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振國
人生雙耳,得聽天地之音,能聞萬物之聲,可謂妙哉;而用心傾聽人聲,讓耳朵成為通向心靈的路,更當(dāng)其樂無窮。
傾聽之樂,益人神智?!丁醋x書敏求記〉序》:“益人神智者,惟書而已?!逼鋵嵤谷嗽黾又R、心靈開竅的,不唯讀書,傾聽也是一途。古時有個窮秀才進(jìn)京趕考,夜宿一屠夫家。屠夫隨口問秀才:“萬物有雌雄,海里的水哪是雌哪是雄?山上的樹哪是公哪是母?”秀才一下被問住了。屠夫便說 :“海水波為雌浪為雄,因為雄的總是強(qiáng)些?!?又說:“公樹就是松樹,‘松’字不是有個‘公’嗎?梅花樹是母樹,因為‘梅’字里有個‘母’?!?秀才覺得有點(diǎn)意思。巧的是后來秀才考試拿到的題目正是屠夫的雌雄公母說,很多秀才兩眼發(fā)呆,只有這個秀才心中暗喜。不久,秀才被點(diǎn)為狀元,他特贈送屠夫一塊匾額,上書:“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當(dāng)然,典故未必能當(dāng)真,但理卻不假,要不李白哪來感慨:“九言勸醒迷途仕,一語驚醒夢中人?!敝芪渫踉鴨柕阑樱哟穑骸奥犜宦?。”即耳聽為聰。其實,“聰”的繁體字“聰”,從“耳”從“囪”從“心”,耳聞而循心通上,耳靈心透。
傾聽之樂,納人良言。唐太宗讀罷《隋煬帝集》后,跟左右大臣說:我看隋煬帝這個人,學(xué)問淵博,也知道堯舜好,桀紂不好,為什么干出事來荒唐? 魏徵說:光靠自己淵博不行,還要納人良言。隋煬帝自以為是,剛愎自用,自然取禍。魏徵還曾進(jìn)諫唐太宗:“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逼鋵崈A聽意見并不容易,連諸葛亮也有一意孤行用錯人的時候,但畢竟他謹(jǐn)慎開明,輔佐后主劉禪時,曾寫下文告《教與軍師長史參軍掾?qū)佟?,以廣納群言、集思廣益。他在文告中說,集中眾人的智慧和意見,是為了把事情處理得更好?!爸萋┱咴谟钕?,知政失者在草野?!?今天我們更要樂于并善于聽取群眾意見,因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chuàng)造者,擁有無窮的智慧和力量。
傾聽之樂,交人以心?!耙簧?,你要找一雙——至少要找到一雙傾聽你的耳朵,這或許就是一個人的幸福?!弊骷耶吺缑羧缡钦f??梢?,善于傾聽,多么受人待見。人都有傾訴的愿望,傾訴時都愿意有人聽,所以樂于傾聽,至少表現(xiàn)出了一種教養(yǎng)。心理學(xué)研究表明,兩個有矛盾的人,只要一方愿意傾聽,便能使矛盾得到緩解。但遺憾的是,生活中有些人不愛傾聽,包括對最親最熟的人。何以如此?說到底,世事紛擾,人心浮躁。其實,世界越嘈雜,越要用心傾聽,越要用心建立或維系一份真誠的人際關(guān)系,包括親友關(guān)系。宋詩僧智圓有詩《心交如美玉》:“心交如美玉,經(jīng)火終不熱。面交如浮云,頃刻即變滅。對坐成參商,咫尺成胡越。我有心交者,不見幾歲月。山疊水茫茫,含情向誰說?”
傾聽的要旨或魅力,在于多聽少說,或只聽不說,當(dāng)一個忠實的聽眾。法國劇作家羅斯丹有句話耐人尋味:“吻是一個向嘴訴說,代替向耳朵傾吐的秘密。”就是說有時不說話也能把事辦了。其實人在母體中四五個月大時,就樂于傾聽母體及母體外的聲音,及至呱呱墜地,及至后來面對陌生的世界,哪有不瞪圓了眼睛看、支棱起耳朵聽的?問題是人又極易自以為是、感覺良好,于是乎都學(xué)會了用嘴,但古希臘哲學(xué)家希倫說:“不要讓你的舌頭超越你的思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