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鴻
摘要:社會史是現(xiàn)今史學領(lǐng)域的研究方向之一,其包含了廣泛的研究內(nèi)容,有風俗史、婦女史、疾病史、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等方面。不斷擴大的研究方面,也極大的擴大了史料的來源,不僅正史中含有豐富的社會史史料,地方志、家譜、日記中包含了眾多的社會史史料。
關(guān)鍵詞:社會史;史料;正史;日記
隨著社會史研究的深入,社會史研究利用的史料范圍也逐漸擴大,正史、地方志中的史料多用于研究社會生活史、風俗史、環(huán)境史。近來社會史研究逐漸走向微觀化,日記的史料價值也逐漸彰顯出來,對心態(tài)史、疾病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資料來源。
一.二十四史中的社會史史料
二十四史常被用作政治、制度史的研究,但其中也包含了很多社會史史料。呂思勉在《兩晉南北朝史》一書中對于社會史內(nèi)容的敘述非常的豐富:第十七章,介紹了婚制、族制、戶口增減、人民遷徙、各地方風氣等內(nèi)容;第十八章,介紹晉、南北朝的社會等級;第十九章,介紹了晉、南北朝的人民生計;第二十一章介紹了晉、南北朝的人民生活。
這幾章社會史的相關(guān)內(nèi)容,全部取材于《晉書》、《南史》、《北史》等史書。在介紹飲食這一節(jié)時,呂思勉先生用《晉書·惠帝紀》中:“安北將軍王浚遣烏丸騎攻成都王穎欲鄴,穎與帝單車走洛陽。服御分散,倉卒上下無赍。侍中黃門被囊中赍私錢三千,詔貸用。所在買飯,以供宮人。止食于道中官舍。宮人有持升余粇米飯及燥蒜、鹽豉,以進帝,帝啖之。次獲嘉,市粗米飯,盛以瓦盆,帝啖兩盂?!焙汀赌鲜贰ば煨⒖藗鳌罚骸瓣愅觯S例入長安。家道壁立。所生母患,欲粳米為粥,不能常辦。母亡后,孝克遂常啖麥。有遺粳米者,孝克對而悲泣,終身不復食焉?!眱蓜t史料,說明了兩晉南北朝時期,南北方飲食的不同,南方多食稻,北方多食菽麥。
《史記·貨殖列傳》中“關(guān)中自汧、雍以東至河、華,膏壤沃野千里,自虞夏之貢以為上田,而公劉適邠,大王、王季在岐,文王作豐,武王治鎬,故其民猶有先王之遺風,好稼穡,殖五谷,地重,重為邪。及秦文、(孝)〔德〕、繆居雍,隴蜀之貨物而多賈。獻(孝)公徙櫟邑,櫟邑北卻戎翟,東通三晉,亦多大賈。(武)〔孝〕、昭治咸陽,因以漢都,長安諸陵,四方輻湊并至而會,地小人眾,故其民益玩巧而事末也。南則巴蜀。巴蜀亦沃野,地饒巵、姜、丹沙、石、銅、鐵、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邛笮,笮馬、旄牛。然四塞,棧道千里,無所不通,唯襃斜綰轂其口,以所多易所鮮。天水、隴西、北地、上郡與關(guān)中同俗,然西有羌中之利,北有戎翟之畜,畜牧爲天下饒。然地亦窮險,唯京師要其道。故關(guān)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眾不過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边@段史料不僅說明了各個地區(qū)的土地肥沃狀況,還說明了各地由于不同統(tǒng)治者造就并且遺傳的民風民俗。舉例了各地物產(chǎn)盛產(chǎn)情況,地理交通狀況,對于研究民風民俗、飲食習慣、經(jīng)濟情況與經(jīng)濟交流,都是非常有用的史料。
二.地方志、族譜中的社會史史料
1.地方志中的史料
地方志是地方的府州縣志,一種綜合記錄地方史事,另一種則注重于地方風俗或者是地方人物明賢的描寫。一個較為完整的地方志包含了:地圖、表、疆域、分野、建置沿革、形勢、風俗、城池、學校、戶口、田賦、稅課、職官、山川、古跡、關(guān)隘、津梁、陵墓、祠廟、寺觀、名宦、人物、流寓、烈女、仙釋、土產(chǎn)、雜記。地方志中對于自然環(huán)境的記載,可以研究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社會經(jīng)濟史;其中的烈女傳,是研究婦女史的重要資料;名宦、人物、仙釋、是研究人物、社會等級的史料。
以乾隆《永清縣志》為例:卷六輿地圖第一,記載了永清縣的基本情況,并附地圖,記錄了行政區(qū)域、山嶺、名勝古跡、風俗等信息,以及整個縣從唐虞時代一直到康熙年間的歷史沿革;建置圖第二附整個縣的縮略地圖,記載了本縣歷代設(shè)施的變遷情況;水道圖第三記載了整個縣的河流湖泊、堤防、橋梁、灌溉情況等,是研究河流湖泊、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的史料。自宋代以后,明清時期地方志對于本地貞潔烈婦的記載增多,是研究婦女問題的重要資料。
2.族譜中的史料
家譜、族譜在宋朝以前,對于出仕、婚姻有著重要的作用,自宋朝以后,他的文化價值增加,記錄一個家族的演變,成為研究家族歷史的史料來源。注意到家譜、族譜的史料價值的第一人是梁啟超,他認為我國鄉(xiāng)鄉(xiāng)家家皆有譜,實可謂史家瑰寶。族譜最直觀的問題就是人口,一個族譜記載了本族人口、性別、年齡、可以研究一定時期、一定地區(qū)的人口增長減少問題、性別比例問題、壽命問題,是研究人口史的重要資料。同時族譜還記載家族的居住與遷徙歷史,是研究移民史的史料。此外,族譜中還記載了有關(guān)女性的資料,如妻子、貞女、烈女、孝婦、節(jié)婦等,可以研究女性的日常生活內(nèi)容,家庭地位,人際交往等。由于族譜只是記錄一個家庭的發(fā)展變遷,資料更加詳細,對于社會日常生活,普通下層人民的記載就更多,正史中的列傳通常記載名宦功臣,但是族譜中的傳記會對每一個男性做出記載,對于社會史研究的普通民眾來說,提供了大量的資料。
三.日記中的社會史史料
隨著社會史向著心態(tài)史、疾病史、微觀史學的方向發(fā)展,家書和日記等史料逐漸被利用起來。晚清仕宦日記中就記載了大量的日常生活、閱讀習慣、人際交往、疾病治療等內(nèi)容。以往對于日記的使用多見于政治史和制度史,例如《翁心存日記》中有關(guān)于鴉片戰(zhàn)爭的記載,《曾國藩日記》中有太平天國的詳細資料。但是這兩部日記中同樣記載了作者本人日常閱讀的書籍、出行時的交通方式、游覽風景后的感慨心得、以及治病帶給他們的痛苦。日記中的文字平淡樸實,得以窺見晚清大背景下,歷史書中的人物鮮活起來。
張德昌《清季一個京官的生活》一書,利用晚清官員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分析京官的生活方式,日常開支。他整理的李慈銘日常收入支出表,分析了京官的官場積習,探討了京官生活奢靡卻又窮困潦倒的真相,透露出晚清財政制度的腐敗。彭法《晚清在京高級官員日常支出管窺——以那桐日記史料為中心》一文,分析晚清高級官員的支出分為投資型支出、生活消費支出、應(yīng)酬型支出。這三種支出金額總和可高達上萬兩,幾乎在京高級官員人人如此,與之相對的則是路邊乞丐甚多的場景。兩相對比反映出晚清社會財富兩極分化巨大,民眾多生活于水深火熱中。賈宏濤《醫(yī)者身份與患者心態(tài):基于常熟翁氏父子日記的一項微觀醫(yī)療史考察》就介紹了翁氏父子的延醫(yī)方式、醫(yī)者身份、病家體驗以及患病時傷感的心態(tài)。例如《曾紀澤日記》中就記錄了每日身體健康情況、中西醫(yī)不同的診療方式、陪同家中病患看病的情況、患病時的處理方式、對于健康的維護等?!笆侨找蛏嗵S,小便赤,服西洋輕瀉丸三粒,飯后又服大黃末少許。”“陪旭亭診母親脈,又侍疾良久,寫一緘呈吳竹如杖。飯后王子樊來,陪入診脈,又談病良久?!?/p>
日記史料通常是個人撰寫,主要記錄日常的生活,這種生活化的描寫增添了歷史人物的“血肉感”,使得他們不再是歷史書上一個個簡單的名字,讓大人物做到了“去符號化”,拉近了他們與普通人之間的距離。
四.小結(jié)
社會史研究的史料資源非常豐富,除了正史和各類史料中的資料外,新興的家書日記也是社會史研究的資料。由于日記多為當天記錄,所以準確性較高,是很重要的直接史料。但日記通常是私人化的東西,寫作時不免帶有作者本人的主觀情感色彩,在研究重大歷史事件時可以同其他史料對比使用。
注釋
①《晉書》卷四《帝紀第四惠帝》,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第103頁。
②《南史》卷六十二《列傳第五十二·徐孝克》,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第1528頁。
③司馬遷:《史記》,《貨殖列傳第六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點校本,第3255頁。
④章學誠:《乾隆永清縣志》,卷六至卷八,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第111-180頁。
⑤[清]曾紀澤;劉志惠點校輯注:《曾紀澤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第484頁。
參考文獻
[1]章學誠:《乾隆永清縣志》,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2]房玄齡等:《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點校本。
[3]李延壽:《南史》,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點校本。
[4]司馬遷:《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82年點校本。
[5]章學誠:《乾隆永清縣志》,清乾隆四十四年刻本。
[6][清]曾紀澤:《曾紀澤日記》,長沙:岳麓書社,1998年。
[7][清]曾國藩:《曾國藩全集》,長沙:岳麓書社,2011年。
[8][清]翁心存:《翁心存日記》,北京:中華書記,2011年。
[9]張德昌:《清季一個京官的生活》,香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1970年。
[10]馮爾康:《中國社會史概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11]賈宏濤:《醫(yī)者身份與患者心態(tài):基于常熟翁氏日記的一項微觀醫(yī)療史考察》,《醫(yī)療社會史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