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英 汪正香 李紅喜 劉學(xué)堯
榮縣種植業(yè)服務(wù)中心,四川自貢
選擇適合當(dāng)?shù)貧夂蛲寥罈l件、小葉、豐產(chǎn)、不易鼓粒、抗病性強的早中熟品種,榮縣及相似區(qū)域可選用成豇30號、成豇19號、田園白玉、雪山20等。
播種育苗時間按照定植時間往前推15~20 d,早春栽培一般露地定植時間為3月上中旬。采用專用育苗基質(zhì)裝穴盤,用50孔的穴盤,裝好專用育苗基質(zhì),20~30盤疊在一起,用專用打孔器打播種穴,一次可打20~30盤。播種時干粒直播,不催芽,每穴播2~3粒,播后覆蓋基質(zhì),用竹片趕平穴盤,依次擺放在大棚內(nèi)或育苗床上,并用噴壺澆透水,然后用農(nóng)膜覆蓋穴盤,使溫度保持在12℃以上,最好保持在25~30℃。播后4~5 d,當(dāng)有80%種子出土?xí)r揭去農(nóng)膜;基質(zhì)太干不利于種皮脫落,需要及時噴少量水,晾苗1~2 d。及時用有效活菌含量為300億CFU/g枯草芽孢桿菌400~500倍液預(yù)防猝倒病和立枯病,并盡量使白天溫度保持在20~25℃,夜晚溫度不低于12℃,促進(jìn)苗子健壯生長。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直播。
1)選擇地塊較平坦、土層深厚的壤土或沙壤土,在栽前15 d及時翻地施足底肥,每公頃施商品有機肥7.50 t以上,并配合施入腐熟人畜糞肥30.00~37.50 t,同時,施入N∶P∶K為24∶10∶11的豆類專用肥750 kg,再將地淺翻耕一遍。
2)按1.7 m包溝開廂作畦,畦面寬0.8~1.0 m,畦高10~15 cm,畦面20 cm厚的土層澆透水后覆嚴(yán)地膜待移栽。
在蓋好地膜后及時搭架。立柱用直徑2.5 cm、長2.5 m的熱鍍鋅鋼管或兩年生以上的老圓竹,每公頃用立柱1 500~3 000根。根據(jù)地勢每隔1.7 m或3.4 m立一排立柱,每排立柱每隔2.0米再立一根立柱,立柱高2.0 m,頂端鉆孔后縱橫用直徑3 mm的包塑鋼繩拉直,橫豎編制成網(wǎng)狀,形成平棚骨架,然后在每條種植行上再拉包塑鋼繩用于吊蔓或牽2.0 m寬的網(wǎng)墻。
當(dāng)苗有2葉1心,苗齡15~20 d時,每畦雙行栽植,窩距23.0~26.0 cm,每公頃栽5.25萬窩,每窩2~3株,每公頃栽10.50~15.00萬株。
移栽時邊栽邊施定根水,為預(yù)防病蟲害,定根水用有效菌含量為300億CFU/g的枯草芽孢桿菌500倍液加100億CFU/g的綠僵菌或白僵菌500倍液,及1 000倍液的海藻精液混合,每公頃施用量26.25 t。移栽后7~10 d根據(jù)天氣情況施一次提苗肥,每公頃隨水施入豆類專用肥37.5 kg,采收期視天氣情況每隔10~15 d,追施豆類專用肥225.0~300.0 kg/hm2。
當(dāng)苗伸蔓時,及時在每一窩苗的上方用細(xì)繩吊蔓,蔓長30 cm左右,引蔓上繩向上生長。同時,及時打去30 cm以下、第一花序以下的側(cè)蔓,促進(jìn)上面?zhèn)嚷纳L;每隔幾天引蔓一次,蔓長到棚頂摘尖促發(fā)側(cè)蔓,增強光照。
每公頃懸掛黃粘板525~600塊防蚜蟲,黃粘板懸掛在棚架頂上的包塑鋼繩上。同時,全程用綠僵菌、白僵菌生物菌劑防蟲;用枯草芽孢桿菌、哈赤木霉菌及木霉菌復(fù)合菌劑、與康3號交替噴施防病,10~15 d噴施1次。若苗期蚜蟲較多,噴施1次吡蟲啉;螨類較多噴施阿維菌素;采收期豆莢螟較多,噴施1次氯蟲苯甲酰銨,在早上露水干后及時重點向花蕾、花、幼莢噴施。
春栽開花后8~10 d,夏栽花后6~8 d,當(dāng)莢面豆粒即將鼓粒、莢條粗細(xì)均勻時及時采收,采收盛期每天采摘或隔天采摘,根據(jù)采后用途進(jìn)行采摘,在采摘時注意要保護(hù)好花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