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德惠市第四中學 王立爽
學困生,是指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在學習上存在一定障礙的學生。一般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都有一定的缺陷,當缺陷過多對于學生的成績就會產(chǎn)生較大影響,并且這些影響會降低學生的學習效率,這是各個學科普遍存在的問題。加強學科學法指導,有針對性地進行作業(yè)布置、批改和講評,把學困生的幫扶工作落到實處,能夠幫助學困生實現(xiàn)全面、均衡發(fā)展。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模式,結合課堂有趣的互動和交流,對于學困生來說能夠起到積極作用,學生自身只有掌握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才能在后期的地理學習當中不斷突破自己。本文就結合筆者在教學中的經(jīng)驗進行交流和共享,從而實現(xiàn)高中地理學困生的轉化。
學困生的產(chǎn)生是由內外兩種原因造成的。
內因:對于學生來說,自身的年齡段和特點就是自控力較差,在目前的高中階段,學生學習地理存在障礙的內因主要包括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方法不恰當。首先,由于高中作業(yè)量較多,很多學生為了應付作業(yè)在課后選擇抄襲的方法,這就導致其自身地理課后鞏固效果不理想。其次,學困生往往存在自卑心理,由于學習成績不理想,長此以往自身對于學習喪失信心,所以也就造成長期無法突破自己。最后是理解能力的不足,對于一些自然地理中的抽象原理和空間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掌握不到位。
外因:主要是在高中階段,初中地理和高中地理之間的銜接存在差異,學生在高中時期學習地理會遇到一定的障礙,導致跟不上教師教學節(jié)奏。并且高中地理難度比較大,和傳統(tǒng)的初中地理相比具有很大的差異,所以在學習初期很多學生因為學習任務繁重,造成學習知識無法消化,進而影響學習效果。最后是各類外界誘惑,很多學生離不開手機游戲,長期沉迷網(wǎng)絡,荒廢學業(yè)。
地理學困生在學習上的表現(xiàn)主要為:對地理學習不感興趣;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學好地理的進取心;課堂上不主動發(fā)言,課后不復習,寫作業(yè)依賴同學;不能做到定期回顧地理知識,學習遺忘率高;地理學習不主動,沒有收集作業(yè)或對試卷中的錯題進行反思的習慣;時間分配沒有計劃,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受社會和周圍環(huán)境影響而厭學;受家庭突發(fā)因素影響喪失學習信心等。
實踐證明,每一個班里都有學困生,整個學校少則數(shù)十人,多的可達數(shù)百人。想要轉化地理學困生,要先轉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地理知識比較抽象,作為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日常多翻閱地圖、做好課堂筆記的復習和總結等,對學困生的學習規(guī)范進行指導,最終讓地理學困生自主脫困,掌握學習方法。
首先,作為學困生,本身對于學科學習的熱情就不足,缺乏相應的學習興趣。為了轉變學困生,作為地理教師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課堂當中采用幽默風趣的語言,讓學生感受到地理知識是有趣的,并且在課堂問題的設置當中增加引導性,讓學生做課堂學習的主人。雖然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自我學習的能力,但是在新知識的學習中難免會出現(xiàn)錯誤,作為教師應該積極鼓勵而不是去進行批評,讓師生能夠平等相處,使學生建立起信心,提高地理學習興趣。其次是課堂內容的轉變,很多學生對地理學習沒興趣,也是因為課堂內容枯燥,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內容,并且通過組織相關的實踐活動,例如地理知識講座、演講比賽等,讓學生切切實實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讓學生了解地理知識的豐富多彩。
學困生的轉變更多的是需要約束才能實現(xiàn),往往學困生都缺乏自控力,在課堂當中“開小差、不專心”,這些情況都是十分嚴重的,所以在促進學困生的轉化當中,一定要改變上課狀態(tài)。即上課鈴響進入學習狀態(tài),課前做好預習、課后做好復習鞏固,從而抓住課堂聽課重難點,在課堂當中積極配合教師,緊隨教師教學思路,做好課堂筆記等,實現(xiàn)學困生的轉化。教師則需要緊緊盯住學困生,在課堂當中適當?shù)亟o予關注,從而提高約束力。
學困生由于長期成績不理想,在學習當中已經(jīng)嚴重缺乏自信心,想要促進學困生的轉化,需要先幫助其建立學習信心,關注學困生身上的閃光點,及時進行表揚,在課堂當中問題的設置也需要簡單一點,讓學困生先從簡單入手,這樣可以有效樹立信心。同時讓學困生擔任地理小組長,一方面通過小組長的身份,督促其努力學習和掌握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認可,才能在學習當中建立信心。最后關注學困生的平時作業(yè),在作業(yè)當中發(fā)現(xiàn)其不足之處和學習困難點,在課后及時進行談話,批語也盡量詳細明確,讓學生不斷地消除學習弱點,逐步實現(xiàn)“脫困”。
學困生的轉化是需要過程的,一般來說對于學困生的教學分為七步走,在教學當中穩(wěn)扎穩(wěn)打,才能讓學習變得更加穩(wěn)固,最終實現(xiàn)轉化。
1.降低起點。地理學科教師要降低教學難度,從基礎進行教學,始終堅持源于課本,吃透課本,平時學困生的作業(yè)以基礎題為主,不斷地夯實基礎,踏實努力,獲得點滴進步。
2.加密臺階。地理課本當中也存在一定的跳躍性學習,學困生無法大步跨越,需要分層分級進行,教學內容由淺入深,促進學生有效掌握。
3.縮小步子。由于高中教學任務重,教學時間短,為了照顧學困生必須放慢教學速度,并且對于基礎的教學內容穩(wěn)扎穩(wěn)打,給學生留下足夠的空間進行學習和思考,這樣在地理知識的學習中才不會出現(xiàn)掉隊現(xiàn)象,滿足學困生的學習要求。
4.親身體驗。教師要充分發(fā)揮學困生的主體作用,多給學困生提供動腦、動手、動口等實踐互動機會,創(chuàng)設學困生熟知的生活情境,讓他們有更多成功的體驗。教師要注重發(fā)現(xiàn)學困生思維的受阻點,適時引導點撥。
5.溫故知新。溫故知新是常見的學習方法,在學困生當中很少有學生進行溫故學習,往往是因為這些學生都無法掌握和消化前期內容。所以為了收到良好的復習效果,在新的課堂當中可以適當抽取時間進行提問,以達到督促的效果,檢查學生的學習情況,從而使學困生在課下做好學習和復習,最終提高自身對地理知識的掌握能力。
6.節(jié)節(jié)弄清。及時弄清每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原理、規(guī)律和技能,穩(wěn)扎穩(wěn)打,全面掌握,不留疑點。
7.要求嚴格。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困生出現(xiàn)的錯誤不姑息遷就,以適當方式指出錯誤并幫其改正。同時,要及時檢查和批改地理學困生的課堂筆記,指導、督促他們做好課堂筆記。
地理學困生的轉化是一項長期的工作,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努力才能實現(xiàn),本文就在此列舉了一些實踐探索得出的經(jīng)驗,和各位教師進行分享交流。通過我們的不斷努力,縮小學生的兩極分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向更加優(yōu)秀的方向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