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馬尾第二實驗幼兒園 鄭秀珍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以下簡稱《指南》)中指出:“管理人員、教師、幼兒及家長均是幼兒園教育評價工作的參與者,評價過程是各方共同參與、相互支持與合作的過程?!蔽覉@開展以評價為導向的親子活動,家長作為親子活動評價的主體,在活動中的地位逐漸凸顯出來。基于家長的視角,幼兒園如何幫助和支持家長積極參與活動,實現(xiàn)家園合力最大化。對此我們進行了新的嘗試。
幼兒園的親子活動評價中,評價的視角更多地落在幼兒園對教師的評價上。如教師在親子活動中的準備是否充分、活動的設計是否合理、活動組織是否順暢等,而家長對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評價還比較欠缺。調查中我們發(fā)現(xiàn)家長參與親子活動評價普遍存在:參與評價的積極性不夠、評價形式比較單一、浮于表面、評價的真實性受到人為主觀因素的影響等現(xiàn)象。家長參與活動評價的現(xiàn)狀,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幼兒園親子活動的質量。
親子活動評價能夠從多個方面、多個維度來反映幼兒園親子活動的有效性。改變了傳統(tǒng)單向評價的評價體系,使整個教育評價的呈現(xiàn)更為廣闊和開放。對于家長而言,能夠讓他們了解幼兒在園的情況,能夠對幼兒的發(fā)展目標和幼兒園的教育理念有更直觀的認識。對幼兒園和教師而言,家長的評價活動,能夠及時了解家長的需求和幼兒發(fā)展的現(xiàn)狀,針對教師的實施策略以及家園配合的方向理清思路。
幼兒園開展多元的親子活動,教師、幼兒、家長都是活動的主體。家長的參與意識、參與的深度和廣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親子活動的開展。幼兒園開展以評價為導向的親子活動,要充分調動家長參與的積極性,增進家長、教師以及幼兒的情感交流。
1.親子體驗活動。每年的小班新生入園都是年輕的家長最牽掛的,如何讓自己的孩子更快地適應幼兒園的新環(huán)境是新生家長最關心的問題。在入園前幼兒園進行了入戶家訪,通過家長問卷、面對面的交流等形式進行家園溝通。在入園的第一個月,我們開展了小班新生親子體驗活動,采用分段分批入園的方法來緩解幼兒及家長的入園焦慮。幼兒園根據(jù)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fā)展目標制定親子體驗活動方案。親子體驗活動包括:親子手工制作、親子戶外早操游戲、快樂午餐等活動,讓家長與幼兒一起親身感受幼兒園的生活,了解幼兒的發(fā)展水平,分享幼兒的點滴進步?;顒忧?,教師和家長交流活動流程安排和配合事項并發(fā)放了家長問卷。在活動中,家長對參加親子體驗活動的感受、教師活動的組織形式、幼兒的表現(xiàn)等方面進行觀察記錄和評價?;顒雍?,教師與家長傳遞教育的理念,溝通有效的育兒方法。班級保教人員搜集整理家長問卷,并根據(jù)幼兒的實際情況調整活動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指導。教師積極采納家長的合理化建議,調整優(yōu)化教師的組織形式,共同搭建家園信任和溝通的橋梁。
2.幼兒園節(jié)慶及主題活動。幼兒園結合兒童節(jié)、中秋節(jié)、婦女節(jié)等節(jié)日開展親子活動,設計適合各年齡段幼兒的親子活動方案。改變以往的親子活動由幼兒園、教師單方面組織策劃的方式,嘗試由家長成為活動的參與者、支持者、評價者。比如,迎新運動會,在學期初的全園家長委員會會議上,我們向家長征集運動會的親子游戲項目的方案。以問卷星、抖音視頻等形式向全園家長和幼兒征集“我最喜歡的親子游戲運動項目”。教師和幼兒一起精心設計活動的邀請函,發(fā)布全園征集令。班級通過家長會的形式聽取家長需求、了解家長的資源和討論親子活動家長需要配合的事項。在家園積極互動過程中,吸引家長積極參與活動。又如,幼兒園開展班級主題環(huán)境評比,邀請家委會的家長來園進行觀摩,以家長的視角對幼兒園開展的主題活動背景下的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設評比發(fā)表自己的想法,為幼兒園班級工作的開展獻計獻策。
幼兒園、家長、幼兒都是活動評價的主體。幼兒園應不斷完善親子活動評價機制并納入幼兒園課程體系。親子活動評價的內容包括:活動的內容、活動的目標、活動的準備、活動的設計和組織、幼兒的表現(xiàn)、家長的參與度和滿意度等方面。教師作為幼兒園親子活動的重要參與者、活動組織者對活動的開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顒釉u價指標的制定以《指南》的精神為指導,結合幼兒的身心發(fā)展水平和情感體驗,還要考慮家長的教育需求和個體差異。為此,我園制定了《親子活動手冊》,在親子評價體系上改變了原有的親子活動手冊只有單一的、單向的評價模式。嘗試開展幼兒園、家庭、幼兒多維度、雙向互動的評價模式。家長對親子活動的滿意度、幼兒園對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質量、幼兒對家長參與親子活動的情感體驗都將成為活動評價的指標。家長在多維度、雙向互動的評價中能夠轉變教育理念和育兒行為。教師在活動中不斷完善教育手段,家園形成合力共同促進幼兒發(fā)展。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明確指出:評價應自然地伴隨著整個教育過程,綜合采用觀察、談話、作品等多種方法,采用適宜的方式來進行有效的評價。親子活動評價是通過教師、家長、幼兒三者之間的有效互動中以幼兒發(fā)展為宗旨,發(fā)揮家長、教師的協(xié)作和主體作用。
1.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的主體包括教師、家長、幼兒。評價包括師幼評價、幼幼評價、家園評價的雙向、多維度的評價。
2.評價方式的多樣性。根據(jù)活動的內容,選擇適宜的評價方式。包括再現(xiàn)式評價、互動交流式評價、激勵式評價。(1)再現(xiàn)式評價。親子活動過程中利用視頻、錄音、照片等多媒體手段進行真實的記錄。將活動的過程、活動的組織形式、行為表現(xiàn)進行聲像記錄,便于評價時更直觀地展現(xiàn)。(2)互動交流式評價。幼兒園搭建家園溝通的平臺,利用家長開放日、家長會等活動,提高家園的溝通頻率。如定期開展家長公益課堂,邀請家庭教育講師為家長傳授家庭教育理念,與家長面對面探討親子交流中常見的問題。幼兒園利用班級微信群、QQ群、幼兒園公眾號等線上交流方式,對親子活動的實施進行雙向的溝通。搜集整理家長和幼兒的意見,結合親子活動評價指標,教師及時調整活動策略。(3)激勵式評價。教師要多一些鼓勵,多一些肯定,肯定家長的積極參與,表揚幼兒的點滴進步。幼兒園可以邀請醫(yī)生、護士、警察、消防員……這些有著特殊職業(yè)的家長來園和幼兒一起參加職業(yè)體驗活動。幼兒園給家長提供交流的平臺,也讓幼兒感受到爸爸媽媽在平凡崗位上有著不平凡的工作。教師和家長的每一句鼓勵性的語言、每一個親切的微笑都是對活動最好的評價。
總而言之,幼兒教師應運用評價的導向作用,采用科學的評價手段,積極引導家長積極轉變教育觀念和教育行為,從而有效提升親子活動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