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思毛
(湖南開放大學,湖南長沙 410004)
關于大事記的寫作要領,前人早有不少高論,當代論述更是數不勝數。相關論述對編寫大事記的原則與要求進行了精辟闡述,為大事記編寫提供了基本遵循,已被廣大大事記編寫者接受。但是,在筆者閱讀一些機關、大學的大事記之后,特別是在參與筆者所在單位——原湖南廣播電視大學(今湖南開放大學)的大事記編寫過程中,深刻感受到盡管人們對大事記編寫原則高度認同,同時卻又在編寫實踐中存在相當程度的不一致。因此,筆者擬對大事記寫作中如何準確把握大事記的選事標準、科學設計大事記的編寫體例、精心打磨大事記的文字表達,在操作層面上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準確把握大事記的選事標準,把真正的大事編入其中,把不屬于大事的事項排除在外,這是確保大事記編寫質量的關鍵,是編寫大事記必須遵循的首要原則。關于大事記的選事標準,徐無黨認為:“大事則書,變古則書,非常則書,意有所示則書,后有所因則書。非此五者,則否?!盵1]司馬光提出了“專取關國家興衰,系生民休戚,善可為法,惡可為戒者”[2]的選事標準。呂思勉有“常事不書, 為史家公例, 蓋常事而亦書之, 則有書不勝書者矣”[3]的論述。何裕坤提出了“當時影響大、事后影響久遠、意義重大”“有資治價值”“有科研價值”“有教育價值”“有查考價值”[4]五條標準。許家康強調大、要、新、特的收錄原則[5]。這些論述所提出的大事記選事標準極有見地。受此啟發(fā),筆者認為大事記就是記大事,入編的基本標準就是大事。但大事有不同的類型,概括起來可以分為重大性的大事、新生性的大事、特出性的大事。誠然,這個選事標準仍然是原則性的標準,而不是具體的可操作的標準。事實上,對于不同層級、不同類型的組織來說,對大事記的選事標準很難作出統(tǒng)一的規(guī)定,需要編寫者在遵循原則性的選事標準的基礎上,根據本單位的實際情況確定一個實事求是的具體選事標準,并且在編寫過程中準確把握、貫穿始終,把一個單位的三類大事編入大事記,做到大事不漏、常事不書。
所謂重大性的大事,指規(guī)模大、影響大、權重大的大事[5],即那些最典型的、公認度最高的大事。具體到廣播電視大學或開放大學的大事記編寫,以下事件可以看作重大性的大事:學校成立、更名、遷址以及體制、職能和隸屬關系調整變化事件;學校內設機構(主要指二級機構)的設置與變化事件;學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及各部門負責人任免事件;學校黨委、工會、學術委員會、團委等重要組織換屆選舉事件;學科建立、專業(yè)開設與招生辦學事件;學校作出改革與發(fā)展重大決定事件;上級機關對學校工作的重要決定、批復、評估、檢查事件;學校完成重大任務、取得重大科研成果及獲得重大表彰與獎勵事件;省部級以上重要領導人視察學校事件;知名專家、學者來校講學等學術活動事件;學校校區(qū)建設與重大建設項目開工、竣工事件;重要新聞媒體對學校的報道事件等。這類重大性的大事入編,很容易得到編寫者、審閱者、閱讀者的一致認可,其選事標準易于把握。
所謂新生性的大事,指新出現的事、第一次發(fā)生的事。如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創(chuàng)辦以后,各省級廣播電視大學編印的《情況交流》《教學輔導》之類內部小報小刊,是校報、校刊的前身,編印第1期內部小報小刊就是新生性的大事。20世紀80年代初,省人事、教育行政部門組織電大系統(tǒng)教師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評定電大系統(tǒng)的第一批講師,這對電大來說就是新生性的大事。1999年,廣播電視大學啟動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和開放教育試點,標志著電大從廣播電視教育向基于網絡的現代遠程教育轉型,廣大教師投入網絡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第一堂網絡課、第一次網上交互教學就是新生性的大事。編印內部發(fā)行的校報???、評定中級專業(yè)技術職務、教師網上授課,在現在看來都是可以不入編的常事,但因其當時是第一次發(fā)生的事,是新生性的大事,所以應入編大事記。
為什么第一次發(fā)生的事要作為新生性的大事入編大事記?理由是它在當時具有全局性影響,事后具有長久性影響。有時單位推出了改革的重大決策,但因為客觀條件不成熟等多種原因沒有順利實施,沒有產生預期的全局性影響和長久性影響,反而不能作為大事入編。入編新生性的大事要求公認度比較高,雖然在編寫者、審閱者、閱讀者中也可能存在一定的意見分歧,但總的來說分歧不大,認識比較一致,其選事標準也比較容易把握。
所謂特出性的大事,指同類事件中那些格外突出、特別出眾的事,因其對單位的建設與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因而必須入編。
立項科研課題是常事,但立項高級別的課題如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就不是常事,而是特出性的大事。獲得成果獎勵、榮譽表彰和競賽獎項是常事,但獲得高級別的獎勵、表彰和獎項如省部級以上科學技術獎、社會科學成果獎、教學成果獎,或獲評省部級以上勞動模范、優(yōu)秀教師等,就是特出性的大事。這些事件標志著學校的辦學水平與辦學成就,是必須入編的大事。但入編特出性的大事容易在編寫者、審閱者、閱讀者中引發(fā)分歧,尤其是很難得到事件當事人的一致認可。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之一是入編特出性的大事缺乏客觀標準與硬性規(guī)定,即便經過大事記編寫委員會、審核小組或者學術委員會等機構確定一個標準,也不一定能得到閱讀者尤其是事件當事人的一致認同。盡管如此,編寫者仍然應當而且也只能從本單位的實際出發(fā),確定一個實事求是的入編標準,以確保大事記的編寫質量。如入編表彰與獎勵事件,原則上應當以全國評比達標表彰工作協(xié)調小組辦公室2015年8月發(fā)布的《全國評比達標表彰保留項目目錄》所列和此后每年設立、調整或變更的評比達標表彰項目,以及國務院辦公廳2017年5月發(fā)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方案》所明確的項目為標準。為尊重歷史,也要考慮此前中央各部委、省級黨群系統(tǒng)和行政機關頒授的上述兩類項目以外的一些權威性比較強的獎項,如教育部頒授的科學技術獎、省委教育工委頒授的優(yōu)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等。此外,從廣播電視大學或開放大學的實際情況考慮,在國家開放大學及其前身中央廣播電視大學組織的全國電大系統(tǒng)的評優(yōu)與獎勵中,一些規(guī)格較高的項目可以適當入編。
領導主持與出席的大多數會議為例會,屬于常事,但其中有一些是對單位建設與發(fā)展產生重大影響的會議,可視為特出性的大事,這就需要劃清常事與特出性的大事之間的界限。一般說來,單位自行組織的會議,要看它是否作出了重大決定,該決定是否對本單位的建設與發(fā)展產生了全局性影響和長久性影響。這種影響是可以從實際成效中具體感受到的。如學校召開會議出臺一項師資隊伍建設舉措,但會后并未順利實施,看不到師資隊伍建設的明顯成效,這樣的會議就不能視為特出性的大事。又如學校領導出席上級機關召開的某些例會,會議沒有作出對學校建設與發(fā)展有重大影響的決策,也沒有對學校工作進行肯定、表彰的內容,學校領導也沒有在會上交流工作經驗,這樣的會議可能對一定范圍的全局性工作有影響,但與學校工作的關聯度不大,對學校而言可以視為常事,不入編大事記。
大事記的編寫體例多種多樣,多數論述者將其分為編年體、紀事本末體、編年紀事本末結合體三類。編年體以時系事、一事一條,完全按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逐年逐月逐日記載,簡明扼要地記述人物、地點、事件。紀事本末體是時有順序、事有本末、跨時記事,通常按開始或結束的時間對事件進行敘述或追述,形成系統(tǒng)敘述。編年紀事本末結合體實際上是以編年體為主,以紀事本末體為輔,只對某些事件跨時記事。
在這三種體例中,編年體容易看出同一時期各個事件之間的聯系,所述事件發(fā)生的次序分明,在時間上給人以完整的歷史概念,便于查閱。而且可以同時看出發(fā)生在同一時期的事件,便于綜合考察當時單位各個方面的情況。缺點是同一事件往往首尾不連貫,難以給人完整印象。紀事本末體一般能按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結果進行完整記述,能補編年體之不足,但又淡化了時間概念,影響讀者對一定時期內單位總體情況的觀察與分析。編年紀事本末結合體則較好地集中了前兩種體例的優(yōu)點,避免了它們的缺點,有利于全面反映單位事業(yè)發(fā)展狀況,又可以系統(tǒng)地記述一些大事,是目前編寫大事記常用的體例。為了盡量發(fā)揮編年紀事本末結合體的優(yōu)勢,需要科學設計其編寫體例,掌握好記述的要領。
編年紀事本末結合體的主體是編年體,事實上一次性事件占絕大部分,按照事件發(fā)生的時間順序逐年逐月逐日記述事件,是大事記寫作的重點。其要領是詳略得當、因事而異。
單位大事記記載本單位發(fā)生的各種重大事件,作為密度高、容量大的信息載體,它必須用較小的篇幅概括豐富的內容,力求用簡潔洗練的文字記述時間、地點、人物與事件概要。如:“7月13日 省教育廳發(fā)出〔2007〕229號《關于表彰第二屆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名師獎’獲得者的決定》,我校人文學院劉永東教授在列?!盵6]66又如:“6月8日 省教育廳發(fā)出〔2009〕267號《關于公布2009年湖南省高等職業(yè)教育省級教學團隊名單的通知》,我校網絡工程職業(yè)學院以張導成為帶頭人的數控技術專業(yè)教學團隊在列?!盵6]72這樣的記述盡管文字不多,但事件的基本信息要素齊備。這類事件在高校發(fā)生得比較多,記述時要統(tǒng)一格式、規(guī)范表述,以顯示史書嚴謹、樸實的文體風格。
言簡意賅是大事記記事的基本要求,但因事件的性質、特點而有所區(qū)別,對有的事件需要適當展開敘事,讓閱讀者了解事件的整體情況。如:“1月 理工科教學處張學孚副教授獲國務院頒發(fā)的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3月8日,我校舉行頒證儀式。張學孚1960年畢業(yè)于北京航空學院,長期從事教學與科研工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其專著《磁通門技術》被評為國防科技優(yōu)秀著作?!盵6]33對有的事件需要作出一定的評述以顯示事件的意義。又如:“12月21日 教育部發(fā)出〔2018〕21號《關于批準2018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獲獎項目的決定》,我校陳建民教授主持項目‘基于網絡學習空間精準培養(yǎng)農民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獲2018年職業(yè)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一等獎。這是迄今為止我校在該類獎項評選中獲得的最高獎項?!盵6]99這種依據事實開展的評述并不違背大事記的實錄原則,并有助于實現實錄與微言大義的融合與統(tǒng)一。
記述高校發(fā)生的重大教學改革項目實施、重大項目建設、重大活動組織等延續(xù)多時的大事,需要集中一處記其始末,就必須采用紀事本末體。其要領是把握好選點定位:如選擇起點,則須交代結果;如選擇終點,則須追述事件;如時間跨度較大,則要多點定位記述,其關鍵在于選準代表性時間。
從記述選點定位的角度看,延續(xù)多時的大事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宜于起點記述的事件,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等黨建活動、大學生暑期“三下鄉(xiāng)”社會實踐活動等大型學生活動、較大規(guī)模的教師培訓活動等。對這類事件一般以活動啟動日期記事,記述活動開展的過程,直至交代活動的結果。第二類是宜于終點記述的事件,如基本建設、重大實驗室建設等重大項目,技能、征文、演講、書畫等競賽活動的開展等。對這類事件一般以活動結束日期記事,記述活動的結果,再追述活動開展的過程,交代有關情況。第三類是宜于多點記述的事件,如學校辦學史上新的教育類型開辦、新專業(yè)開設、新的專項評優(yōu)活動開展等。對這類事件一般以事件發(fā)生日期記事,在活動結束日期再記述事件的結果,如果有需要也可以追述事件發(fā)展的過程,交代有關情況。如廣播電視大學辦學史上曾招收自學視聽生、電大普通班、注冊視聽生等,這些教育類型的開辦時間短則六七年,長則十幾年。對這類事件一般在開辦該類教育首批招生時記事,在停辦該類教育前最后一批招生時再記事,并對開辦該類教育的情況進行總結。如:20世紀80年代初,廣播電視大學開辦黨政管理干部基礎專修科,連續(xù)招生多年;21世紀初,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今國家開放大學)組織開展教學創(chuàng)新獎等評優(yōu)活動,這些活動連續(xù)舉辦多屆。記述這類事件同樣宜采用多點記述的方式。
無論是一個區(qū)域、一個系統(tǒng),還是一個單位,在其發(fā)展史上常常會在不同時間發(fā)生同類型的事件。在高校辦學史上同樣存在這種情況,它實際上是一系列一次性事件的組合,我們暫且把它稱之為同類事件。如2009年以來,原中央廣播電視大學(今國家開放大學)相繼成立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專業(yè)與課程教學研究中心組,在全國省級電大聘用中心組成員和副組長,有的年度向一所省級電大發(fā)出幾個文件聘用幾十名教師,如果采用編年逐月逐日記事的方式記事,顯然是不適宜的。記述這類事件可采用一種有別于一般編年體和紀事本末體的方式,我們姑且稱之為同類事件綜合記事。采用這種方式記事要做到點面結合,其要領是找準點、照顧面。有兩種處理方式:一是具體記述第一個事件,概述整體情況;二是具體記述一個典型事件(不一定是第一個事件),概述整體情況。屬于同類事件性質的事在學校有很多,如幾乎每年都發(fā)生的專業(yè)技術職務評審事件、科研成果評審事件、評優(yōu)事件等,一般都可以采用同類事件綜合記事。
編寫大事記,記述重要的歷史事件,旨在真實反映一個區(qū)域、一個系統(tǒng)或者一個單位的發(fā)展歷程,讓閱讀者從中領悟其發(fā)展規(guī)律。為了實現這一目的,需要精心打磨其文字表達。作為資料性文獻,大事記的文體性質決定了對其文字表達的特殊要求。
大事記要求用盡可能精簡的文字記述一個區(qū)域、一個系統(tǒng)或者一個單位發(fā)展歷程中的豐富內容。如果任意展開記述,則書不勝書,動輒數十萬字、數百萬字的篇幅,既不便于編寫,也不便于閱讀。因此,對于這種史料性文體,自古以來就把文字簡明作為一個基本要求。所謂簡明,即在確保事件基本信息完整的前提下,刪除一切可有可無的文字。但文字精簡卻不可茍簡,如果文字精簡到缺失事件發(fā)生發(fā)展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與結果等重要信息和實質性內容,無疑會弱化大事記反映歷史的功能。某省級電大大事記有這樣一則記載:“1978年11月26日—12月3日,教育部和中央廣播事業(yè)局在北京聯合召開第一次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我省教育局、廣播事業(yè)局領導和學?;I備組成員與會?!钡谝淮稳珖鴱V播電視大學工作會議無疑是一次極其重要的會議,省里派出的與會人員一般是籌建省級電大的重要成員,因而其與會人員名單屬于該事件的重要信息,不可茍簡,省略了就會影響其史料價值。在一些大學大事記里常常讀到這樣的記述:“某屆全省大學生運動會落幕,我校獲金牌若干枚、銀牌若干枚、銅牌若干枚?!边@類記述顯然過于簡單,獲獎學生名單、獲獎項目都是重要的事件要素,不能省略。
大事記要求精準記述歷史事件,真實反映歷史面貌,因而文字質樸是對大事記文字表達的一個基本要求。大事記要對事件作簡潔性記載,表現在材料選擇上要求以事實材料為主,表現在語言表述上要求用語準確、平實,反對夸大其詞,杜絕空話套話。人們常常在一些大學大事記里讀到這樣的記述:“某年某月某日,教育部公布某年全國職業(yè)院校技能大賽獲獎名單,我院獲一等獎若干項、二等獎若干項、三等獎若干項。它標志我院進入全省職業(yè)院校先進行列?!薄澳衬昴吃履橙?,省教育廳公布某年全省科學研究項目立項結果,我校獲準立項重點課題若干項、一般課題若干項。它開創(chuàng)了我??蒲泄ぷ鞯膷湫戮置妗!逼渲小皹酥疚以哼M入全省職業(yè)院校先進行列”“開創(chuàng)了我??蒲泄ぷ鞯膷湫戮置妗敝惐硎觯@然有夸張、溢美之嫌。即使在某一年的學生競賽中取得好成績,也不能把它作為一所學?!斑M入全省職業(yè)院校先進行列”的標志,因為一所學校要“進入全省職業(yè)院校先進行列”,應當在多個方面名列前茅。同樣,某一次立項課題比較多,也不足以說明“它開創(chuàng)了我??蒲泄ぷ鞯膷湫戮置妗?。我們反對記述歷史事件時夸大其詞的空話套話,支持對業(yè)績與成就的客觀表述。如《上海年鑒2017》記載:“(1月)8日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召開,2015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fā)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頒獎。上海共有42項牽頭及合作完成的重大成果獲獎,占全國獲獎總數的14%,連續(xù)14年保持兩位數占比水平?!盵7]此則記述完全用數據說話,無一溢美之詞,卻有力地表明了上海的科技實力與成就。
大事記編寫必須嚴格遵守實錄的原則,讓事實說話,但它絕不是簡單地記流水賬。實錄的本質是客觀記述歷史事件,而歷史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原因、過程與結果等要素都是一種客觀存在。既然如此,只要有利于全面深刻地反映歷史,就應當予以實錄。大事記編寫實踐中常有一些事件的實錄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與爭議,但關注與爭議的焦點往往不是時間、地點、人物等表層要素,而是事件的內容、性質、意義等深層要素。為了讓實錄成為定論,大事記務求文字精當,而不是呆板的、一般化的表述。
首先,可以對事件內容作出精當的概括。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記載:“8月7日—19日 第一屆全國衛(wèi)生會議召開。會議確定‘面向工農兵’‘預防為主’‘團結中西醫(yī)’為新中國衛(wèi)生工作三大原則?!盵8]6它記述一次會議,精當概括了會議內容與成果。
其次,可以對事件性質作出精當的表述。如關于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的表述問題,《中國共產黨歷史大事記(1921年7月—2011年6月)》表述為:“九一八事變標志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戰(zhàn)爭的開始,也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起點。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zhàn)揭開了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的序幕。”[9]21-22“盧溝橋事變標志日本帝國主義發(fā)動了全面侵華戰(zhàn)爭,也標志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的全面爆發(fā),即全國抗戰(zhàn)的開始。中國的全民族抗戰(zhàn)在世界東方開辟了第一個大規(guī)模反法西斯戰(zhàn)場?!盵9]33這一精當表述闡明了八年抗戰(zhàn)和十四年抗戰(zhàn)的關系,同時,關于“世界東方第一個大規(guī)模反法西斯戰(zhàn)場”的說法也更準確。
再次,可以對事件意義作出精當的揭示。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記載:“12月29日 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決定,全國人大常委會于1958年6月3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yè)稅條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廢止。在中國延續(xù)兩千多年的農業(yè)稅正式成為歷史?!盵8]106最后一句精當的評述,深刻地揭示了事件的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