟政治角度做了深刻剖析,并闡釋了“十四五規(guī)劃和2035 遠景目標”中談到的66 次“新”和9 次“高質量發(fā)展”的深刻內涵。
最后高呼:“同學們!新時代,新征程!青年學子理當傳承紅色基因,志存高遠!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飛揚的原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正能量!舒展弄潮兒勇向潮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的豪邁,創(chuàng)造屬于新時代的新奇跡!”
四條展示線,以透徹的學理分析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抗美援朝戰(zhàn)爭常識,以徹底的思想理論說服了學生的“為什么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人民志愿軍是如何打敗武裝到牙齒的敵人的?”等等疑惑,以翔實的數(shù)據(jù),真實感人的事跡,以真理的強大力量引導學生樹立了科學精神,以抗美援朝精神這一科學價值觀引導學生走向發(fā)憤圖強。
從學習方案的制定到學習議題的確定,從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到具體實踐,從提煉抗美援朝精神內涵到時代價值的挖掘及新時代新學子必備內涵的挖掘,一路走來,師生們由興奮——迷茫——學習——堅持——探究——深挖——提煉——結出碩果,在艱辛的學習探究歷程中,相互鼓勵、共同成長,切實做到了讓學習真正得到發(fā)展。這次思政一體化議題是多學科融合學習,成為學生們成長的寶貴經(jīng)驗和難得的精神財富,是思政教師篤志鑄魂潤德思政一體化教學實踐探究的有效嘗試。
參與主題學習活動的學生們覺得,通過這次學習活動增強了政治認同感,培養(yǎng)了科學精神,增強了公共參與意識和合作意識;有了更多的人地協(xié)調觀、綜合思維和區(qū)域認知能力明顯提升;能更好地用唯物史觀、時空觀念看待身邊的人和事物、大大增強了史料實證能力;比活動前更愛我的國家和家鄉(xiāng)了;對歌詞的理解能力有了提高;會欣賞畫了、審美判斷及創(chuàng)意意識得到了增強;表達和書寫能力有了提高,自信心倍增、不那么怯場了;信息解讀及有效采集信息能力增強了等等。
參與指導的教師們覺得,教師從講授型向導學型轉變,與學生成為了并肩作戰(zhàn)的戰(zhàn)友,拉近了師生關系;通過這種模式的學習深刻體會到了合作的重要意義,通過溝通、合作攻難促進了人際關系,在不斷的碰撞中融合、融合中提升,凝聚了力量,造就了積極向上的團隊。
審視整個學習實踐活動,諸多的收獲中也不乏不足,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挖掘的還遠遠不夠;教學中好多學生的優(yōu)點還沒有挖掘出來,評價體系仍然不夠完善;指導學生有效采集信息、整理文案的能力技巧有待提高等等。
我們思政教師們謹記習主席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的使命,今后繼續(xù)依托家鄉(xiāng)紅色資源,為引導學生增強四個自信,厚植家國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
在中國共產黨喜迎建黨100 周年之際,在思政大中小一體化教學改革的春天里,我們思政教師們更應肩負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艱巨使命,潛心研究四史,以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六要”即以更強的政治,以更深的情懷,以更新的思維,以更廣的視野,以更嚴的自律,以更正直的人格,潛心營造好有品味的課堂,講好中國共產黨的故事,講好中國優(yōu)越的制度,講好家鄉(xiāng)的紅色文化。以更強的文化自信,做一名帶著學生走向智慧,走向美好生活的幸福思政教師,為建黨100 周年盡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