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宋五朋
(1.河南省水利勘測有限公司,河南 鄭州 450008;2.河南省特殊巖土環(huán)境控制工程技術中心,河南 鄭州 450008)
洪澇災害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自然災害,為了抵御洪澇災害,就需要通過在河道上修筑堤防將大量的洪水約束在河道內,防止對人民的生命、財產造成損害。堤防修建后,由于填堤土體的透水性及不均一性,在長時間的洪水影響下,堤防可能出現滲漏危害,因此需要進行滲流穩(wěn)定分析,根據分析成果對堤防進行防護處理。文章以固始縣史灌河一段水毀堤防為例,采用《AutoBank7 水工結構分析系統(tǒng)》對堤防進行滲透穩(wěn)定計算,通過計算成果,為堤防防滲加固措施的合理選擇提供參考。
該段堤防位于史灌河右岸,2020年7月,史灌河流域連遭多輪強降雨,該段堤防堤身出現貫穿性滲流,最大流量約5 m3/s,隨后堤頂塌陷,背河坑塘發(fā)生管涌,涌水量約1 m3/s。險情發(fā)生后,現場進行了緊急處置,拆除民房對堤頂塌陷坑進行了回填,對坑塘管涌修筑了反濾圍井,并于堤防臨水坡淤砂堵漏,淤砂平臺寬5~10 m,外邊坡約1:1.50。初步分析堤防部分土體在原生產堤基礎上逐步加固而成,堤防填筑土料不均一,碾壓或夯實不充分;此外該段堤防群眾多在河堤上居住,長期的生產、生活行為對堤防也造成一定破壞和影響。
場區(qū)屬沖積平原地貌,微地貌屬史灌河河谷地貌,地勢平坦,略有起伏。此段河堤高程31.82~32.27 m,堤高7 m左右,堤頂(含莊臺)寬22~32 m,堤內沿堤防走向分布較多坑塘,坑塘深度一般1.50~3.00 m,堤內地面高程一般24.78~25.94 m,堤外地面高程一般20.43~26.67 m。汛期高水位時,該段岸坡迎流頂沖。
堤身填土主要為原堤身填土及搶險期間加固堤身填土,原堤身填土主要成分為中、重粉質壤土,加固堤身土主要成分為細砂;堤基地質結構屬土巖雙層結構,上部屬粘砂多層結構,地層巖性主要為第四系全新統(tǒng)重粉質壤土、細砂、淤泥質重粉質壤土,第四系上更新統(tǒng)粉質粘土、中壤土、中細砂及新近系鳳凰鎮(zhèn)組粘土巖。
場區(qū)地下水類型為第四系松散層孔隙水,主要賦存于下部砂層中,勘察期間地下水水位高程一般22.00~22.50 m 左右。場區(qū)地下水屬入滲~徑流開采型,即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氣降水入滲、側向徑流、灌溉及地表水入滲補給,排泄方式主要為人工開采及側向徑流。根據工程類比及試驗資料,重粉質壤土一般具弱透水性,細砂、中細砂一般具中等透水性,淤泥質重粉質壤土、中壤土具弱~中等透水性,粉質粘土、粘土巖具微~極微透水性。
斷面選取原則:依據堤下各種土層組合,相同土層組合按照工程最不利的原則選取典型斷面。結合堤防地質資料情況和堤防設計條件,選取該段堤防0+170斷面進行滲流穩(wěn)定分析。
3.2.1 計算工況
計算工況:臨水側為設計洪水位,水位高程30 m,背水側無水。
3.2.2 計算參數
典型斷面各土層滲流穩(wěn)定計算指標見表1。
表1 典型斷面各土層滲流穩(wěn)定計算指標表
采用河海大學編制的《AutoBank7 水工結構分析系統(tǒng)》進行堤防的滲透穩(wěn)定計算,該軟件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滲流穩(wěn)定分析軟件,內部采用有限元技術,可進行詳細的分析計算,結果較為準確可靠。
AutoBank軟件基本原理為達西定律,基本方程為:
式中:x、y 為平面坐標,kx,ky為x、y 方向的滲透系數,φ=φ(x,y)為待求水頭勢函數。
水頭φ滿足以下邊界條件:①上游邊界上水頭已知φ=φn;②浸潤線上水頭和位置高程相等φ=z;③在某邊界上滲流量q已知。
式中:ly,ly為邊界表面向外法線在x,y方向的余弦。
將滲流場用有限元離散,假定單元滲流場的水頭勢函數φ為多項式,由微分方程及邊界條件
確定問題的變分形式,可導得出線性方程組:
式中:[H]為滲透矩陣;{φ}為滲流場水頭;{F}為節(jié)點滲流量。
求解以上方程組得到節(jié)點水頭,據此求得各計算單元的水力比降。
典型斷面計算滲流穩(wěn)定計算結果見表2,結果簡圖見圖1。
圖1 堤段(0+170滲流穩(wěn)定期)圖
根據計算成果表2可知,該段堤身及堤基表面滲透比降均大于允許比降,易造成滲透破壞,需采取防滲措施。
表2 滲流穩(wěn)定計算成果表
堤防截滲一般采取背河側堤腳壓滲、臨河側截滲或壓截相結合等措施,其中截滲技術目前國內常用的有:高壓噴射灌漿防滲技術、垂直鋪塑防滲技術、多鉆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建造防滲墻技術等。根據以上技術的特點,結合此段堤防地質條件,截滲采用多頭小直徑深層攪拌樁方案解決堤防滲透穩(wěn)定問題,該技術具有施工工藝簡單、施工速度快、防滲效果好、投資少、使用壽命長、性價比優(yōu)勢明顯等特點,近年來在江河、湖泊堤防防滲工程中被廣泛采用。
該段堤防加固處理長度175 m,測量樁號0+050~0+225。處理措施及內容主要包括堤身開挖回填、臨河側堤坡防護、修建水泥土截滲墻、背河側填塘壓滲等。
堤身開挖回填主要是將防汛搶險時堤內臨時填筑的磚渣等雜物挖除,開挖深度約8 m,底寬約10 m,根據現場地形條件,開挖邊坡1 ∶2.00~1 ∶2.50,以把搶險回填的松散體全部挖除為準。堤防回填采用粘性土料,并分層回填壓實,為減少新老堤防沉降差,筑堤壓實度≥0.92。水泥土截滲墻軸線位于現狀堤頂中部,修建截滲墻長175 m,墻高19~20 m。另外,利用施工棄土等對背河側坑塘進行回填,填塘寬度距堤腳≥30 m,平臺頂高程為25.00 m,外邊坡為1 ∶2。
圖2 險堤段處理橫斷面圖
此次滲流穩(wěn)定復核斷面與“3 滲流穩(wěn)定分析”選取斷面一致,即堤段0+170斷面。
5.2.1 計算工況復核計算工況臨水側為設計洪水位,水位高程30 m,背水側無水。
5.2.2 計算參數各土層滲流穩(wěn)定復核計算指標與表1一致,截滲墻孔隙比取0.67,孔隙率取0.40,滲透系數取1.00E-07cm/s。
采用《AutoBank7 水工結構分析系統(tǒng)》進行堤身與堤基的滲透穩(wěn)定復核計算。滲流穩(wěn)定復核計算結果見表3,計算結果簡圖見圖3。
表3 滲流穩(wěn)定復核計算成果表
圖3 堤段(右堤0+170滲流穩(wěn)定期)圖
根據計算成果表3可知,該段堤身及堤基表面滲透比降均小于允許比降,堤防截滲起到防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