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劉夢霏(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數(shù)字媒體系講師)
對很多父母而言,網絡游戲仿佛是令人談虎色變的那只“虎”,讓人不自覺地想躲避。但是兒童有游戲的權利,網絡游戲也并非是要吃掉孩子的那只“虎”。孩子需要掌握的,應該是玩網絡游戲的分寸。
有這樣一位研究網絡游戲的博士,她的研究方法竟然是自己去大量地玩游戲,不論是電腦游戲還是手機游戲,又或者是網絡游戲或單機游戲,她都能玩得爐火純青。
在大量的實際操作經驗中,她對游戲有了非常深刻的感悟。所以,關于網絡游戲,我們有問題要問,她也有話想和父母說。
父母應該怎樣看待孩子玩網絡游戲呢?
A:我認為在管理孩子玩網絡游戲這件事上,父母不能僅僅作為監(jiān)督人,更重要的是父母要理解游戲、懂游戲。其實我還真的沒見過哪個父母說,孩子一定不能玩游戲。父母問得最多的是:我們怎么才能保證孩子只玩好的游戲,或者怎么能讓孩子以更健康的方式玩網絡游戲。我覺得這是父母應該有的對于這個問題的正確立場??墒菃栴}在于,父母是真的不懂游戲,也沒有主動去了解游戲、嘗試著玩一下游戲的意識,所以在孩子玩網絡游戲這件事上,就只剩下焦慮了。很多父母也不懂數(shù)學,但學校會教??墒菚簳r還沒有哪所學校,會為孩子們打游戲這事專門做一些推薦或者進行講解,這也導致當孩子在玩網絡游戲上出現(xiàn)問題后,“背鍋”的也只能是父母。所以,父母無須在這件事上和孩子形成對立局面,因為大家的目標其實相對一致,就是網絡游戲可以玩,但是要玩健康的游戲,要健康地玩。
您認為親子間關于游戲的核心矛盾是什么?該如何化解呢?
A:我認為親子之間在游戲問題上沒有根本矛盾。其實很多時候,父母和孩子產生矛盾的核心是時間管理問題—父母覺得孩子玩游戲的時間太長了,或者是父母覺得孩子玩游戲的狀態(tài)完全脫離了他們的掌控。但是,很多時候游戲其實是可以創(chuàng)造父母與孩子有更好的親子體驗的。每個孩子從小都玩游戲,只是孩子小時候玩的不是電子游戲,不是網絡游戲,那時候父母是要陪著孩子一起玩的,就沒有問題。那么當孩子長大了,游戲換到了屏幕里的網絡游戲的時候,為什么會出問題呢?說到底還是因為父母對游戲的認識不夠,無法有效地幫到孩子。
其實,如果能夠通過網絡游戲進行親子溝通的話,更能放大游戲作為一種溝通工具的價值。試想,在游戲里雙方能夠以一個擺脫了現(xiàn)實身份、更平等的姿態(tài)進行互動和溝通,還能擁有一份共同的體驗,這是一個多么難得的與長大的孩子進行溝通的場景??!
您如何看待網絡游戲對于未成年人的影響?
A:網絡游戲對于未成年人來說,是有積極的影響因素在其中的,只是如果控制不當,負面影響就會抵消掉積極影響,甚至負面影響會完全超過了積極影響。也許有人會質疑:網絡游戲對未成年來說有什么積極正面的影響呢?當然有,游戲并不是生命的消遣,它可以傳遞思考,也能傳遞文化體驗,是有現(xiàn)實意義的。但為什么大家現(xiàn)在都對網絡游戲帶著如此的偏見呢?這就涉及游戲素養(yǎng)的問題了,因為我們看到的是,很多未成年人因為不懂如何正確地參與網絡游戲而出現(xiàn)了各種問題;一些游戲公司在設計游戲時,也因為沒有充分地考慮未成年人這個用戶群體的使用感受,而增加、凸顯了游戲的負面影響。
我曾經做過一個實驗研究,當時募集了一些喜歡玩網絡游戲的孩子。根據(jù)統(tǒng)計,這些孩子的游戲年齡在4000個小時到7000個小時之間,而且他們多數(shù)只玩過一個網絡游戲,很少嘗試過玩其他的游戲,而且,他們的學習成績確實都不能算好。
我當時就很難受,我試圖讓這些參加實驗的孩子改變一下自己對于游戲的認識,不讓他們的生命再繼續(xù)浪費在幾千個小時又幾千個小時里。所以在第二天,我就將我的實驗研究變成了工作坊,在工作坊中,我引導孩子們自己思考能不能積極地利用游戲,引導他們去想自己花在游戲上的這些時間最后導向了什么,我也給他們提供了一些專業(yè)工具,幫助他們反思自己在網絡游戲與現(xiàn)實群體中的角色不同,以及通過自省與改變,在工作坊中嘗試與隊友進行合作。我很高興地看到,當工作坊結束時,孩子們對網絡游戲都有了新的認識和理解,而且之前略顯孤僻的孩子們自發(fā)地站成了一個大圈,一直在開心地互相交流。這次實驗研究中的工作坊是令我難忘的一段人生經歷,相信它也給這些孩子帶來了很多不一樣的感受和體驗。
我做游戲研究的動機與初衷,就是為了幫助孩子們,讓他們能通過網絡游戲讓現(xiàn)實變得更好,而不是進入一個更差的世界。我想,當越來越多的孩子、父母與我一起努力的時候,這個愿望會實現(xiàn)的。