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鎮(zhèn)江市伯先中學新芽文學社 倪紫楊
生長在丹徒鄉(xiāng)村的我,從小就接受田歌的熏陶。在我上幼兒園時,《蕩湖船》的旋律傳遍整個校園。上小學時,我參加了校田歌隊,代表學校去各個地方演出,接受《吳韻詩意的丹徒田歌》系列書籍的文化洗禮。如今,我已上初中,田歌之聲仍不時縈繞在我的耳邊。我也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田歌娃。
陽光灑在大地上,將田野也染成了金黃色。大麥已經(jīng)成熟,小麥也一天比一天黃。我穿梭在田埂上,看大人們勞作。麥芒在他們的臉上、手上、腿上劃出一道道口子,加上汗水的浸漬,傷口火辣辣地疼。只見他們彎著腰,手向前一攏,麥子便到了懷里;接著舉起鐮刀,只一下,麥子便有序地倒在地上。高強度的勞作,讓他們累得腰酸背痛,但他們仍不停下手中的活。
而這一切苦楚,都在歌聲中煙消云散?!按篼溕蟼}小麥黃嘞,呦呵來,呦呵來,號子來呵來,今年豐收有指望……”此時,田野里不時傳來《打麥號子》的歌聲。哪里有人們勞作,哪里就有田歌飄蕩。有田歌相伴,農(nóng)人們的手上、腿上似乎都有了力氣。勞動的單調感消失了,疲勞感忘卻了,胸中的煩悶也解開了。
現(xiàn)如今,即使在鄉(xiāng)村,到了麥子成熟的季節(jié),也沒有人會放開嗓子,站在田里邊唱歌邊干活了。會唱田歌的人也愈來愈少??茖W技術不斷發(fā)展,傳統(tǒng)的勞作方式逐漸被機械化的耕作替代。與此同時,天籟般的丹徒田歌也面臨失傳。以往“凡有井水處,必有田歌聲”的景象一去不復返了。
而我,因為年齡漸長,脫離了鄉(xiāng)村的軌道,進入了城市。但這并沒有削減我與田歌之間的情分,現(xiàn)在的我仍會不時哼唱家鄉(xiāng)的田歌。它已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春夏秋冬。
點評
小作者文字多情思,筆下有張力。一曲質樸的田歌,彰顯的是農(nóng)人蓬勃的生命狀態(tài)。文章情感真摯,令人回味。如果能把“我”和田歌之間的交集寫得更細致些,文章效果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