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江 (江蘇江陰華西實驗學校)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種思想啟蒙和精神喚醒,通過愛國主義教育,可以讓受教者得到精神上的引領(lǐng)、行為上的感召,并逐漸內(nèi)化為一種精神動力和人格信仰。想要讓愛國主義教育有效作用于身處關(guān)鍵期的中小學生并產(chǎn)生理想的效果,對此,我們應該立足學校德育活動平臺,借助豐富多彩的活動來支撐起愛國主義教育的“橫梁”。
活動一:浸潤在“革命熱血”的主題閱讀中。
對于中小學學生而言,正是如饑似渴地學習、吸納知識,逐步建立、健全世界觀的關(guān)鍵時期,此時,選擇適切的書籍對之形成理想的愛國意識和愛國思想必將會產(chǎn)生重要的作用。為此,我們在如何培養(yǎng)學生形成良好的愛國意識的時候,就需要謹慎選擇和引導,具體而言,教師應該在學生群體中積極宣傳革命精神和愛國的重要意義,通過積極分享和講述一些生動、感人的革命故事和革命事跡激發(fā)學生愛國的熱情和意識,與此同時,教師還應該把自己閱讀過的或即將閱讀的革命事跡的書籍,跟學生積極分享,在分享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暢談書籍內(nèi)容,而且還應該乘機講述自己對書籍中的人或事物的一些獨到的理解和看法,并在觀點的引導和傳遞中,讓學生從中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和閱讀對人的精神世界產(chǎn)生的重大作用。等到機會成熟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物色、購買和借閱相關(guān)的書籍,作為班級主題閱讀的資源庫,通過每天定時、定點、定資源庫的方式,引導學生逐漸靠近那個“火光映天”、風雨飄搖的年代,并在細細品讀和咀嚼中,真切地感受到國家從支離破碎走向完整并逐漸走向強大的歷史發(fā)展軌跡中,那些老一輩革命者作出的巨大犧牲和偉大付出。相信,這種心靈的自我探索、碰撞和轉(zhuǎn)向,必然會給學生的精神意識帶來潛移默化的影響,在不斷地澆灌和濡染中,必定能讓學生心中的愛國情感、愛國意識萌芽、生根。
活動二:踏足革命圣地和革命紀念館。
對于中小學學生而言,正是培養(yǎng)自己正確“三觀”的重要階段,而只有多多學習和吸取各種健康、充沛的“養(yǎng)料”才能確保自身的健康生長,也才能擁有理想的愛國精神和愛國行為。為此,學校和教師就應該積極動員和組織學生在校內(nèi)、校外開展豐富多彩的“踏足”行動,用自己的腳步去尋找和發(fā)現(xiàn)那些寶貴的革命圣地、革命紀念館、博物館等,通過自己現(xiàn)場切身的觀察、思考和品味來咀嚼其中的愛國精神和奉獻精神。讓每個學生都參與到創(chuàng)設(shè)學校革命烈士紀念館的行動中來,這不僅可以激活學生尋找革命人事物的熱情,也能在實際活動過程中得到精神上的滋養(yǎng)和影響。而對于走出校門的踏足活動,學校應該要根據(jù)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年齡結(jié)構(gòu),有目的地選擇一些革命烈士紀念館和博物館來活動,以確保學生在活動現(xiàn)場能獲得最大程度的啟發(fā)和觸動。當然,考慮到安全、路途和疫情等因素的限制,學校應該盡可能地將活動范圍控制在省內(nèi)或市內(nèi),以確保整個局面的穩(wěn)定與和諧。這種“面對面”的學習和思考是最直接的,也是最有效的一種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形式和載體。
活動三:開展“一人一事跡”演講比賽活動。
為了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愛國信念,學校、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進行專題演講比賽。借助“一人一事跡”活動方案,通過學生自行上網(wǎng)搜索革命人物,并深入了解革命人物的革命事跡和革命道路,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愛國熱情和愛國信念。為此,教師可以借助這個機會先在班級里組織學生進行演講比賽,當然,在演講之前,教師同樣有必要先組織學生進行對革命人物和革命事跡的了解和選擇,并積極倡導每個學生都應該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而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準備環(huán)節(jié),不僅可以讓學生在了解文本、解讀文字和故事中,更好地感知革命年代的風雨和艱辛,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強自身的愛國情懷和為人做事的樸實精神。等到學生準備妥當后,教師可以在班級里開展一場別開生面的愛國題材的演講比賽了。而這個過程不僅能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同時也能夠較好地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和情感世界。等到班級演講賽決出參賽選手之后,接下來,就可以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再精益求精,通過豐富人物事跡和優(yōu)化自身的情感投入,來更好地迎接校級演講比賽了。一旦每個班級、每個年級都能積極開展起來,并形成一種文化氛圍、精神氣息,那么,學校中必然就會蕩漾著一股濃濃的愛國氣息,而學生的精氣神也必定能在文化氛圍中得到滋養(yǎng)和滌蕩。
活動四:用鮮活生動的革命素材讓教室“活”起來。
我們常說“文化育人”,關(guān)鍵在于以何種方式來育呢?我想,文化很多時候是需要借助載體和平臺的,而想要提升學生的愛國情懷,那么,學生生活、學習的場所就應該需要體現(xiàn)出這方面的特點與特色。正如班主任在進行班級文化建設(shè)中進行的“墻體文化建設(shè)”那樣,在提升學生愛國情懷的時候,借助布置墻體文化的方式,也應該作為優(yōu)化學生愛國意識的一個重要手段而存在。為此,學生和教師應該要統(tǒng)籌安排,既要確保每個班級都有一個愛國的核心主題,同時,又可以圍繞各自的主題而進行別具一格、獨具特色的文化布置。一旦每個學生都積極融入了,那么,活動的深淺和成效也會在共同努力下逐漸浮現(xiàn)。等到墻體布置完畢,學校德育處也可以組織一場評選“最亮革命之星”獎的活動。當然,為了將這種愛國精神不斷地延伸下去,學??梢钥紤]一學期或半學期組織一次這類評選活動,真正讓革命熱火傳遞下去。其實,不管是墻體文化布置也好,還是評比活動也罷,目的不在于表面形式,而在于文化育人、行為育人,通過活動的形式讓學生更好地領(lǐng)會愛國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也讓學生在表達、展示和得失中,更好地健全自我,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和價值觀念。
活動五:積極開展“我愛國、我行動、我自豪”主題活動。
愛國,需要我們用真切而響亮的聲音喊出來,但更需要我們用實際行動來踐行這份執(zhí)念和追求。那么,如何做才是愛國呢?這個問題值得教師跟學生深入的探討和思考。所以,教師可以通過主題班會或座談會的形式,先進行這方面的對話和交流,在大家共同探討的基礎(chǔ)上,認真思考和甄別“什么樣的行為是愛國”的重要特點和標志。一旦大家對這些問題有了更為翔實的理解和認識,那么,愛國也就變得簡單而直接了,也就說,只有讓自己變得優(yōu)秀,才能在以后可以更好地回報社會、報效祖國,或者說,當自己能遵循一方的秩序,并立足自身,腳踏實地地把每件事做好,不也是一種理想的愛國表現(xiàn)嗎?當然,除了這些本分事之外,其實,學生還可以有其他方面的作為,比如,學校和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校外的志愿者服務活動,讓學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真實感受愛國的具體含義,而這種對話和接觸,也能很好地優(yōu)化學生的愛國意識和愛國熱情,幫助學生樹立理想的愛國情懷。當學生在行動中做了事、做了好事、把事做好了,往往會得到他人的認可與贊揚,而這種來自校門外的聲音對學生往往會更有感觸和激勵性,也會讓他們感到格外的自豪和自信。相信,通過自己的行動而贏得他人的認同,這本身就是一種傳遞愛國情懷的重要特征。
活動六:“每日一筆”用文字記錄自我的精神成長。
愛國到底愛得怎么樣,愛得對不對、深不深,愛國的價值究竟在何處……這些問題值得每個學生去思考和凝練,并化作思想深處的一盞燈,讓它時刻照亮自己的腳步。為了將愛國意識和愛國行為更貼合時代的脈搏,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做好“每日一筆”的活動,通過每天用文字的形式來記錄、回味和反思自身的行為特點和潛在問題,更好地明心立志。每日一筆,絕不是一種敷衍,也不是一種形式上的重復,而應該是一場自我的對話,是一種內(nèi)心的自我告白和自我叩問,通過拋擲問題,反觀自我行為,繼而檢視每日學習生活中的各種言行特點,從中發(fā)現(xiàn)自身的不足和值得發(fā)揚的亮點。當眼前有了一個十分具體、完整和立體的自我呈現(xiàn)之后,也自然能將自己看得更為通透,知道自己需要規(guī)避的和發(fā)揚的地方也就一目了然了。有了這種透析和反觀之后,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有針對性地制定各種努力方向,通過不斷地挖掘自身的潛力來更好地體現(xiàn)自己的愛國情感。當然,不管是校內(nèi)性質(zhì)的活動,還是校外的實踐活動,都值得學生用文字去記錄和捕捉自己靈魂深處的美妙音符。畢竟,愛國的同時,也是美化自我,給世界創(chuàng)造美的過程。
愛國,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也不是一次倉促、應景的活動,而是一種信念的建立、行為的延續(xù)和延伸,更是一種情感、情愫的彰顯與弘揚。只是,在我們教育學生愛國的道路上,應該多一點愛國的平臺和手段,多一點鼓勵與引導,在精彩紛呈的活動中,學生的愛國熱情會被點燃得更為徹底,也會在活動中,看到更多、更遠的美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